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時,和孩子聊聊歷史吧

十八世紀初,倫敦已有超過三千家咖啡館,不論身分、不分階層,大家都聚集在店裡,彼此交換情報資訊,並自由自在地高談闊論;報紙、雜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政黨,都可說是咖啡館的產物。
  • 文/ 書摘
  • 2016-04-29 (更新:2016-04-29)
  • 瀏覽數15,823

文/祝田秀全

 

一六八三年,鄂圖曼帝國向歐洲發動軍事侵略,史稱「維也納之戰」;原產於亞洲的咖啡也就隨著這場戰役流傳到維也納。

維也納人喝咖啡是非常講究的,還發展出一種用奶泡和濃縮咖啡各半調製的咖啡,稱為「維也納咖啡」;至於英美等地所謂的「維也納咖啡」(或稱「濃縮康寶藍」)使用的不是奶泡,而是攪打過的鮮奶油喔!

不只如此,有「伊斯蘭醫學之父」之稱的伊本.西那,還在著作《醫學典範》中鼓勵人們飲用咖啡,據說有益健康呢!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

咖啡在歐洲大受歡迎,加勒比海地區的法屬聖多明哥(今天的海地)於是開始大規模栽種咖啡。十八世紀初,倫敦已有超過三千家咖啡館,不論身分、不分階層,大家都聚集在店裡,彼此交換情報資訊,並自由自在地高談闊論;報紙、雜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政黨,都可說是咖啡館的產物。

十七世紀後半,王政復辟後的英國國內出現「國王派」和「反國王派」兩派陣營,雙方各自在立場相同的咖啡館裡議論政事,逐漸形成政黨,並發展出托利黨(保守黨)和輝格黨(自由黨)。

喧囂的咖啡館裡,各種社論不斷形成,也代表市民文化不斷成長。隔海的法國也不遑多讓,在《論法的精神》(或譯《法意》)一書中提出三權分立的孟德斯鳩,就曾說過:「巴黎就是一家巨大的咖啡館。」法國櫛比鱗次的咖啡館,儼然成為議論政治與社會問題的舞臺。

就這樣,啟蒙思想隨著咖啡館裡的熱烈討論不斷擴散,越來越多人重視理性、嚴厲地批判迷信與不合理的社會和政治制度,議論也越來越多元。討論到激動時,人們甚至會互相潑灑咖啡。

巴黎有家老店「普羅可布咖啡館」,非常有名,它的常客包括知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與盧梭,據說這兩人似乎喜歡上店裡的同一個座位,為了搶位子而彼此看不順眼。

各位若有機會造訪巴黎,不妨走一趟普羅可布咖啡館吧!一進門就會看見一條細長的走廊,盡頭則是一片寬廣的空間。請務必體驗一下「哇,這就是啟蒙思想!」的感動。美國獨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思潮,都是在這些咖啡廳裡孕育而生的。


摘自祝田秀全《2小時讀通!用得到的世界史》/究竟出版
Photo:Lars Plougmann,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吳羽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