魚塭裡的隱形冠軍

孩子被霸凌怎麼辦?傾聽比介入更重要

某個不常洗澡的同學總被嘲笑、剛轉來的新同學常被排擠、瘦弱的男生放學後被圍堵……。 霸凌讓人退縮、失去自信,甚至讓受害者覺得「不如死了算了」。 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圖片來源:陳德信
    其他

本文來自康健雜誌149期,更多內容>>

蚊子轉學到三流高職的第一天,他飯盒裡的雞腿就被班上的小惡霸搶了,他拚了命追回雞腿,但也從此成為小惡霸的眼中釘。

欣賞蚊子的勇氣與身手,「太子幫」決定拉攏他入幫,隔天就把小惡霸找去頂樓,要「獻祭」給蚊子報仇,不過蚊子卻猶豫了。見他躊躇不前,太子幫的「和尚」對他吼:「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被他們弄死!」於是蚊子狠狠出拳。也因此,他從被欺負的一方,變成靠拳頭說話的另一方。

***

剛進高中的小步,和班上最受歡迎的愛海成為好友,不料某天小步卻發現,愛海因為嫉妒而號召班上同學集體孤立另一個女生,她很同情但無能為力。

接著,因為一場誤會,她倆的友情出現裂痕,愛海故技重施,也開始聯合同學孤立小步,甚至還用裸照威脅。面對同學欺凌,小步無力反抗,只好向媽媽、老師求援,但大人們卻不以為意,霸凌事件仍持續發生。

直到見義勇為的同學未來向小步伸出援手,她才終於有了盟友,並開始學著堅強起來,靠自己的力量抵禦欺侮。

廣告

無論是賣座電影《艋舺》,或是曾被改編成日劇的暢銷漫畫《Life~人生》,都讓我們看到校園中的霸凌陰影。有的是用拳腳暴力,有的則是用排擠孤立與譏刺言語來當作罷凌工具,方式不同,但對受害人造成的創傷卻都是難以抹滅的。

無論對動物或人類的研究結果都顯示,一旦心理創傷出現,就不易復元。

根據實驗,老鼠對壓力的反應通常與人類相似,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遭受霸凌過的老鼠,腦部掌管情緒的部位會改變,容易對壓力產生敏感,長期下來會出現「社交障礙」,恐懼任何新環境,即便是安全的環境,老鼠還是會害怕結交新朋友。同樣的,許多遭受過霸凌的孩子,也都會產生退縮怯懦、缺乏自信的後遺症。

廣告

霸凌現象存在已久,絕不只是戲劇或漫畫的憑空想像。去年底,桃園八德國中爆發嚴重霸凌事件,先是有女學生被強拍裸照,但校方未能積極處理,接著校內出現「霸凌集團」撕毀同學制服口袋,還傳出有學生帶西瓜刀上學、用「三字經」辱罵老師,震驚教育部長吳清基;他趕赴校園坐鎮、要求改善,卻被台下學生大聲鼓譟。

「張老師」後續輔導,引導學生正向思考

事件過去3個月,張老師基金會持續付出幫助。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感同身受地說,「他們處在全國最受矚目的學校、最受矚目的班級,以後該怎麼面對外界的眼光?」事件的影響並不會跟著危機一起結束,所以必須要幫孩子做好預備和預測,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廣告

為了留給校方空間,「張老師」在事發後兩週進入校園,請學校發信給家長,說明事件處理情況以及孩子可能會有的反應,並找來學校老師進行「減壓座談」,幫助他們靜下心。

接著「張老師」進入關鍵班級,見到那群惶惶不安的孩子。涂喜敏讓他們畫畫,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畫,再從中引導他們思考。例如有孩子的圖畫出現好人與壞人,涂喜敏就會問他們:「什麼樣的人叫做壞人?壞人一出生就是壞人嗎?」也有學生向她坦承「沒料到事情會鬧這麼大」,還保證這次已經學到教訓,以後若看到同學被欺負,自己不會再袖手旁觀。

當「張老師」輔導的同時,學校教師也在一旁學習。「急救做完了,接下來就該由校方接手,」涂喜敏強調,學校不隱匿、即時通報很重要,但也不能忘了後續的輔導工作,張老師、社工、心理師都要和學校接軌。

廣告

不過,事後的輔導畢竟只是亡羊補牢,如何預防校園霸凌才是最要緊的。

「張老師」今年起請全國國中篩選中度適應不良的孩子,利用時間參加張老師舉辦的戶外探索活動,在遊戲中拉近學生與輔導老師間的關係,搭配延續輔導,取得他們的信任,讓孩子在遇到煩惱時能多一個傾訴心事、商量討論的管道。

孩子被霸凌怎麼辦?傾聽比介入更重要

校園霸凌事件其實比你所想的還要常見,八德國中僅是冰山一角,別說霸凌絕對不會發生在你家孩子身上。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所做的調查,有近兩成的國小、國中學生表示「最近2個月內經常被同學霸凌」,其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受創嚴重,甚至表示「覺得不如死了算了」。

廣告

台北市雨聲國小校長楊國如有多年輔導經驗,也擔任近30年「張老師」志工,她發現小學中低年級還好,因為小孩子「玩鬧也是一種學習」,但到了高年級就比較容易出現霸凌現象。

她回憶,自己小時候跟左鄰右舍的小孩玩在一起,自然會學到長幼有序等倫理,不過現在少子化,很多孩子不懂該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只知要別人配合自己,卻不聽別人的想法,若是掌控慾特別強的小孩,就比較容易欺負其他孩子。

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孩被霸凌了?涂喜敏說,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才有辦法觀察他的改變。

例如,當孩子開始出現一些「好人沒有好報」、「世界上沒有公理」、「社會就是弱肉強食」的灰暗想法,或是變得焦慮、經常躲在房間哭泣、不願上學,家長就要格外注意了。

然而,有時候孩子遇到困擾卻不願和爸媽說。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謝淑美說,爸媽的反應會影響孩子坦承的意願,例如孩子說被人欺負卻反被罵「怎麼那麼沒用」,或是爸媽過度緊張、直接衝去學校理論,都會讓孩子裹足不前。

「家長不要自己很焦慮,這樣會讓小孩更焦慮,」涂喜敏建議家長應該先釋放善意,讓孩子知道你願意傾聽、不會急著介入,孩子碰到麻煩才願意和爸媽商量。

師生之間的關係亦然,關係好,孩子才會信任老師、願意透露一些訊息。

幫孩子找到面對困難的能力

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的兒子個性單純老實,就讀高中時曾因擔任風紀股長、每天都很盡責地登記上學遲到的人,而引來班上部份同學不滿,開始孤立他、故意擋他的路、講話酸他等等,甚至還把垃圾倒進他的抽屜惡整他。

他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回家向媽媽求救。朱台翔沒有急著介入,而是詢問兒子詳細事發經過、引導他描述事實,才能進而發掘問題的真相。

了解狀況後,朱台翔要求兒子和她輪流扮演風紀股長和遲到學生的角色,用辯論的方式讓兒子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例如遲到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家住得遠、從打工地方趕來,或是老師實在教得太無聊才沒有準時去上課。

唯有引導孩子設想各種可能的情境,想清楚、充分理解之後,孩子才有能力面對並處理霸凌事件,也才能夠真正發展成長。

接著,朱台翔讓兒子選擇:還要不要繼續當風紀股長?孩子想了想,覺得還是想當,朱台翔便問他:「如果你繼續當風紀股長,同學可能還是會討厭你喔!你最害怕他們用什麼方式欺負你?」兒子回答:「圍毆。」朱台翔還追問:「你最多能忍受幾次?」兒子說:「三次。」

不怕遇到倒楣事,重要的是怎麼找到面對困難的能力。藉由一問一答分析問題,朱台翔幫助兒子了解他面對的狀況,也幫他做好心理準備(最壞打算容忍被圍毆三次),不再恐懼退縮、感到無能為力或否定自己,而這正是幫助孩子「找到面對困難的能力」。

隔天他進教室時,看見帶頭欺負他的同學蹲在他的椅子上挑釁,還故意把穿球鞋的腳在椅子上扭轉好幾下才跳下來,想在全班面前給他難看。由於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所以一點都不害怕,只默默走過去把椅子拍乾淨,便逕自坐下來。

發現他沒反應,反而輪到欺負他的同學下不了台,只好急忙回到自己的座位。從那天以後,再也沒有人找過他的麻煩,甚至還有同學表示欣賞他的勇氣。

轉班、轉學不能解決問題

也許有家長會問:「孩子碰到霸凌,轉班或轉學有用嗎?」但也有家長不解,為什麼已經轉學了,孩子在新學校卻還是被欺負?

謝淑美說,對「轉學」這件事,台灣的爸媽唯一做的事就是「辦手續」,卻忽略小孩被迫離開熟悉的環境與人事物,一切又要重新適應起。

她強調,父母應該讓孩子思考與選擇,「小孩其實沒那麼脆弱!」若全靠大人插手處理,孩子將永遠沒有機會想清楚自己的問題。

涂喜敏也認為,碰到霸凌事件,家長應該先問孩子:你想轉學嗎?如果不願意轉學,你想過以後可能會怎樣嗎?如果同學對你說了不好聽的話,你該如何處理?

做好準備,就不會抓狂。她說,爸媽必須讓孩子知道:「就算不喜歡這個環境,但我還是可以生存。」「人生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絕對不可能有一個完全接納我們的環境,」她表示,重要的是要找出生存的方法,如果孩子能學到這一點,對他們未來的人生才會有意義;而父母也應該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輩子都幫孩子解決問題。

在霸凌事件中,加害人、被害人都會具有某些特質,家長要思考的是如何幫助孩子調整與改善,才不會讓霸凌重演。

會被霸凌的原因有很多種,但這並不是孩子的錯,可能只是因為某些特質讓他在這個環境裡容易被霸凌,必須由家長幫忙孩子找出來。

例如「功課好」,有沒有辦法從劣勢(被同學嫉妒、看不順眼)轉為優勢(教其他同學功課、贏得好感)呢?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找方法」。「找方法會比轉班轉學來得事半功倍,」涂喜敏這麼說。

此外,家長必須切記,如果你覺得只要轉班轉學就能逃避霸凌,其實同時也是在做不良示範,讓孩子以為當人生碰到困難時只要逃避就行了。

「許多人出了社會,在職場一碰到不如意就一直換工作;婚姻也是一樣,只要一不順遂就想逃離……這樣的情節會在人生腳本中不斷重複,」涂喜敏語重心長地說,如果父母能在孩子的求學階段就幫助他面對困難,以後孩子付出的代價也會少一點。

用鼓勵取代責罵,讓孩子不再當惡霸

校園霸凌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到成年以後。國外有研究發現,到24歲為止,60%的霸凌者至少有過一次犯罪紀錄,其中40%的人甚至有高達3次或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

因此,如何及時導正這些霸凌別人的孩子,也是輔導的重要課題。

「人最怕的就是被當作一顆石頭、不理不睬,」謝淑美說,「破壞」也是一種證明自己的方式,有些孩子之所以去欺負別人,只是因為想展現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已,其實他們在「跩」的背後是很難受的。

她舉例,如果有一顆神奇的糖果,吃了以後可以選擇變成受歡迎的模範生,或是大家都懼怕的「大哥」,孩子會選哪一個?「大家當然都想要當好學生呀!誰不想被正向肯定?」「有誰會想當人見人怕、希望你最好離開的大哥?」

孩子許多行為,都是跟父母學來的,霸凌也一樣。楊國如歸納自己多年輔導的經驗發現,有些孩子會霸凌別人,就是因為學習父母親的態度,或是在家庭裡缺乏關懷、情緒長期被壓抑,所以到了學校就比較容易口出惡言或爆發肢體衝突,把情緒發洩在別的同學身上。

由於這些孩子的家庭功能較弱,家長對待子女的方式也不是正向、理性的,因此學校必須投注更多心力來關懷他們。

唯有關心、理解並得到信任,孩子才聽得進老師的勸導。「孩子的反應,老師怎麼接很重要,」楊國如說,「其實孩子很敏銳,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在關心他,而不是指責或排斥。」

她曾碰過特別頑皮、愛惡作劇欺負別人的學生,但他的導師用鼓勵來取代責罵,還請他幫忙照顧班上自閉症的同學,讓他可以把控制慾往好的方向發展;一年下來,這個孩子徹底改頭換面,從惹是生非變成循規蹈矩,還會阻止其他同學欺負班上的特教生。「這都要靠老師的智慧,」楊國如笑說。

「只要有心,一點點讚美,小孩就受用無窮了!」她認為,當老師接下一個新班級時,應該先試著去發掘每個孩子的優點、適時稱讚,並塑造氣氛,帶領孩子學習欣賞每個人的優點。除了學校從輔導專業切入外,她也期待政府能夠協助教育家長、強化家庭功能。

當然也不能漠視生理因素,例如有些自閉、過動、躁鬱或憂鬱症的孩子可能會莫名發怒並且攻擊其他人,家長應該重視這些跡象,透過治療都是可以改善的。

導正孩子的發展,預防優於治療

「企業家喜歡捐錢給窮困偏鄉的孩子、讓他們吃營養午餐,卻忽略有更多孩子需要輔導資源,」涂喜敏希望教育部能多編列發展性的經費,社會各界也多重視,應該在關鍵時就導正孩子,而非只給治療性經費。

雖然成本高,但她認為協助青少年發展是很值得的,要給孩子機會、撐住他們不要往下掉,否則日後犯罪進了監獄,積習會更難改,社會也將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輔導資源有城鄉差距,還有待廣泛分配到各縣市鄉鎮的各學校。目前除台北市及新北市的國中小各設近30位專任輔導教師外,其他各縣市大多只有兼任輔導教師,且年年換人、普遍缺乏心輔專業。

有鑑於此,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國民教育法第10條修正案,明定24班以上的國小及各國中應設專任輔導教師;55班以上的國中小,還應設專任社工師與心理師。

「雖然校園霸凌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我們也要很感謝八德國中,讓全國開始重視這件事,」她這麼說。

不要再恐懼霸凌,更不應漠視,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保護,而是父母與老師的關心與陪伴。請站在他身邊,和他一起面對、伴他成長,這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事。

反霸凌申訴專線0800-200-885

縣市教育處(局)電話

基隆市02-2430-1505#61
台北市 02-2725-2751或1999服務專線
新北市0800-580-780
桃園縣0800-775-889
新竹市0800-222-805
新竹縣03-551-8101#2810
苗栗縣037-559-684
台中市04-2520-0870
南投縣049-223-1730
彰化縣04-724-1183
雲林縣05-535-1216
嘉義市05-222-4741
嘉義縣05-362-0113
台南市06-390-1243(國小)、06-298-2586(國中)
高雄市0800-775-885
屏東縣08-734-7246
宜蘭縣03-925-4430
花蓮縣03-8576-387
台東縣0800-322-002
澎湖縣06-927-4400#519
金門縣082-325-630
連江縣08-362-5171#27

【延伸閱讀】

霸凌增加孩童自殺率

她沒有錯,只是跟妳不一樣

你不可忽視的校園霸凌

運動傷關節?打破父母不愛動的迷思

校園霸凌與睡眠不足有關?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