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其實,台灣大學生的英文並不菜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王建棟攝。

台灣人菜英文,真的假的?假的!台灣人在這個假象下活了14年。

這個假象怎麼產生的?有三個重要的元素:利益團體、媒體、台灣人。三個元素形成三部曲:利益團體公布一些似是而非的英語檢測數據,媒體大肆渲染「台灣人菜英文」,崇洋自卑的台灣人「買單」。

為什麼要製造這個假象?答案當然是錢。台灣人心裡買單後,更急於掏錢買單,買他的參考書、買他的英語補教課程、再付費參加他的檢定考試。所以14年來,類似的三部曲競相演出,台灣成了全世界最愛考英語檢測的國家。

2001:英檢市場戰國時代的開始

台灣的英檢市場在2002以前是一家獨大。「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簡稱LTTC,除了主辦自行研發的「全民英檢」(GEPT)之外,還獨家代理了美國ETS機構所研發的「托福」(TOEFL)與「多益」(TOEIC)。

然而,2001年9月與2002年11月,ETS卻分別將多益與托福的台灣代理權轉給了「忠欣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前,忠欣公司所代理經銷的最知名品牌是米其林輪胎。ETS和LTTC合作多年,為何移情別戀呢?ETS做此說明:

Our strategy is to collaborate with groups that will expand the ETS name and range of services on the one hand, and provide quality service on the other. Chun Shin, with its successful background in distributing international brands, is typical of the kind of company that we like to work with. 我們的策略是與不僅能擴展ETS名聲和各項產品而且能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合作。忠欣公司在經銷國際品牌上有成功的背景,正是我們樂於合作的公司典型。(筆者譯)

我的猜測是,這和LTTC在教育部的資助下研發出自有品牌「全民英檢」大有關係。大部分的人在托福、多益、與全民英檢中只需要考一種。英語檢測有很強的排他性與延續性,會去考兩種不同檢測的人不多,一旦考了一種,下次再考仍會考同一種考試。LTTC腳踏兩條船,重心在哪一隻腳?ETS不是笨蛋。

台灣的英檢市場於是正式進入了戰國時代。十幾年來,LTTC與忠欣公司這兩家業者展開了土洋大戰,各出奇招、各有靠山,大大的擴張了市場的規模,台灣人的荷包和靈魂,成為他們意氣風發的戰利品。

LTTC有教育部作靠山,在政策上暗助全民英檢。忠欣公司呢?你可以倚官自重,我可以挾洋自重。「官」再大,碰到了「洋」,就矮了一截。更況且LTTC的董事長是台大校長,執行長從來都是台大文學院的教授,他們在行銷策略與媒體操作上,怎麼可能會是米其林代理商的對手!

2003:「大學生菜英文」創始元年

2003年11月6日,台北亞太會館宴會廳有一個花籃錦簇的記者會,目的是發表一份「大專院校學生英語能力現況調查報告」,號稱是台灣首次。

的確是台灣首次!我在學界近40年,從來不知道有任何學者會聘用公關公司,以記者會的方式來發表一份研究報告。這份調查是當時政大英文系主任陳超明所規劃,政大教育系教授余民寧負責。記者會的主辦單位,是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協辦單位則是ETS代理商以及政大英文系。

我完全不相信政大英文系有同意具名協辦這個充滿商業氣息的記者會。而另外兩個單位,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跟ETS代理商忠欣公司,是什麼關係呢?2012以前報考托福紙筆考試,繳費是以郵政匯票的方式辦理,而受款人就是「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

在公關公司的操作下,記者會空前成功,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該調查報告的焦點:「三成二大學生 英語僅國中程度」。以下是公關公司自己的描述:

成功點:

1. 新聞策略,造勢成功,媒體關注焦點集中在大專院校學生30%只有國中程度,引起社會輿論普遍關心。媒體出席踴躍,近40位教育路線媒體幾乎通通到場。

2. 前一天事先針對聯合晚報及中央通訊社等指標媒體運作新聞,連帶當天電視新聞引爆最高新聞熱潮,隨之第二天日報跟著繼續燃燒。甚至透過話題運作,連帶還讓媒體追問教育部長黃榮村及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使得他們都不得不正視這個議題,同時發表相關言論。

3. 在曝光效果上,不僅台視,華視,中天,八大,東森,公視,民視,客語等八家電視台的深度報導,第二天超過15份的全國各大報紙更是清一色全部以頭條新聞大篇幅專題報導方式處理。中國時報甚至於在頭版提要中出現。

請注意公關公司的這些用語:「造勢成功」、「運作新聞」、「引爆最高新聞熱潮」、「繼續燃燒」、「話題運作」、「曝光效果」。Career在2003年12月5日對陳超明專訪的報導中說:「這份報告引起各界高度重視,教育部立即表示要對大學生設定英語檢定門檻。」記者會當天陳超明就告知媒體,政大明年2004入學新生要實施畢業門檻,真的是先知。

2003是「大學生菜英文」的創始元年,也是大學英語畢業門檻的創始元年。2004年多益的業績是近5,000萬元,如今已成長10倍,5億元!

李遠哲:ETS應公開調查細節

眾人皆醉,唯我獨醒,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是唯一提出質疑的人。他識破了媒體「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說法,因此呼籲主辦單位公開調查細節、公布學校名稱並分科系做評比。

在這次的調查中,接受測試的學生「完全沒有經過托福考試的訓練」,陳超明認為這樣「比較能反映學生真實的語言程度」。換句話說,若是經過適當的訓練與準備,這些學生的成績會大幅提昇。真實的情況是,台灣有幾個人去參加考試,任何考試,是沒有經過訓練與準備的?

負責調查的余民寧應該還是位有良心的學者,因為他坦承「這次調查因為缺乏公權力支持,無法嚴謹抽樣,因此也不宜過度推論到教育現場的真實狀況。」抽樣不嚴謹,結果當然就不可信。

托福與多益都自稱是有公信力的測驗,代理商為什麼要資助一個無法嚴謹抽樣、缺乏具公信力的調查報告?為何還大張旗鼓的以記者會發佈?

李遠哲要求調查的細節要公開,結果有公開嗎?為什麼不公開?既然是兩位教授主持的調查報告,記者會當天有邀請相關的學者專家到場聆聽並發問嗎?後來有到學術研討會上去發表嗎?有在學術期刊上刊登嗎?簡單說,這份報告經得起學界的檢驗嗎?

「國立大學學生托福平均494分 專家:十分恰當!」

這份調查雖然欠缺嚴謹抽樣可信度不高,但是我們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陳超明現在任教的實踐大學,托福畢業門檻是423分。在2017年《遠見雜誌》的「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中,淡江的「國際化程度」排名第三,僅次台大和政大;淡江的托福門檻是424分。在該份調查中,大學生平均是447分,大幅超過實踐和淡江的門檻!

更諷刺的是,ETS亞太區總監秦蘇珊公開表示,大學生托福成績至少要490分才恰當。該份調查中,公立大學托福平均494分。記者會大可以此作為新聞焦點:「國立大學學生托福平均494分 專家:十分恰當!」為什麼不呢?

為什麼媒體要獨獨渲染其中最負面的部分?因為他們要製造台灣人的英語焦慮。台灣人的英語焦慮越強,就越會去買參考書、就越會去補習、就越會去考試,利益團體也就越有錢賺。

「9成清大畢業生英文讚  超過美大學入學門檻!」

在最近一個多月裡,媒體對於大學英語畢業門檻的報導與討論中,有兩個焦點:一是政大法律系學生賴怡伶對政大提起行政訴訟,二是清大有部分應屆畢業生英語檢測成績未達畢業門檻。對於賴生,許多報導無視於她英語能力很強的事實:她多益成績855分,遠遠超過政大門檻、甚至大幅超過政大英文系的門檻。她提起訴訟,完全是因為要推翻這個違反教育本質且圖利業者的虛假制度。

對於清大,許多報導更是直接以「菜英文」來揶揄清大,例如「高材生也有這煩惱?清大「菜英文」難畢業」。但真相是什麼呢?1,400個應屆畢業生中,僅有100多人需要經由補救課程畢業。換言之,超過9成的學生通過門檻。清大的托福門檻是550分;美國大學入學最低門檻是500分。也就是說,超過9成的清大畢業生,其英文能力足以進入美國大學就讀。這樣的成績你能說是菜英文嗎?台灣的媒體是不是有病?

台灣人:愛英文、瘋英文、拜英文!

全世界還有哪一個國家,不曾被英美殖民,但人民卻喜歡給自己取個洋名字?你到任何一個私立幼稚園去看看,小朋友幾乎個個都有洋名。這樣一個愛英文、瘋英文、拜英文的國家,說是「台灣人菜英文」,台灣人居然會相信!

台灣人口是世界的0.3%,2016年台灣考多益的人次近40萬,是全世界的6%。6%是0.3%的20倍。再加上全民英檢的50萬人次,以及托福、雅思等等,每年至少100萬人次。世界第一,當之不愧!

利益團體在行銷策略上的高超手法,你要佩服。他們太會操弄台灣的媒體,因為他們太瞭解台灣人的崇洋與自卑。

台灣人,你還要繼續被操弄、繼續買單嗎?

瀏覽次數:60957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東海大學外文系林南&蒲慕蓉講座教授,政大語言學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喜歡「平平是人」的價值觀、喜歡求真求簡、喜歡用理性的論證探求現象表面底層的真相。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東海大學外文系林南&蒲慕蓉講座教授,政大語言學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喜歡「平平是人」的價值觀、喜歡求真求簡、喜歡用理性的論證探求現象表面底層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