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早晚記憶存取法」,讓學習真正記住

早晚的「記憶存取法」,就是晚上將當天所讀過的內容,以極短的時間複習一次,隔天早上再回想一次的方法。

文│佐藤大和 

人類是很健忘的生物

「我知道背答案很重要,但很快就忘了」「我對記憶力沒什麼自信,記不了那麼多」

應該有很多人都這麼想吧。

不過,我們不需要害怕遺忘。因為人類這種生物,本來就很健忘。這在許多書籍和科學領域都是已獲證明的事實。

在這邊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名的「艾賓豪斯遺忘曲線」。這個曲線告訴我們,即使再怎麼努力用功,過了二十分鐘,就會忘記四二%的內容;一小時後會忘記五六%;一天後,竟會忘記高達七四%的內容。

這麼看來,背誦不是為了不忘記,而是正因為會忘記,所以才必須這麼做。所以不必為了遺忘而耿耿於懷,只要轉換成以「我知道自己會忘記」為前提的記憶法就可以了。

過去我也曾經奉行逐頁細讀課本的方法。但是大概一個月後,我發現竟然完全想不起來最初那幾頁的內容。我也曾認真地整理筆記,但也僅止於整理,重要的內容一點也沒記住。

經過這樣的挫敗,後來再閱讀課本或參考書時,我決定不浪費時間,很快地全部瀏覽一遍。幾次下來,印象反而比逐頁細讀式來得深刻。

還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晚的「記憶存取法」。簡單來說,就是晚上將當天所讀過的內容,以極短的時間複習一次,隔天早上再回想一次的方法。

每天反覆練習的結果,不但能讓記憶固定在腦中,也能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換句話說,不是「長時間 × 學習量 = 記憶力」,而是「短時間 × 次數 × 學習量 = 記憶力」。這才是讓記憶變得穩固的絕對公式。

只要反覆練習,讓進入頭腦的資訊量超過遺忘的部分就好了。

當然,還是有許多人做不到這一點。

 

不以「一百分」為目標也無所謂

無論在哪個領域,一旦出現「做不到」的念頭,就會讓人裹足不前,甚至心生障礙,最後乾脆放棄。

學習也一樣。一口氣把目標設得太高,又因為做不到而消沉,只會讓心理負擔越來越大。

為了不陷入這種窘境,一開始就不要指望自己做到一百分。不要挑困難的題目,要從簡單的開始。

考試有一個定則。那就是「基礎題占六成、應用題占三成,比應用更困難的題目占一成」。想要及格,就要拿下基礎題目這六成的分數;換句話說,只要占所有題目六成的基礎題不失分,就能及格。由此可知,只要學好基礎就行了,困難的應用題大可不需要花力氣去做。

為什麼呢,因為應用題也是從基礎題變化而來的,只要懂得基礎,自然就能解題了。

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主張,「學習需要多巴胺」。多巴胺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它能讓人覺得愉悅;也因為大腦會記得多巴胺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狀態,所以人們才想再得到那種快感。換言之,學習時如果產生「我會了!好開心!」的情緒,就會刺激多巴胺分泌,這時的記憶就容易穩固。因此,一開始只要做輕鬆的基礎題,好讓大腦記得這種愉悅。

反覆練習基礎題目,一點一點擴大「做得到」的範圍,持續為大腦帶來愉悅感。

請放棄「一次就要全都記住」的想法。考一百分、拿第一名也都沒有必要。只要確實打好基礎,將來一定有辦法處理應用題。題庫也不必從頭開始寫,只要寫必要的地方(會的地方)就好了。

摘自 佐藤大和《狡猾的讀書法》/究竟出版社

 

Photo:Matt Wiebe,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