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個不停,爸媽該怎麼辦?

嬰兒一哭先找原因,如果排除原因之後還是哭個不停,就稍微減少嬰兒吸氣量來停止哭泣。

文│久保田競、久保田佳代子

 

嬰兒用哭泣表達不開心─唯一的自我主張

聽到嬰兒大哭千萬別慌張。如果嬰兒的哭聲像呼吸一樣有節奏,就不需要擔心。

大聲哭表示生命力旺盛,聽到嬰兒哭了別急著抱起來或餵奶,請先找出哭泣的原因。

嬰兒有很多不同哭法,原因可能是餓了,哪裡不舒服,或是受到驚嚇。

嬰兒肚子餓的哭不會是長時間大聲哭,一聽就知道,所以讓嬰兒哭一陣子不要緊。

通常只要排除哭泣的原因,嬰兒就不會哭了,除非原因很難排除,或是嬰兒對排除的過程不滿意。

如果嬰兒哭到嘴唇都發紫,有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所以聽到嬰兒哭了請先迅速找出原因,但是千萬不要聽到哭聲就抱起來哄,或是拿東西給他吃。

我家老大兩個月大的時候,曾經有一次不停地大哭,看起來非常不舒服,我想遍了所有可能性,摸遍了全身也沒發現異樣,當時真是束手無策。他足足哭了近三十分鐘,哭到聲嘶力竭,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我從頭檢查到腳底,才發現襪子鬆緊帶勾到腳的小拇指,拉扯到小姆指已經發白,我趕緊按摩,讓血液循環順暢,兒子這才不哭了。

身心健全的嬰兒只要肚子不餓就不太會哭,當然嚇到或是感覺到環境驟變就會不開心地哭,只要換完尿布或洗完澡就好了。

如果嬰兒每次換尿布或洗澡都哭,代表他對這些活動有不愉快的記憶,請回頭檢視原因。只要知道原因,讓嬰兒哭一下沒關係。

有些爸媽覺得嬰兒哭是在做運動,就懶得找原因;有些爸媽說嬰兒哭累了才好睡,所以放任嬰兒大哭,這樣都不是好的育兒法。

與其讓嬰兒哭到累,不如做尿布體操或活動手腳的遊戲,讓嬰兒動到累會睡得更熟更舒服。

嬰兒不會說話只會哭,靠著哭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與意志,一些小事都會讓嬰兒哭,哭聲大代表嬰兒健康,排除特別因素,嬰兒想哭就讓他哭吧。

嬰兒只能靠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意志,哭的理由五花八門,但是哭法只有幾種。大腦愈成熟,哭法也會變多。

 

教小孩怎麼哭得安全─「休息哭」的竅門

「這孩子一哭就全身抽搐,嘴唇發紫,我怕得不敢讓他哭,所以看他哭就急著抱起來。」

「我孩子的心臟好像不太好,一哭嘴唇就發紫。」

有些爸媽有這樣的擔心,所以把嬰兒當成易碎品來小心寶貝。

嬰兒如果有先天性心臟病,哭起來整張臉會發紫,而且聲音不會太大。

這種帶小孩的方法是過度保護,會讓孩子自私又虛弱。

但也有父母看嬰兒哭卻不立刻排除原因,只說「會哭的孩子長得快」而放任孩子哭個不停,哭到渾身無力,孩子最後就不知道該如何停止哭泣。

嬰兒有時候會因為抓不到換氣節奏而哭。

如果嬰兒邊哭邊大聲吸氣,而且哭個不停,請教孩子安靜地呼吸,只要吐氣的時候發出聲音就好。

媽媽請看準嬰兒吸氣的時機,在嬰兒嘴邊輕輕「波、波、波」地吹氣。

如果嬰兒還是大力吸氣,就輕輕對著嬰兒嘴裡吹氣,嬰兒吸了媽媽的氣就不會那麼大口吸氣了。

如果嬰兒吐氣的時間比吸氣長,請在嬰兒吐氣的時候輕輕按住他的嘴,暫時停止換氣。

也可以輕輕親嬰兒一下來停止大聲換氣。

大概停個兩三次換氣,就輕輕在嬰兒耳邊說話,比方說:「怎麼啦?有沒有聽到媽媽說話?」

另外一個讓嬰兒不哭的妙招,就是用其他事情吸引嬰兒的注意力。

如果媽媽看到嬰兒哭就緊張地抱起來搖,嬰兒會更激動,不知道該怎麼停止哭泣,比較好的方法,是用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在那之前要讓嬰兒先冷靜下來。

在嬰兒哭得哽咽之前,這個方法都能派上用場。請先確認嬰兒哭的原因,如果沒有特別狀況就讓他哭吧。

嬰兒一哭先找原因,如果排除原因之後還是哭個不停,就稍微減少嬰兒吸氣量來停止哭泣,這才是積極育兒法。

 

日常用品是最好的玩具─教孩子「握,捏,放」

嬰兒脖子硬了,眼睛開始轉動,就可以盯著移動物體不放,表情也會更加豐富,也會慢慢了解玩具有不同的顏色與形狀,而且光看還不夠,開始會用手去抓。

這時候要注意別讓孩子斜眼看東西。

吊掛的玩具必須正對著嬰兒,嬰兒不用轉動眼睛也看得見。

有時候嬰兒只會用一隻眼睛看東西,請好好考量玩具的位置,讓嬰兒用雙眼看東西。

用手拿的玩具,也要先放在距離嬰兒四、五十公分的位置,讓嬰兒先看清楚,再慢慢放到嬰兒手邊,讓他自己去拿。

如果嬰兒不伸手拿,就先把玩具放在嬰兒胸口,然後抓著嬰兒的雙手去拿玩具,再舉到嬰兒面前,嬰兒就知道自己手裡的東西正是剛才的玩具。

嬰兒只用單手拿玩具也沒關係,因為此時還不知道嬰兒慣用哪一手,只要多讓嬰兒雙手並用就好。

不要讓嬰兒什麼都用右手拿,嬰兒會自己決定慣用手。

嬰兒手還小,拿在手上的東西要又小又輕。

嬰兒也應該學著用手指,即使還不會用五根手指緊握,也可以選個能捏的玩具。

比方說縫在布料上的鈕扣,塑膠盒蓋,麥克筆蓋,這些東西都可以綁在嬰兒床柵欄上,吊在嬰兒面前讓嬰兒拉著玩。

另外還有養樂多的瓶子(只是嬰兒抱不住),裝進一些小珠子可以發出聲響更好。

市面上並沒有真正合適的嬰兒玩具,所以請精心挑選家裡的東西當作玩具,而且種類要多樣化,手不應該只會握,還要會各種動作。

也可以吊一顆大毛線球,讓嬰兒享受柔軟的觸感。

 

摘自 久保田競、久保田佳代子《聰明的孩子,會走路前都在做什麼?》/臉譜出版

Photo:jon collier,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