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重工高雄的轉型正義

◎ 陳信諭

昨(7/25)高雄大鼻(大林蒲、鳳鼻頭)的鄉親又再次半夜包車北上「赴京陳抗」關於小港區的南星二期環評範疇界定會。筆者認為,環保署應在污染佔台灣大多數的南部設立辦公室,或乾脆整組南遷。政經資源長期堆積北部造成的發展落差,某種程度上也是源自於高雄在台灣戰後的市政發展處處受限於「中央計畫地方」的集中發展邏輯,地方政府又怎能提出良善完整的市政發展規劃?而近日引起熱議的旗山大溝頂拆遷議題,其實也是相同原因招致的後果。

反南星開發,環團與居民到環保署抗議:「我們要健康、停止所有南星開發」。(資料照,記者陳炳宏攝)

日治時期,高雄原先是規劃為四十萬人口規模的都市;戰後一九六○至七○年代,國民黨政府利用日治時期因戰爭需求所打下的重工業基礎,將高雄一舉定調為重工業都市。彼時,恰巧碰上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以及美日國內反石化聲浪高漲,國內亟需石化原料,國民黨搭上此一浪潮,利用威權獨占、黨庫國庫爽爽分不清的優勢,大量投資石化業發展。一九九三年即有學者許甘霖明白指出當時台灣石化業的資本結構:上游為國家資本、中游為黨資本共生體、下游為私人資本。

同期間,台灣的經濟策略由農轉工,大量人口移居高雄,欠缺長遠的國土發展計畫外加受中央宰制的地方政府,其後果就是導致住宅區、工業區混合共生,原本頂上無人的工業管線就逐漸住滿了人,待到二○一四年一夕間炸醒高雄人的悲劇可見一斑。

石化業與中國國民黨的利益共棲關係,在未來處理轉型正義及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時必定會碰撞。然而,錯綜複雜的投資、轉投資、交叉持股等黨國資本轉為私人資本之龐大利益體系,短期內必然難尋石化業之出路。也因此,高雄市府就應將居民的生命財產、健康列為當務之急,採取安全及環保並重的政策。

筆者認為,市府有責任也有必要統合在地居民,向中央爭取經費並籌組遷村委員會、提出明確的遷村時程表,並針對新建戶及新遷戶提出相關約束措施,而在明確結果出來以前,所有開發案應立即停止,不應再讓居民承受更多的環境污染。

(作者為內科醫師,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