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鸿沟:1066那堆事儿

  • BBC中文網 鴻岡
  • 《文化鴻溝》
巴約掛毯
圖像加註文字,70米長的「巴約掛毯」(Bayeux Tapestry)一般認為是1070年代製作,上面展現了威廉征服英格蘭的事跡。

1066年,蘇東坡在作詩,歐陽修在撰史,王安石在策劃改革。但那一年也是戰火紛飛的一年。

當年9月,西夏皇帝諒祚率兵數萬,攻佔今天甘肅境內的慶州大順城,圍了數日,但沒能攻下來。

守城的宋朝軍隊用強弩射殺夏軍,諒祚本人也中箭受傷,而後夏軍敗退。次年春天,諒祚派使者向宋朝皇帝「獻方物謝罪」,保證今後謹守封疆,不再侵擾宋境。

家喻戶曉

你若是研究宋史的人,這些大概早已知道。但如果不是,卻可能要和我一樣查閱書籍,上網搜索,才發現1066年中國有哪些載入史冊的事件。

英國卻不然。那一年的大事,至今家喻戶曉。

幾十年前一本笑看英國歷史的書《1066那堆事》(1066 and All That)暢銷了多年,裏面說英國歷史上總共發生過103件好事和5件壞事,但只有兩個值得記住的日期:一個是羅馬人首登英國海灘的公元前55年,另一個便是1066。

你在當今英國街頭隨便拉住一個人多半都能告訴你,1066年是「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1028-1087)率兵從法國諾曼底(Normandy)打過來的那年。

改變地貌

倫敦城堡
圖像加註文字,威廉佔領英格蘭後大舉修建城堡,倫敦城堡,(或曰倫敦塔)是最早修建的之一。

威廉乘虛而入,擊敗了本地民族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人剛剛即位的國王哈羅德(King Harold,1022-1066)的軍隊,之後一步步瓦解了英格蘭原來的統治機器和社會結構。

他把土地封給手下的將士,形成英格蘭新的統治貴族,後來也侵蝕了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

威廉成為英格蘭的君主,爾後的英國王族,直到今天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血統都可以追溯到這位外來的征服者。

他對英國地貌的影響900多年過後仍然到處可見,從法國帶過來的語言也滲透到英語裏,成為當代英語的重要成分。

城堡

這些我從小就學到,但已經很久沒有細想了。

現在看了中世紀歷史學家羅伯特·巴特萊特(Prof Robert Bartlett)正在電視上主持的系列,讓我對諾曼底人,或曰諾曼人(Normans)有了新的興趣和認識。

就拿城堡來說,泰晤士河畔的倫敦城堡(Tower of London,又譯倫敦塔)是許多遊客必去的景點,這就是當年威廉修建的。那時候,這座城堡是全倫敦最高大的建築。

巴特萊特教授說,威廉建這座城堡的用意,以及之後幾十年在全國上下修建數百個城堡的用意,與英國以往年間的城堡有本質不同。

以往那些修起來為的是讓百姓遭遇戰亂時進去躲避戰火,而諾曼底人修建的卻是駐扎軍隊的堡壘,是用來威震百姓的地方。在諾曼人興建城堡的鼎盛年代,全國幾乎沒有哪個角落距離最近的城堡超過一天的行軍路程。

語言

西敏寺大教堂
圖像加註文字,威廉1066年聖誕在西敏寺大教堂加冕成為國王,但現在的建築是1245年才開建的。

諾曼人征服英格蘭以後,對本地語言影響巨大。

他們給英語注入了許許多多的新詞,首當其衝的是涉及權力、政治和法律的詞匯,但日常生活用語也不少。

當今英語裏之所以有豐富的同義詞和近義詞,一個原因也就是新來者的法語同盎格魯·撒克遜原住民的老英語並用的結果。

根據我過去的理解,在諾曼底人打過來的頭幾個世紀裏英國貴族講法語,百姓講英語,經過漫長年代才匯為一種語言。

不過巴特萊特說,變化其實開始的很早,原因是威廉從諾曼底率領過來的幾乎全是未帶家眷的男人,他們與本地女人結親,講話勢必需要有所遷就。

教堂

雖然征服者到來之前三、四百年基督教已傳播到英格蘭,這裏也修了許多教堂,但諾曼人修建教堂的數目和規模卻是英國前所未見的。

他們還在法國的時候便修起高大的教堂展示自己的虔誠、財富和勢力,現在征服了英格蘭,也就把那些聳立的石柱和壯觀的拱門用到了在這裏新建的教堂裏。

有數字說,英格蘭在後來的年間把三分之一的財富都用到了教堂上面,而在巴特萊特教授說來,高大的教堂也是諾曼人的威懾工具。

除了對地貌和語言的影響,諾曼人在攻佔英格蘭20年後為鞏固統治,強化稅收還派遣官吏在士兵護衛下,四方統計,收集信息,編出一本《土地誌》(Doomsday Book),記載了每個建築,每個人,每個農場,甚至每個牲畜的情況。

這在整個歐洲都是前所未有的,對人的束縛管制可想而知。

威廉國王和他的諾曼底人還有何舉措,我正等聽巴教授下次分解。不過光是已經談到的,也足以讓1066那一年載入史冊,並銘記人們心中吧。

(鴻岡 2010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