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超越自我無限可能

郭士榛 |2018.11.18
2691觀看次
字級
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仍被視為強大挑戰。圖/魯迅國際設計提供
機器人過去被視為特別適合不斷重複操作的工作,或是作為人類的助手。圖/魯迅國際設計提供
讓大猩猩背誦尼采有關永劫回歸的哲思段落,本質上就是一件既有技術應用,又有反諷思考的作品。圖/魯迅國際設計提供
1965年時,世界上最早的藝術機器人之一,在街上活動,並在人群中穿梭。圖/魯迅國際設計提供
早年機器人漫步街頭與民眾相見。圖/魯迅國際設計提供
人工智慧寫作劇本的具體實踐的另一件和表演及電影有關的作品。圖/魯迅國際設計提供

文/郭士榛

機器人過去被視為特別適合不斷重複操作的工作,或是作為人類的助手,但對於進行科技結合藝術創作仍被視為其能力的強大挑戰。11月底在松山文創園區將展出一項「超機體」科技展,六件國際作品中,機器人不但結合藝術,繪畫出火星景觀,同時也投入表演藝術;策展人羅禾淋表示,展出作品意謂著機器人科技因為涉及藝術創作而產生的自我超越,更是讓科技文化有了跨界融合現象。

科技跨界

數位藝術注入柔性溫暖

「超機體」科技展以「視覺」、「味覺」、「觸覺」、「心覺」、「嗅覺」、「聽覺」及「行為藝術」的跨界合作為主題,讓給人冰冷感覺的數位藝術,注入柔性溫暖。

羅禾淋說明,1965年時,世界上最早的藝術機器人之一,是由南韓藝術大師白南準和阿部修共同創造,是一件歷史性的作品,具有20個無線電台頻道,以及10個數據記錄器,這是架擬人化的機器人,創造這台機器人的目的,是讓機器人在街上活動,並在人群中穿梭,與路人交錯。

當時,表演了一段令人難忘的行為藝術:一開始,機器人漫步於麥迪遜大街大批民眾前,接著被計程車給撞倒。他將這次的表演命名為:「21世紀的第一次災難」。

以機器來作畫,也早在1959年,羅禾淋表示,這件作品源自美國航太中心(NASA)在火星以自動偵察機器拍攝及傳回的影像,robotlab的庫卡機器人以此為本繪製一件巨型的超寫實火星風景。羅禾淋說:「作品的特點是只以一個連續不斷,長達數百公里的單一線條來完成此一鉅作,機器人在長達數個月、不間斷地情況下,用一條連續的線,繪製出火星景觀。

通過這獨特的技術,創造了一種細緻度和精準度兼具,且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

超越無限可能

《The Big Picture》作品想表達的是,機器人的創作過程,已超越人類的極限。羅禾淋解釋著,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傳統藝術,是將五感專注於洞察世界、自然、人體及藝術本身,當我們將機器人沿用到藝術產業,它無形中取代了畫家的位置,在這裡,人類的眼睛不再專注於圖上的風景,而是開始思考科技的本質。

在表演藝術方面,機器人參與演出已不是新聞,日本導演深田晃司作品《SAYONARA》則是將機器人偶置於重要角色的地位。羅禾淋表示,這部電影採用陰鬱的氛圍,述說著日本郊區在經歷核災過後,一位患有致命輻射疾病的女孩坦雅,與機器人管家Geminoid F相依為命,日漸孤單的兩人,靠著背誦阿蒂爾.蘭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1891) 和卡爾.布瑟(Carl Hermann Busse,1872-1918) 的詩詞,度過餘生。敘事設置在後311海嘯的災難場景中,其中人類主角顯得在感情上深度依賴機械人偶。在這個充滿未世情景的氣氛中,作者暗示著某種人類和機器關係未來的可能。

羅禾淋也指出,人工智慧寫作劇本的具體實踐的另一件和表演及電影有關的作品,則是英國導演Oscar Sharp和美國紐約大學創意科技家Ross Goodwin合作的《Sunspring》;這是第一次由人工智慧寫作劇本,接著再由人類演員演出,形成9分鐘的劇情短片。本片的配樂歌詞也是人工智慧所寫,再由人類創作團體Tiger and Man譜曲。這兩件和表演相關的作品都是近年人機合創的著名案例。《Sunspring》劇本一開始像一首無稽的詩篇,轉而蛻變成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科幻三角愛情,伴隨著未來世界所隱藏的黑暗秘密。

然而,藝術家面對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再創作領域的介入,其態度也不完全是合作,他們的反應也包含了懷疑、批評和反諷性的思考。羅禾淋指出,比如正在德國柏林活躍的日本籍藝術家ACCI BABA的作品以人工智慧(AI)介入,讓大猩猩背誦尼采有關永劫回歸的哲思段落,就是一件既有技術應用,又有反諷思考的作品。上海八○後女性藝術家陸揚的作品則是具有更進一步的反身性思考,它們結合了人體是電流導體及微發電體的原理,創作出人體發電及發音機具。這些作品看似無厘頭的發明,但也隱含了「超機體」時代,後人類的另一種可能情景。

「超機體」科技與藝術創作展將於11月22日至12月1日,於松山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