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一代怨一代的制度──台灣的退休年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美國是世界第一商業保險大國,每年保費收入的全球市佔率將近4成。而在生氣蓬勃的私營商業保險以外,聯邦與州政府開辦的社會保險計劃數目之多、規模之大,大概也是世界之最。

筆者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商學院「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攻讀博士學位時,有一門必修學科就是「政府保險計劃」,討論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各種社會保險計劃及其改革。政府經營保險的目標是保障國民的基本經濟安全,因此帶有社會福利色彩;但社會保險計劃的財務原則是自給自足,這點又與以政府稅收支付的社會福利計劃不同。

從「政府保險計劃」課程中可以理解到,商業保險、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彼此之間在計畫目標與定價原則等方面的差異。商業保險主要依據精算對價原則,社會保險還要加進團體互助及重分配原則,而社會福利則完全是基於為了照顧弱勢者的經濟安全原則。從課程中,我們也了解精算模型、人口數學、出生率及死亡率預估等客觀數字都容易計算,容易產生共識;然而,團體互助、所得分配、經濟安全到底多少才足夠?這種見仁見智、主觀色彩強烈的規範原則,只能留給政治家們做取捨了。

從「確定給付」到「確定提撥」

也就是在這門課裡,我們學習到以隨收隨付(pay-as-you-go)制為原則的美國聯邦退休金體系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制度,由於制度建立當初的假設條件不再成立,這種「確定給付」(defined-benefit,簡稱DB)的年金制度很難維持永續。最明顯的事實是,當1935年小羅斯福總統推動社會安全退休制度,提供65歲以上合格退休者終生年金時,美國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壽命只有60及64歲!但後來,人均壽命延長代表體系的支出增加,但出生率的下滑卻反向代表體系的收入減少。因此,任何改革提案都圍繞著「多繳、少領、延退」的三大原則。

然而,社會安全計畫的潛在負債仍然緩步累積,成為聯邦政府尾大不掉的棘手課題。也因此許多州及地方政府、州立學校、大型企業都紛紛改採「確定提撥」(defined-contribution,簡稱DC)的退休制度,最有名者就是「401K」退休計畫

同樣地,人均壽命世界第一的香港也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早在20年前香港政府就將公務及準公務機構雇員的優渥終身退休俸DB制度改為DC制,並在2000年12月開始推動所有行業的強制退休積金(MPF)計畫,雇主及雇員每月各提撥5%薪資,投入雇員個人選定的投資基金之中,這筆免稅的供款直到退休時方可領出。

年金改革別再徘徊於舊思維

台灣的少子化遠較美國、香港嚴重,接納移民人口數量遠不如美國、香港,而在職就業者的薪資成長卻又差人一截。不需多言,10多項年金計畫的收支失衡可以預見,改革早就迫在眉睫。2016年是台灣人口負債的元年,這一年的勞動年齡人口雖只微幅減少7萬人,由2015年的1,736萬人降為1,729萬人。然而,2017年開始的未來15年,每年進入65歲的退休人口平均高達35萬人,而每年進入15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只有20萬人。未來15年的「人口赤字」高達300萬人。至於15年之後呢?大家覺得屆時新生兒數目,有可能大幅提升到每年35萬人嗎?

以目前年金改革委員會推出的方案來看,各種割肉般的削減卻只能延長計畫15年左右的壽命。如是,不知耗費如此龐大社會資源、引起激烈社會對立的改革用意何在?質言之,如果執政黨借立院多數優勢通過目前版本的年金改革,那麼今年22歲大學畢業加入職場的新鮮人,在15年屆滿37歲時,又要再面臨再一次「多繳、少領、延退」的改革,又會被下一批年輕人怨為既得利益者……

主其事者應盡早認識退休俸「領終身」的制度,只適用人口分布呈金字塔的年代。目前,在台灣人口分布呈現錐子型、馬上要轉為倒金字塔型的當下,「活到老,領到死」的DB制度亟需大刀闊斧的變革,改弦易轍,脫胎換骨為自給自足、沒有世代補貼的DC制度。否則年金改革只會是下一代批評前一代「世代剝削」的永恆矛盾,成為未來幾十年不斷在台灣上空徘徊的幽靈鬼魅。

瀏覽次數:22618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台灣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台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台前在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曾擔任《建中青年》編輯、台大大陸社《望神州》總編、台大電機系學代、大學新聞社社長、野百合學運文宣小組成員、威斯康辛大學台灣同學會副會長、《麥城台灣情》總編輯。著有《理財與保險-迷思和反思》、《陸生元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為獲利之本》、《理財最重要的一件事》、《囚犯的兩難》等。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台灣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台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台前在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曾擔任《建中青年》編輯、台大大陸社《望神州》總編、台大電機系學代、大學新聞社社長、野百合學運文宣小組成員、威斯康辛大學台灣同學會副會長、《麥城台灣情》總編輯。著有《理財與保險-迷思和反思》、《陸生元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為獲利之本》、《理財最重要的一件事》、《囚犯的兩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