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投書】婚姻平權的下一哩路──對話、和解與蛻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Love wins!幾十年的努力,終於盼到了這份遲來的正義!2017年5月24日下午4點,婚姻平權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748號解釋所象徵的意義,不單是在同婚這條路上奮鬥超過30年的祁家威先生所盼來的正義,更是台灣得以驕傲的宣稱,這是個尊重與包容的社會的重大突破。一時之間社群網站上充斥著千則百則興奮雀躍的貼文,為台灣終於踏出了這一步喝采。

終有這樣的一天,這些在時代浪尖上拚搏的夥伴,用他們的堅毅與勇氣編織成溫柔的彩虹,高掛在這個偉大的國度的上空。2017年5月24日的青島東路,細雨朦朧,天空灰暗,群眾的眼矇中卻映照著無限光輝,人們彼此擁抱,淚水夾雜著雨水,歡聲雷動了整條街。滂沱後才有彩虹,彩虹就在眼前。而彩虹,將不再只代表婚姻平權,而是平等、尊重、多元與友善的落地生根的象徵。

釋憲只是開端,改變才將開始

但,台灣真的贏了嗎?748號解釋的作成,甚至包括了2年內若有關機關未於解釋公告內,完成相關法令修正,可逕依民法婚姻章之規定向戶政機關辦理登記。亦即,2年後,無論形式如何,婚姻平權的實現勢在必行。這樣的結果固然令人欣慰,代表是同志朋友們將可以昂首去享有決定自己伴侶之權利,更將可以適用法律上權利義務的規範。惟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是,當婚姻平權不只是口號,而是「即將成為」的社會制度,真正的調整與協調之路,才正開始。

歷史斑斑,時代的巨輪緩緩推移,在人類社會科學理論發展的每一段循跡中,變革常常是充滿衝突的。每當對社會制度的改革開始受特定群眾擁戴時,無論其理想是否欲打破階級專制或保障更多人的權利,無論呼籲者所想是否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想像,總會有另一群的群眾投予不信任的眼光,抱予反對的態度,希望停留在他們所習慣的那份安穩與美好中。

而事實也是,每次的社會變動都帶給了群體前進的動力嗎?法國大革命拉開現代社會的帷幕,將「自由、平等、博愛」的熱情與豪放傳遍歐陸,促成了自由民主思想的傳播與現代思想的發展,是最好的時代,卻也因革命導致的對立與激烈動盪成為最壞的時代。

站在歷史扉頁的終端,人們可以很輕易的去衡量的某次重大社會變革最後是否產生了正面的效益或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人們可以很直觀的去判斷特定價值觀的發展進程最後是否成了普世價值。但對書卷上的種種當代來說,卻都有可能是時代洪流下的掙扎與奮力一搏。亦即,唯一的絕對即是凡事「沒有絕對」,世間種種絕不是非黑即白。價值觀屬之,社會制度的變革亦是如此。

放下成見,再現對話契機

質言之,在特定議題爭鋒相對中的每一種呼喊,或是社會制度變革的討論,每一方的想法都可能是對其信仰與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們可能必須重新思考,即便我們希望社會往更尊重與友善的方向邁進,即便我們希望終有一天我們可以擁抱一個具性別意識、多元友善的社會。但這仍不是必然,不是理所當然,而是一個不斷努力與進步的過程;是一個以「整個社會」為主體的變遷遞嬗。

我們可能必須重新思考,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人人心中都有一份價值,是他們長久以來所擁抱的。這些基本需求很簡單,可能是「安定」;可能是「傳統」;可能是「平等」;更可能是「尊嚴」。每一份,都很重要。但當群眾分門分派之時,往往太主觀地否定了一個人多元面向的價值存在,常常太果斷地放棄了溝通的機會與和解的契機,建立起非我族類、不可言喻的城牆。於是一邊打著破壞傳統、毀壞人倫的旗幟不斷汙衊;一邊用著邏輯論證與權利理論的高度嘲諷著傳統的無根無據與程度低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社會撕裂仍在,台灣沒有贏,這個社會卻輸了。

當然,並非所有的溝通都不曾出現,也不是兩邊毫無交集。但我們必須承認,在媒體大篇幅報導「挺同派」大勝的同時,在其歡呼著「專法派」接到球後有兩年的壓力的同時,在仍有更激烈的抗議與反對蠢蠢欲動的同時,甚至社會對於發表不同意見書的黃虹霞大法官等人瀰漫著一股獵巫風氣時,這個隱憂是在的。Oscar Wilde曾有一句話:絕大多數人都是「他人」。我們是不是太常建立派別的剛毅城牆,堅守自固,風向不對便躲在同溫層中,風向對了才走出舒適圈大聲咆嘯呢?

倡議者的使命:愛、責任與承擔

有者閱讀至今可能會質疑,萬一有些人就是不願意溝通呢?只願意用特定的價值觀不斷跳針,堅持毫無根據的論述呢?

事實上,即便身為一個市井小民,我對社會議題或權利議題的呼籲者,是有一份期待的。這些呼籲者不見得是在媒體上擁有話語權的政治人物或利益團體主持人,可能是當天淋著雨在青島東路上與夥伴擁抱的你,或者是在課堂上學習性別平權與尊重多元的你,甚至有可能是因為願意理解、學習而了解不同性別的論述的你。吾人當思,若失去了人文素養與土地關懷,有再多的人文知識都是枉然,只會不斷產生更多離地的論述與斷層。當這個社會踏出了這一步,而你也投身進入改變這個社會的一環,就是責無旁貸的一段奮鬥。這是倡議者不遺餘力的呼籲,更是你我欣然接受的使命。

猶記電影《蜘蛛人》中經典的那段台詞:「能力越強,責任越大。」人文關懷之道無它,愛、責任與承擔而已矣。我始終相信,在民主社會的今天,聆聽、理解與包容往往比說服還要重要的多,只顧征服的人往往在殺紅了眼後拔劍四顧兩茫茫,不知何所向。人們往往在概念的層次彼此攻扞爭奪,卻忽略了只有每個人獨特經驗中的喜怒悲歡才能讓我們彼此惺惺相惜,只有溫柔才能衝破層層鋼鐵般的心防,開始真正了解每一段人生故事對一個個體價值選擇的重要。任何一段高昂的論述更可能背後卻是深沉的憂鬱、對渺茫希望的追求。

愛,是不分你我的,我期許仍在浪頭上努力的夥伴們能永遠願意在急流中力排眾議,懷抱著無與倫比的耐心與毅力甘受唾罵,仍面不改色的嘗試溝通。溝通與辯證是一種由死到生的過程,如死寂的沉默,如釋重負的重生。這種過程不僅僅是同理心,更是人性的最初思考,痛並快樂著。這些沉重與艱辛,是推動者的原罪,卻是最強大與堅強的力量,也才是為什麼讓這場社會運動偉大的原因。而我,很榮幸得以成為這群夥伴中的一人。

用溫柔,讓台灣再現奇蹟

長久以往,我的心中有一個想像。是這片土地會因為了解真正尊重、理解與包容而偉大。當今社會常被當作口號的「愛台灣」、「愛這片土地」,不應該是選擇性、分割性的,是當我們在面對這個我們所深愛的社會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帶著一份理解與包容的態度進行溝通,無論對方來自何種階層、想的跟你是否一樣、是否了解過性平議題,都該是我們愛的人,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謙謙君子,和而不同」,除了統獨,我們或許從未想過能有如此多社會議題的分歧。然而,這又何嘗非一個台灣成為世界典範的契機呢?上世紀末台灣的經濟奇蹟,來自於我們在經濟高速成長的同時卻沒有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到了這個世紀,台灣是否可以在促進社會議題的進程時讓族群的對立與分裂最小化,再一次創造令人激賞的奇蹟?世界都在看。

最終,我仍要許一個宏遠的願。 你我何其有幸,處在風起雲湧的時代,見證著社會向尊重與友善的理想蛻變,而我們更得以一同投身如此空前的轉折中親歷親為。2年後,無論最後婚姻平權以何種方式落實在我們身邊,我們仍得緊緊的擁抱彼此,一道,迎來另一道圓潤而溫暖的光輝!

(作者為台灣大學法律系學生)

瀏覽次數:20612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