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博物館Newseum

01.JPG
位於華府的新聞博物館(Newseum)展出各種與新聞相關的文物及影像紀錄

華府坐擁數十座不同類型的博物館,而且大多數是免費參觀,每位遊客都能在這找到自己喜歡的博物館。其中,新聞博物館(Newseum)稍微與眾不同些,主要展示與新聞相關的展覽品,儘管門票要價近25美元,但憑著豐富且具歷史意義的館藏,每年吸引超過81萬人次造訪,十分值得遊歷。(更新:新聞博物館已於2019/12/31結束營業)

03.JPG
在青年旅舍的早餐,其實每天選擇都差不多,優點是自取吃到飽

早餐是一天重要的開始,雖然口味選擇都差不多,不過能吃飽飽再出門旅行實在令人心滿意足。

此行遊歷美東四城多半寄宿在朋友家,華府是唯一選擇青年旅舍的城市,要跟不同膚色、口音的旅人住在同一屋簷下,是未曾有過的新體驗。住進旅舍的第二還第三天,隔壁床來了位美國中學教師,我們彼此交換一些生命經驗,他也不時提點我正確的英文發音(口說真是人生的罩門)。記得這名老師問我初來美國的感想?我說,街友比想像中還要多,他點頭表示:「路口那個街友,跟幾年前我來華府時是同一人,」接著說,美國有相當高比例的街友罹患精神疾病,更加深這群人的弱勢處境,令人不勝唏噓。

在青旅還遇見一位來出差的香港人,我們倆都是1990年前後出生,對兩岸三地的政治有不同經驗,他說明香港人在「主權移交」後的集體焦慮為何,我則分享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觀察。具體聊了什麼已不復記憶,只記得他最後說了一句:「港台這幾年真是同病相憐!」旅途中能遇到這些特別的人,是意外驚喜,也是自助旅行特有的難忘回憶。

以下是新聞博物館的位置:

05.JPG
新聞博物館的外觀
07.JPG
博物館內的挑高大廳顯得氣勢磅礡

離開旅舍後,搭乘兩站地鐵便抵達新聞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共有七個樓層,外觀是現代化的玻璃帷幕,內部則收藏世界上最寶貴的物品,包含柏林圍牆的殘壁、世貿大樓的天線柱、普立茲獎得獎照片,以及歷史上重要的新聞報導等,當親身站在這些展覽品前,內心是非常澎湃洶湧的。
在免費博物館雲集的華府,要掏出25美元(2018年票價)參觀新聞博物館確實令人猶豫,不過在官網購票可享85折優惠。筆者於2016年造訪新聞博物館,當時票價含稅共20.63美元(約新台幣680元),對比今日,美國物價的漲幅真讓人「有感」啊!

09.JPG
來點輕鬆的展覽:第一狗狗(First Dogs),介紹歷來第一家庭養過的狗

11.JPG

在博物館二樓走廊上,有個「第一狗狗」(First Dogs)小型展覽,介紹歷任美國總統養的狗。事實上,美國第一家庭養的不只有狗,包含貓咪、鸚鵡、浣熊等都曾在白宮趴趴走,不過狗似乎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歷來美國第一家庭共飼養超過50隻狗,每隻都是鎂光燈的焦點,其中羅斯福總統的愛犬法拉(Fala)甚至被鑄成雕像,豎立在羅斯福紀念公園內。

13.JPG
博物館蒐集很多重大事件的新聞報導影片,可自由點選想觀賞的片段

除了靜態展出,博物館也保留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在觸控式螢幕前,你可以點選想瀏覽的歷史新聞片段,像是甘迺迪遇刺、波灣戰爭、911事件、卡崔娜颶風、柯林頓性醜聞等,從天災人禍到政治議題,博物館蒐集不少當時的電視報導,帶領遊客重回每一個重大事件的新聞現場。

15.JPG
這裡還有攝影棚,讓你體驗電視台記者的現場連線
17.JPG
這裡是「網路、電視及廣播」的展區,介紹電子媒體的歷史與當代重大新聞事件
19.JPG
60年代是電視的黃金年代,美國人可以收看甘迺迪夫婦的活動、金恩博士的演講和披頭四的搖滾表演

21.JPG

23.JPG
由左至右分別為:黛妃的世紀婚禮、挑戰者號太空梭墜毀、柏林圍牆倒塌

以前念新聞系時,「大眾傳播史」這堂課一定會教到媒體的演進史,在博物館三樓的「網路、電視及廣播」常設展,展覽也以編年體方式介紹電子媒體的歷史,像是發明於1906年的無線廣播,在局勢動盪的30、40年代發展到高峰,羅斯福總統的爐邊閒談(Fireside Chat)、德國納粹利用廣播控制輿情等都是經典例子。二戰結束後,電視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並成為美國家庭接收資訊的主要管道。1960年,美國舉辦史上首次總統大選電視辯論,甘迺迪和尼克森在辯論會的一顰一笑,透過衛星轉播到美國人家中的電視機,為政治公關開啟了新紀元。在騷動的60年代,許多重大事件都是透過電視對外傳佈,例如反戰運動、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演說、披頭四的搖滾音樂等,那是屬於電視的黃金時代。

25.JPG
世界新聞自由(World Press Freedom)地圖標誌全球各國的新聞自由程度,且年年更新
27.JPG
台灣和日本是東亞地區唯二名列「新聞自由」的國家

在世界新聞自由(World Press Freedom)的小展區,有幅巨大的世界地圖,展示各個國家的新聞自由程度,以紅、黃、綠三色分別象徵「不自由」、「部分自由」和「自由」。儘管台灣的媒體亂象飽受批評,但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和日本是東亞地區唯二名列「新聞自由」的國家,即便是經濟發展超越台灣的韓國,因近年政府對新聞自由採取限縮政策,也僅被列為「部分自由」的國家。

29.JPG
當「新聞」以100種不同語言書寫……
31.JPG
美國民權運動展區
33.JPG
911事件展區,世貿大樓北塔的天線被豎立在展覽廳中央

35.JPG

35_2.JPG
這座兩層樓高的牆壁,懸掛著911事發隔天各國報導的報紙頭版,相當震撼

四樓的911展覽也是亮點之一,對美國人而言,911是難以抹滅的傷痛回憶,銘記它是最好的緬懷方式。除了紐約的911博物館保存大量文物和影像記錄,新聞博物館也展出部分收藏,特別是五角大廈當年也曾遭受恐怖攻擊,在這裡(華府)看展的感觸特別深。
展覽廳中央有根扭曲變形的柱子,這是世貿大樓北塔頂端的天線,原本長度約110公尺,負責發送廣播及電視台訊號,它的部分殘骸同時在紐約911博物館展出。當目光轉向天線柱旁邊時,大概會忍不住小聲驚呼,兩層樓高的牆上全是911事件報導,而且攻佔世界各國的報紙頭版,看見報紙上斗大的標題和飛機撞進大樓的照片,內心非常震撼。

36.JPG
因拍攝911恐攻而不幸罹難的自由記者Bill Biggart,他的照相機後來被搜救人員尋獲
37.JPG
這些照片都是Bill Biggart罹難前親自拍下的,後人從他的相機中搶救出這些未損毀的照片

現場也展出一些珍貴文物,911當天早晨,正和太太一起遛狗的自由撰稿人Bill Biggart碰上恐怖攻擊,他立即返家,抓了相機就趕去現場拍攝紀錄。遺憾的是,Biggart在南塔倒塌時不幸喪生,他是近三千名罹難者中唯一的新聞記者,救難人員四天後從瓦礫堆找到他的遺體跟三台相機,並成功救回300多張相片,也就是上圖那張組合照片。

38.JPG
這兩顆渦輪似的大玩意兒是飛機引擎的零件,當時飛機衝進世貿大樓,引擎零件噴飛到附近街道上

博物館地下一樓有個FBI主題展,介紹聯邦調查局的沿革及投入反恐的歷程,展區內有兩顆像是渦輪的巨大零件,這是飛機撞進世貿大樓後,部分引擎零件噴飛到街上的殘骸,很難想像這龐然大物從天而降的景象。在FBI主題展中,還陳列許多有關恐攻與反恐的文物,而且內容與時俱進,例如近年崛起的伊斯蘭國(ISIS)、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等都有詳盡介紹。

39.JPG
新聞歷史(News History)展區保留非常多實體報紙和雜誌,時序橫跨逾500年

41.JPG

43.JPG
1997年,黛安娜王妃不幸因車禍罹難,當時只有36歲
45.JPG
1963年,甘迺迪總統在德州之行被刺殺,當時年僅46歲
47.JPG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畫下句點

「新聞歷史」也是我很愛的展區之一,這是博物館內最大的展覽,時序橫跨逾500年、陳列超過400份頭版報紙和雜誌,能想到的新聞事件大概都找得到。在昏暗燈光下,泛黃的舊報紙更充滿歷史韻味,鐵達尼號船難、黛妃逝世、甘迺迪遇刺、日本投降……,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般,以前在歷史課本學的、電影上看的,全都出現在眼前。

49.JPG
我很喜歡這標題:媒體作為看門狗(Watchdogs)
51.JPG
位於6樓的展區,這裡的採光是大片落地窗設計,陽光灑落的室內令人格外舒爽
53.JPG
今日頭版(Today’s Front Pages)展區,每天展出世界各地當日的報紙頭版

來到最頂層的六樓,陽光穿透整排落地窗灑落室內,令人格外舒爽。這裡是「今日頭版」畫廊的所在,櫥窗內掛著世界各地當天的報紙頭版,這只是其中一部分,「今日頭版」網站上每天展示超過800份各國實體報紙的頭版,台灣的《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等大報也找得到。如果參觀博物館這天風和日麗,不妨到六樓陽台外透透氣,這裡能望見雄偉的國會大廈,夏天則有賓州大道的婆娑綠蔭。

55.JPG
很喜歡新聞博物館的玻璃帷幕建築設計
57.JPG
6樓展區外有個室外陽台,來這裡吸一口華府的新鮮空氣吧!
59.JPG
從陽台可以眺望到雄偉的國會大廈,景色絕佳
61.JPG
新聞博物館的石牆上刻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這是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立基

必須說,新聞博物館真的是座精彩無比的博物館,雖然門票不太便宜,但對於喜愛新聞或想體驗另類博物館的遊客來說,它絕不會令你失望,甚至會煩惱館藏過於精彩而來不及細細參觀。最後,一定要提一下博物館入口這片雄偉的石牆,上頭刻的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 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 or abridging the freedom of speech, or of the press; or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peaceably to assemble, and to petition the Government for a redress of grievances.
國會不得制定有關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一種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及向政府要求伸冤的權利。

因為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確立,美國成為第一個在憲法中明文保障言論自由的國家,同時為新聞自由奠定穩固基礎。如同影后梅莉史翠普在2017年金球獎致詞所言:「我們需要有操守的新聞業向當權者問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立國者推崇新聞業價值,並將新聞自由寫進我們的憲法中。」

63.JPG
本日午餐:Cosi的雞肉沙拉、烤餅和番茄濃湯,共11.2美元(約新台幣370元)

65.JPG

囿於時間限制,我只得趕快結束新聞博物館行程,準備前往下一個景點。今天午餐同樣選在Cosi解決,自從上次喝到濃郁的番茄濃湯就念念不忘,主餐則是烤雞肉生菜沙拉,略為厚實的雞肉有漂亮的條狀烙痕,淋上酸酸甜甜的沙拉醬更好吃,再加上烤餅一共11.2美元(約新台幣370元)。

用完餐後,下午將造訪五角大廈紀念廣場(Pentagon Memorial)和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敬請期待下篇囉。

(旅遊日期:2016/4/12)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