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嘴巴白白的?舌苔還是鵝口瘡,只有一線之隔!

寶寶的櫻桃小嘴怎麼出現白白的斑點?這是單純的舌苔還是可能感染了鵝口瘡?對付舌苔與鵝口瘡應該怎麼做才對呢?把握「口腔清潔衛生」原則準沒錯!
嘴巴白白的?舌苔還是鵝口瘡,只有一線之隔!


寶寶嘴裡白白的究竟是奶垢還是鵝口瘡呢?到底該怎麼區分?平時又該如何幫寶寶維持口腔清潔呢?

喝ㄋㄟㄋㄟ沒清潔,就會留奶垢!

就像大人如果沒有妥善刷牙,舌頭或牙縫就會卡殘渣,喝了ㄋㄟㄋㄟ的寶寶,倘若沒有清潔口腔,也會留下殘渣──白白的奶垢,也就是舌苔。茂盛醫院嬰兒室主任王鼎堯醫師指出,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寶寶只有喝奶類、沒有額外補充水分,口腔當然更容易殘留舌苔了。

當寶寶的小嘴出現白白的奶垢,爸媽想知道的是舌苔對於寶寶健康是否造成不良影響?王鼎堯醫師表示,舌頭沒有徹底清潔,就會增生細菌與黴菌,對於口腔來說,這就是一個不潔淨的狀態!年幼寶寶還沒有牙齒,目前並無蛀牙問題,但若是黴菌過多,容易附著於黏膜上,就會轉變成鵝口瘡。

開始接觸副食品,奶垢狀況好轉

大部分寶寶滿3個月之後,舌苔問題就會逐漸改善,王鼎堯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多數爸媽就會幫寶寶做口腔清潔,而且吃了副食品,對於ㄋㄟㄋㄟ的需求量會下降一些,因此奶垢狀況也會好轉。

至於鵝口瘡的好發年齡,第一波大多出現在3個月內出現,第二波往往是在6、7個月之後,寶寶會坐會爬,探索範圍增大,小手到處東摸西摸,將病毒從小嘴吃下肚,進而黴菌感染造成鵝口瘡。

孕期白帶與鵝口瘡有關!

有一研究發現,如果媽咪於懷孕期間的白帶較多,有可能經過產道垂直感染,寶寶罹患鵝口瘡機會較高!因此,王鼎堯醫師提醒,孕媽咪應留意白帶狀態,若有需要應看診治療,以妥善控制。除了抗黴菌藥物治療之外,補充蔓越莓可以平衡菌種,減少白帶,以減少垂直帶源或感染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所有寶寶都必須拍嗝嗎?醫師教你照顧新生兒7個重要觀念

「舌苔」還是「鵝口瘡」分不清楚

舌苔和鵝口瘡的外觀看起來相似、出現位置也差不多,主要位於舌頭與兩側臉頰(牙齦部分較少),如何區分舌苔及鵝口瘡?爸媽怎麼知道寶寶可能罹患了鵝口瘡呢?

當爸媽發現寶寶嘴巴有白白的奶垢,王鼎堯醫師建議可以先嘗試自行刮除,若輕輕擦拭就能夠清潔得十分乾淨,黏膜仍保持完整、沒有受損,大概就是舌苔。但若不易刮掉,且一用力還可能使得黏膜糜爛流血,就比較像是鵝口瘡。

抹藥粉於患處並維持口腔清潔

若寶寶的白色奶垢為舌苔,應該就沒有什麼大礙,爸媽能做的就是加強口腔清潔。如果感染了鵝口瘡,應求助於兒科醫師。王鼎堯醫師指出,通常醫師會開立抗黴菌的藥粉,爸媽應先以清水清潔雙手之後,以手指沾取藥粉,再塗抹於患處(受傷的黏膜或白白的地方)。

王鼎堯醫師提醒,儘量不要讓寶寶直接吃下藥粉,因為腸胃道並沒有感染黴菌,吃了也是無效。抹了抗黴菌藥粉之後,寶寶有一點拉肚子,這是正常的,爸媽不用過於緊張。此外,維持口腔清潔是很重要的,才不會一直復發!

重點!對付舌苔,掌握兩個關鍵字

關於奶垢、舌苔及鵝口瘡這類症狀,王鼎堯醫師提醒爸媽掌握兩個關鍵字──「親餵」及「夜奶」,才能解除寶寶的口腔危機!

「親餵」寶寶容易養出舌苔?

當媽咪親餵時,黴菌可能附著於乳頭上,此時若沒有徹底清潔,將黴菌傳染給寶寶,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如果發現親餵母奶的寶寶奶垢較多,或是甚至已經感染了鵝口瘡,治療及照護時,不僅針對寶寶的口腔,媽咪的乳頭也要在寶寶喝完奶之後妥善清潔並塗抹藥膏。

乳頭別忘了清潔

乳頭的清潔方式與寶寶口腔一樣,使用乾淨的紗布巾沾37℃溫水,分成四個象限分別擦拭。王鼎堯醫師提醒,奶垢有時候蠻黏的,要用點力才能將之清除。

延伸閱讀:這樣做就對了!baby鵝口瘡預防方法&改善對策

「夜奶」寶寶容易喝出舌苔?

有喝夜奶習慣的寶寶,口腔會有好幾個小時沒有清潔,長時間讓食物殘渣留在口腔,寶寶就有較高的風險會轉變成鵝口瘡。如果夜奶沒有戒除,不僅是鵝口瘡問題,當寶寶長牙之後,還有奶瓶性齲齒的疑慮。因此,如果可以儘早戒除夜奶,就可以避免鵝口瘡及蛀牙問題。

白天多陪伴寶寶

至於如何戒除夜奶?一般而言,寶寶滿一個月之後,夜晚的睡眠時間就變長、白天清醒時間也變多,王鼎堯醫師指出,把夜奶戒掉的重點在於白天要讓寶寶累一些,因此,爸媽得多花時間陪伴寶寶,與寶寶說故事、練習趴姿、一起做瑜珈或游泳,夜間的睡眠時間才會延長。

別一哭就餵奶喝

有許多爸媽在夜間聽到寶寶的哭聲,就立馬親餵或塞奶瓶,這樣可是會養成晚上一醒來就是要喝奶的習慣。王鼎堯醫師建議先以溫柔搖晃或奶嘴安撫,循序漸進地戒掉夜奶!

口腔乾淨就不易有舌苔或鵝口瘡!

舌苔和鵝口瘡是一線之隔!王鼎堯醫師提醒,寶寶的小嘴若有奶垢,一旦黴菌增生感染,就要小心從舌苔變成是鵝口瘡。如果寶寶的口腔清潔得非常乾淨,沒有環境讓黴菌生長,自然而然不會有罹患鵝口瘡的機會了。

 

鵝口瘡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茂盛醫院嬰兒室主任 王鼎堯醫師

照片/育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