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我反對廢除ㄅㄆㄇㄈ,但贊成學習羅馬拼音

語文教師:我反對廢除ㄅㄆㄇㄈ,但贊成學習羅馬拼音
photo credit: REUTERS/Vivek Prakash/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投書提出另一個兼容並蓄的個人觀點:「反對廢除注音符號但贊成學習羅馬拼音,惟需將多種文字或標音系統之拼讀規律,依序分別安排適當的學習階段和間隔。」

文:唐南蘋(語文教師)

筆者所學是英國語文以及華語文教學,經常感嘆民眾若未接觸過語文相關的社會科學,在語文議題中往往出現兩類未能看清問題本質的立場:一是對於母語和外語皆抱著諸多迷思或誤解而未查證並主動瞭解;二是陷入認同意識之爭而無法理性看待語文本身。

臺南市長選舉參選人暨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在電視政見發表會上主張廢除ㄅㄆㄇㄈ、改學羅馬拼音,使孩子與國際接軌;其觀點當屬前者。筆者在瀏覽聯合新聞網的投票調查時(2018年3月2日),網友投票數由多至少依序是反對廢除以區別兩岸差異、贊成廢除讓兩岸一家親、可決定地方政策但不能左右中央政策、贊成廢除以便接軌國際、其他、沒意見。由此可知投票民眾目前觀點反而是著眼於兩岸上。若媒體能提供語文教育相關選項,或許能引導民眾深思吧!

本投書提出另一個兼容並蓄的個人觀點:「反對廢除注音符號但贊成學習羅馬拼音,惟需將多種文字或標音系統之拼讀規律,依序分別安排適當的學習階段和間隔。」

根據目前課綱規畫,國人將至少接觸四種語文:共通的「標準語」(standard language)是華語;族群的「傳承語」(heritage language)是本土語文(local languages)和新住民語文(new residents’ languages),包括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以及東南亞七國語文;義務教育的第一外語是英語;高中的第二外語包括日語和歐語。筆者希望針對整體語文教育補充此議題的各層面、釐清其關鍵,以提供大家一個平衡而多面向的觀點。

葉宜津宣稱「ㄅㄆㄇㄈ有什麼用?就只是一種注音而已,我們應該學羅馬拼音,羅馬拼音可以拼什麼?像國語、臺語、德語、日語等,任何一種語言都可以用羅馬拼音學習,讓我們孩子不會害怕蝌蚪文,這是跟國際接軌非常重要的一步。」此番論述內有多重混淆與誤解。試問,ㄅㄆㄇㄈ就「只是」一種注音而已嗎?任何一種「語言」都可以用羅馬拼音學習嗎?拉丁字母這種「文字」書寫系統稱得上是「蝌蚪文」嗎?孩子為什麼會害怕學習「語言」?學習注音符號就會妨礙與國際接軌嗎?僅學羅馬拼音就能與國際接軌了嗎?請大家從多方面思考怎麼做會最妥善而不僅是撂下一句「事實會證明我是對的」而已。

壹、兩者各有所長,應兼顧古今中外

direction_MPS_bopomofo_HP_Romanization
Photo Credit:唐南蘋

語文能力是靠教育普及程度和教學方法,而循序漸進地培養起來,並不是特定一種文字或符號的系統就絕對有優勢。無論學習哪一種系統,都需要懂得方法、練習足夠。

若葉宜津委員能涉獵一點語文相關的社會科學,即知注音符號這套標音系統的真正價值其實是在於漢字本位,能標示「音位」(phoneme)並呈現聲母、韻母、聲調的音節結構,能初步學習漢字的筆畫類型、筆畫順序規律(筆順)、部件結構,能「逐字」「橫向或直向」排列,橫豎、上下、左右皆通。羅馬拼音則是拉丁字母本位的標音系統,能標示元音(母音)、輔音(子音)的「音段」(segment),便於非中文母語者「逐詞」「橫向」閱讀。經對比可知,兩者並非孰優孰劣而是各有所長。

注音符號可橫向排列亦可直向排列,並可標注三個位置:橫排漢字上方、橫排漢字右側、直排漢字右側。一旦只用羅馬拼音,則所有標音的出版品和標音的公共告示便需配合橫排的拉丁字母,漢字變得只能橫向排列而無法如原本般靈活。例如標音的教材或讀物,注音符號能緊鄰每個漢字,眼睛能即時而順向閱讀每個漢字的標音系統和字形;但羅馬拼音的標準寫法是逐詞的,讀者的眼睛需跳躍以找出哪個字母組合對應哪個漢字;即使教育用的編排方式可將羅馬拼音改成逐字,漢字卻仍然必須配合橫排的拉丁字母,只能橫向排列而無法直向排列。又如直條狀平面上的公共告示,若需在直排漢字右側標音給兒童閱讀,用注音符號便能以較大尺寸的漢字容納最多字數;倘若用羅馬拼音,則需在橫排漢字之間增加斷詞處並縮小文字尺寸方能容納原本字數。

中文(漢字)和日文(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在世界文字當中是少數橫豎、上下、左右皆行的書寫系統,既然有兩條風景不同的道路可通,為何只取其中一條而放棄另一條呢?兩者皆應學習但有先有後。中國大陸在採用漢語拼音當作轉寫和普通話教學之前,其實也是學習注音符號的。

貳、掌握「拼讀」規律和「拼寫」規則,才是學習任何一種語文的早期關鍵

語文是口頭的語言加上書面的符號和文字,完整的語文技能需掌握語和文之間的「對應關係」。羅馬拼音是借用「拉丁字母」這種「全音素文字」以轉寫的「音譯系統」或「標音系統」,但本身屬於符號而非該語文真正的文字。羅馬拼音系統有很多種,每套「拼讀規律」和「拼寫規則」不盡相同。

雖然表面上各個羅馬拼音系統和世界上多種語文的「書寫系統」都用同一套字母,但是其內裡的「拼讀法」(字母組合對應至語音和音節的規律)和「正詞法」(官方規範的詞語書寫格式)卻各具差異。對於外國人,某些舊系統的拼讀規律即使沒學過也容易念出,反而是晚近出現的新系統若沒學過便不知怎麼念。對於本國人,無論學習哪一套都需重新適應其拼讀規律。若學習者只學過一套而沒學過另一套,能力便只限於閱讀,而無法正確拼寫或準確拼讀。

因此,並非如葉宜津所想像的僅學一種羅馬拼音即能寫出任何「文字」或念出任何「語言」。無論是學習本國語文或外國語文,都需先掌握各自的「拼讀對應關係」。再者,真正能夠標注所有語言「發音」的系統其實是「國際音標」(IPA),此套標音系統混合不同的文字和符號,而不限於拉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