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擺脫歐盟的束縛後,英國經濟會蓬勃發展,其安全程度也會有所提升。英國將「拿回」移民問題的「控制權」,減少移民湧入量。此外,它每周都可以往醫療保健領域多投入3.5億英鎊(約合4.7億美元),而不必再把那些錢交給布魯塞爾。
英國於上週四就其是否留在共有28個成員國的歐盟進行公投前,脫歐推動者拋出了關乎更美好未來的種種承諾,並把一大堆專家學者發出的警告所引發的擔憂斥為「恐嚇計劃」。
但那是在他們獲勝前。
在金融市場動蕩、英鎊大幅貶值、混亂有可能進一步加劇之際,一些剛剛於數日前拋出大膽論斷的脫歐支持者開始改變口風。「對公投前說過的許多事情,我們或許都要重新思考,」前內閣大臣利亞姆·福克斯(Liam Fox)告訴BBC,其中包括裡斯本條約第50條——也就是脫歐的正式程序——應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啟動。
批評人士稱,沒有哪項承諾比每周3.5億英鎊這個數字更大膽——也更虛妄。脫歐運動領導者、倫敦市前市長鮑裡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曾乘坐一輛巴士巡遊英國,巴士上印着這樣一句口號:「我們每周給歐盟送去3.5億英鎊,還是把這些錢投向我們的NHS吧。」NHS指的是英國廣受尊崇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持激進反歐立場的政黨——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的領袖奈傑爾·法拉吉(Nigel Farage)在宣布英國迎來「獨立日」數小時後承認,3.5億英鎊這個數字是個「錯誤」。當被BBC問及關於醫療保健開支的承諾時,脫歐推動者、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前黨魁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說,脫歐派只承諾「把那筆錢中的最大一部分花在」國家醫療服務上。
上述轉變或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這3.5億英鎊從來沒有經受住質疑。頗有威望的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稱,該數字沒把以回扣形式返回英國的資金,以及英國用來補貼本國農民和較貧困地區的資金計算在內。該研究所估計,真實的數字約為1.5億英鎊。
留歐派憤怒地宣稱,脫歐派依靠信息誤導乃至欺騙手段取得了勝利。在英國西南部的康沃爾郡,大多數人都投票贊成脫歐,郡議會負責人約翰·波拉德(John Pollard)提出,政府應該進行「規模與歐盟投資項目相當的投資」。(過去15年間,該郡通過歐盟扶助項目獲得了13億英鎊的投資,原本預計到2020年會再獲得5.5億英鎊。)
在網上得到廣泛傳播的一張《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圖表顯示,在英國某些對歐盟的經濟依賴最嚴重的地區,投票支持脫歐的選民比例最大。
迅速減少移民湧入規模的承諾也在被淡化。脫歐運動以移民問題為基石,反對歐盟在勞動力、資本、商品和服務自由流動方面的堅持。自從10個新成員國在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已經有大量東歐和南歐人湧入英國找工作。
約翰遜聲稱,只要英國還留在歐盟,政府就無法減少移民湧入。他的盟友、司法大臣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說,為脫歐投票會「讓移民湧入數量」在2020年之前「出現下降」。一些專家早就表示,這一目標極為難以達成。歐盟已經要求挪威等非成員國以工人的自由流動換取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通行證。
歐洲議會議員丹尼爾·漢南(Daniel Hannan)是見識最廣博的脫歐倡導者之一。上週五,也就是公投後的第一天,漢南的一番言論讓BBC的一些觀眾頗為震驚:「坦白說,如果觀眾們以為他們已經投了票,現在再也不會有來自歐盟的移民了,那他們會失望的。」
漢南在Twitter上寫道,「我贊成進行更有力的控制,而不是把移民湧入量降到最低。」面對網民的激烈反應,漢南指出,許多留歐派選民「現在因為我*不*想要大幅減少移民湧入人數而火冒三丈」;還表示,「有些人你真的沒法讓他們滿意。」他隨後宣布將「暫別Twitter一個月」。
在移民問題上,法拉吉的立場最為強硬。他以「斷裂點」為題發佈了一款海報,上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難民隊伍,旨在告誡人們土耳其加入歐盟後的場面。(儘管在接收新成員的問題上,歐盟28個成員國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許多脫歐倡導者原本都覺得脫歐派會以失敗收場——就連法拉吉也在公投那天晚上表示,他沒想到自己的陣營取得了勝利——對一些人而言,這場鬥爭既關乎英國的未來,又關乎保守黨的黨內政治。
如今,英國首相戴維·卡麥隆(David Cameron)已經被趕下台,他們面前是政治真空,以及要求他們信守前述承諾的鐵杆選民。最有可能取代卡麥隆的約翰遜,自從在上週五發表了一份僅限於泛泛之談的聲明之後,尚未進一步做出任何表示。如果約翰遜真的成為首相,那他的任務就是:在展開脫歐程序的同時,不要觸怒那些對他以前顯然支持的脫歐運動口號或觀點深信不疑的人。
「在投票脫歐這件事上,關鍵是要強調,現在沒有必要太倉促,」約翰遜告訴記者。站在約翰旁邊的戈夫承諾,「我們會就更為公平、更為人性化的移民政策達成民主共識。」但他並未解釋如何去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