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差不多食譜:宜蘭牛舌餅 Ox Tongue-Shaped Biscuits


牛舌餅是台灣著名的點心。不用擔心,牛舌餅的材料並不是牛的舌頭,只因為形狀很像長長的牛舌而得名。在台灣可以見到兩種牛舌餅:一種是傳統酥餅類的牛舌餅,鹿港是最出名的地方;另一種則掛上宜蘭的名字,做成薄脆的口感。兩種我都很喜歡,也都想跟各位分享。這次就先弄個脆脆的宜蘭牛舌餅,手續有比較簡單點。找機會我們再弄個麻煩點的鹿港牛舌餅,請各位期待囉!

20片「宜蘭牛舌餅」差不多需要這些材料:
  • 油皮
    • 中筋麵粉 100g
    • 細砂糖 20g
    • 奶油 30g
    • 水或牛奶 50ml
  • 內餡
    • 奶油 40g
    • 麥芽糖 40g
    • 細砂糖 20g
    • 玉米粉 80g

「宜蘭牛舌餅」差不多是這麼做的:


Step 1. 製作油皮

如果你有揉麵團用的攪拌機,把油皮的材料全部丟下去,讓機器揉個幾分鐘就好了。要是沒有那種高貴的機器,就請跟著我一起做做手部運動。


先篩100g中筋麵粉(中式麵點大部分用的都是中筋麵粉),加入20g細砂糖拌勻,然後再揉入30g奶油。有鹽奶油或無鹽奶油都可以用,或者你想加一小撮鹽巴到麵團裡也都行。奶油搓進麵粉後,加50ml的水或是牛奶進去,讓麵粉變成麵團。


接下來,你還得將麵糰揉個幾分鐘,讓表面變得光滑一點。這個麵團很油,應該不會需要手粉這種東西。揉好後找個蓋子蓋起來,或是用保鮮膜包起來,靜置半小時。這段時間可以拿來製作內餡。



Step 2. 製作內餡

牛舌餅的內餡有點像加了麥芽糖的油酥,所以你應該猜得到,油和麥芽糖就是主角。先拿40g奶油,再挖40g麥芽糖,再來20g細砂糖,把這些全部攪在一起。過後再量80g玉米粉,倒進那甜膩的糖油中,揉成內餡的麵團。


有些食譜在這邊會把玉米粉換成低筋麵粉,然後提醒大家不要過度攪拌要不然會出筋。有些是叫你先把麵粉炒熟,把裡頭的蛋白質破壞掉,這樣揉麵時就不會出筋。我是因為比較懶,不想開火,直接用怎麼揉都不會出筋的玉米粉來做。所以在這裡各位就不用擔心,盡情地揉吧!(明明只要成團就好⋯⋯)


Step 3. 製作牛舌餅

做牛舌餅前,得先把材料分好。我這邊開出的份量可以做20個,但你也可以依照喜好自己調整大小,只要記得油皮和內餡要分成一樣的數量,要不剩下的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油皮還在靜置的時候,先分內餡,意思就是得稍微算算數學。這邊內餡材料的總重量是180g,除以20後每個內餡的重量是9g。拿出你的秤,來秤個20個9g囉!不想這麼麻煩的,就把麵團搓成長條,目測切成20等分。


內餡分好了,再過來就用同樣的方法處理油皮。油皮材料的總重量是200g,除以20等於10,所以每一份就是10g。你一樣可以用目測的方法去切,但是新手還是乖乖把精確的電子秤拿出來,大小差太多不好看啦!


再過來就像做冰皮月餅那樣,拿出一份油皮,用手壓扁到可以包住餡料的大小。然後就是將餡料包起來捏緊,揉成橢圓長條的形狀。


接著拿出桿麵棍,從中間往兩邊擀開,擀到合適的厚薄度。要小心,不要把油皮擀破了,要不然烤的時候真的會露餡。店裡頭賣的是越薄越有噱頭,問題是你的技術能不能擀到那麼薄?還有你到底喜不喜歡那麼薄的牛舌餅?兩個答案都是肯定的話,那當然就是越薄越好囉。


最後從中間劃一刀,讓它看起來更像牛的舌頭,就可以送進烤箱了。


Step 4. 烘焙

擀薄劃開的牛舌餅,就可以送進預熱到攝氏160度(華氏320度)的烤箱,會需要35到40分鐘左右的烘焙時間,要把牛舌餅烤到脆脆的。如果擀成紙的,你自己想辦法拿捏溫度和時間啦!


這時候要是劃下去的那刀不夠深,油皮沒被劃破,就可以看到牛舌餅整個鼓起來,變成類似甜燒餅的東西了。


Step 5. 放涼

從烤箱拿出來後,記得要在冷卻架放涼。免得辛苦烤乾的牛舌餅,底部又吸收了釋出的蒸汽,變得濕濕軟軟的。冷了之後,就可以把脆脆的牛舌餅裝在保鮮盒裡頭。這個份量,應該沒必要問可以放幾天吧!烤完後,我放在桌上的牛舌餅就已經少了一半⋯⋯。


好吧!要是真的不幸讓牛舌餅軟掉,記得要用比較低的溫度,大概120或140度烤個幾分鐘,讓它恢復脆脆的口感。溫度高的話,還來不及恢復脆脆的口感,表面就已經焦掉了。


感謝各位老朋友的持續支持!新來的朋友們,歡迎你們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加入facebook粉絲團,並在Google+專頁+1。有任何建議,也請多加利用底下提塔利克魚代言的留言系統,希望能和大家多多交流!


更多差不多食譜:

留言

熱門文章

小黃瓜沙拉粽子 Cucumber Salad Zongzi - 差不多食譜

端午節想來點清爽的,決定就是這個啦!「小黃瓜沙拉粽子!」材料很簡單,作法很簡單,就是有點考驗手工。 「小黃瓜沙拉粽子」差不多需要這些材料: 馬鈴薯沙拉 ...... 1份 小黃瓜 ...... 1根  鹽巴 ...... 適量  煮熟的麵線 ...... 適量 「小黃瓜沙拉粽子」差不多是這麼做的: Step 1. 準備一份馬鈴薯沙拉 正式開始之前,先依據你的喜好做一份馬鈴薯沙拉。這是要包在小黃瓜粽子裡面的沙拉,怎麼做看你洗好就可以。再不然,單純拿些白飯也是可以的。 Step 2. 小黃瓜刨薄片 接下來要開始處理小黃瓜,不管怎麼樣先把它洗乾淨。 再過來拿把順手的削皮刀,把小黃瓜一片片給刨下來。 Step 3. 用鹽巴稍微抓一下 把刨下來的小黃瓜稍微彎看看,很軟的那種就可以直接開始包粽子了。要是感覺彎下去隨時會斷掉,像我一樣,用些鹽巴稍微抓一下。 簡單抓一下,靜置幾分鐘後,小黃瓜片會很明顯變軟。這時候稍微嚐一下味道,要是味道太鹹就拿開水稍微洗一下,不會太鹹的話就直接開始包粽子吧! Step 4. 包小黃瓜粽子 最考驗手工的時候來了,要開始包粽子。就跟用粽葉包粽子一樣,要先把小黃瓜片交疊,弄出一個口袋。 往那個口袋裡填一些馬鈴薯沙拉,想辦法折成粽子的形狀。 Step 5. 綁麵線 最後不要忘了綁粽子的繩子,那也是粽子的靈魂呢!簡單燙幾根麵線,輕輕繞在粽子上面就完成囉! 另外要提醒大家,切開的小黃瓜只要放著就會一直出水,做好之後要馬上吃掉。真的要稍微放一下,記得要放在冰箱。但就算是一口一個,也不會有什麼罪惡感啦! 最後再幫大家整理一下「小黃瓜沙拉粽子」的製作流程: 按你自己的口味做一份馬鈴薯沙拉。 小黃瓜洗乾淨,用削皮刀刨出薄片。 拿鹽巴稍微抓一下,讓小黃瓜變軟,比較不會突然斷掉。試試味道,太鹹的話稍微把鹽水洗掉,不然就可以直接用了。 小黃瓜薄片折出一個袋子,舀點馬鈴薯沙拉進去,再把小黃瓜整理成粽子的樣子。  纏上燙熟的麵線裝飾,清爽的「小黃瓜沙拉粽子」就完成囉!

差不多食譜:手工巧克力餅乾 Chocolate Cookies

又是手工餅乾,最近一連出了兩份餅乾食譜,這個「手工巧克力餅乾」已經是第三份了。會不會有更多呢?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肯定的。 要怪就怪這個陰鬱的冬季雨天,哪裡都不方便去,也懶得出去。餅乾櫃空在那邊已經很久了,雖然有時候會嘴饞,但也沒有迫切去補貨的必要。反正經常開伙,平常該有的材料都會有,自己弄個成分完全透明的零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用烤箱進行烘焙時,房間會變得比較乾燥,也比較溫暖。在夏天是個折磨,但到了冬天,這種感覺還滿不錯的。 話不多說,開始進行這一道「手工巧克力餅乾」的準備工作。

差不多食譜:白糖粿 Beh Teung Guai 傳統小吃版的台式吉拿棒 Taiwanese Churros

只要有個油炸鍋,將糯米糰炸到表面金黃,裹上白糖,居家版「白糖粿」意外的簡單。 說到這「白糖粿」,就算在台灣土生土長,還是有很多人沒聽過這個點心。要不是它在網路上掀起熱門討論,恐怕到現在也只有老饕知道去哪裡解饞。但現在「差不多食譜」把它搬到回家,讓你在家裡也能自己做來吃。 至於怎麼跟外國朋友介紹,其實困擾了我一陣子。腦子裡根本沒有對應的東西,它很像年糕、麻糬、湯圓,實際上材料也一樣,但做法上的差異卻讓白糖粿又不同於上述那些食物。最後,看到西方的吉拿棒(churro),在做法和吃法上都很類似白糖粿,兩者都是弄成長條油炸,然後裹上糖粉食用。這樣,姑且就把它稱做台式的吉拿棒好了,英文除了音譯的Beh Teung Guai以外,就直翻成 Taiwanese Churros。不同於台北東區賣吉拿棒的 Street Curros,這可是道道地地 Taiwan Street Curros,而且好像只有南部限定喔!說太多了,直接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