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農舍法修法絕不能拖延

原定六月底前要修法公告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爆出立委、地方民代以農地價格崩跌、農民因銀行提高擔保品將斷頭以及農民貸不到款購買設備等理由加以反對,行政院被迫暫緩修法。對於遏止農地炒作出現變數狀況,若行政院和農委會不能有所堅持,不僅是政策搖擺不定而已,恐怕所有農地亂象更加惡化,甚而日久面目全非。 就在行政院澄清絕非「緩推緩議」的當下,各地方農地交易已明顯趨緩,但增蓋農舍申請案暴增。報載苗栗申請案漲了八倍,屏東增加四倍,其他縣市也有類似現象,現有地主認為,「政策搖擺不定,先蓋再說。」尤有甚者,屏東縣長潘孟安在議會答詢時,並表態反對新版農舍辦法,強調新辦法內容一旦公布,立刻衝擊地方農地交易。 政府十五年前開放非農民可以買賣農地,造成農地搶購、興建豪華農舍、開餐廳與民宿,以及農地價格飆漲等亂象。以宜蘭而言,原本綠油油一片農田,不斷「長」出農舍,農舍並非農用,卻一棟比一棟奢華。此一歪風正吹向全台各地,帶動農地價格與日俱增。根據統計,台灣農地價格已居世界之冠,每公頃高達一千五百萬元,是日、韓的六到十倍。從這些簡單數據來看,這絕不是農民在炒農地,而是「非農民」在炒「別墅」。 主管機關農委會對此情甚為了解,主委陳保基即明言一定會持續推動修法,因為「這對台灣農業和國家安全都很重要」,他坦言「不修法,所有農地都會像宜蘭那樣不農用,還談什麼糧食自給率?」如今,行政院卻以「外界還有不同聲音」,硬是阻擋下來,要求農委會再蒐集意見,接下來就要看農委會有沒有肩膀、還要再拖多久? 行政院和農委會應都很清楚,在這一番炒作農舍的過程中,究竟有誰或有多少人是「真農民」或「假農民」。如今真正施作農務的農民,有餘力興建豪華農舍的比例微乎其微,這麼少數人何需大筆貸款,又何來有貸款斷頭的危機發生?各界也都甚為明白,只有投資客才有資金調度困難等問題出現,這些「假農民」才有力量向立委、民代和政府施壓,才有能力硬生生將政府政策給擋了下來。 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硬將「立委施壓」一事,解釋成「各界對修法意見分歧」和「尊重不同縣市聲音」,這真是明擺著為「假農民」利益說話或護航。所謂「外界還有不同聲音」,其實不就是那些「假農民」有聲音,難道另有其他人有意見。可是,政府有顧及絕大多數人和農委會的想法一樣,都希望農地亂象早日休止,回到常態運作嗎? 「農地不農用」本意在讓農地更活用,放寬一般自然人也可買賣農地,而今造成不少「非農民」大炒地皮、蓋別墅,或充當廢棄物回收場。媒體譏諷此一現象是「不種農物」,而是「種農舍」,獲利的是少數投資客,危害的是全國的農舍安全問題。回顧過去十餘年來之「非」,始有今日農委會企圖以矯正的新法推出,誠可謂為亡羊補牢之舉。若此,難道政府不應上下齊心戮力以赴?要不然,真是拖愈久,傷愈重,痕愈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