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是高難度作業

陳易宏
6 min readSep 29, 2018

川普當選以來,中文圈的熱門詞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暗示美國應該順應時勢,接受中國的區域霸權,以免落到如同古代雅典滅國的悲慘下場。不過,貿易戰進行到現在不到一年,連最死硬的中國人都不敢再提「修昔底德陷阱」了。

現在台灣的中文圈改推「米洛斯對話」。

上面連結是藍弋丰在上報的專欄,各位點進去之前看看首圖就知道他這篇文章的立場了。簡單的說,就是: 「米洛斯的不切實際、相信理想主義,帶來最慘酷的後果。 台灣政治人物中,最接近現實主義思想的,可能只有台北市長柯文哲。」

也有不推薦特定候選人,但是很悲觀的論點:

他們說:「正義只存在於兩個實力相當的對手之間」,也說「強者恣意而行,弱者自需受苦(The strong do what they can and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

但我認為比較可靠的分析是由美國的楊光舜提出:

他說: 如果「強權即公理」是正確的,那麼在台海的戰場上,真正的強權應該是美國,而不是中國。就算真的照現實主義的思維,台灣應該做的就只能是「西瓜靠大邊」策略,而不是與中國聯合平衡美國。 對團結相同價值的盟友不屑一顧,只想著「兩岸一家親」,不但不務實,更不現實。

從海軍的角度來說,米洛斯島就是雅典的提洛同盟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薩同盟交戰的最前線,而當時斯巴達顯然沒有足夠的海軍力量可以阻止雅典人登陸米洛斯島。

雅典軍隊登陸米洛斯島時,要求米洛斯人加入提洛同盟,並且繳交 tribute 貢賦。雅典人要求 15 talents 的銀。這是 390 公斤的銀,當時相當於 540 噸的小麥,或是 90,000 drachmae。

請注意,雖然 tribute 在英文裡面確實有中文貢賦的意味,但在古希臘羅馬的世界, tributum 這個字原意 ‘divide between tribes’ 是指各部族共同分攤的意思。 事實上提洛同盟成員有兩個選擇:提供軍力,或是給同盟軍的金庫繳稅,大多數城邦選擇了繳稅。

一般來說,古希臘世界的人均薪資大約是一人一天 1 drachmae。米洛斯島當時的人口不太確定,不過史書記載圍城結束後雅典軍送來了五百人作為殖民部隊。以當年有公民權與全體居民 1:6 至 1:10 左右來測算,米洛斯島大約有 3000-5000 人左右。

所以說, 90,000 drachmae 就是當時米洛斯島一年生產毛額的 5% 至 8%。這當然不是一筆小數目。換算成台灣的GDP,相當於每年一兆台幣,差不多是中央政府總預算的一半左右。

米洛斯島的公民不願意接受這個條件。但米洛斯是一個島,當時的斯巴達又沒有海軍可以突破雅典對米洛斯的封鎖。

如果要精確的對比台灣與米洛斯的處境,應該這樣想:「台灣一直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美國現在要打仗,全世界最強的海權國家美利堅合眾國把航空母艦開到台灣海峽。美國要求台灣每年繳交三百億美元的貢賦,否則就要毀了台灣,留島不留人。」

要搞懂這件事情是很簡單的,只要把兩張地圖並列就可以知道:

這才是現實。所以,米洛斯犯了什麼錯誤?單純就是不長眼。

藍弋丰在分析的時候,暗示如果台灣是米諾斯,雅典是中國。看地圖就知道情況正好相反,如果台灣是米諾斯,美國才是雅典。

香港的鄭立對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戰略選項有很簡潔明瞭的分析:

不要以為戰爭只會在一個方向打過來。
臺灣的東面有地球上最強大的海軍。

只是臺灣一直是它的盟友,
才沒有醒覺到自己活在地球上最強火力的射程範圍下。

任何有常識的人,比較雅典開給米諾斯的條件與美國給台灣的條件,都會無條件的認同劉仲敬的評論:

有一點是千真萬確的,美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仁慈的秩序輸出者。任何人否認這一點,你都可以不動大腦地將他們歸入瘋子、騙子和傻子當中的某一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