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機械發展:從巧奪天工到搵笨「必勝人」

A+A-
加札利載於其著作中的孔雀鐘。 圖片來源: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自動機械(automata),古今中外皆有。在公元 1 至 2 世紀,羅馬帝國數學家希羅(Hero of Alexandria)曾寫書記載當地某廟有「自動門」,此門以蒸氣驅動,祭司在門底點火後不久,門就會自動打開。自動機械,從此就是拜占庭人的民間手藝,聞名全歐洲。

中國春秋時期,也有著名工匠班輸(魯班)與墨子,班輸為楚國造機械雲梯以攻打宋國,墨子則製作木鳶以使人飛天。但古代華夏工匠所作的機械,似乎不如拜占庭人的精巧。據「列子」記載,周穆王曾在崑崙外域見一外族人,其名為偃師,偃師所製的機械人偶,五臟六腑俱全,皮毛齒髮逼真,而且懂得跳舞,列子謂此外族工匠所製的人偶,令班輸墨子自愧不如。偃師在古中國人眼中是西方人,而在歐洲人眼中,就是拜占庭那邊的東方人了。

加扎利發明的象鐘。 圖片來源:muslimheritage.com。

宋朝亦如是,例如「東京夢華錄」有載,開封元宵燈節時,城內有文殊及普賢兩大菩薩像,菩薩像內有機械,若引水驅動機關,菩薩像的手就即刻搖動。不過,宋朝的水動菩薩像實在太簡單了,同時期的波斯有位大匠名叫加扎利(Ismail al-Jazari),取古印度與漢朝滴漏計時器機械的精髓,製成象鐘。象鐘巧奪天工,令加扎利聞名歐洲。從中世紀開始到文藝復興期間,如果有歐洲人想製造自動機器,加扎利的著作便是他必讀的參考書。

在 18 世紀啟蒙時代,歐洲貴族紛紛著迷新知新見新技術,當時歐洲人又視東方產品為「異國新潮貨」。有人就趁此潮流,製作假機器以巧詐名利,這台假機器就是自動下棋機,而因為機器的外貌如有位土耳其人坐在棋盤前下棋,故又稱「土耳其機械人(The Turk)」。此機器並非出自拜占庭人之手,而是由匈牙利人肯佩倫(Wolfgang von Kempelen)所製。

「土耳其機械人」主人打開棋盤以便觀眾看清機器內部各種齒輪機關。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在「土耳其機械人」開始表演下棋前,機器主人先打開棋盤下幾道門,以便觀眾看清機器內部各種齒輪機關,其後即上鏈啟動機器。但觀眾看不到的機器暗格中,其實內藏一人,這個人才是真正的下棋者。有說這個人是無腿的殘廢人或者侏儒,所以能藏在細小暗格內操縱機關,令「土耳其機械人」能與人下棋。機器中的人是西洋棋高手,據聞在歐洲表演多年,幾乎從來沒有輸過。但機械人神奇如此,難免令人恐懼,以為是邪靈作祟。這台機器究竟是因棋藝高超而出名,抑或是因為有邪氣有詛咒而出名呢?也許「邪」才是答案。

機器主人與藏在機器內的操縱者,在各國巡迴表演時的感受如何,實在耐人尋味。故此,常有歷史學者與小說作家撰文寫書,細究此場自動機大騙局。例如德國小說家 Robert Löhr 曾在 2005 年出版小說,細說「土耳其人」內那個機械操縱者的種種遭遇,以及與機器主人之間的利害轇轕和明爭暗鬥,名為「土耳其人的詛咒(The Secrets of the Chess Machine)」。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近年有人以「人工智能」技術製作新機器,與人比試棋藝,且幾乎局局必勝。200 年後的人回望這種「人工智能」機器,會否如今天的人回望 200 前那「土耳其人」般,心忖「不過是騙局而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