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科技年?失業年?

A+A-

goldman-sachs-20e5a4a7e585ace58fb8

早前提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會催生一大班失業大軍,現在數據進一步呈現。高盛數據及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研究報告指出,2015 年見證一眾科技鉅子崛起,躋身世界十大企業之餘,更野心勃勃跨足政界,準備動搖權力分配,繼而重塑地緣政治。研究員指,科技界涉足政治舞台將是 2016 年世界十大威脅之一,並將重創就業市場。

根據高盛統計,全球十間規模最大企業之中,科技企業佔一半,由 Apple、Alphabet(前身 Google)、Microsoft 包攬冠亞季,Amazon 及 Facebook 首度上榜即分坐第五、六位;埃克森美孚則受油價暴降所累,首度跌出三大。而資本支出(Capex)多寡及獨角獸(Unicorn:市值達 10 億美元的 Startup)分佈亦反映科技企業急速崛起,發展拋離傳統巨頭行業(例如能源、金融),市值甚至超越不少小國 GDP

動搖地緣權力分配

歐亞集團報告指出,科技巨頭正逐步涉足政壇,隨時改變地緣權力分配,動搖政局穩定。例如,按上述趨勢推測,科技企業或將逐步取代石油公司,成為美國最大政治推手,屆時美國政權會進一步擺脫依賴石油,一來布殊之類家族從事石油生意的總統或不復有,二來美國大有可能減少插手中東政局,而沙特等國家一旦失去美國支持,國際局勢更易動蕩(雖然中東亂局已成)。

全球科技企業冒起,對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固然再好不過。泰晤士報百大畢業生僱主(2015-2016)排行榜中,Alphabet / Google 首度打入三大,而 Amazon 和 Facebook 亦首次上榜,反映學生普遍看好科技界前景。相反,相關行業人士則有被取代的趨勢。牛津大學研究指出,科技企業市值雖高,但所創就業機會甚少:2000 至 2010 年間,美國勞動人口僅有 0.5% 從事新創職位。畢竟,科技發展往往造就精簡人手,譬如網購流行,就大大打擊實體店經濟鏈,由售貨員、裝修業到地產界均受影響。根據德勤與牛津大學聯合研究,未來 20 年英國 35% 勞動力將被電腦及機械人取代,減少逾千萬就業機會。2016 年繼續會是科技年,但亦很可能是「失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