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世代」孩子一看到書就打瞌睡?專家:2指標有效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要從有趣、有用兩個指標開始引導孩子們閱讀。

關於閱讀,「閱讀傳教士」宋怡慧指出了以下幾個老師和家長最容易犯的迷思:

 

1.孩子一看到書就打瞌睡,怎麼辦?

孩子看到書就想睡,一定是我們幫他選擇的書不有趣、不實用。閱讀要從有趣、有用這兩個指標開始引導孩子們閱讀。

閱讀是靜態的旅程,從小就受到影像、聲光刺激的孩子們,如何期待他們在短時間自己能靜下心來閱讀?面對滑世代孩子看到書就想打瞌睡,要避免說出苛責他們的話語,而是先同理孩子打瞌睡的原因:這本書內容過難?題材孩子覺得無趣?閱讀的字數太多?先傾聽孩子讀不下去的理由後,再把選書的策略做些調整,因為閱讀的文類,從繪本、電影文學、名人傳記、優質的漫畫、輕小說都可能是孩子感興趣的入門書。

再來,簡單為孩子說書,讓孩子產生對一本書的興趣,甚至能與孩子的生活相結合。當閱讀的橋梁搭建起來後,或許,孩子就容易透過引導而走進一本書的世界。當孩子的閱讀熱情被你點燃,瞌睡蟲就可能會被趕跑喔。

 

2.閱讀一定要是字很多的書嗎?看漫畫,可以嗎?

閱讀應該由淺入深,從興趣培養習慣。對於剛接觸閱讀的孩子,不一定要讓他們從讀很多字的書開始。大部分青少年第一次閱讀的經驗,常常是從喜歡的漫畫、輕小說、圖文書(橋梁書)開始的。

以我為例,小時候,全班女同學都很喜歡看漫畫《尼羅河女兒》,我也才因此開始接觸與埃及歷史文化相關的文字書。甚至從讀《小叮噹》(哆啦A夢)、《老夫子》、劉興欽的漫畫書,開始發現閱讀是一件很有趣輕鬆的事。後來,更沉溺於倪匡的科幻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瓊瑤的愛情小說,我的閱讀文類走向更多元豐富。

因此,圖文書讓青少年讀來覺得輕鬆自在,再加上題材多元,以青春、愛情、科幻、歷史等符合青少年所喜好的內容去創作,就容易喚起他們對文本閱讀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與其去限制孩子閱讀漫畫、輕小說、圖文書,不如陪伴他們一起閱讀這些文類,並從中與孩子進行討論、溝通、分享。每種文類都有適合孩子閱讀的地方,只要避免讓他們接觸到有腥羶色內容的書籍,優質的圖文書,也會是中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很好的入門。

高木直子系列圖文書、《遜咖日記》系列、金田一、海賊王、《科學實驗王》、尋寶記等系列、幾米繪本,都是青少年會愛不釋手的優質圖文書。

 

3.只要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功課就一定會變好嗎?

若從會考和學測試題來分析,很多人開始認同學生的閱讀力等同競爭力。同學若能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未來在學業成績、口語表達上都有加分的效果。

舉例來說,歸納會考或學測題目,會考國文開始出現一千字以上的閱讀題型;學測英文不再只考記憶或傳統文法題;會考數學科強調思考過程,不考反覆練習的計算能力;學測社會、自然科強調跨科能力,打破科目和單元的限制。看來各學科的考題,也適時加入時事、圖表判讀、生活化的題型,來讓現場教學開始強化各學科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有把知識轉化成生活經驗的能力。因此,即使我們不需要功利地將閱讀和成績畫上等號,但卻能在教學中發現愛閱讀的學生,反應快、學習動機強、好奇心探索力高,創造實作力也明顯有成就。因此,多鼓勵自己的孩子或學生閱讀、閱讀、閱讀吧!

 

4.國三、高三的孩子功課壓力那麼大,還有時間讀課外書嗎?

閱讀若成為習慣,其實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閱讀若成為樂趣,無入而不自得。當你了解閱讀、親近閱讀、愛上閱讀,你就能像德國人一樣到哪裡都想帶一本書,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生活其實有很多空檔,等車、搭車、等人、吃飯前、睡覺前,愛書的人在各種零碎時間都能讓自己讀書。

國三、高三生面對強大的考試壓力,若能讀些勵志散文、優美小詩、短篇小說,不只自己心情變好、變幸福,還能趕走壞心情、壞壓力,也會更有能量繼續和會考、學測拚搏。

甚至,有些書籍能為煩悶、枯燥的生活注入新鮮的想像畫面,讓自己轉換思考的模式,生活的場域也將變得開闊許多,這也能讓孩子找回考前壓力籠罩下,閱讀美好的潤澤。

請家長、老師多鼓勵國三、高三考生閱讀吧!不只能趕走煩悶的情緒,找回正能量,還能讓寫作力變好,考試成績提升呢!

 

5.有閱讀的習慣,孩子就一定很會寫作文嗎?

有閱讀習慣的學生,通常寫作素材會比較廣泛、多元;事例舉證會較為豐富、妥貼;生活感知也偏向敏銳、細膩。

但是,閱讀力是否等同寫作力?如果能有策略、系統地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做畫線摘要,有疑惑時標註,有感觸時寫些眉批,有機會就和身邊的親友進行三分鐘聊書等,因為從閱讀到寫作,其實就像廚師炒菜,素材再多,仍要根據菜名去搭配與組合。因此,文章也須扣合主題來書寫闡述,甚至段落間的起承轉合、文氣跌宕起伏都須由老師從旁教授與引導,舉凡素材的剪裁、詞藻語彙的凝鍊、組織結構的安排、古今事例的援引、各式修辭的活用,都是成功寫作一篇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想從大量閱讀者變成一位文學創作者,還需要透過指標來檢核自己。

不過,閱讀常給寫作者創作的靈感,和感知世界的橋梁。因此,我們的結論是閱讀者不一定是好的寫作者,但好的寫作者絶對是一個愛讀者。

 

6.師長的推薦書單,是不是愈多愈好?

我常常遇到許多親朋好友,要我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推薦書單。其實推薦書單是一件挺複雜卻又專業的事。推薦的對象是男孩或女孩?年齡層是小學、中學或成人?是住在城市或鄉鎮?個性活潑或沉靜?有沒有閱讀習慣?喜不喜歡買書?這都會是推薦者需要評估的客觀條件。

閱讀書單的擬定是十分謹慎的事,它必須站在讀者的立場去感知一本書,也要有宏觀、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多元、跨界地推薦書籍。

偶爾,我也會帶有某些期待,有目的去設計一份推薦書單。書單只要剛剛好對了讀者的胃口,他就會喜歡書,進而養成閱讀的習慣,一本又一本地讀下去囉!因此,推薦書單不在多,在適不適合讀者而已。

 

7.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書嗎?

推動閱讀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自主選書,一如給孩子釣竿,不如教他釣魚的原則。尊重孩子選書的權力,也欣賞他選書的品味與美學。

閱讀不需要盲從,而是替作者找讀者。當一個閱讀者能替自己擬定短期、中期、長期的書單時,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獨立閱讀者。

其實選書不外乎有趣、有用兩個簡單的指標。放手讓孩子選書,也是培養其閱讀品味與閱讀鑑賞的方式。給他方法,就能讓他靠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本本好書。

 

接者看...關於閱讀,老師和家長最容易犯的15大迷思(2/2)

 

摘自 宋怡慧《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 寶瓶文化

Photo:l'interdit,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