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葉惠貞 將閱讀理解融入教學,在課堂中落實

在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任教的葉惠貞,擅長將閱讀理解融入教學,並在課堂中落實多年,努力培養孩子成為「有策略的好讀者」。她主張,要用好的提問引導孩子高層次思考。

孩子有問題是非常珍貴的,有問題才有求知的動力;有了疑問之後,孩子會更專注,會變成主動的讀者。


在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任教的葉惠貞,擅長將閱讀理解融入教學,並在課堂中落實多年,努力培養孩子成為「有策略的好讀者」。她主張,要用好的提問引導孩子高層次思考。

這十多年來,台灣的教育現場積極推動閱讀,可說是風起雲湧。而近來的努力方向又更為聚焦,以提升孩子的閱讀素養、理解能力為顯學。在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任教的葉惠貞主張,大人要關心的,不只是孩子「讀到了什麼」,而更是孩子「想到了什麼」。

葉惠貞擅長將閱讀理解融入教學,並在課堂中落實多年,每逢寒暑假總是全台到處辦研習、場場爆滿,吸引許多老師前來取經。

「所謂的閱讀理解,就是培養孩子成為有策略的好讀者,可以依據文本有更多的討論、思考與發表,」而老師能做的,就是引導,用好的提問,讓孩子動動腦,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葉惠貞說,如此一來,讓孩子就有機會成為主動的讀者、進行高層次思考,進而邁向自主學習的境界。

 

用文字浸潤孩子,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

葉惠貞任教已20多年,擅長用閱讀經營班級。比方說,前陣子新學年開始,她接手了新班級,面對初次見面的孩子,她不急著要大家自我介紹、也不急著講班級規範,而是讓每個孩子進到教室後,自己挑本書、坐下來,開始看書。「在這過程中,孩子慢慢可以安靜下來。依我的經驗,一早就能安靜下來,後面要辦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她坦言,學生很難透過晨間閱讀就喜歡上閱讀,但「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MSSR)還是有作用的。就是讓學生把心靜下來,靜下來之後,大家的心情都比較「淡定」,老師當然就能花比較少的時間進行班級經營。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葉惠貞總是像對大人一樣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望。「我常會提到『德式閱讀』,讓孩子知道,德國人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在德國隨處可見正在閱讀的人,他們可以讀長篇大論,也能在閱讀中訓練獨立思考跟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我們班上也是這樣。」她強調,當老師對學生有這樣的期待,學生就會朝那個方向走,這正是心理學上的「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指自我實現的預言)。


為了創造閱讀環境,葉惠貞不僅自掏腰包買了許多書,也為孩子訂閱《未來少年》、《未來兒童》等期刊,還會請孩子當「小書僮」保管特定書籍,讓書在教室內自然流轉。她強調,代幣、集點等酬庸制度,在她的班級中都盡量不用,希望讓看書變成孩子自發性的行為。慢慢的,閱讀就能變成生活習慣,像呼吸一樣自然。

 

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孩子進入深層思考

在閱讀題材方面,葉惠貞認為最具可行性的方法,就是從課程內容來延伸。比方說,四年級國語課本中,有一課名為「走進蒙古包」,用遊記形式談蒙古的風土民情。此時老師可以推薦《穿越故宮大冒險1:翠玉白菜上的蒙古女孩》給孩子看,「追著課文讓學生讀課外書,很順理成章,而且孩子如果能靜下來讀書,並透過課外閱讀開啟眼界,就比較有機會進入深層思考。」葉惠貞強調。

她進一步說明,在美國,學校的操作是讓圖書館配合課程教學,展示相關書籍,而台灣則看各校各班的努力。「這有個關鍵,就是大人自己也大量閱讀,才有辦法旁徵博引,適時讓孩子接觸適合的讀本。」

 


提問,讓孩子變成專注又主動的讀者

推動閱讀時,適切的引導不僅能放大閱讀的成效,還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其中最關鍵的引導步驟,就是「提問」。以下是葉惠貞以《香蕉從哪裡來?》一書為主題,為二年級學生設計的教學活動。


STEP1▼ 小組討論,請大家分享自己愛吃的水果。
 

STEP2▼ 檢驗孩子的先備知識,請大家寫下「我所知道的香蕉」,例如:香蕉長在樹上、香蕉熟了會長斑點……等等。
 

STEP3▼ 下課時間,請孩子去校園內看香蕉樹,觀察並記錄。
 

STEP4▼ 小組討論,請孩子分享「關於香蕉,我多知道了什麼」,例如:香蕉樹的樹皮會脫落、脫落後樹幹滑滑的,香蕉的葉子是條狀的…等等。
【重點提示: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與寫作脈絡,在小組討論與分享中,會慢慢梳理清楚。】

 

STEP5▼ 小組討論,請孩子想一想,關於香蕉有什麼問題想要問的呢?例如:吃香蕉為什麼要剝皮?香蕉的種子在哪裡?香蕉為什麼不生長在寒冷地區……等等。
 

STEP6▼ 閱讀文本《香蕉從哪裡來?》
 

STEP7▼ 讀後討論,檢視自己剛剛的問題得到解答了嗎?檢視自己得到哪些新知識。
【重點提示:孩子的問題是非常珍貴的,有問題才有求知動力。如果一開始就直接要孩子讀書,這些問題都不會產生;有了疑問之後,孩子閱讀會更專注,會變成主動的讀者。值得注意的是,重點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而不是要解決所有問題,如果孩子還有一些疑問沒解決,也無妨,就讓孩子帶著問題、慢慢找答案。】

 

STEP8▼ 統整教學。例如結合藝術與人文,讓孩子以香蕉為主題創作。
 

STEP9▼ 鼓勵孩子進行主題研究。例如有孩子進行「冰香蕉」的研究,將包了錫箔紙跟沒包錫箔紙的香蕉都放入冰箱,再跟放在室溫中的香蕉做對照,觀察到寒害的存在。也有孩子把家中香蕉蛋糕的食譜寫成說明文,搭配照片,圖文並茂。
 

STEP10▼ 推薦橋梁書:《用點心學校5──香蕉不要皮》。
【重點提示:從老師問問題、到學生問問題、到學生解讀問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引導得當,就能讓孩子主動求知,變成專注的好讀者。】

 


放聲思考(think aloud)增進理解力

「放聲思考」是葉惠貞常在課堂中運用的教學方法。她說明,這是讓孩子透過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及疑問來整理思緒的過程,能提升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簡單的步驟如下:

1.請孩子讀出文章或故事的內容
2.請孩子憑直覺說出自己腦中在想什麼
3.請孩子直覺說出自己讀文章的困難為何
4.請孩子直覺說出如何處理這個困難、過程為何

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孩子表達力不好等挫折,也無妨。葉惠貞建議,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練習「好好說話」及「說完整的句子」。「例如有學生來找我報告、說『有人弄我!』時,我會請他清楚說明是誰?做了什麼事?引導學生說出『小明拿我的鉛筆』這樣具體的描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表達完整語意,而這樣的能力也將轉移到寫作上。」

 

※延伸閱讀:

國中會考寫作測驗分析:引導式出題,強調自身經驗與觀點 https://pse.is/DEJY5

葉惠貞:用一些簡單的策略,讓孩子的閱讀化抽象為具體成為更有感受力的人 https://pse.is/DPPMM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