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泰:為甚麼中國不禁止莎士比亞

A+A-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圖片來源:wikipedia

莎士比亞的名字人人皆知,他寫的 38 個劇本在全世界都用不同的語言搬上舞台,至今還在上演,經久不衰。據統計,現在喜歡莎士比亞的外國人要比英國人更多,是 65% 同 57% 相比。

中國早就有莎士比亞劇本的翻譯。最著名的是朱生豪的譯著,他在困苦的生活中堅持翻譯了大部分劇本,只留下六個歷史劇未能翻譯。共產黨執政後不久,在 1954 年把朱生豪翻譯的莎劇全部出版,後來在 70 年代,文化大革命還未結束,就出版了全部劇本,包括朱生豪未譯的六個歷史劇也都請了名家翻譯,而且所有的劇本都重新校對修訂,糾正了一些誤譯和錯漏,使譯文更忠於原文,並修飾得更完美。

莎士比亞的劇本並非一直受到如此重視的。莎士比亞逝世後,他的劇本很多人覺得只不過是一個過去的劇作家寫的一些戲劇而已,其中有些如果稍加修改,適合當代觀眾的口味,還能搬上舞台。

後來因為英國有些著名的文人對莎士比亞的崇敬,才使莎劇得以生存。他們包括 Alexander Pope 和 Dr. Johnson 等。還有一位很出名的演員叫 David Garrick,他表演的莎劇馳名全歐洲。正因為有這些人,才使莎劇流傳下來,未被遺忘。

一位著名的法國歷史學家在 1831 年訪問美國之後曾說,在美國一個破陋的小茅屋裡你都能找到一本莎士比亞的劇本。這些戲劇在全世界演出,據說 1848 年在南太平洋的一艘捕鯨船上,那些船員還演出了「王子復仇記」呢。

莎士比亞劇本的原則是「不從抽象概念而是從現實生活出發」,所以他的劇中人物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幾百年如一日。那些崇拜權力,對掌權人溜鬚拍馬,諂媚奉承的人物,在莎士比亞的劇本中栩栩如生。那些濫用權力,欺人霸道的當權者既在戲劇中也似乎生活在你身邊一樣。正因為如此,我就覺得非常詫異,為甚麼中國不禁止莎士比亞的劇本出版或上演呢?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圖片來源:wikipedia

首先我想是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都稱讚莎士比亞,這就使禁止莎劇比較困難。第二,中共掌權審查的人沒有很用心去估計莎劇對人們思維的深入影響,以為這些劇本不會從根本上對中共政權有顛覆作用。第三,中國的知識分子雖然大家都會說「官話」,但是心裡都嚮往自由,都對莎劇的影響抱有希望。正如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前,他們就翻譯出版了「第三帝國的興亡」(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一書一樣。

那本書寫的是德國納粹的興亡史,當局以為跟自己沒關係,其實其中有很多極明顯的段落,都同中國當時的情形類似。比如,文革中,當局舉辦所謂「黑畫展覽」,說是反革命用畫來表示自己的反動思想。那本書中就有一段是寫希特拉也舉辦「黑畫展覽」批評當時的一些抽象畫。這些影射段落使中國的知識分子特別起勁,努力加緊把「第三帝國的興亡」譯成出版。

不過我這種結論恐怕不能維持多久,中共當局是很敏感的,早晚會察覺到莎劇的「危害性」。他們會不聲不響地忽略莎劇,逐步減少其「壞影響」,或者會指出莎劇的缺點,「時代的局限」等等。不管怎麼說,莎劇的原則跟中共的原則是相反的,所以早晚其衝突會有所顯示,究竟會是個甚麼情形,只能等著看。

倫敦的莎士比亞劇院邀請各國的莎劇劇團來此演出。中國的劇團也曾演出過兩次。第一次他們的組織不夠仔細,結果演員都到了,但服裝卻沒運到,只能借用英國的服裝,並不太合適。第二次則比較好 ,觀眾反應也不錯。他們來英演出,是否得到政府的資助,我就不清楚了。今年莎士比亞逝世 400 周年,不知中國有沒有紀念活動,如果有,其範圍如何?如果只限制在知識界,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莎士比亞所描寫的人類生活,人與人的關係,人的慾望,權力的分配和爭鬥等等,恐怕還會延續下去。人類社會的變化是不斷的,有些地方快一些,有些地方慢一些,人的本性也許也會有所變化,但是從現在的情形看來,莎士比亞所描繪的人類似乎還未變得很多。400 年後如何?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生於上海,畢業後於北京電台工作。曾在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一九七五年赴倫敦加入BBC,監製節目多以哲學、文學及藝術為主題,並任語言主管,逾二十年。現已退休,定居於倫敦。著有自傳「無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