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交友社群Blued 中國原生全球發光

目前全球最多使用者的同志交友軟體「Blued」在上周宣佈完成3000萬美元(約台幣9億元)的融資,市值估計已達3億美元(約台幣90億元)。在Blued的1500萬用戶中,有20%是海外用戶,創辦人耿樂希望將Blued打造成1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同志社交軟體。

創業情感像一家人

原為警員的耿樂接受中國《澎湃新聞》訪問時說,他在2000年1月成立了「淡藍網」,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同志專屬網站,開站的初衷只是想告訴外界,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疾病,更不是變態,「我希望淡藍網能夠改變中國同志的生活,包括他們的健康」。

早期的淡藍網僅是耿樂用來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照片,那時候的淡藍沒有任何的盈利,所有的開銷都以耿樂的工資填補,偶爾會有網友捐助,直到2007年,淡藍網才開始獲利。

耿樂表示,2009年他剛搬到北京時,整個公司僅10個人,每個月都只有人民幣2500到3000元的工資,其實很難在北京生存。「但是我們都不在乎」,大家都是同志,在一起就像難兄難弟一樣,當時外界都在歧視我們,「家裡也都在逼婚」,沒有辦法和外人訴苦。一起吃飯,住上下鋪,但是就算在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也沒想過放棄,就像一家人一樣」。

淡藍網創辦人耿樂。(取自微博)

轉捩點:李克強接見

不僅經濟上遇到難題,淡藍網還不時遇到來自中國社會的阻力。

雖然中國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不能開設同志網站,但是,在2005年前,淡藍網還是經常面臨被強迫關站的待遇,耿樂只好常常找ISP業者情商重新開站。直到2012年11月,耿樂受衛生部的邀請,到國務院見時任副總理的李克強後,Blued的坎坷才有了轉折。

「這件事情讓很多管理部門和新聞媒體看到,副總理接見了同志網站的創辦人」,往後每當遇到投資人擔心在中國投資一個同志網路公司時,耿樂都會用這次接見來打消他們的顧慮,以消除投資人對政府和法律上的風險顧慮。

LGBT的高消費潛力

隨著中國行動網路通訊的興起,原有社交的網站逐漸開始轉向了行動用戶,但針對同志的移動社交軟體環境仍不友善。2012年耿樂推出了具定位功能的社交軟體「Blued」,上線僅6個月就迅速擁有了100萬名會員。

「我們那個時候根本不擔心沒人用我們的產品,我們面臨的唯一問題就是我們的技術跟不上,用戶的增長速度太快了」,耿樂說。他透露,近期又挖角一批研發人員,正在研發4.0的更新技術版本,最晚將在2016年初問世。

雖然目前Blued尚未找出獲利模式,但是經過日前3000萬美元的融資之後,耿樂表示,Blued將從會員增值服務、同志專屬的導購類電子商務、與遊戲公司合作同志遊戲者等方面來實現盈利。

根據對LGBT群體研究具豐富經驗的CMI調查資料顯示,美國商家在LGBT群體每投入1美元,就會獲得180倍的回報,同時,LGBT群體的消費水準是異性戀的5倍。

LGBT人群的高投資回報率和消費潛力以及社會大眾對LGBT人群越來越高的包容度,讓更多企業開始關注並重視 LGBT消費人群,尤其在住著7000萬同志的中國。

阿里巴巴徵詢收購意願

淡藍網自2000成立以來,一直熱衷於和各地疾病控製中心合作公益專案,耿樂表示,未來的淡藍網上的廣告將逐漸減少,最終,會變成一個純公益的網站。耿樂認為,正是因為公益專案,才讓Blued和政府越走越近。

「同志朋友們對於淡藍網的忠誠度和歸屬感都很強,我們做公益,他們會覺得這是在服務整個同志群體,進而對我們的品牌產生感情,Blued現在每天的人均瀏覽數超過20次,遠遠大於其他社交軟體」,耿樂說。

據耿樂透露,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網路3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均曾向他徵詢收購的意願。但是耿樂都已婉拒,因為耿樂希望能夠看到Blued在美國NASDAQ上市的那一天,就像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出櫃,讓大家看到優秀的同志與其價值,「Blued的上市也將成為中國同志發展的里程碑,具有更多的社會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