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404 - 0408)

2016/04/08 轉角24小時

【2016.04.08 美國】

嚴刑峻法的責任:比爾.柯林頓槓上「Blak Lives Matter」

4月8日:嚴刑峻法的責任,當比爾.柯林頓槓上「Blak Lives Matter...
4月8日:嚴刑峻法的責任,當比爾.柯林頓槓上「Blak Lives Matter」。 圖/美聯社

嚴刑峻法的責任:比爾.柯林頓槓上「Blak Lives Matter」。

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7日在賓州費城主持夫人希拉蕊的初選造勢活動時,於會場內遭遇了民權運動「黑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的抗議,一名非裔示威者在會場內高舉著「柯林頓的犯罪法案摧毀了我們的社群」,指責這位前總統與其夫人在1994年所推動的「暴力犯罪管制與執法法案」(1994年犯罪法案),造成了美國司法與警政單位的過當執法文化,以及針對少數族群的結構性入獄浪潮。

「他們根本不想聽我說,」指著會場裡BLM示威者的前總統柯林頓繼續,「當你只顧著自說自話的時候,你是學不到什麼東西的。」

我不知道你們是怎樣定義,那些黑幫頭頭讓13歲的孩子們吸毒、嗑嗨,然後派他們到街上去謀殺其他非裔的美國小孩...也許你認為他們是『優秀公民』吧!但她(希拉蕊)可不這樣認為——她可不這樣認為!

被「鬧場民眾」惹毛的柯林頓,略顯惱怒地在台上指著BLM支持者的鼻子說道。

Black Lives Matter

Here's Bill Clinton vigorously defending his 1994 Crime Bill while simultaneously dismissing #BlackLivesMatter protesters at a rally in Philadelphia earlier today.Our solidarity is with the movement for black lives.

The People For Bernie Sanders 2016 貼上了 2016年4月7日

為了控制國內治安的失控與敗壞,柯林頓總統在1994年通過了犯罪法案,其中不但提撥了大筆預算擴張街頭警力與監獄系統,聯邦政府亦通過了「三振出局法」對犯過三次以上重罪的累犯加重量刑;但這項政策實施後,卻造成了警力與獄政系統的大擴張,嚴刑竣法不僅未能改善治安,反而開啟了「大量入獄時代」(Era of Mass Incarceration)——美國監獄內的犯人數量從1996年550萬擴張到2014年的680萬人,各地爆滿、外包經營、成為國中之國的監獄,更塞滿了因輕罪入獄的非裔、拉丁裔受刑人,並形成結構性的社群循環。

在目前競爭激烈的民主黨初選當中,希拉蕊的競爭對手桑德斯亦在日前的黨內辯論會中,攻擊柯林頓夫妻在1994年法案中的「錯誤推手」。網路上流傳的歷史影片中,時任第一夫人的希拉蕊也被拍到在1994法案宣傳活動上,向群眾表示「(年輕的幫派份子是)超級掠奪者」,要制止這樣的犯罪孳生「只有把他們通通銬起來」。

雖然1994年犯罪法案中,時任眾議員桑德斯也投下了贊成票,但在發言記錄中卻顯示其雖然贊成法案中的自動武器禁令與針對女性暴力的刑罰,但針對「嚴刑峻法」的法案心態卻仍顯質疑抨擊。而這樣的立場,也讓桑德斯在這波的檢討聲浪中,得到了BLM等民權團體的認可。

這樣爭議性的言論,挫敗了希拉蕊在非裔與年輕選民中的聲勢,並成為桑德斯支持者們施力的主攻方向;在過去半個月中,桑德斯陣營連續拿下了阿拉斯加、夏威夷、華盛頓與威斯康辛等初選戰場,連戰連勝的氣勢不但拉近了與希拉蕊之間的代表票差距(1279:1027),也替自己打下了一波士氣高潮——而到4月19日,雙方更將決戰於民主黨的關鍵重鎮,紐約州(291張代表票),選舉中雙方肉搏的刀刀見骨,也就不難想像。

作為民主黨的東岸大本營,紐約亦是兩位候選人的「老巢」:都會感十足的希拉蕊曾在2001至2009年間代表紐約進軍國會參議院,而猶太裔的桑德斯更是從小在布魯克林區長大。根據RealClearPolicics.com的民調顯示,紐約目前的支持度仍以希拉蕊的53.5%大幅領先於桑德斯的42.5%,而全國區方面希拉瑞亦以49.1%:44.3%站在桑德斯身前。

另一方面,雖然1994年法案爭議與BLM運動的質疑,影響了希拉蕊陣營的媒體聲勢,但根據《路透社》報導,希拉蕊仍是非裔美國選民的最愛,在各州已完成的初選結果中,多以壓倒性的得票優勢領先於桑德斯。


【2016.04.07 秘魯】

「藤森時代」再現?秘魯人民抗議前總統藤森之女角逐大位

「不要惠子!」(Keiko No Va) 圖/美聯社
「不要惠子!」(Keiko No Va) 圖/美聯社

祕魯將在周日(4月10日)舉行第一輪總統大選,但就在昨日,至少有三萬名的秘魯民眾聚集在首都利馬的市中心,抗議呼聲極高、坐擁40%支持率的日裔候選人藤森惠子(Keiko Fujimori)的參選,迫使藤森惠子所領導的「人民力量」(Fuerza Popular Party)取消所有競選活動。

抗議民眾帶著印有「惠子,No Way」的祕魯國旗,高呼「不要再有藤森家族!」,甚至火燒藤森惠子的畫像。一位民眾表示:「藤森家族是20世紀最糟糕的黑手黨;秘魯要脫離他們的控制!」

參與抗議的民眾多為知識份子、女性主義者、工會與大學生,除了抗議國家過度右傾,多擔憂藤森惠子一旦上任,不僅與藤森家族掛勾的政治勢力將會回籠,祕魯可能會再回到過往的「藤森時代」。

藤森惠子為秘魯前總統阿爾韋托·藤森(Alberto Fujimori)之女。其父曾為鞏固自己總統大位發起「自為政變」(self-coup),藉機修憲,在集權專政十餘年後,因貪腐、盜用公款以及遭指控於執政期間犯下反人道罪行,暴力清剿奉行共產主義的游擊隊「光輝道路」,被判25年刑期,更於2004年被列名為全球十大貪腐領導人中的第七名。

藤森的鐵腕政治反應在其反恐立場,但卻也是藤森鐵票支持者最為「懷念」的一部分。1996年秘魯發生「日本大使館人質危機」,十幾名阿瑪魯革命運動(MRTA)的武裝份子攻入日本大使駐秘魯的私宅,挾持當時正在慶祝明仁天皇誕辰周年的外交人員與家眷,時間長達126天,幾經談判破裂後,不願妥協的藤森最終親自指揮特種部隊進行突襲,擊斃所有恐怖分子,順利救出人質。

事件發生後,藤森成了受人景仰的領袖。其大力推動自由市場,穩定祕魯經濟,強勢的治理風格、個人崇拜、右派的意識形態,以及打擊恐怖分子不遺餘力,被稱之為「藤森現象」(Fujimorism),至今仍有許多追崇者。

藤森惠子在2011年亦曾批上戰袍角逐大位,最終輸給現任總統烏馬拉(Ollanta Humala)。這次的競選過程中,惠子嘗試與父親的醜聞「切割」,並簽屬「保證書」,承諾「自為政變」不會發生,並重申秘魯的民主與自由價值。同時,她也提出政見,將持續強化諸如自來水設施與公共衛生等基礎建設,以及推動教育改革,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反對者認為惠子的承諾只是在作秀,而不買單的還有她自己的支持者。藤森惠子現有的支持者中不凡許多老藤森的鐵票,他們期待惠子可以延續其父的「政績」,鐵腕嚴懲重犯者(包含施行死刑)、遵循自由市場原則等,更是認為老藤森「功大於過」。

秘魯今年的大選的五位參選人中,已有兩位——古茲曼(Julio Guzmán)跟阿庫尼亞(César Acuña)——因未遵守選舉程序違反選舉法與涉嫌買票,而喪失選舉資格,被迫退出選戰。雖然藤森惠子亦被質疑涉嫌以贈送禮物賄賂選民,但經秘魯國家選舉委員會(National Electoral Board)調查後未發現有不法之處。由於自「All for Peru黨」的古茲曼民調僅次於藤森惠子,古茲曼的退選同等於為惠子移除了強勁的競爭對手。


【2016.04.07 法國】

罰嫖不罰娼?法國性交易新法的抗爭

4月7日:再法國國會外抗爭的性工作者,她們扛著十字架、舉著標語「性工作者,揮舞拳...
4月7日:再法國國會外抗爭的性工作者,她們扛著十字架、舉著標語「性工作者,揮舞拳頭來,反對懲罰顧客的新法」。 圖/歐新社

終極目的:終結性交易?!法國國會通過罰嫖法案。

在法國喧騰多時的性交易法案爭議,4月6日終於國會過關,為爭執多年的性交易法規改革劃下了暫時性的句點。在新法案中,其主要的變革方向主要分為五大項目:罰嫖不罰娼、解禁街頭拉客、提撥援助預算、提供「暫時居留權」給脫離產業的外籍性工作者、增設地方管制機關。

這個法案的目標,是為了縮減性交易產業、保護那些想離開的性工作者,並更改(社會的)心態。

主導改革法案的社會黨議院穆德.奧麗葳耶(Maud Olivier)對《世界報》表示。在法國政界,奧麗葳耶以長年反對性產業體系聞名,她認為:「賣淫本身就是一種暴力。」從人口販運到性暴力,法國的性商業體系已成為環環相扣的剝削結構,若不加以抑止、變革,亦無可能阻止其底層女性受害的循環悲劇。

法國此次修法,遭到了性工作者團體與權益協會「Strass」的大力反彈,並於4月6日於巴黎國會大廈外發起集會,抗議法國政府意圖「剝奪其工作權力」,包括懲罰嫖客,其政策或將影響法國境內三、四萬名性工作者的權益,但各種「從良補助」卻顯得「敷衍而無濟於事」;同時,除了生計受阻外,此波改革意圖限制性產業規模與檯面交易,也將再次迫使性交易轉趨地下化,進而增加工作者的身家安全風險,與當局「保護工作者」的口號完全相反。

不過在「Strass」之外,奧麗葳耶的法案卻得到其他援助團體的支持。例如反性交易,但卻大力提供性工作者經濟、醫療、法律支援的NGO團體「巢之運」(Le Mouvement du Nid),就贊同這次的變革:對於性工作者生涯轉型與援助底層被性波削者的任務,是大大的鼓勵。

在這波法案中,奧麗葳耶等人提出的方案如下:

1. 罰嫖不罰娼:

未來在法國,買春者將被視為犯罪行為,並列入前科記錄(但賣春者並不是犯罪而是受害者)。買春初犯者未來將被罰款1,500歐元(新台幣5萬5千元),累犯者則將被罰3,750歐元(新台幣13萬7千元),並得接受教育課程「重新認識性交易的傷害」。

2. 廢除2003年的街頭拉客禁令

根據2003年法國前總統薩科奇所推動的管制辦法,法國雖然允許性交易,但性工作者不得在街頭招客。這項規定實行13年後,法國的性工作者被迫轉入地下化、網路化,雖然法國街頭氣氛或如薩科奇所預想地「被整頓」,但邊緣化的性工作者反而因此更「見不得光」,而更容易身陷於工作風險之中。

3. 提供願意脫離性產業的外籍工作者「暫時居留權」

目前法國境內八成以上的性工作者,多是來自於東歐或非洲的非本國籍人士,他們或是因人口販運非法進入法國。在新法之下,若是她們願意離開性工作的產業鏈,法國政府也將提供暫時居留權與經濟補助,以幫助她們轉型新生。

4. 成立480萬歐元預算的「從良協助金」與地方協助機構

在過去,法國自2013年開始即醞釀修法,但卻因為右派政黨的反對,使終無法通過國會一關。目前在歐洲,包括挪威、瑞典、冰島等北歐地區,亦針對性交易規範「罰嫖」制度,並在數字成果上有效地減低了國內性工作的產業規模。

   


【2016.04.06 荷蘭】

歐盟-烏克蘭聯合協議,今天荷蘭公投決定?

4月6日:烏克蘭民眾對荷蘭的呼籲——「別聽信俄國的宣傳把戲!」 圖/歐新社
4月6日:烏克蘭民眾對荷蘭的呼籲——「別聽信俄國的宣傳把戲!」 圖/歐新社

(*編按:根據各方外媒周四晨間報導,初步投票結果顯示,61%反對票,贊成票僅38%,投票率已突破30%門檻)

由下而上的外交逆襲?

在成功彙集三十萬人聯署之後,荷蘭今天展開自2015年公投法新規上路後,首次由民眾發起的諮詢性公投,一人一票決定是否同意歐盟與烏克蘭簽訂聯合協定。

這場公投由疑歐派「非民調」(Geen Peil)團體發起,據GeenPeil所述,其反對立場最大的理由在於,這是一份政府在未與人民進行充分溝通前,便逕自作主簽約的協議。反對陣營認為,會員國的公民,在歐盟東擴或睦鄰政策上,應該要有一定的發聲權。

歐盟與烏克蘭自2007年開始談判簽訂聯合協定,內容涵括深化雙邊自由貿易,讓烏克蘭與歐盟逐步進行經濟整合,並同時協助烏克蘭推動國內體制改革。然在2013年末礙於俄方施壓,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急踩剎車。

一度被終止的協定在現任總統波洛申柯(Petro Poroshenko)於隔年上任後重見天日,經歐洲議會批准通過。

雖然根據目前民調,多數受訪的荷蘭人反對歐烏協定,但民調也顯示投票率可能僅30%,剛好達到公投是否有效力的門檻。

由於諮詢性公投並不具強制性,並不代表公投能夠一票定生死,荷蘭政府仍握有最終決定權。據路透社,若「No陣營」勝出,荷蘭政府可選擇「遵循民意」,要求歐盟與烏克蘭重啟談判。

然而尷尬的是,因歐洲議會已批准通過,協議中部分合作已進入「試驗」階段,而荷蘭又剛好是這屆的歐盟輪值主席,如果原先同意的協定被自己國人予以否決,荷蘭政府便須一邊安撫國內民意,一邊在歐盟層面另謀出路。

為爭取荷蘭人的支持,多位烏克蘭政治人物於近幾周內頻訪出訪荷蘭,烏克蘭外交部長積極為「YES陣營」站台,呼籲荷蘭不要對烏克蘭存有誤解,聯合協議是協助烏克蘭改革,走向更好的未來;協議不代表對烏克蘭開放歐盟會員資格。

周二亦有不少烏克蘭民眾排列人行隊伍,環繞荷蘭駐基輔大使館,手舉「烏克蘭=歐盟」、「拒絕俄羅斯政治宣傳」等標語。另有一票烏克蘭單車騎士,透過參與從海牙到阿姆斯特丹的單車馬拉松活動,沿途宣傳歐烏協議。

(同場加映:荷蘭公投:打亂歐盟和烏克蘭民主大夢的程咬金) 

反對陣營GeenPiel的發言人Jan Roos。 圖/歐新社
反對陣營GeenPiel的發言人Jan Roos。 圖/歐新社

▎巴拿馬文件

比起荷蘭政府窘境,烏克蘭所面臨的政治風暴也不遑多讓。

近日轟動世界各國政壇的巴拿馬文件(#PanamaPapers),其中揭露了烏克蘭現任總統波洛申柯(Petro Poroshenko)於2014年8月在英屬維京群島開設秘密空殼公司,涉嫌避稅。儘管波羅申科嚴正否認,現階段的調查也暫未顯示有不法之處,但因為開設空殼公司的時間正值烏俄雙方均對在東烏交戰最激烈,如此不合時宜的行為對比身陷戰亂的人民,也為政情動盪不安的烏克蘭再添一層陰影。

這類的政治醜聞,更有可能成為反對歐烏協議的荷蘭人,拿來作為訴求要求烏克蘭先改革再合作的證據。

但另一方面,自從前年馬航MH17在東烏領空遭擊落後,荷蘭無法再對鄰國地緣政治置之不理,而同時也被巴拿馬文件列名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可能讓傾向歐盟制裁俄羅斯的荷蘭人,藉由支持簽署歐烏協議拉攏烏克蘭,持續對抗俄羅斯。

近年的歐債危機跟難民潮問題讓歐洲大陸命運多舛,加上歐盟長年來民主赤字,人民愈來愈渴望直接參與政策決策。不論是由政治人物「順應民意」(或是政治計算)承諾公投,如匈牙利公投決定是否接受歐盟對難民的配合制以及英國的脫歐公投,還是人民自主性發起的諮詢性公投,皆透露當地人民對民意代表的信任感逐年遞減,也開始以另一種參與政治的形式企圖改變自己國家與歐盟的關係。

也因此,此次的荷蘭公投雖不如匈牙利與英國的兩個公投議題來的轟動,但一旦「No陣營」勝出,將會大力鼓舞他國的疑歐派人士如法炮製。如路透社報導所指,此次公投將是在英國脫歐公投前,疑歐派行動力的一次測試。

其他相關政治評論也分析,儘管GeenPeil主打「拯救民主赤字」,但嚴重忽略背後大國的競合關係,其因疑歐的立場拿歐烏協議開刀,卻可能間接地將整場賽局推往對俄羅斯較為有利的方向;而烏克蘭未來的改革之路將顛簸不平。

瑞典前外交部長因此下了一個最佳的註解:對許多人來說,這場公投可能只是個大笑話,但卻是個後果嚴重的笑話。


【2016.04.06 冰島】

#PanamaPapers,冰島政壇荒謬劇:總理的「不完全」辭職。

4月4日的頭版:「現在是怎樣,西格蒙杜爾(冰島總理的名字)?」 圖/冰島最大報《...
4月4日的頭版:「現在是怎樣,西格蒙杜爾(冰島總理的名字)?」 圖/冰島最大報《FRETTABLADID》

#PanamaPapers,冰島政壇荒謬劇:總理的「不完全」辭職。

現在是怎樣,西格蒙杜爾(冰島總理的名字)?

巴拿馬文件風暴延燒全球,因涉嫌利用境外空殼公司,隱瞞數百萬美金不當投資的冰島總理貢勞格松(Sigmundur Davíð Gunnlaugsson),在舉國壓力之下,遂於5日下午宣布請辭總理,各大外媒於是以「巴拿馬文件案第一個落馬者」形容這名下台的冰島政客;但貢勞格松的請辭卻暗留伏筆,也未為「不妥當的投資」致歉,甚至在下台前的12小時,冰島政壇還上演了一場「紙牌屋」式的政治纏鬥劇。

4月5日當天,接連兩天發起示威的冰島民眾,再度動員萬人包圍首都雷克雅維克,縱使總理本人「我沒錯」的態度依然強硬,但民情的激憤卻大大震撼了執政的進步黨-獨立黨聯合政府,反對黨黨團聯盟更聲稱「將發起不信任案」,迫使政府倒閣、貢勞格松下台。

於是為了穩住陣腳,周一下午,總理貢勞格松以進步黨黨魁的身份,緊急與獨立黨的黨魁、現任冰島財長本尼迪克特松(Bjarni Benediktsson)以及冰島總統葛林姆松(Ólafur Ragnar Grímsson,亦是獨立黨籍)尋求政治支持;但在這場會談之中,本尼迪克特松因自己也身陷巴拿馬風暴(執政聯盟的兩大黨黨魁都捲入境外資產醜聞),在自身難保的狀態下也無力回應貢勞格松的請求,於是貢勞格松只好向總統本人提出「解散國會」之請,希望能藉由提前選舉,來避免國會不信任案對其政治生涯的封殺。

根據冰島法律,若總統接受解散國會之請,則45天之內必將重啟國會改選;但出乎總理預料之外,冰島總統葛林姆松卻以「茲事體大,先容我諮詢在野聯盟後再行定奪」為回應,回絕了冰島總理「即刻重選」的政治算盤。最終,在走投無路下,貢勞格松才於5日下午宣布「辭去總理一職」。

但貢勞格松的辭職,其實只是虛晃一招。

宣布「辭去總理」後,貢勞格松推薦了現任的農漁部長、進步黨的副黨魁約翰松(Sigurður Ingi Jóhannsson)接任總理。不過貢勞格松本人並未辭去黨職與其國會議員的位置,同時「新總理」亦將保證內閣的穩定,不會考慮改組聯合政府;貢勞格松的種種安排——換句話說——雖然不再是總理,但還是保住了國會最大黨黨魁與國會議員的身份,與權力核心的距離依舊是無可分離。

新任總理的人事命令,正等待冰島總統的批准;但過去12小時冰島的政壇羅生門,或將繼續延燒,目前反對黨仍積極運作國會程序,並希望推動倒閣、藉由民意來終結貢勞格松信用破產的政治之路。

現年41歲的貢勞格松,是冰島共和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出身於電視知名記者的他,在2008年冰島破產危機後,藉由抨擊財閥與外國企業迅速崛起於冰島的中右翼政界。在2013年就任總理後,貢勞格松亦延續嚴苛的撙節政策,雖然大幅度地於帳面上控制住了冰島的財政危機,但民間的生活水準與就業狀況亦受衝擊而長期低迷。也因此,當冰島人民仍苦於資本管制的同時,口口聲聲說要反抗跨國財閥的貢勞格松,卻暗中私藏海外密帳與爭議投資,冰島民眾的憤怒與「受背叛感」也就不難體會。

「勿以吾之名。」感受背叛的冰島民眾。 圖/美聯社
「勿以吾之名。」感受背叛的冰島民眾。 圖/美聯社

▎法國的民族陣線

另一方面,法國《世界報》周三也已全版頭條來報導法國右翼政黨「民族陣線」的黨魁勒龐(Marine Le Pen)與巴拿馬文件的關係。

作為ICIJ報導聯盟的一員,《世界報》發現至少有兩名與勒龐互動密切的民族陣線大老,透過這次被洩漏資料的Mossack Fonseca公司,在2012年建立起一個以英屬維京群島與香港為基地的境外空殼網路,並從中流出數十萬歐元的神祕資金。由於這兩位民族陣線的幹部,目前仍因「非法獻金」與「違反選舉資金法」而官司纏身,這回與巴拿馬文件扯上邊,亦被質疑其動機或與「洗錢獻金」有關。

不過對於《世界報》的懷疑,民族陣線則以「一切合情合法合理」為由,否認來自「巴拿馬風暴」的指控

4月6日頭版頭條,「勒龐身邊的盟友與境外密帳」 圖/《世界報》
4月6日頭版頭條,「勒龐身邊的盟友與境外密帳」 圖/《世界報》


【2016.04.05 巴拿馬】

全球起風,《巴拿馬文件》燃燒各國政壇

4月5日:巴拿馬報告,巴拿馬風暴。 圖/美聯社
4月5日:巴拿馬報告,巴拿馬風暴。 圖/美聯社

全球起風,#PanamaPapers 砸碎全球政界的西洋鏡。

從冰島到巴西,由德國《南德意志報》與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所共同揭露的《巴拿馬文件》(#PanamaPapers)延燒全球,除了讓中共四大家族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尷尬緊張之外,亦打亂各國政壇的一池春水。

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街頭聚集了2萬2千名示威群眾——約佔冰島全國人口的7%——要求「背叛人民」的總理貢勞格松「即刻下台」;在巴西,原本反政府、打貪腐,要以「貪腐」彈劾總統羅塞芙的司法與政黨領袖,卻一一被發現列名《巴拿馬文件》、甚至在美國坐擁邁阿密豪宅,而逆轉了政局纏鬥的風向。

深陷第一波「離岸風暴」暴風眼的冰島,4日陷入了舉國喧騰。藉由空殼公司,違背利益衝突原則而投入國內紓困銀行投資案的現任總理貢勞格松,在記者會上否認自己的「離岸投資」有不法獲利,在重壓之下仍拒絕下台;但貢勞格松的說法,無法抑制反對派與民眾的怒火,超過2萬2千名示威群眾於是包圍了冰島國會大廈,要求「背叛民眾」的肥貓總理自己離開。

同樣的示威,也在巴黎街頭出現,數百名示威者聚集在巴黎共和國廣場,高喊著「巴拿馬解密,人民已受夠了被詐欺」,這場被稱為「夜之起義」(Nuit Debout)的活動,除了抗議政府對富人避稅、政客發財的現實不滿外,亦是針對歐蘭德政府「獨厚財團」的勞工工時調整政策表達憤怒。

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街頭聚集了2萬2千名示威群眾——約佔冰島全國人口的7%——...
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街頭聚集了2萬2千名示威群眾——約佔冰島全國人口的7%——要求「背叛人民」的總理貢勞格松「即刻下台」。 圖/美聯社

現任總理貢勞格松,在記者會上否認自己的「離岸投資」有不法獲利,在重壓之下仍拒絕下...
現任總理貢勞格松,在記者會上否認自己的「離岸投資」有不法獲利,在重壓之下仍拒絕下台。 圖/美聯社

在海峽的彼端,英國的保守黨政府也為了這波離岸解密,陷入政壇風暴。5日英國各大報系皆以頭版頭條的重量級篇幅,質疑現任首相大衛.卡麥隆的家族財富。根據《衛報》的解密調查,英國首相的父親伊恩.卡麥隆,自1980年代開始即利用巴哈馬的人頭帳戶與空殼公司,建立起龐大的離岸投資基金——直到2010年老卡麥隆過世之前,「理財有方」的老卡麥隆與他的基金,30年內皆未曾支付英國政府一分一毫的稅金。

縱然老卡麥隆的御財之道,目前並未有明顯「違法」之嫌,但在浪尖上的卡麥隆首相卻被英國朝野質疑「隱瞞家族財富」:執政6年來,其一手大力推行增稅減支「撙節政策」,另一頭卻利用避稅致富躍身為華麗一族。此來彼往的諷刺矛盾,也讓卡麥隆深陷「離岸暴風」中的倫理與誠信質疑。

然而,《巴拿馬文件》中,最為諷刺而戲劇化的一幕,或許發生在巴西。日前才因為巴西石油公司貪腐與預算挪用案,而身陷彈劾危機的總統羅塞芙與其執政的工黨黨眾,在這波離岸解密中,暫時「全部全身而退」未涉爭議;但參與反羅塞芙的彈劾陣線,卻有7個政黨被扯入巴拿馬風暴——其中,國會眾議院議長,同時也是攻擊羅塞芙最凶狠的愛德華多.昆哈,更再次被踢爆藉由離岸空殼公司,收受葡萄牙商人1,100萬美金的賄款,以換取在「巴西石油公司合約競標中的優惠」。換句話說,震撼巴西政壇的肅貪「洗車案」或有機會風向逆轉,本來的「洗車人」或將因巴拿馬文件而成為「被洗的人」。

英國《衛報》4月5日頭版全版挑戰卡麥隆。 圖/衛報頭版
英國《衛報》4月5日頭版全版挑戰卡麥隆。 圖/衛報頭版

▎缺席的《紐約時報》

正當巴拿馬文件席捲全球的同時,4日的《紐約時報》卻屢受讀者來訊,質疑「為什麼紐時不把巴拿馬風暴當一回事?」不僅網路版面權重不高,報紙紙本的頭版頭亦與巴拿馬文件無關(紐時4日頭版,選擇了巴西彈劾風暴的深度調查),在風頭上迥異於競媒的安排,亦讓紐時受到讀者質疑「現在是怎樣?」

對於讀者的「缺席」疑問,紐時的公眾編輯(類似內部的報導監察人)瑪格麗特.蘇麗文則表示:由於紐時並非ICIJ的參與成員,因此並未提前取得巴拿馬文件的調查授權,在未有自信能深度檢閱這些重量級資料的同時,紐時才選擇「謹守報導原則」,將焦點維持在原先耕耘、與規劃的方向(比如說巴西政爭風暴的深度報導),關注那些仍在發生、但不一定該被忽略的其他要聞。

紐時表示,未來文件公開後,紐時也必將加入追蹤,但在時間、熱門話題與報導質量之間,紐時仍將維持原先的規劃政策,「盡全力完遂手中可及之責任」。

不為巴拿馬風暴所動,《紐約時報》4月4日頭版。 圖/紐約時報
不為巴拿馬風暴所動,《紐約時報》4月4日頭版。 圖/紐約時報


【2016.04.04 巴拿馬】

《巴拿馬文件》,揭秘史上最大國際逃稅網

4月4日::《巴拿馬報告》的調查網頁。 圖/南德意志報
4月4日::《巴拿馬報告》的調查網頁。 圖/南德意志報

暴風將至: #PanamaPapers ,揭露史上最大避稅與洗錢醜聞。  

「數據新聞史上最大的解密已經發生,而其主題則鎖定於『貪腐』。」愛德華・史諾登。

曝光富豪、政治領袖、跨國企業、與國際犯罪的洗錢與避稅機密!由德國《南德意志報》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協作的深度調查——「巴拿馬文件」(#PanamaPapers)——週日晚間終於上線,其揭秘了巴拿馬法務公司「Mossack Fonseka」出售空頭公司,為其頂級客戶境外洗錢的國際秘密網路。

文件中,協作的記者們共解密了1,150萬筆內部資料,發現以Massack Fonseka為中心,其服務網路遍及全球21個離岸避稅天堂,客戶名單內更包括全球50個國家中超過140名政治菁英,包括冰島總理、俄國總統普丁的密友與親信、沙烏地王室、敘利亞阿薩德一族、馬來西亞總理納吉之子;而除了政治領袖之外,這些文件亦揭露了阿根廷球王梅西、與國際足總的逃稅活動;各國的犯罪組織、毒品網路、人口販運等「客戶」,也都與這些政商名流使用相同的「服務」,來規避金融的監管與洗錢。

文件顯示,藉由離岸金融的秘密服務,這些「頂級客戶」可以不留痕跡地轉移資產於海外,這除了逃稅的爭議之外,亦能規避犯罪追縱與國際制裁:例如,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密友即能通過Mossack Fonseka的服務,將數百億的國內金融資產轉移至海外帳戶,這不但幫助受到歐美制裁的金融單位度過封鎖難關,擔任中間人的普丁密友更能從洗錢之中獲益上億財富;而另一個暴風中心的案例,則是現任冰島總理貢勞格松。調查中發現,冰島的第一家庭藉由離岸空殼公司向冰島銀行界投資,但這些投資涉及了接受政府紓困的銀行單位,貢勞格松的做法因此有違利益迴避原則,甚至觸及逃漏稅、內線交易、偽造文書等犯罪情事。

此外,Mossack Fonseka的服務亦提供毒販、人蛇集團、黑幫組織洗錢,甚至如當前的敘利亞內戰,來自海灣與各地的秘密帳戶,也都透過巴拿馬的「離岸旋轉門」將各種秘密資金送進前線、助燃戰局。

這回巴拿馬文件事件的開端,始於一年前一名匿名情資提供者,藉由加密網路主動向德國《南德意志報》提供「犯罪情資」,但由於這次的資料解密數量過於龐大(超過維基解密...等,過去所有解密文件的總和),因此《南德意志報》遂主動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協作,並串連全球80個國家、100多個媒體單位,動員超過400名記者聯手調查。

巴拿馬文件在台灣與香港的協作單位,分別是《天下雜誌》與香港大學新聞與媒體中心。目前新聞稿中,還未針對那些「台灣客戶」涉入有解釋,在ICIJ的網頁上,亦只發現中共習近平與薄熙來親族涉入Mossack Fonseka的洗錢網路;唯根據ICIJ先前於2013年發布的查詢資料庫中,確實有超過萬筆與台灣相關的離岸資料。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南德意志報》:巴拿馬報告,調查首頁

ICIJ:巴拿馬報告,調查首頁

ICIJ:巴拿馬報告,涉入洗錢風暴的各國政要名冊

ICIJ:2014離岸金融公開資料庫

最新文章

泰國眾議院3月27日三讀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法案預計法律將於年底前生效,屆時...

【Daily Podcast】日本小林製藥「紅麴被害風暴」4死106人住院/泰國眾議院壓倒性通過,邁向同性婚姻合法化

2024/03/28
左為小林製藥社長小林章浩等高層開記者會致歉,右為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 圖/美聯...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健康被害」風暴擴散中:已4人死亡、106人住院

2024/03/28
示意圖。2023年9月,雪蘭莪州沙登一家印刷廠經理遭控將2540本古蘭經送到非穆...

【Daily Podcast】美國巴爾的摩大橋遭貨輪撞擊坍塌,推定6名失蹤工人死亡/馬來西亞襪子風波開庭、古蘭經印刷案最新判決出爐

2024/03/27
巴爾的摩凱伊橋遭「DALI號」貨輪撞毀,船員亦有人受傷。 圖/路透社

美國巴爾的摩大橋被撞斷:6名失蹤工人推定死亡,當地陷入塞車噩夢

2024/03/27
大谷翔平在美國時間3月25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專用翻譯水原一平涉入違法賭博、盜竊大...

【Daily Podcast】大谷翔平記者會聲明「沒有涉入賭博」,但疑點仍未解釋/英美同步對中國駭客組織祭出制裁

2024/03/26
圖/Prince and Princess of Wales

【Daily Podcast】英國凱特王妃宣布罹癌各界讚譽其勇氣/莫斯科音樂廳恐攻137死182傷,普丁死咬烏克蘭參與

2024/03/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