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我們提到 不少人有臉紅困擾,尤其當害羞、憤怒、體溫上昇時,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擴張、臉部漲紅,這種臉紅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又稱生理性臉紅。生理性臉紅無須治療,如果真的影響社交生活,可考慮使用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控制。

除生理性臉紅外,其他臉紅原因包括外因導致(例如藥物、食物引起)、皮膚疾病(例如酒糟、敏感肌)、皮膚以外疾病(例如腫瘤、停經症候群)。下文針對外因性臉紅做介紹:

投影片1.JPG

 

 

1. 藥物性臉紅

藥物會藉由直接放鬆血管肌肉;或間接活化血管擴張因子導致臉紅,可能藥物包括:血管擴張劑(Nitroglycerin, Sildenafil)、鈣離子阻斷劑、嗎啡類藥物、抗生素(Vancomycin)、結核病藥物(Rifampicin)、賀爾蒙製劑(Tamoxifem, Cyproterone acetate)、帕金森用藥(Bromocriptine)、口服類固醇(Triamcinolone)等。

2. 酒精性臉紅:

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先代謝成乙醛,乙醛再透過乙醛去氫(ALDH)代謝成乙酸。酒精性臉紅起因於喝酒後體內乙醛堆積,導致臉紅、頭痛、心悸等症狀,這種情形在亞洲人種特別常見,因此又叫『亞洲紅』(Asian flush)。研究發現四成以上亞洲人因乙醛去氫缺損,使得乙醛無法代謝成乙酸,引起身體不適。

3. 食物性臉紅:

可能食物包括: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 MSG)、亞硝酸鹽、亞硫酸鹽類的食品添加劑(nitrites, sulfites)、以及不新鮮的魚;有些魚類(包括鯖魚、鮪魚、鮭魚)體內含有豐富組胺酸(histidine),在經過細菌分解後會產生組織胺(histamine),吃下過量組織胺會有噁心、嘔吐、臉紅、流汗等症狀,又稱『鯖魚中毒』(scombroid fish poisoning)

4. 腮腺切除術後併發症:

腮腺位於耳前下方,負責唾液分泌。腮腺手術可能將神經切斷,使得負責唾液分泌的副交感神經錯接到負責出汗的交感神經,導致本來分泌唾液的訊息誤傳到汗腺。因此患者吃東西時會刺激手術側的臉部發汗、發紅,此症狀稱作『味覺出汗症候群』(Gustatory sweating, or Frey's syndrome),通常在術後36個月左右發生,可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治療,或採取保守觀察,部分患者症狀會自行改善。

投影片2.JPG

5. 胃部切除術後併發症:

胃切除手術後,胃部容積減少,食物缺乏幽門控制,在還沒完全消化的狀況下直接進入小腸就會導致『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症狀包括腹脹、腹痛、頭暈、噁心、臉紅,通常在進食三十分鐘後發生。可藉由少量多餐、限制醣類、增加蛋白質攝取來改善症狀。

投影片3.JPG

針對不同原因的臉紅,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生理性臉紅應儘量避免高溫環境、熱食、辛辣食物、或用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控制。藥物、酒精、或食物引起的臉紅,則應儘量避免相關物質的使用。腮腺切除術後併發症通常症狀輕微,建議保守觀察,部分患者會自行好轉。胃部切除術後併發症除了藥物治療外應調整飲食習慣。如有臉紅困擾,皮皮在這裡還是建議大家進一步就醫檢查治療。

 

❤💜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 

臉紅大學問—那些臉紅潛藏危機--->點此了解  皮膚以外疾病形成的臉紅

臉上紅疹長一堆--->點此了解  皮膚疾病形成的臉紅—關於紅疹

arrow
arrow

    皮膚專科 鍾佩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