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十九号房-(英)多丽丝.莱辛

一切归零

来自: 一切归零(卖萌不卖艺) 组长
2009-06-21 19:34:1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yuki酱

    yuki酱 2010-12-29 15:14:53

    我想起了The Hours 这部电影……

  • 壹旬

    壹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11-06-27 18:49:39

    唉,看得想哭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10-27 16:41:23

    [内容不可见]

  • 鹿燃

    鹿燃 (有爱的人是神) 2012-01-14 22:57:47

    这是典型的心理抑郁案例小说,我的小学也有一个看起来家庭很幸福的老师跳河自杀了,没有人知道原因。很多抑郁症患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肃融教育

    肃融教育 2012-01-20 21:37:38

    他们真的理性得过了头了(其实这是理性吗还是傻不拉几的完美主义?),要什么都妥妥当当,自己要波澜不惊,因为理解万岁嘛,事先讨论好外遇如果发生都是可以理解的。真的婚姻开始平淡无奇了,丈夫开始有外遇了的时候,还要给自己摆事实讲道理,告诉自己理智的人应该把不好的感受都摆在脑后。而想来把自己荒诞的感受告诉别人又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然后就越陷越深。人这样用自己摆得出的各种逻辑压抑自己的感受,肯定就是要出问题的。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有的人就是这样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 空

    2012-03-08 12:01:15

    人终其一生都想驱除孤独带来的恐惧感。多丽丝·莱辛显然深谙这一点。“不能真正忘我,这叫她十分恼火。”——其实这就是人要进行创造性劳动,跟需要爱情的原因。而这二者的前提则是自由和独立。获取不了自由与独立,,苏珊的恐惧便在日益加深。生活就是荒谬,婚姻也是。她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逃离。 而多丽丝·莱辛这一篇无论如何都有伍尔夫的影子跟风格,尤其是那部《时时刻刻》(当然,这只是一部牵扯到伍尔夫的虚构类小说,但气质相近),内里是深刻的对女性心理的剖析以及对于自由的近乎理想化的追逐。

  • 洛普

    洛普 2012-03-23 16:22:55

    总觉得。。。很担心

  • 看老去

    看老去 2013-03-15 12:28:09

    唉!她比烟花寂寞~

  • 茉

    (陌上花开) 2013-04-10 23:45:30

    看完,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 光酒

    光酒 (黑色陶醉) 2013-04-11 12:05:06

    ls+1

  • 达米安

    达米安 (黑白是诗...) 2013-04-11 21:21:21

    人终其一生都想驱除孤独带来的恐惧感。多丽丝·莱辛显然深谙这一点。“不能真正忘我,这叫 人终其一生都想驱除孤独带来的恐惧感。多丽丝·莱辛显然深谙这一点。“不能真正忘我,这叫她十分恼火。”——其实这就是人要进行创造性劳动,跟需要爱情的原因。而这二者的前提则是自由和独立。获取不了自由与独立,,苏珊的恐惧便在日益加深。生活就是荒谬,婚姻也是。她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逃离。 而多丽丝·莱辛这一篇无论如何都有伍尔夫的影子跟风格,尤其是那部《时时刻刻》(当然,这只是一部牵扯到伍尔夫的虚构类小说,但气质相近),内里是深刻的对女性心理的剖析以及对于自由的近乎理想化的追逐。 ...

    很透彻的见解。对自由的追求,似乎能让人克服最深的恐惧。文章读到最后,被女主身上散发的精神深深震撼,也让人更加能体会到自由之于人的重要,这让爱情,婚姻,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 安纳—王芫

    安纳—王芫 2013-04-16 14:23:20

    非常棒的小说,令人信服的细节,作家本人的悲悯气质,赞!只是在写法上,还是觉得过于直奔主题。我心目中的好小说,应该有两层结构,一个外层,一个内层。外层是故事情节,内层主人公的内在追求。女作家的小说往往没有明显的内、外分别,失去的是一种回味和余韵。

  • YUYU

    YUYU 2013-09-05 21:18:39

    ls说没有什么内外层呵呵只是因为你自己没有看到而不代表没有,这篇小说对于自己本身就没有"内层"的阅读者是体会不到它"内层"的,当然这个并非是指阅读能力,而是这篇小说本身就需要有匪浅社会阅历的人,且本身亦需具有这个"内层"的人,才可能看得到它的"内层",换句话简单明了说:不是它没有,是你自己没有具备看到的眼睛。。非常好非常有深度的好小说,花了整整四个小时一气读完,就此文而感叹诺贝尔奖名不虚传!许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文了,此刻想分享给我所有的好友!!(再次强调非指文化水平非指阅读能力总之与这些个东西无关,我真的只是怀疑要自身陷入过此等困境才能够体会得到,倘若有不当还请见谅)

  • 豆

    2013-11-01 17:01:44

    想起时时刻刻那部电影..

  • 邓小鸡

    邓小鸡 2014-06-24 01:17:12

    这是我最最喜欢的英文小说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完整读完的英文版本的小说。还是因为,英语专业学英国文学史,老师要求读,所以才被逼着读完的。但是,读完之后,真的觉得很震撼,lessing 对细节的把握,心理的描写太到位了。。我想每一个女人都需要这样一个房间。至少我需要。

  • 邓小鸡

    邓小鸡 2014-06-24 01:19:31

    我想起了The Hours 这部电影…… 我想起了The Hours 这部电影…… yuki酱

    是迈可•康宁汉那本向弗吉妮亚•伍尔芙致敬的小说《时时刻刻》。。我觉得两个女作家都很伟大。

  • 我这里天快黑了

    我这里天快黑了 2015-03-02 17:05:11

    谁有十九号房的英文版?

  • 乐之乐

    乐之乐 2015-03-27 10:18:06

    请问各位大侠有英文版吗?能否发我一份“dlahead@163.com"谢谢

  • leung_x_fun

    leung_x_fun 2017-11-22 10:01:43

    这本书哪里有卖?

  • 淹然

    淹然 (沒有人是孤島) 2017-11-22 12:02:41

    这本书哪里有卖? 这本书哪里有卖? leung_x_fun

    同问,这篇小说收在哪本集子里啊?

  • 小饼干

    小饼干 2017-11-22 15:52:45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房间

  • 红玉波特酒

    红玉波特酒 2017-11-26 11:12:18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勇气炼乳茶

    我也是

  • 啊鹿

    啊鹿 2017-11-29 11:23:06

    哪里可以看,十分想知道

  • 共清欢

    共清欢 2017-11-29 13:17:34

    顶一下!

  • 胡吧唧

    胡吧唧 (爱回忆的人不快乐) 2017-12-02 21:43:48

    谁有十九号房的英文版? 谁有十九号房的英文版? 我这里天快黑了

    淘宝上已经有了 叫19号房间

  • 羊会飞

    羊会飞 (想找个不离不弃的人然后生死相依) 2017-12-03 00:00:46

    人终其一生都在抵抗某种深深地孤独感以及寻找某种人生的意义。有多少人能抵抗呢,又有多少人能找到呢?自杀其实是一种绝望的逃避,而不是解!你可以说这个命题本身就是无解,但我仍相信它是有解的!

  • 季北辞

    季北辞 2017-12-03 00:22:21

    有歌颂身残志坚的人的文章吗

  • chapter小白

    chapter小白 2017-12-04 17:25:05

    表白今生第一次编剧,有意思

  • chapter小白

    chapter小白 2017-12-04 17:25:30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勇气炼乳茶

    我也是,特意来找

  • 叫我火锅将军

    叫我火锅将军 2018-01-16 21:12:27

    求分享电子书

  • M

    M 2018-04-24 15:03:49

    读完之后,被女主人公的“即使在爱情里也不放弃与自己独处”的精神打动。但同时又很不赞同,总觉得一个真正会独处的人是不需要通过伤害别人来实现的吧……

  • kami

    kami (一点儿颜色也没有) 2018-05-18 10:35:32

    留个脚印

  • 鱼负灯

    鱼负灯 2018-05-19 17:35:01

    我喜欢这个故事……太敏感熨帖了。看得我好想自杀。

  • 青芒

    青芒 2018-09-01 23:13:14

    人不能学会和自己相处活着便成了一种负担

  • 是你

    是你 2018-09-03 01:03:07

    深夜也无法放下的文章,连眼睛都疼痛的叫嚣应该睡了也无法放下,追寻着继续看下去,不是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因为感情在迷惑和恍然之间摆动,但无论如何是真正看到了心在跳动的痕迹。

  • 🦌🦌的莱西

    🦌🦌的莱西 2018-11-27 21:49:32

    人终其一生都想驱除孤独带来的恐惧感。多丽丝·莱辛显然深谙这一点。“不能真正忘我,这叫 人终其一生都想驱除孤独带来的恐惧感。多丽丝·莱辛显然深谙这一点。“不能真正忘我,这叫她十分恼火。”——其实这就是人要进行创造性劳动,跟需要爱情的原因。而这二者的前提则是自由和独立。获取不了自由与独立,,苏珊的恐惧便在日益加深。生活就是荒谬,婚姻也是。她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逃离。 而多丽丝·莱辛这一篇无论如何都有伍尔夫的影子跟风格,尤其是那部《时时刻刻》(当然,这只是一部牵扯到伍尔夫的虚构类小说,但气质相近),内里是深刻的对女性心理的剖析以及对于自由的近乎理想化的追逐。 ...

    自由,每个人都无法缺少的自由!

  • 这姑娘正在成长

    这姑娘正在成长 2019-05-27 13:58:35

    其实她终究还是想要爱情的吧,理解和接受一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进入婚姻忠诚度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这才能让女人有安全感,既然她的丈夫已经不爱,所以也不在乎她也是出轨的状态

  • 杜三衡

    杜三衡 2019-05-30 09:53:45

  • fruits basket

    fruits basket (~阳光覆满这一刻宁静的我~) 2019-07-31 18:16:30

    今生第一次打卡,不论何时都会想拥有独立安静的空间,原来是件正常的事啊,生怕自己太不合群😅讲真19号房真是好~只是这里面苏珊的做法有点极端

  • 罗生门

    罗生门 2019-08-01 10:13:45

    看到一半,就感到一阵心悸。

  • 赵大刚

    赵大刚 (念念勿欺事事不苟常葆虚静) 2019-08-02 09:26:02

    女人五十是智力体力高峰?

  • 窝窝

    窝窝 2019-08-07 07:48:04

    被迫成为别人,真的是一种深深的悲哀。对于每一个追求自我的人来说,是一种绝望的体验。

  • 河伯

    河伯 (amitabha) 2020-01-18 02:48:32

    苏珊渴望自由却又被自由之中的空虚感淹没,不知所措。苏珊畏惧黑暗却又坠入其中,生与死哪个漫长?对苏珊来说,也许是生吧。理性让苏珊无法接受自己的荒诞,毕竟是说出来自己都不信的事,那么为何要对他人诉说?明明看起来幸福的人为何会如此不幸呢?我觉得 ,理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并不是一切都有答案的,理性其实也是乐观主义。感受无法完全消失,一味抑制的话终将引起火山爆发,而死亡,则是最后的逃避,也是在爆发抵达前的自我终结。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3919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