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門小旅行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原本預定是三天兩夜

兩個颱風,讓旅行天數倍增成五天四夜

既然天要留客,我就認真地研究了一下金門的景點、歷史,學點新知

讓眼睛看到的東西,不僅是美麗的建築或景點

而是能進一步思考它背後的歷史背景與意義

「去金門有什麼好玩的?」這是我出發前,朋友提出的問題

當時我還真答不出來,只能說:「因為買到便宜的機票,就出發了!」

但現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超乎想像的好玩!」

對我來說,金門有三個亮點:1.戰地遺跡   2.僑鄉   3.風景

先從第一點開始講起吧!

金門的知名景點大多都是跟戰爭有關,介紹幾個我比較喜歡的地方

有著霸氣logo的獅山砲陣地

P_20170728_142534.jpg

砲彈殼的裝置藝術,可見當年發射的砲彈之多

P_20170728_142447.jpg

P_20170728_142407.jpg

以及固定時間的砲操演練

P_20170728_143712.jpg

從砲台望出去的視野非常好,充滿寧靜與祥和

但在戰爭時期,當地居民及軍人抬頭看到天空佈滿國共雙方的砲彈

我還真無法想像當時的心情跟情景

P_20170728_144004.jpg

視野極佳的馬山觀測站,近在咫尺的中國

P_20170728_153618.jpg

P_20170728_152720_LL.jpg

心戰喊話的馬山播音站

P_20170728_151842.jpg

穿梭在狹窄的隧道中

牆壁上貼著跟對岸喊話的內容

訴說著台灣的美好,讓對岸的人民棄共投國

P_20170728_152438_LL.jpg

P_20170728_152300_LL.jpg

戰爭期間,軍人多以男性為主,但是在馬山播音站,存在著少數的服役女性

我指的不是穿著軍服的鄧麗君

P_20170728_151957.jpg

而是女性播報員,在廣播室後方,有女播報員的宿舍

當情報員將中國對台灣心戰喊話的逐字稿整理完畢後

便會思索回應的講稿,再請一男一女的播報員向對岸喊話

雙方就這樣一來一回地「互嗆」XD

P_20170728_152159_LL.jpg

濕濕冷冷的翟山坑道,走到底還可以聽到一波一波的海浪聲

近期剛好釋出2017坑道音樂節的活動訊息,有興趣者可以自行上網搜尋

P_20170727_163311.jpg

P_20170727_163205.jpg

特約茶室展示館

P_20170728_091402.jpg

裡面介紹茶室的規定、根據侍應生的人數區分茶室的等級、消費金額及當時軍人的收入

看完之後發現,上茶室對軍人的收入來說,還真是不便宜的消費哩!

P_20170728_092017_LL.jpg

展示館中,每間房間都有一個音箱,按鈕即可播放故事

聽完皆大歡喜的故事後

不禁令我好奇那些令人覺得惋惜、悲傷、遺憾卻沒有被說出來的故事情節為何

P_20170728_093250.jpg

除了這些景點外,我想特別介紹的是這個!

P_20170731_085424.jpg

民宿老闆表示:在路上的圓環、路旁的圓型或正方形的小房子,都是舊哨點

並分享了小時候「單打雙不打」年代的庶民生活

大家把晚餐飯菜夾好後,便迅速跑到防空洞裡面吃,待到砲火平息後再回家睡覺

而現今的防空洞早已變成金魚跟藻類悠遊生活的舒適環境

P_20170729_145854.jpg

此外,當時如果要在晚上出村落或進城

都需要在傍晚的時候向副村長(當時的副村長是軍人,村長為當地人)

詢問當晚的通關密語,才能通過各哨點的管制,順利進城

嚴格的人員管制與氛圍,也帶來良好的治安

從民宿老闆的眼中,可以看到一絲懷念的神情

介紹完景點之後,接著說金門的文化背景

金門的土壤跟氣候,農田主要是種植旱作植物

例如花生、高粱等,待農作物收成之後

拿去賣的錢頂多填飽一家人的胃,生活並不富裕

當時金門的年輕人為了能夠掙得更多的錢

紛紛往南洋(泛指東南亞地區)發展,尋求一個賺錢的機會

文獻記載,從17世紀開始,已經有金門人在南洋地區活動的紀錄

金門人對於這些遠赴南洋發展的年輕人,統稱為「出洋客」

民宿老闆說:他的爺爺當時也是眾多「出洋客」之一

儘管當時流傳著一句諺語「十去,六亡,三在,一回頭」

十個人去,有六個人死亡,三個人活著,只有一個人賺了大錢,返鄉歸國

當時爺爺想著:與其在金門餓死,倒不如去外面尋一個希望

於是,賭上這十分之一的機率,決定遠渡重洋至印尼發展

爺爺經歷千辛萬苦輾轉抵達印尼後,一開始從事苦力的工作

但由於爺爺有念過書,懂得記帳跟識字

於是,便跳脫了基層的工作,轉為文職且較為重要的職位

待累積一些積蓄後,便自己開公司、當老闆,在印尼賺了大錢

民宿老闆的爺爺就是那十分之一回頭的人

出洋客在南洋賺了錢之後,便希望把錢匯回金門,讓家鄉的人有好日子過

這些錢統稱為「僑匯」,主要是透過「批局」(台語「信」的發音是「批」)

將南洋賺的錢匯回金門,金門最有名的批局就是存德藥房

非常古色古香的藥櫃跟招牌

P_20170728_192009_LL.jpg

民宿老闆說,以前大家都會引頸期盼是否有從南洋來的「批」

當時金門主要的經濟來源都是這些僑匯,金門也因為僑匯逐漸富有

紛紛出現洋樓、三合院或混合式建築

在金門的歐厝出現第一棟洋樓之後,各地區也開始興建洋樓

P_20170730_161850.jpg

金門最大且最有名的洋樓非「陳景蘭洋樓」莫屬

規模之宏偉,一百年前的建築,迄今依舊覺得相當氣派

因此,當時也流傳著「南洋錢,唐山福」一說

P_20170730_165341.jpg

P_20170730_165248.jpg

山后民俗村則是群聚式的三合院聚落,非常漂亮

P_20170728_131032.jpg

P_20170728_131230.jpg

P_20170728_131205.jpg

P_20170728_131116.jpg

某個聚落的廟前,蓋了一座戲亭,非常特別

P_20170728_094930.jpg

閩南式的三合院建築、配上夕陽跟飛機

是我在金門看到最美麗的風景之一

P_20170727_161607.jpg

除了蓋房子之外,也紛紛興建學校,其中最有名的僑匯學校就是水頭聚落的金水國小

是民宿老闆就讀過的小學,小時候他們都會在金水國小前的空地上,躺著看流星

現今小學已經變成展示廳,訴說著出洋客的故事和時代背景

P_20170729_150115.jpg

P_20170729_145955.jpg

P_20170729_145901.jpg

在閱讀完出洋客的相關資料後,發現他們能夠經商致富的關鍵之一是:「受教育」

這是一把出人頭地、打開機會之門的鑰匙

在教育不普及的年代,識字、懂得記帳的人往往能夠從眾多出洋客中脫穎而出

因此,除了興建學校之外

也會在自家的三合院前,蓋起軒亭,讓孩子在裡面唸書

讓這把珍貴的鑰匙能夠送到更多金門後代子孫的手上

水頭聚落的黃氏酉堂,就有一座完整又漂亮的軒亭

P_20170729_145703.jpg

另外,水頭聚落是金門最富有的聚落,有許多非常具特色之建築

「有水頭富,無水頭厝」,意味著:即使你像水頭人一樣有錢,也蓋不出像他們那樣的房子

而我這幾天住的民宿,就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鳳毛麟趾

https://www.facebook.com/63minnancuo/?fref=ts

下一篇會仔細地介紹這間百年古厝,也分享民宿老闆跟我說的故事

最後,是介紹金門的風景

推薦三個看夕陽的好地方,慈湖夕照(天氣不佳XD)

P_20170730_182204.jpg

建功嶼的夕陽,美!還可以看到石蚵柱唷!

P_20170728_183539.jpg

P_20170728_183518.jpg

P_20170728_184936.jpg

水頭聚落的私房景點,還有民宿老闆抓的沙蟹!

P_20170729_181714.jpg

P_20170729_175455.jpg

1501330944645.jpg

1501330932539.jpg

清晨去爬太武山

1501330609842.jpg

1501330734702.jpg

被拴在樹旁的黃牛

P_20170727_165712.jpg

還有路邊的風獅爺

P_20170728_094431.jpg

P_20170728_150928.jpg

是的~左上角那隻是風獅爺!(找好久)

P_20170728_101315.jpg

對我來說,金門是個充滿地方文化特色跟風景的地方,我很喜歡

也推薦給對金門有興趣的旅客,三合院~我們下次再見嘍~

P_20170728_17341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velconsel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