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合法管道外,《天下》調查發現,
許多陸資違法偷跑,遊走灰色地帶。

呂國禎、劉光瑩、嚴珮華

來台投資,合法投資了電動車製造、餐飲業,收購清潔劑和按摩椅品牌;但同時也用違法人頭、經第三地設立手機遊戲、房地產公司,偷技術、挖人、逃稅。為何陸資有辦法穿過嚴密審查,「買下」你我的一天?

轉投資隱藏身分

緊鄰左營軍港基地的高雄楠梓援中港,竟發現北京市最大國企北京控股公司在這裡投資,但高雄市政府的官員並不知道自己的污水廠,被這家北京國企「收購」了。
(攝影‧林有成)

依據我國法規,污水道與污水廠是陸資可投資的範圍,但仍有陸企情願隱匿身分,讓人摸不清底細。

來到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辦公室,水利局長蔡長展說,「是你們(《天下雜誌》)給我訊息之後,我們才去了解。上週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因為我們合約裡面並沒有規範到這些(陸資入股),以我們的立場,這問題真的滿大的。」

問題在哪裡?污水道BOT要執行管線工程,蔡長展說,「(陸資)確實會知道我們很多地下管線資料,像是民生重大管線、台電、自來水或是重要油管。規範是會註明僅限工程設計方面使用,但提供圖檔出去,是有可能被看到。」「如果癱瘓高雄的油電或在自來水下毒,那怎麼辦?」官員擔憂。

為什麼蔡長展會不知道陸資入股自家污水廠?原來,北控並非直接投資高雄楠梓、宜蘭羅東污水BOT項目,而是先投資力麒建設關係企業鶴京公司,再轉投資山林水環保公司,再轉投資取得BOT特許的綠山林、東山林公司,轉了兩層投資之後,股權被稀釋低於30%,既入股了高雄楠梓、宜蘭羅東污水BOT項目,卻仍維持台資的身分。(持股多少算陸資?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說,如果陸資持股低於30%,可以不受身分管制。)

最後,北控透過轉投資,服務了高雄楠梓、宜蘭羅東鎮50萬居民。

逼人繞道走暗巷

政府公告陸資可投資污水道BOT項目,吸引中雲水務董事長林江涯合作爭取污水廠再生水項目,卻因為國安問題被擋在門外,兩套標準讓人無所適從。
(攝影‧劉國泰)

政府擔憂社會觀感,反而逼公開走大路的業者,暗地走黑巷。一樣是投資污水道,高雄市核准了北控BOT案,桃園市卻擋住了雲南水務公司來台投資,駁回理由是「污水道涉及國安問題」。

位於台北市承德路的中雲水務辦公室,曾經承包迪化污水廠工程的中雲水務董事長林江涯,拿著桃園市政府回覆的公文,後悔自己相信政府公告,沒有繞道第三地,「化妝」成為港資來參與中壢市污水道的BOT標案,最後被拒於門外,只能打行政訴訟救濟。

林江涯說,「污水下水道明明就是3K產業(低階、黑手)、基礎建設,這個也帶不回大陸,為什麼有國家安全疑慮?難道以後解放軍會從污水下水道爬上來嗎?他們會派戰車從那邊開上來嗎?」

「說到這個,我就很懊悔,」林江涯說,「雲南水務他們當初有問我說,要不要用香港的身分來成立公司,因為他們在香港上市,在雲南沒有上市。但是我說,既然政府已經開放,乾脆光明正大地用雲南的母公司來。」

明明已開放陸資,卻還有一套潛規則,讓想走合法途徑的陸資進不來,非得要繞道香港。

冒充港資、星資

按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對陸資身分的認定,追查陸資要不斷往上查到最後受益人,甚至最後是個人也要查。
(攝影‧劉國泰)

找香港、新加坡公民當人頭,再請會計師出假證明,這種取巧的路徑投資速度快,至少比陸資審查快半年、一年,還能規避中央、各縣市地方政府對陸資的潛規則。

政府有辦法仔細檢查港資、外資背後是有陸資嗎?帶著問號到了福州街的經濟部,拿出一份資料問投審會執秘張銘斌,能分清楚這家公司是港資還是陸資嗎?

按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對陸資身分的認定,追查陸資要不斷往上查到最後受益人,甚至最後是個人也要查。但得到的答案竟是「會再請對方會計師來說明」。投審會四組組長朱萍說,確實有發現這家港資背後有陸資的疑慮,會再請當初出具沒有陸資直接控制或間接控制證明的會計師說明。朱萍強調,「會計師出具證明是有法律責任的,如果有欺騙行為,會追究法律責任。 」

管理僑外資與陸資的人,比你我想像中的少很多。主管審查的張銘斌說,投審會一年審僑外投資案件有兩千多件,但投審會只有十個人,「就像是全國有這麼多警察,也沒有辦法阻止人家犯罪、完全不會有任何人違反規定,也不能把所有外資都當賊一樣,查人家的祖宗八代。」

中國變最大竊密國

竹北台元園區靠近竹科,成了假港資、真陸資挖角台灣人才和技術的大本營。
(攝影‧黃明堂)

根據法務部調查局統計,過去18月來有41個商業竊密案立案,幾乎是過去同期的一倍,其中有1/4是跟陸資有關,其餘3/4中只有一件是德國企業涉嫌竊取技術(編按:調查局仍在追查最後關係人),剩餘皆為本土廠商互偷機密的案件。陸資已成為竊取台灣技術的最大外國人。

最嚴重的地點就位於竹北的台元園區,平日街道上看不到什麼行人,偏偏這裡藏著一群惡名昭彰的港商,專替陸資挖走台灣科技業的技術與人才。法務部調查局經濟犯罪防制處企業肅貪科長林維成說,指標個案就是香港商鑫澤數碼,替中國IC設計公司挖角台灣IC設計人才、竊取技術,惡名已經傳遍業界。

到底竹北發生哪些事情?聯發科前人資部門主管林碧玉在外設獵人頭公司,協助陸企展訊大挖聯發科人才被起訴後,鑫澤數碼、華為子公司訊崴技術繼而紛紛化身港商、星商,赴竹北台元園區大挖台灣IC設計人才。

雖然過去台灣企業之間或台灣企業到國外竊取機密,時有所聞,但開放陸資投資台灣之後,給了陸資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便利性 。
當陸資擋不住》開放IC設計業 防火牆是什麼?

禁開發房產形同虛設

位於北投的萬通2011已進入完工交屋階段,將是台灣單一社區大陸籍住戶最密集的地方,堪稱台灣的中國村。
(攝影‧劉國泰)

遙望北投小坪頂可以看到高聳的建築物矗立在陽明山的天際線,這是中國房產萬通集團資金國際化,透過第三地公然來台灣經營地產,中國房產大亨、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還頻頻在媒體曝光高談投資小坪頂。

從法規看,政府未開放陸資建商來台從事房地產開發,但已開放陸資買賣台灣房地產。中國房產大亨為什麼能以萬通為名蓋大樓賣陸客?2012到2015年,陸客在台灣買房金額增加1.9倍,總件數已達到267件,陸資買房急遽增加,所以千萬別以為陸資在台灣無法炒房地產。

原來,陸資只要走側門,就能來台灣投資房地產開發,憑中國籍人士入籍新加坡滿4年、且陸資持當地公司股權不超過3成,即可以視為新加坡商投資台灣,經營沒有開放給陸資的項目。

經濟投審會為這件案子很苦惱,朱萍說,這是高度爭議的案件,投審會是固定每三個月查一次萬通國際的股東結構,而且每次看到媒體報導馮侖投資萬通2011,就請對方來說明。但前萬通國際總經理周東權說,一切過程都合法,萬通國際是星商。

撈完錢卻不用繳稅佔九成手遊市場,又不對等開放

大陸遊戲用跨境服務攻佔台灣手機遊戲市場,逃避了營業稅、企所稅,台資遊戲業者估計,陸資已佔有台灣9成的手機遊戲市場。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虛擬世界裡,陸資對台灣影響力超乎想像,買台灣人頭、假外資開公司,在台灣經營遊戲發行、代理,還包下西門町整個廣告牆做廣告。

按經濟部開放的正面表列,並沒有開放讓陸資來台灣實際經營遊戲公司,但包括騰訊、完美世界、崑崙、盛大、37網,在台灣都有替它們營運與代理的公司,不過這些公司都不是既有的本土遊戲業者。這些大陸遊戲用跨境服務攻佔台灣手機遊戲市場,逃避了營業稅、企所稅,台資遊戲業者估計,陸資已佔有台灣9成的手機遊戲市場。

同樣的問題是跨境服務的中國影音平台業者愛奇藝,即將在台灣開站,但因為沒有開放,愛奇藝沒有辦法做商業登記,不受台灣法令管制、想收稅也收不到(編按:投審會雖已退回申請案,愛奇藝卻強行開台)。
面對陸資》三大戰略,讓開放與監管並行

一場陸資的追蹤調查發現,過去六年來,台灣愈是對陸資設下高門檻,愈讓違法陸資有洞可鑽,合法正規陸資反而被刁難、拒於門外。如何有效管理,避免劣幣驅除良幣,才是開放陸資的關鍵。陸資正在收購全世界的技術、市場與人才,因此台灣不能存著幻想;這是一場生存遊戲。只有讓自己不停往前升級、進步的人,才能生存。 《閱讀更多,請見天下雜誌第5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