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做根管治療嗎?

by | 4 月 18, 2017



牙齒內部神經有機會康復嗎?


聽到牙醫師建議抽神經,大家一定會感到好奇:為何牙齒內部的神經受感染或受損時不像感冒或跌倒破皮,只要吃藥、擦藥,牙齒內部的神經就能夠康復?


牙齒內部的神經是我們身體中較特別的組織。在受傷或感染的時,大多情況是需要移除並清潔。雖然有機會再生,但是條件非常嚴苛,並非每一個患者都適合,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活髓處置。


活隨處置就是在牙齒已經暴露於創傷、齲齒、或生理構造異常的牙齒上,用來保護和維持牙齒內部神經系統健康的一種方法。因此,活髓處置,也是屬於根管治療的其中一種。這些處置,最終目的,是讓牙齒能夠繼續執行功能的留在口內。




治療成功的機率?


歷年文獻的摘要,非手術性的根管治療,5 ~ 15年內的成功率從50%~90%不等。因此成功的三因素如下:


1. 良好的治療前評估:根管系統本身複雜的程度、根管感染的程度、是否有根尖病變、牙周健康與否、免疫系統的完整性、以及身體其它狀況等。


2. 優質的處置品質與再評估。


3. 治療後的牙齒復形有無滲漏,定期回診以及自我口腔清潔。




根管治療全方位評估

最新的文獻指出,我們針對根管治療的結果應該有更廣視野,更宏觀的四個維度來評估。




第一個維度:物理或生理學方面。評估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是健康、還是生病了;以及根尖周圍是不是健康;或者這些問題跟疼痛有沒有關係?這些是我們最常談到的部分,也就是治療的本身;即移除感染源,處理生病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


第二個維度:評估牙齒的存活。這個比較像是時間因素,也就是說治療完之後的牙齒,隨著時間變化,內在與外在,主觀與客觀的環境變化,是否可以存活較長久。例如,潔牙習慣,使用方式…等。


第三個維度:涉及經濟學、直接和間接成本。需要考量患者本身,或是整個政策、社會、或保險制度。


第四個維度:與患者口腔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和美學和心理學層面。


大家經常會落入一種迷思,或只看到一個維度。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是必要的,而根管治療對於疾病本身的處置只是其中一個維度。醫病雙方都需要以開放的角度來思考,選擇最適當的方法,而不再是見樹不見林。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每天要走多少步?該運動多久?正確保養心血管,減少中風、心肌梗塞、死亡率,實證懶人包

每天要走多少步?該運動多久?正確保養心血管,減少中風、心肌梗塞、死亡率,實證懶人包

你一定曾經聽過要人

 「日行萬步」的健康建議,只要每天走個一萬步以上,就能減少高血壓、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因此,許多人也會穿戴行動裝置,計算每天走了幾步。

不過,由於過去沒有基於「步數」的足夠研究讓美國心臟學會提出指引,因此你現在看到的一些運動指引,幾乎都是告訴大家「每天要運動三十分鐘以上」,或是「每周建議至少做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或高強度運動75分鐘」。也就是說,這時候用「總時間」來論斷,而非「步數」。

你是否也曾經感到好奇,究竟這兩種判斷方式

哪個比較準,哪個比較有效呢?

十分鐘核心腹部運動–堅持練就看得到成果

十分鐘核心腹部運動–堅持練就看得到成果

練好核心,生活、活動會更輕鬆,只要堅持訓練,絕對可以看到成果交替點地捲腹肘碰膝捲腹肘碰膝捲腹單側直腿捲腹單側直腿手交握臀橋剪刀腳緩升降剪刀腳緩升降(逆)空中腳踏車振臂捲腹體扭轉交替直腿交替點地轉體直腿畫圓伸縮腿...

提升切片準確度、還可同時移除良性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專家詳解(圖文懶人包)

提升切片準確度、還可同時移除良性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專家詳解(圖文懶人包)

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當發現乳房病灶時,即使是良性腫瘤,患者都會很緊張。隨著醫療科技發展,現在患者可以利用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透過特殊真空抽吸針,傷口僅約0.5公分,即可高效地診斷、移除乳房腫瘤,術後疼痛輕微,恢復快速,且能夠取得較多組織,有機會發現零期乳癌,及早制定治療計畫。

蘇智銘醫師說,「真空輔助微創手術可同時完成切片檢查、診斷及切除治療,病理檢查確認為良性後就不用再動一次手術。」,王馨鎂醫師也說,「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能夠取得較大片的組織檢體,讓診斷更精準。」

穩定核心,取材於嬰兒的「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復健方式

穩定核心,取材於嬰兒的「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復健方式

你是否長期姿勢不良,已經忘記怎麼使用自己的肌肉,難以順暢地活動移動。目前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簡稱DNS)是個受歡迎的復健方式。研究認為即使使用在大腦中風,有半邊無力的患者身上,「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也能改善核心的穩定度,讓患者姿態更平穩,更不會跌倒。我們之前介紹的「呼吸優化」屬於第一課,接著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動作練習。

喉嚨痛、皮膚有痂瘡後竟然血尿、水腫?鏈球菌感染後的腎小球腎炎

喉嚨痛、皮膚有痂瘡後竟然血尿、水腫?鏈球菌感染後的腎小球腎炎

「醫生,我們家弟弟從昨天晚上尿尿顏色變得很深,今天早上起床時,尿尿已經像是可樂的顏色了,而且你看他的眼皮腫成這樣。」一早還沒能等診所開門,俊凱媽媽就連忙拉著小孩往急診去。 「是,看起來確實令人擔心,我們等下會先幫俊凱驗尿。」醫師問:「俊凱最近有生什麼病嗎?」 「上個星期有說喉嚨痛,不過不太嚴重,我們當時也沒有看醫生。」俊凱媽媽擔心地問:「弟弟現在是不是腎臟出問題了?怎麼會這樣呢?」 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 我們今天來看看這個疾病—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健保給付,幫助選擇標靶藥物,精準治療甲狀腺癌復發,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健保給付,幫助選擇標靶藥物,精準治療甲狀腺癌復發,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多歲的女士,發現甲狀腺癌後有接受治療,但是在幾年後發現甲狀腺癌復發,並轉移至肺部。」諶鴻遠醫師指出,「復發的腫瘤對放射碘的反應不佳,經過標靶藥物治療後一段時間,產生抗藥性、病情惡化,這位患者也漸漸出現肋膜積水,走路會喘、躺下也會喘。」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發現有RET融合基因突變。針對RET融合基因突變,患者開始接受RET抑制劑治療。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後,患者的症狀大幅改善、肋膜積水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