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能力指標

Eric Chi
3 min readAug 14, 2017

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好,所能產生的現金流越充足。現金流越穩定,授信戶的償債能力越是優質。

獲利能力越好的企業,通常也代表產品、服務、口碑、品質、管理能力越是較其他同業來的優秀。因此,獲利能力指標也是在企業授信時的重要考量依據。

銀行不只希望將資金貸放給授信之後只是收取微薄的利息收益,更重要的是能有機會成為該企業的日常交易、收付款往來銀行。從存款、授信開始切入,再伴隨著企業營運的成長,才是商業銀行長久營運及維持企業客戶關係的目標。

(1) 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 (Gross Margin and Operating Margin)

毛利率=銷貨毛利/銷貨收入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銷貨收入

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越高,代表授信戶的本業競爭力越好。銀行通常希望授信戶能維持1%的營業利益率。

從營業利益率來評斷企業的本業競爭力會是比較公允的思考脈絡。毛利率雖然直接反應了授信戶每販賣一個產品所能賺得的邊際利益,但企業營運時不完全只需要負擔商品買賣的成本,更還有業務獎金、水電、租金、折舊等費用。

因為營業費用包含了行銷、研發、人事費用等支出。而這些支出屬於較客觀維持競爭力的必要支出,因此用營業利益率判斷授信戶的獲利能利是較為保守的方法。

(2) 資產報酬率ROA (net profit-extraordinary profit)/Total Assets

資產報酬率=(稅後淨利-非常態性收益)/總資產

資產報酬率是判斷製造業授信戶獲利能力的一個工具,這個比率若越高,則代表授信戶每單位資產能創造獲利的能力越強。一般會希望製造業者的ROA能夠大於1%

成長率

商業銀行重視的成長率與投資銀行或是企業本身重視的成長率不盡相同。銀行作為信用風險的承擔者,貸放出去的每一筆資金都希望能夠完整的收回,因此銀行希望企業除了在本業表現穩定,持續獲利之外,更希望企業能夠將賺得的獲利留在口袋中,充盈資本結構。

(1) 保留盈餘成長率(保留盈餘增減/上一年度實質淨值)

保留盈餘增若是能夠持續累積,不僅反應了企業能夠持續的獲利,更代表了企業體質進一步轉強。這個比率業界並沒有太多的苛求,若此比率能大於0%,就算是可以接受的狀況。

許多中小企業的客戶因為屬於家族企業,大部分的盈餘都會直接分配給既有股東,因此要期望中小企業的保留盈餘持續累積是相對較困難的。

--

--

Eric Chi

Banker, Relationship Manager, Writer and Traveler. His first book is about a traveling diary in Tibet and second book is a guidebook for credi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