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DA的應用

Eric Chi
4 min readJul 30, 2017

2015年以前中國維持7%以上的經濟成長率,且人民幣維持單向升值趨勢。許多銀行業者進而開始販售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給中小企業客戶,但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突然下調美金兌人民幣的中間價1,000點。使得授信戶的人民幣比價契約紛紛面臨虧損,因而必須補繳保證金或是擔保品。

台灣的銀行業者從2013年開始大量的銷售TRF商品,對銀行業者來說,能販賣看似無授信風險的外匯商品,且賺得豐厚的佣金收入,是一件輕鬆又能立即反映在業績的優質交易。許多中小企業因為過往人民幣的單方向升值賺取了不少業外收益,因此許多企業主開始操作遠大於實質避險部位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但隨著2015年中國政府開始干預人民幣匯率,透過調整中間價讓人民幣貶值。許多企業的TRF契約每個月都面臨為數可觀的交割損失款。鉅額的外匯交割損失讓企業短期資金的流動性產生了週轉危機。

許多面臨巨額人民幣比價損失的中小企業都因此需要與往來銀行進行債務協商,透過將鎖定匯損後之交割金額轉為長期借款,否則正常營運就會受到影響,這時銀行對於企業的繼續經營假設將不復存在。

2016年TRF匯損的案例原本只是單純的外匯比價損失,但因為中小企業主不熟悉衍生性商品的真實風險,而銀行業也錯估了風險,將超過避險部位的商品持續賣給客戶,讓原本只是一個小雪球的事件,演變成一場大雪崩。更糟的事情是,2016年美國聯準會開始升息,在強勢美元主導匯率走勢下,人民幣要升值或是保持不貶值的難度又更加提高,中小企業的TRF若尚未鎖定匯損,則匯率比價損失將可能進一步擴大。

2016年銀行業的放款品質面臨了重大的挑戰。銀行的授信資產因為部分中小企業無法正常交割匯損,故銀行對許多資金有調度困難的企業把帳上的匯損透過放款,架構較寬鬆的放款條件與天期協助授信戶逐漸償還交割款。

授信原本應該是幫助企業購料、擴廠、增進營運資金調度的效率,但在2016年TRF問題爆發後。授信的資金貸放目的變成協助授信戶持續營運,若企業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穩定,且授信戶願意與銀行配合逐漸償還比價部位損失,這些情況都算是些許過度理想的情境。只要企業願意配合,銀行總有一天能把債權收回,但就怕企業主賴帳,決定把公司收了,或直接違約不將交割損失償還。一旦許多企業違約,銀行將面臨一波風暴般的呆帳損失。

1. TRF交割損失轉為長天期授信的基本要求

(1) 於特定預估匯率條件下總交割損失對股東權益的比率經小於1倍

(2) 於特定預估匯率條件下總交割損失對Operating EBITDA比率小於4倍

(3) 於特定預估匯率條件下未來每年度的DSCR大於1倍

因為EBITDA可以被視為評估授信戶現金創造的能力,因此很多時候也被認為是還款能力的指標。

2015年八月之後人民幣快速貶值,引發了許多TRF爭議案件。為了不讓TRF交割損失的款項影響授信戶的正常營運,許多的銀行都架構中長期借款額度協助授信戶交割保證金損失,透過較長天期的授信減少授信戶短期資金的調度壓力。

分析授信戶TRF轉為長期借款的案子,同樣需要綜合考量授信戶的償債能力和財務結構,判斷授信戶是否能夠有足夠的還款能力。

分析時首先要掌握授信戶與所有往來銀行的人民幣曝險部位,利用情境分析預估人民幣貶值到6.7、7.0、7.2時所會面臨到的交割損失總金額。TRF受損戶因為主要損失皆是來自於業外非經常性科目,若利用一般的EBITDA衡量現金創造能力就會扭曲授信戶真實的實力;因此在面對TRF案件時利用Operating EBITDA來判斷授信戶的獲利能力是比較公允的作法。

配合情境分析的,若授信戶在未來授信的期間能夠將DSCR維持大於1倍,就代表著授信戶能有足夠的能力償還每年度到期的應繳本金及利息費用。

--

--

Eric Chi

Banker, Relationship Manager, Writer and Traveler. His first book is about a traveling diary in Tibet and second book is a guidebook for credi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