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用民調趨勢告訴你 柯文哲不可能 也無法向民進黨低頭

2018-04-26 06:1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綠營的決裂,並非柯文哲的個人特質或是雙方的私人恩怨,最主要的關鍵,其實在於柯本身的角色定位與執政者的關係。(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綠營的決裂,並非柯文哲的個人特質或是雙方的私人恩怨,最主要的關鍵,其實在於柯本身的角色定位與執政者的關係。(資料照,盧逸峰攝)

民進黨與柯文哲的合作始於台北市長選舉,然而時至今日,柯綠之間的紛爭卻也環繞在台北市長選舉。那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曾經的盟友,如今已形同陌路呢?事實上,柯文哲與綠營的決裂,並不緣由於柯的個人特質或是雙方的私人恩怨等等微觀因素。最主要的關鍵,其實在於柯本身的角色定位與執政者的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柯文哲當年如何突破藍綠重圍?

眾所周知,柯文哲之所以能突破兩大黨結構的重圍脫穎而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其超越藍綠的政治定位,以及在中間、年輕選民中的高支持率,從而在對抗藍或綠時,都能保持1+1>2的戰略優勢。

那柯文哲是如何保持這樣的戰略優勢呢?最核心的兩項準則,就在於保持與在野黨的距離,以及砲打執政黨。所以說,即使在2013年至2014年間,柯與民進黨之間雖然組成在野大聯盟,團隊任用許多民進黨籍人士。不過柯卻始終拒絕加入民進黨籍,或是讓民進黨核心人士進入決策圈,甚至還任用新黨背景的姚立明來平衡團隊色彩,與民進黨保持若即若離的朦朧合作。另一方面,針對自洪仲丘-太陽花學運之後,氣勢一瀉千里的國民黨,柯文哲則毫不手軟的大力攻擊,藉由棒打國民黨來獲得到對執政當局失望的選票。

也就是在這兩大準則之下,柯文哲成功在2014年底中以85萬高票之姿,當選台北市長,形成全國柯P旋風。根據TVBS民調中心的數據,柯在就任三月後的施政滿意度甚至還飆上70%之高,鋒頭可以說還蓋過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當然,隨著激情消退,柯的滿意度亦緩步下滑,不過大抵仍能維持在5成平盤之中。

然而當國民黨於2016年大選失利,民進黨即將上台,很微妙的是,柯文哲的民調也如同潰堤般,開始大幅下滑。施政滿意度在10個月內,就從蔡英文當選後的47%跌落至就職2周年的32%低谷,在21縣市中排名倒數第二,僅勝過涂醒哲。

20180420-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20)上午前往富安國民小學,出席「行動社子島 VR我的家」行動學習發表會。(台北市政府提供)
柯文哲之所以能突破兩大黨結構的重圍脫穎而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其超越藍綠的政治定位,以及在中間、年輕選民中的高支持率。(台北市政府提供)

柯文哲為何瀕臨民調崩盤?

從下表「柯文哲施政滿意度變化」很明顯可以發現,誠如前述,柯文哲在民進黨即將執政,也就是2016年2月,民調開始下滑,直至2017年5月時才止跌回升。而造成柯歷經這段民調崩盤期,成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本文認為,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由於政黨輪替,柯文哲無法再藉由打國民黨來獲得不滿票的關係。白話來說,就是打國民黨已經沒票。可以說,構成柯P勝選的兩大準則之一,已不復存在。

141
(資料來源:TVBS)

 

如果說,由於民進黨勝選,國民黨進入看守期,導致柯文哲無法再藉由打國民黨來維持自身聲望,那為何柯不選擇打民進黨呢?這就涉及到前述「砲打執政黨」的準則,事實上是以一個弱勢的執政黨為前提。也就是說,這套準則難以適用在甫上台,人民仍存有期待的民進黨身上。更何況,以台灣人民較重情義的性格來說,更難以接受太快與曾經的盟友鬧翻。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冠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