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黃一成:象山養石斑有利 憂技術外流是多餘

2014-06-20 01:07:38
黃一成為兩岸漁業合作貢獻心力,盼兩岸儘速建立各項漁業貿易機制。(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6月20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灣漁會理事長黃一成19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漁業交流合作已是趨勢!過去台灣不少水產養殖業者擔心前往中國大陸投資,專業技術會有外洩情況,其實台灣水產養殖技術日新月異,無需畏懼競爭。中國市場龐大,民眾食用高經濟價值魚類潛力無窮,值得兩岸攜手推廣。況且,大陸水產養殖技術早已不輸台灣,這些擔心已是多餘。

  中評社浙江走親採訪團19日訪問位於象山的台灣漁民石斑魚養殖生產基地,並於台灣同步訪問台灣漁會理事長黃一成。

  黃一成強調,台灣的養殖技術與管理傲視全球,水產品加工業也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台灣出產的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相當份量。但養殖成魚需要廣大土地、水域面積和人工,面對大陸土地優勢與充沛勞力,加上資金技術等有利條件,展望亞洲與全球市場,兩岸都應該更必須加強養殖漁業合作模式,為兩岸養殖漁業的永續發展貢獻努力。

  面對台灣石班魚在大陸市場最大競爭者有越南等地,黃一成認為MIT生產履歷標章值得大家信賴,有競爭才會促使我們繼續往更高品質的市場區隔去努力。

  黃一成表示,水產養殖是一個極度特殊的行業,基本上都是以“家族”為主。若要進行“跨國企業”制度,仍有其難度,因此台灣的水產養殖業者“不用擔心”在技術上有外流的可能。況且中國大陸的養殖技術早已不輸台灣,面對中國大陸市場,這些疑慮恐將是多餘。因此,兩岸合作放眼全球才是大趨勢!

  黃表示,台灣四面環海,受惠黑潮等洋流,讓台灣的遠、近洋漁業與養殖產業蓬勃發展。而中國大陸具有廣闊水域,充裕勞動人口及廣大消費市場;台灣則擁有精湛的漁業技術、漁民組織、試驗研究單位、科技化經營、創新行銷與實務經驗,正好是兩岸相互學習、觀摩、互補的最佳平台,對於兩岸攜手共創雙贏前景非常樂觀。

  談到漁業競爭力,黃一成表示,台灣技術成熟,漁政單位對於用藥檢測、疾病管制等控管嚴格,漁產更不怕競爭,大陸消費者可以信賴MIT生產履歷標章。浙江與台灣僅一水之隔,上個世紀已有不少台灣船隻停泊象山實施運補,關係密切。再者,象山、寧波鄰近長江三角洲,可以迅速到達長三角周邊甚至是北方與其他二線城市。黃呼籲兩岸應儘速建立通關、防檢制度,因為台灣與大陸共同合作已是趨勢。

  談及“兩岸示範漁業園區規劃”,黃一成表示,自己心目中的示範漁業園區,在養殖方面,園區得從種魚、種苗培育、成魚養殖、飼料配方進行全方位供應。對於水產品則規劃加工、包裝、冷鏈物流、品牌建立及通路行銷一應俱全。黃希望透過兩岸漁業示範園區建立,擴展兩岸水產品貿易,有助水產養殖技術、精深加工和市場行銷等產業雙向流通,讓兩岸人民共同得益。

  中評社提問,台灣養殖業面對目前越南或東南亞其他地區相關台商從事養殖,是否會對台灣等造成影響?

  黃一成坦言,多少還是有影響!但就是因為這些因素,促使我們繼續往更高品質的市場區隔努力。首先在供給與需求方面,當需求不斷上升時,就會促使供給面也必須不斷提高。大陸近年來對於高營養價值的食品需求增加,當中也包含水產品,而水產又相較於其他禽畜類產品容易被汙染。因此水產品安全性相對提高。台灣養殖業在養殖追溯與食品安全上,絕對值得消費者信賴。所以市場會隨著自由經濟不斷擴大進行區隔;另外,未來透過園區營運,不但長三角、中國北方可以吃到新鮮的鮮活水產,甚至在大陸二線城市都能供應服務,恐怕到時我們還比較擔心產能上的問題。

  黃一成舉例,以目前受廣大群眾喜愛的石斑魚為例,石班屬暖水性魚類,對於溫度與環境品質要求嚴格,浙江象山地區環境是能滿需求,未來可朝階段性互補,透過部分魚苗、種苗在台孵化,等養到一定程度後,再送往象山進行越冬養殖。如此不僅可避過寒害,達成熟階段後直接上市,水產反而更加鮮活。

  黃進一步表示,石斑養殖區域有其局限性。目前石斑魚在大中華地區可以養殖的區域僅限台、粵、桂、瓊,除非透過越冬養殖技術,但前提仍以協助當地養殖業開發新的魚種養殖技術,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至於越南,因為當地水(氣)溫高,生長快速,人工低廉,但品質相對不佳,加上養殖易受颱風影響、運輸成本過高,另有藥物殘留與食安問題疑慮,直接、間接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越南養殖魚類對兩岸的影響仍然有限。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