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飛鏢這個話題,我接觸飛鏢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所以多多少少有些想法跟觀點。

在開始之前,我先從WiKi上擷取了一段關於飛鏢的歷史,說實話我自己都沒看過。


飛鏢,是一種用手將前端使用金屬製作,後端具有尾翼的細長鏢具投擲至靶子,並講究投射精準度的運動。

歷史

飛鏢運動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帝國軍團駐守不列顛島時,當地多雨的天氣限制了士兵們們的戶外活動,於是有人發明了一種遊戲,在室內用手將箭投向用柞樹橫切面製成的靶子,

形成了飛鏢運動最早的雛型。

19世紀末期,英國人貝利恩·甘林發明了現代飛鏢運動的計分系統。1970年代初期,飛鏢運動傳遍整個歐洲大陸,並成立了世界飛鏢聯合會。由於許多酒吧會設置飛鏢設備,提供酒客作為餘興節

目,因此每年舉辦的世界飛鏢錦標賽和諸多其他比賽,大多由啤酒公司贊助。


我接觸飛鏢的時間大概是從2015年12月底左右開始的,接觸的起因是因為在一次撞球館中,朋友跟我提議玩玩看店裡的電子飛鏢機,之後就慢慢產生了興趣。

剛開始走的算是跌跌撞撞,也花了不少冤枉錢,我在不知道有試打鏢這件事情下,買了幾組不適合自己的飛鏢(關於適合的與否,我下面會在提到),總之就是開始了飛鏢之路,我印象中第一組飛鏢是ICE系列的鏢,之後也給別人了,真正保留下的第一組鏢就是Dynasty刀系列-"菊一文字"。當時我住的宿舍旁邊就有一家放鳳凰機台的飛鏢店,我每天晚上都會去玩一下,但就是打不好,握鏢姿勢、投標姿勢不固定。儘管我那時候每天花很多時間看日本選手的打鏢姿勢,但就是學不會,我猜我應該就屬於沒有天份型的吧。

之後有一次去了板橋Wedarts,跟晴晴姐打了一場match,她結束遊戲後,很熱心的指點我的姿勢修正我錯誤的動作,熊哥(不太確定正確名稱,因為太久了,但真的很感謝他)也觀察到我手上拿的鏢,並不適合這個階段的我,他跟我解說,鏢直徑太小,握起來不容易掌握,然後建議我要不要考慮換一組鏢,然後我才知道有試打鏢的事情,那時候挑了很久,才找到一組G'S的鏢身,配7號Fit桿加shape尾翼(這些我後面也會有介紹),換了新鏢後,真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慢慢能掌握手中的飛鏢,然後在一次店家比賽中打進四強,之前小組循環完就可以回家了。

終於開始慢慢走向正軌,然後在花鳥碰上了小J,他的嘴砲讓我喜歡泡在花鳥Cafe打鏢跟他哈拉,那段時間,他不忙就會幫我檢查動作,跟我說我出鏢的問題,跟我說很多的飛鏢知識,也會跟我聊推出的新鏢,用起來感覺如何,給我玩玩看,我也無意間變成了飛鏢收藏者,現在的我喜歡玩不同型的飛鏢(這大概也是我等級上不去原因吧~),但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你今天打鏢是否開心,小J總是跟我說"如果你打鏢不開心,那幹麻打鏢"、"打鏢不要罵髒話,這是對對手的一種尊重與態度"。

在這段時間,我慢慢的成長,我可以從小組賽出線,可以跟比自己強的對手抗衡,那是一種從不會爬到會走的感動。我真的很感謝在這一路上幫助我的人。

遇到J是我打鏢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不只教會我打鏢,更教會我一種態度與尊重!!

畢業後,我回答永和,一開始先在Plus打鏢,並加入那邊的鏢隊,至於之後為何離開,我想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但還是曾在一起的隊員,很感謝他們。

現在的我則是在AA darts shop的鏢隊,在那裡有許多厲害的人,互相切磋提升自己的實力,閒話就聊到這裡,接下來我想進入比較關於飛鏢的部份。

若對飛鏢路程有興趣或對自己有疑問的的,也可以流言跟我聊聊,我很樂意分享我的經過與你討論。


飛鏢 = 鏢身(Barrel) + 鏢桿(Shaft) + 尾翼(Flight) + 鏢針(Tips)

鏢身(Barrel)

鏢身的價值,等同於一台電腦的核心,而核心的挑選,則取決於人的需求,就像有人希望電腦拿來打電競,你不會去買台文書電腦用的Core。

在選購鏢身時,剛開始接觸的人,有做功課,都會說想找前重鏢、子彈鏢、直筒鏢...等。

但就我個人觀點,還是親自走一趟有提供試打飛鏢的鏢店,去丟丟看最實在。

鏢身的幾個基本資訊

鏢身材質:主流為鎢鋼,而一支鏢的鎢鋼比例從80~97%都有,百分比越高,與磨損率成反比,越高趴數的鎢鋼鏢,磨損率自然較為低些,相對價的價錢也會較高些。另一種則是銅,同的價位則是低許多,平均價格大約500~700NT。

鏢身形狀(重心):在這裡,就是許多剛接觸的新手,會有疑問的地方。現在網路發達,許多新手剛接觸時,會說自己適合前重鏢、直筒鏢...balabala的。真的,不要妄下定論,走一趟鏢店去試試看,才是最安全的做法。但就我個人觀點,如果是真的純新手,建議不要一開始就用直筒鏢,原因在於直筒鏢好握,但你在還沒有固定握姿時,使用直筒鏢可能會造成你每次握鏢都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公鏢都是做成直筒鏢的原因,可以適合給普通想跟朋友去飛鏢店for fun的人使用。

鏢身重量:根據我自己觀察,大多數的鏢身重量會落在17~19g之間(此指單一支鏢身),鏢身的重量則是依照使用者個人的習慣去做選取,有些人喜歡重一點的鏢(20g↑),又或是像我個人喜歡較輕克數的(16.5g↓),但重的鏢跟輕的鏢好壞沒有定論,完全取決於個人習慣喜好。

鏢身長度:這部份根鏢身形狀有點相關,有些使用者會考慮自身手掌的大小,來做為選取鏢身長短的依據,但我個人認為鏢身的長度影響比較深的會是握鏢姿勢,如果鏢身長度無法跟自身握法緊密相合的話,容易造成出鏢後的飛行軌跡是否順暢。

鏢身筒徑:這部份也與鏢型有相當的關係,使用者在握鏢時,握鏢點的直徑若太大,會無法有效掌握鏢身,若直徑太細,則會造成使用者需使用更多的力量在指尖上,在出鏢時,會因為握的太緊而錯失放鏢時間,所以在選取飛鏢時,我個人認為這得需要注意。

鏢身刻痕:我想這部份是絕大多數使用者,在試鏢時,會有感覺差的最大部分。也就是俗稱咬手、不咬手的差異。在我剛接觸飛鏢時,絕大多數的飛鏢刻痕,似乎都是以環狀為主,差異點多半在環狀刻痕粗細、排列密度而已,但隨著飛鏢運動的興起,廠商們分分開發自家的特殊技術,市面上開始出現有菱有角的設計,或是以點狀區塊增加握鏢穩定的設計,又或是在鏢身表面塗上特殊材質的設計。這部份有太多種了,就不一一介紹,有興趣就親自走一趟店裡,去試打看看。

鏢桿

以亞洲區來看,主流鏢桿大致分兩類,一種是 Fit Shaft另一種是L-Shaft,而這兩種桿子也各有專用的尾翼。

Fit Shaft:材質有分一般塑膠、碳纖維、鋁合金、鈦合金這幾種材質,隨著不同的材質與長度,會有不同的重量。Fit Shaft桿長的標示為數字,分別為1~8號。數字越大,表示桿身越長。而桿身長短的影響,會影響飛行的穩定度與飛行速度,桿身短飛的快,相對不穩定,桿身長飛的慢,相對穩定。另一部份則是分所謂的轉桿(spin)跟固定桿(lock),兩者差異只在於安裝上尾翼後,尾翼是否會轉動,有人說轉桿可以避免追鏢(兩支鏢尾翼相撞)情形發生,但就個人到現在觀察,沒什麼太大差異,所以還是看使用者個人喜好做決定。

L-Shaft:材質有分一般塑膠、碳纖維、鋁合金這幾種,隨著不同的材質與長度,會有不同的重量,而在購買使用L-Shaft桿時,上面會附有一個小帽環,稱之為香檳環,一般都為塑膠,也可以另行購買金屬香檳環。有的香檳環會在裡面多加0.4g的鎢鋼,聽說會使飛行線比較漂亮,但因本人沒使用過,所以不能確定是否真有此事。。另一部份則是分所謂的轉桿(spin)跟固定桿(lock),兩者差異只在於安裝上尾翼後,尾翼是否會轉動,使用L-Shaft的使用者,多半會用固定式的桿子,因為L-Shaft轉桿,是將桿子分成兩節,靠鏢身的地方是固定的,而後面則用鑲嵌的方式,把桿子做成旋轉的模樣,常摔到可能會造成日後,尾端旋轉部分出現晃動情形。有人說轉桿可以避免追鏢(兩支鏢尾翼相撞)情形發生,但就個人到現在觀察,沒什麼太大差異,所以還是看使用者個人喜好做決定。

尾翼

尾翼是飛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一項配件,不同的尾翼大小,會有不同的飛行曲線與速度,基本上來說,越大片的尾翼飛的越慢,但飛的穩,相對越小的尾翼飛的快,但不穩定。當然透過反覆練習,就算是小尾翼,也是可以駕馭的。而這邊我只是用客觀的角度去解釋尾翼大小的差異。我想期中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在於尾翼圖案,可依照個人喜好去做顏色與圖案搭配。

Fit Flight:專門給Fit Shaft專用的尾翼,有分一般的Fit Flight 與 Fit Flight AIR,兩者差異在於尾翼的厚薄度,Fit Flight較厚,當掉靶或追鏢時,相對來說不易裂開,AIR則反之。

L-Shaft:中間有一個洞,是拿來塞香檳環用的,然後將尾翼壓進L桿上十字內,達到固定作用。

紙尾翼:顧名思義就是紙做成的尾翼,價格相對便宜許多,但耐用性也想對下降很多。

鏢針

最後一項就是鏢針,說實話,鏢針沒什麼好介紹的,就完全看個人喜好購買,只要注意自己的飛鏢是使用2BA的針頭還是 No.5的針頭,不要買錯就好,因買錯會造成無法安裝的問題。還有就是硬靶跟軟把針頭的不同,就沒了。但標針屬於消耗品,鏢針歪了的確可以彎回去(軟靶),,但也不要因為可以彎回去,所以就一直不換鏢針,因為打久了,有時鏢針變形嚴重,會影響上靶情況。


以上大概就是我所知的飛鏢相關知識,如有什麼地方錯誤,歡迎糾正或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的精神病醫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