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800期

肥咖效應 拒當美國人 6年增加15倍

向全球美國公民查稅的「肥咖條款」發酵,今年前3個月放棄美國護照人數創新高,過去令人豔羨的公民身分風光不再,反成惱人負擔。

肥咖-美國身分-護照-綠卡-美國公民-查稅 圖片來源:Flickr@Kat CC BY 2.0
    其他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資料,今年1到3月放棄美國護照的人數達到1335人,創空前新高。去年共有3415人放棄美國公民身分,而今年前3個月人數就快要達到去年一整年的40%,可見今年人數將再創新高,而2014年人數較2008年,又多上15倍。

放棄美國身分的人數暴增,主要是這些海外公民厭倦處理複雜的稅務文件。美國近來推行肥咖條款,更加重海外公民報稅負擔。

美國採取的政策與多數國家不同,會不分收入及地點向所有公民收稅,就算沒有住過美國、不曾在美國賺過一毛錢,仍要向美依所得報稅,且相關手續極其繁複,海外公民常得忍痛付給會計師和律師一筆高額代辦費用。就算相對單純的納稅申報程序,海外美國人也常得花好幾千美元處理。

去年7月1日起正式上路的「肥咖條款」讓狀況雪上加霜。肥咖條款全名「外國帳戶稅收遵循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FATCA),要求個人申報特定海外資產,也要求金融機構通報美國公民所有海外帳戶。肥咖條款提供7項指標,包括美國公民或居留身分(例如持綠卡)、美國出生、在美居住、在美有電話等,很多美國公民為躲避稅責,早早定居所得稅率較低的香港或新加坡等地,臉書共同創辦人沙佛林就是知名案例。

廣告

金管會去年與美國針對肥咖條款相關跨政府協議(IGA)進行確認,目前台灣視同已簽署IGA。據金管會去年底清查,台灣有4273個美籍帳戶,大部分同意申報,暫無存款大規模流向農漁會等肥咖豁免機構的情形。

美國的肥咖條款,本意是打擊避稅、填補財政缺口,特別是瑞士多家主要銀行承認幫助美國人在境外隱匿資產,導致美國政府損失鉅額稅收。不過這項行動確實害慘全球760萬海外美國人,金融機構瞭解肥咖條款的同時,部分銀行甚至一腳踢開美國公民。畢竟任何沒有確實申報美國人海外帳戶的銀行,都可能面臨嚴懲,包括扣繳30%美國來源收入。

但要注意的是,只因不想繳稅放棄美國身分是非法的,現在放棄美國護照不代表政府之後不會來追討以前的稅。

廣告

放棄美國護照同樣不便宜,有些人必須支付的「出走稅」(exit tax)甚至高達數百萬美元。法律公司Butler Snow資深顧問麥克雷摩爾(Chris McLemore)說,要放棄美國國籍,必須先去大使館發誓放棄、交出護照,放棄後有可能還是免不了被追討欠稅,卻得放棄身為公民所有法律權利;對有些人來說,放棄護照是個賭注,到頭來代價可能遠高於留住身分。

【延伸閱讀】

肥咖條款正式上路,最後一刻「自首從寬」

政府追國外資產,棄美籍激增!費用暴漲5倍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 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陳佳茹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固定為自己充電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