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iROUND慢跑俱樂部

跑者不應只專注跑步里程數 更應重視打造最佳身體素質

image


不論是剛開始練跑的初學者或是跑了好一段時間的資深跑友,往往在訓練時對於練跑里程數都會非常執著,甚至會認為每週或每月跑量一定要累積達到多少公里才會能達到訓練效果,但這樣的觀念真的正確嗎?國內專業跑者賴孟昕不這麼認為,他提醒大家比起追求里程數,其實初學跑者更需要重視可以幫助到身體素質的訓練,當你的身體素質達到一定水準,再去學習其他更進階的跑步訓練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跑友們可以回想過去練跑經驗,剛接觸跑步時大家都是以不斷追求更多的跑步里程為目標,如果參加外面的跑團課程,大多教練所開出的訓練菜單也都圍繞著以能量系統為主的訓練,也因此對於初學者肌力訓練著墨較少。另外,傳統的訓練課表甚至會要求跑者在路跑比賽前進行超高強度訓練,希望能在比賽前接近或甚至超過比賽強度來達到強化體能的效果,這些傳統訓練方式真的可以為幫忙到一般跑者嗎?


「舊式跑步訓練內容其實有不小的問題,也就是讓跑友不斷進行能量系統的訓練,卻忽略了身為一位跑者該有的基本『身體素質』。」賴孟昕分析舊有訓練方式的問題之所在。以他自己進行跑步訓練的經驗中,肌力訓練的比重遠較有氧訓練更多,藉由基礎的棒式與多樣核心肌群的訓練方式,搭配中距離的跑步間歇訓練,更可以幫助初學跑者提升身體素質以及身體的控制能力。


image


在實際教學過程,一開始賴孟昕會先依照學員的體能狀況,透過12趟400公尺跑步或中距離的高強度跑步訓練,來有效強化初學者的心肺能力。「在進行間歇跑步訓練時,傳統的方式是讓跑者以跑休1:1同比例的方式進行,但對於初學者來說,更長的休息時間才能在下一組衝刺有更好的表現。」賴孟昕進一步指出初學跑者在進行能量系統訓練的重點。


跑友在看到跟傳統不同的訓練方式往往會感到疑惑,心肺能力沒建立起來就先進行肌力訓練,在真實的馬拉松路跑世界中要如何進步呢?賴孟昕分享透過以上的訓練方式,許多跑團學員在訓練後全馬成績短時間內有顯著進步,甚至有人才訓練一個半月全馬成績就可以大幅進步20~30分鐘,證明新型態的訓練方式可以有效加強跑者實力。


跑友必須了解並不是按照上面方式就能讓你在2個月內馬上有好成績,因為每一位跑者的身體素質、生活型態及跑步能力其實都不一樣,也因此教練應該依照每個人的狀況及目標訂定專屬訓練計畫,同時針對實際狀況進行調整,如果少了一位了解你的專業教練在旁隨時協助,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明顯進步幅度。


初學跑友可以透過不一樣的觀念了解更新訓練方式,並且嘗試參考專業教練賴孟昕所提供的跑步訓練概念,調整原本以里程跑量為主的舊方式,在訓練菜單中適當加入肌力訓練,同時讓身體有更多的休息時間,為自己打造出更強壯的跑者身體素質,對長期無法突破成績瓶頸的資深跑者來說,可以為你的跑步能力帶來更多幫助,對於初學跑友來說,將可以帶領你往更長距離繼續邁進。


◎閱讀更多的慢跑文章>>《慢跑鞋多樣的獨特鞋帶綁法

◎更多慢跑運動第一手訊息:RUNiROUND粉絲專頁


  1. runiround posted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