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青年人在國民黨的角色就像「道具」

連勝文:青年人在國民黨的角色就像「道具」
Photo Credit: 連勝文廣告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另外,也順便看一看,6位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怎麼看年輕人」?

(中央社)
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今天說,過去幾年,青年人在國民黨扮演的角色,很多都是類似舞台道具,未來黨主席只有拋棄威權心態,了解黨內青年不是黨主席啦啦隊,青年問題才有轉機。

連勝文在臉書發文表示,國民黨過去幾年在青年「選、訓、用」方面都出問題。過去幾年,青年人在國民黨所扮演的角色,很多都是類似舞台道具,也就是一個年紀稍長的黨高層或候選人於登台或拍競選照片時,身旁一定要圍繞一群年輕人,最好還要有辣妹。

他指出,說實在的,除了高層或候選人自己很開心以外,實在看不出這到底跟年輕人有什麼關係?或要如何培養黨內青年?或能提升年輕人對國民黨的認同?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編按:補上2014年,連勝文參選台北市長時的競選廣告「希望的種子」

連勝文說,很多黨內青年,平時出錢出力辦活動,選舉時不但要排座位,當人牆,舉旗子,常常最早到但最晚走,卻少有人有機會進入體制內歷練,但黨有苦差事的時候,卻不會忘掉這些年輕人。請問久了以後,當青春耗盡,還有多少人願為黨出力?

因此,連勝文認為,未來黨主席只有徹底的拋棄過去威權的心態,從心態上修正,了解到黨內的青年人不是黨主席的啦啦隊、不是競選的道具、不只是青年軍、更不能夠變成某一派系的網軍,國民黨內青年的問題才會有所轉機。

他說,未來在「選」的方面,究竟標準何在?是像過去幾年由極少數人決定?以順從為原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還是有可能像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一樣,透過全方位及嚴謹程序,從不同背景、族裔及專業等各層面選拔人才?

連勝文表示,訓及用是一體兩面的事務,以日前媒體所載,國民黨中央要推50名青年參選市議員為例,其立意甚佳,然而黨若無針對艱苦的選戰提供這些年輕人必要的訓練及協助,特別是針對網路及地方經營等戰力的培養;也沒有一個公平的選區協調機制,結果特定選區的年輕人參選大爆炸,那恐怕在初選階段這些人就玩完了,又如何能爭取最後勝選?

關於「用」的部分,連勝文說,國民黨在執政時很少給予黨內年輕人於體制內的歷練機會,現在在野了,請問黨又要如何給予有志從政的黨內青年磨練的機會?光保證提名一定數額的年輕人參選,又不給予足夠的協助,這是消磨而非栽培、運用這些人才。

他表示,其實國民黨還是可以創造許多機會,特別是公共服務領域,給予黨內青年舞台。以青年創業為例,過去國民黨執政時,台灣曾經是亞洲創投最活躍的區域,也具有豐富中小企業育成的經驗,現在台灣及全球都在推動青年創業,但青年人創業的風險極高,在初期也非常需要各種扶持,國民黨明明在這方面非常有經驗,為什麼不在擅長的領域當中培養黨內青年相關的專業?再去幫助台灣社會更多想創業的年輕人?

連勝文說,大家都非常希望能夠深入了解,未來黨主席在黨內青年人「選、訓、用」三方面的確實方案。華麗的政見大家都能說,但真正的問題永遠是在執行。黨主席若連黨內青年都無法說服未來有希望,那又如何能說服台灣社會其他的年輕人,國民黨真能為自己創造未來?

6位國民黨主席參選人「青年政策」又是什麼?

自由報導,對於外界認為國民黨不重視年輕人,洪秀柱不以為然。她舉參選黨主席的對手吳敦義等人為例,指吳28歲就擔任台北市議員,吳伯雄30歲擔任桃園縣長,連戰37歲出任薩爾瓦多大使,證明國民黨過去並非不重視年輕人。

她說,所以,國民黨怎麼會是不要年輕人?「奇怪的是,為什麼這些年來,國民黨內怎麼看不到年輕人的臉孔呢?國民黨失去了理想,失去了抱負嗎?這是我們要檢討的地方。」

中時報導,7日的國民黨主席政見發表會上,郝龍斌提出多項強調重視青年的政見主張,例如撥出10%的黨費專款專用培養年輕人,以及區域立委三屆就轉不分區 讓機會給後輩等。

4月29日的電視政見會上,郝龍斌則提到,在他任台北市長任內,曾任命10位以上40歲以下年輕人任職,讓年輕人有空間發展。因此,他要拆除青年參政天花版,廢除連署門檻、初次參選者民調加權,且45歲以下的黨一級主管,應佔五成以上。

另外,在4月10日「黨主席擬參選人政見發表會」上,韓國瑜說把民代搞得像公務員一樣,所以年輕人才會無法出頭,黨必須拋掉舊有的思維。

吳敦義則表示,黨主席最重要的是找到年輕人、接班人,並指出有人對他說,「年輕人沒義務了解國民黨,但國民黨有義務認識年輕人」吳也認同此話,並認為黨應該取消年輕人參選門檻,並以政黨補助款10%補助35歲以下年輕人,爭取年輕人進入不分區立委、參與議員等。

至於詹啟賢也說,支持地方成立青年議會,並邀請一些不是國民黨籍的人一起討論公共事務,讓年輕人與黨互相了解。他強調,必須讓年輕人覺得加入國民黨是光榮的,所以建造形象很重要,需要努力。

潘維剛則指出,對於第一線的立委助理,要有計畫的培訓,把對黨有認同感的青年找回來,最重要的是「信念」,不是年輕就可以,在此前提下找年輕人,堅持的價值不能隨便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