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童話故事,比你以為的還重要

童話可靠可信的特質,是發展信賴未來、信賴自己生命的基礎。
  • 文/ 書摘
  • 2015-11-16 (更新:2019-05-08)
  • 瀏覽數7,174

文/雷夫.達維爾斯

 

童年的目的在於遊戲。從孩子的眼睛往外看,他迎向的這個世界無限廣大、充滿未知;全部都是新的,每個瞬間都充滿了驚喜。每一個孩子、每一時刻,都能無拘無束,並重新評價他從這個真實世界得來的所有印象。每一個孩子在遊戲中多少都會再次重新創造世界。孩子擁有幾乎不受限制的創意空間來自由處理自身的經驗。在這方面,他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特別是想像力,給予他很大的幫助。

 

在孩子的想像力裡,映現出上帝的全能。「太初有道」(《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孩子對一塊石頭說話,石頭就變成他所說的東西。我們說,孩子做得好像真的一樣。孩子比我們還清楚知道這一切。他說:「我要!」眼前的東西就變成他想要的。在孩子的國度裡,想像力是不同世界的主宰。在以「模仿」和「創意改變」作為兩端畫出的圓弧線裡,遊戲是孩子成長的飛輪;孩子將遊戲當作現實世界的試驗所。孩子在遊戲時,掌握和改變世界。如此,當孩子一說出什麼,馬上成真。

 

事實上,孩子的自由遊戲逐漸被外在無數的要求干擾。這些要求來自大人的世界,以「教育」或「商業」之名介入。要是這樣的影響太大,孩子的想像力就會陷入危險。想像力一旦淪陷,童年本身也不能倖免。

 

對孩子來說,玩具很重要。玩具是孩子能夠隨便擺佈的替代品。從史前時代起就有玩具,玩具可說是一路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泰迪熊和芭比娃娃的前身是陶土做的人偶。雖然從史前時代起就有玩具,但直到十九世紀,經過好長好長一段時間,才有專門製造玩具的行業,實在令人感到詫異。到了二十世紀,玩具的大量生產才蓬勃發展。二十世紀中期,市場行銷發現孩子這塊市場,於是開始鎖定他們為銷售對象。從那時起,甚至出現以孩子的想像力為推銷重點,孩子的遊戲朝向商業化的趨勢。然後玩具被納入具有銷售市場的周邊產業,這些周邊產業如今已比玩具本身還來得重要。對此,電視是一大功臣。藉由媒體,所有從事和小孩遊戲相關工作並從中獲得商業利益的人,都享有一個通往孩子想像力的管道,而這個管道非常有效率且直接。

 

在二十世紀中期之前,孩子遊戲時會模仿看過、經歷過的成人世界,現在電視連續劇卻取代了成人的位置,成為孩子遊戲時模仿的對象。想像力豐富的遊戲,提供了更新和繼續發展的可能性(譯註:「重新演練預製好的想像世界」,想像空間是有限的),讓孩子能夠以現實為基礎來發展個性。反之,重新演練預製好的想像世界,使得孩子在這些方面的發展不是非常不足,就是根本無法發展成功。電視是一種竊取孩子想像力的東西。我們希望孩子能把足夠的想像力藏在電視怎麼也找不到的地方,以此來反制商業化,捍衛他們神聖不可觸犯的遊戲。

 

相較於電視,泰迪熊是個多麼強大的朋友啊!孩子可以對它傾吐所有感受和祕密。泰迪熊絕對不會背叛孩子。

 

 

 

童話:孩子的心靈糧食

 

「如果他們沒死,他們今天還活著!」這只是一個既儀式化又公式化的結語,就像新聞節目和脫口秀主持人經常使用的那類結語,亦或是後面還隱藏著更多的意涵,是一個審慎安排的重複句?看第一眼時,這個句子只是要告訴我們,那個活著的人沒有死去。死亡在童話裡是不會被戰勝的,但它居於次要地位,童話的主題是生命:「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直到生命結束!」只有察覺到自己的幸福,童話才會成真。童話是發展成功人生的策略時,正面的基本經驗。只有在愛裡,生命才能找到意義。童話帶給人希望。童話般的相信故事會有個完美的結局,讓人堅信生命是美好的,並且深信辛苦終會得到代價,最後一切將會很順利,像童話般美麗。巫婆被推進熊熊燃燒的火爐裡,就這樣燒死了,孩子得到了自由。

 

孩子總是不斷的在找尋生命的意義,因此他們需要童話,就像遊戲時需要想像力一樣。大人說:「不要對我說童話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你不要愚弄我!」但孩子從來不會這樣說。童話雖然不是陳述事實,但也非謊話連篇。謊話只存在真實世界裡。說謊能力是頭腦一個錯綜複雜的適應成果,證明一個人具備社會能力。童話裡的出場人物不具備社會性質。他們不是透過想法,把心裡的話全部告訴讀者和小孩子,而是透過他們的行為和行動。這些人物真誠且坦白的呈現自己,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沒有壞巫婆成為好心人這回事,沒有模稜兩可的情況,全部都很可靠、清楚、明確。當然壞人得輸、好人得贏,永遠都是這樣!孩子可以在主人翁身上重新認識自己。衝突會得到解決!童話可靠可信的特質,是發展信賴未來、信賴自己生命的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想要一再重複聽同樣的童話,即使他們已經知道故事的結局。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童話是孩子心靈的食物。童話的魔法視野,連同取材自世界及眾人的圖像與象徵,都刺激了孩子的想像力。「好」與「壞」的清楚區別,提供孩子最初的依靠與定位。依偎在父母的懷裡,孩子想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體驗那些和被童話召喚出來的內心圖像連繫在一起的感覺。這些感覺必須透過一再練習而內化,然後不斷的擴大、鞏固這些社會價值標準。童話,是獲得情感與社會能力的練習與學習場域。

 

在人生的某一個時間點,孩子自然會堅強到足以面對模稜兩可、矛盾對立、壞人在世界上得到勝利;當他們可以忍受這一切,不會整個崩潰,他們就再也不需要童話了。未來將成為大人的孩子,必須經得起事情有時候會不如自己預期的發展、不是每一個夢想都能夠實現、世界上存在著聞所未聞的不公不義的事情。在童年時期穿越一個個童話世界的奇幻旅程中,孩子建立起一個自己的信賴結構,然後,在往後的人生裡,從中汲取力量。

 

 

 

摘自 雷夫.達維爾斯《父母的教養觀影響孩子的一生》/奧林文化

Photo:Nana B Agyei, CC Licensed.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