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加入米其林密探的行列,你夠資格嗎?


編輯: Patricia Ma

想成為米其林密探不是愛吃就行,到底怎樣才夠格?

先前 NOM Magazine 曾分享米其林官方釋出的評審流程介紹,這次透過 Fine Dining Lovers 的專訪,米其林指南編輯 Rebecca Burr 將為大家解密如何加入密探行列。

你徹底迷戀著精緻餐飲 (fine dining)?你能夠每天吃兩頓好料而不對任何人透露?你願意為了一頓晚餐舟車勞頓千里之遠,卻仍精神奕奕地觀察每個用餐細節?那麼,你已經擁有成為米其林密探的「基本條件」。

從歐洲到亞洲,即使近年來反動聲浪不少,米其林指南的國際指標性仍不可否認。依然有眾多美食愛好者手握這本紅色小書,按圖索驥跟著專家品嚐世界頂級美食。

1

如你所知,不論是獲得一星、二星、三星,或是意味著餐點美味而價格合理的 Bib Gourmand,即使指南中只是稍微提到餐廳名字,通常代表米其林評審員已經秘密造訪一次以上,並以最高標準仔細審查。甚至是路邊攤與餐車,都在他們的偵測範圍內。這份工作其實相當辛苦,到底是誰在負責這些事?

米其林密探的身份受到嚴格保密,但根據內部人士 Rebecca Burr 表示,如果你具備所需條件,你也可能成為密探。

「一直以來,我們會從具有專業背景的人下手——畢業自飯店管理學校或同類型科系,並且有至少五到七年餐飲業工作經驗,待過廚房更是加分。」Burr 說道,「此外,極佳的理解力、觀察力和熱情等人格特質也是我們所尋找的,並且必須貫徹始終。」為了獲得一席之位,你一定要 100% 致力於上餐廳吃飯的任務。聽起來很簡單,但依據 Burr 的解釋,這絕對是個挑戰。「我說的是每一天。你當然能夠擁有自己的生活與家庭,但真的會相當艱辛。我說的是每一天的午餐和晚餐,以及很多很多旅行。」

2

按 Burr 的說法,密探並不會負責特定區域,而是需要吃遍全國各地,偶爾也得出國。

「我們希望讓所有評審員都能嘗試各種機會,因為如果你年年都負責英國康沃爾郡,雖然很棒卻不太公平。所以評審們會一直輪調,這也正是他們能任職那麼久的原因。想成為一名優秀密探,至少得花五年時間跑不掉。」Burr 說。

Burr 列出關於成為米其林評審所需的關鍵素質:對細節的洞察力、天生的好奇心、對食物來所不拒的熱愛、以及足以嗅出一間餐廳值不值得拿星星的第六感。「他們必須能夠感受一切,能夠辨識才華高低,能夠偵察到主廚的野心與潛力。我們不希望漏掉任何一位明日之星。」Burr 進一步說明。

米其林評審的甄選過程可不容易。申請人必須經歷嚴格的測驗,來確認他們的判斷力和品味能力。「當我們招募密探時,不止會看學經歷背景並當面面試,也會要求申請者實際去用餐並寫下觀察報告。通過考驗後,會請他先和某位團隊成員共同作業。」

那麼,當密探在評斷餐廳資格時,他們到底會注意哪些地方?「一切都關乎於食物。是否能從中看見自信?主廚是否足夠掌握對風味、食材、搭配的瞭解?技術層級到哪裡?在菜餚正式登上菜單前,他們是不是已經徹底測試完成?」

雖然 Burr 堅持表示,米其林星星只以食物作為評鑑標準,僅此而已,密探們仍須全神貫注於整場用餐體驗,「我們也會關心服務,在意身旁的食客以及餐廳環境。」

3

密探得隨時保持高度觀察力,但卻不能露出馬腳。守口如瓶是關鍵。不過有些主廚仍自認可以輕易看出誰是評審,所以密探到底該如何隱藏身份?「穿著灰色套裝西服的長者有些孤獨地坐在角落這種景象其實並不存在,我們不一定是獨自用餐。不過這時代,就算自已一個人用餐也不奇怪,很多人都這樣。」

米其林評審員的技能複雜多變,但倒是有一項能力再也不是必要:過目不忘的記憶力。「人們以為想加入美食評審員這行,就必須能記清楚所有吃下的食物。我們的確需要記住所有的細節,但身在現代這沒什麼難的,只要拍張照就行了。」Burr 說。


誕生於法國巴黎的米其林指南,從 1931 年開始啟用三顆星級的評審系統,匿名喬裝的審查方式已行使 85 年,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權位性與國際影響力。

從 2007 年的日本開始,這幾年進軍亞洲更是動作頻頻,今年七月起,陸續於新加坡、上海、首爾登場,據傳他們在近兩年內也會推出台灣版指南。而即使米其林在地化爭議不斷,但勢必有助於提升台灣餐廳的國際能見度,這也是好事一樁吧?

資料來源:
HOW TO BECOME A MICHELIN INSPECTOR

編譯:Patricia Ma
編輯:Cindy Lo
圖:Man of Many/Time Out Dubai/The Okenfenokee Country Club/Fine Dining Lo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