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倉彫塑館

這次原本想要隨意的逛逛下町(谷根千地區)街坊的店面,在這一個上野公園背後的區域。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被帶入了美術館。但是幸好有這個轉折,躍升我見過的自宅設計第一名!

走在這一區因為臨近上野公園,到處可以看到宣傳科比意的西洋美術館剛剛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離這一區比較繁榮的谷中銀座不遠,朝倉彫塑館的位置非常低調。沿街面只可見黑色塗料立面的曲牆,其餘部分都是暗藏於街廓後面。

朝倉文夫(1883-1964)是來自九州大分県的雕刻家,現在大分県也有一個朝倉文夫記念館,他在日本有「日本的羅丹」之稱。兩個女兒一個是攝影師、一個也是雕刻家。1907年他24歲大學畢業後在谷中買了一塊地作為工作室,之後陸陸續續的修建,大致在1935年有現在的雛形,1934年他也在這裡辦私塾「朝倉彫塑塾」。他死後葬在附近的谷中靈園,這裡的自宅工作室開放成為博物館,2001年這裡登錄為国の有形文化財、2008年以「旧朝倉文夫氏庭園」之名登錄国の名勝,2009-2013年封閉做了抗震補強。

整個參觀過程是非常愉悅的,一進去建築體因為是日本的民宅博物館,買票脫鞋之後被提醒不能拍照(心碎),導覽爺爺趕緊來告訴我們:慢慢參觀工作室(アトリエ)裡面的雕刻作品,參觀完他再帶我們英文導覽。在工作室內多半是不認識的人物雕刻,但是不論是材質還是還是質感都非常羅丹!唯一認出的是梅蘭芳的頭像!

工作室空間有個1/4圓曲面的挑高屋頂,在那個位置下是朝倉設計的「電梯」,讓正在製作的大型作品升降以方便工作,現在是放著1932年做的大隈重信像。

工作室的牆面是個非常暖的黃色材料,我們非常好奇之下導覽爺爺說是和紙糊的!以前是白色的,紙張經年累月泛黃成現在的狀態,我們不禁摸了一下質感,立刻被制止⋯⋯原來連牆面都不能亂摸。

看完了工作室內的雕塑,開始了縝密介紹的專業導覽,在工作室隔壁是書斎,根據導覽爺爺的說法多半是裝飾用的書籍。從走廊繞過中庭到背面的天王寺玄關,這一半的日式建築沒有新建築的特立獨行的外表,所以以前訪客都是走沒有離經叛道的天王寺玄關進入朝倉的家。我們在居間、茶室花了不少時間,爺爺非常認真的介紹居間的小神社(類似台灣人家中的牌位處),在茶室也一直說日本茶道的細節,但是腦容量實在沒那麼多。(完全忘記有經過寢室?但都是榻榻米應該跟居間差不多)

上了樓梯才知道為什麼一樓介紹那麼久,因為樓上沒有要被介紹的意思。一樓往二樓的樓梯極度美麗,應該說整棟的樓梯都是如此,很多漂流木做扶手,敷上白石膏的牆面和木頭的有機曲面組合。

二樓素心の間沒有走廊,開窗直接面對中庭,但是有不到一米深、壓低的斜屋頂暗示廊間。

在這裡可以外眺細細品味中庭,朝倉的中庭非常翻轉,大部分是水池,造景都是浮在水面的感覺!唯一的跳石路主導了整個中庭的路線。在這裏也可以看到新舊建築的銜接面、洩水與屋簷的設計等等,對眼睛非常貼心的一棟住宅。

再往上到三樓有一個面北的溫室,東面則是朝陽の間,簡直跟凡爾賽宮一樣霸佔陽光的房間呢。這間裡面非常的驚人,牆面敷料閃閃發紅,桌上寫著有混硃沙!太細膩了。走廊的牆面雖然也在發光,但明顯是混不一樣的寶石,同樣細緻卻沒有搶過裡面的硃砂質感。走出室外我一拍照就是制止了,原來是說屋頂才能拍照,三樓戶外還不算屋頂!

走完之後可以在走到屋頂參觀屋頂花園,簡直是東方科比意!屋頂花園的女兒牆很高,立刻讓我想到科比意也做過一樣的事情呀。

在屋頂心滿意足之後,從蘭の間下去,這應該也是溫室改建成室內吧?這支梯直接連到一樓,也是超美的一支梯!

心滿意足參觀完這個細節超精美的住宅之後,仍然對於不能拍照感到萬方惋惜。


Laisser un commentaire

Ce site utilise Akismet pour réduire les indésirables. En savoir plus sur la façon dont les données de vos commentaires sont traité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