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陪伴」+「有效溝通」=「輕鬆學習」

    曾將看過一篇報導令我印象深刻,文中提到現代的孩子,有三個代理父母:祖父母保母(安親班)3C用品,許多家長總是把「我沒辦法教,給別人教效果比較好」、「要賺錢養家活口,沒空陪孩子」、「孩子很乖,自己就玩得很開心,陪著他幹嘛?」掛在嘴邊,導致疏忽了孩子的成長,並失去了與孩子之間的「親情」與「互動」。在臨床上,有一個常見的情況,當孩子到了接近讀小學(大班)或剛讀小學的年紀,家長開始接手教導的責任之際,才愕然發現孩子的成長出了問題,卻已過了最關鍵的「0-6歲成長黃金期」。

    其實,家長雙方其中一人每天只要撥空半小時陪陪孩子玩遊戲、閱讀、學習或運動,就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正向效果!如果爸爸、媽媽,甚至是兄弟姊妹「全家」都能夠一起投入其中(例如全家桌遊時、全家閱讀或舞台劇時間等),效果肯定更棒!

    撥時間陪伴固然是重要的第一步,然而陪伴的品質也很重要,許多家長陪伴孩子的方式是「陪在孩子身邊卻在做自己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是在陪伴,但有種「人在心不在」的感覺,和孩子之間缺乏「互動」。其實,與孩子互動非常重要,也充滿學問,互動可以讓我們了解孩子在想什麼、喜歡什麼、如何思考、遊戲模式等,如果能夠抓住孩子的興趣、性格與能力,並善用正確且有效互得互動策略,無論是遊戲或學習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唷!

    「階層式互動/提示策略」提供家長與孩子在學習/遊戲時的有效溝通與指導技巧,可以增加您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品質,進而促進學習的成效。

 

 階層式互動/提示策略 
(可參考教學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6hf0mT5Ec) 

首先,請您選擇一套孩子尚未玩過的玩具或教具(須符合孩子的發展階段),以口語或示範的方式向孩子說明,接著觀察孩子的反應,並依照下列五個階層的提示來研判孩子適合的互動/提示策略。

 

  • 階層一:口語提示(提示看清楚)

當孩子聽完說明或看完示範後仍做錯時,我們會請他「再仔細想一想」、「再試試看」。如果容易分心可以利用「仔細看」、「專心點」等提醒的方式來拉回他的注意力,並請他再做一次。

 

  • 階層二:一般回饋(提示有錯誤)

第一層提示後仍做錯時,我們會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 (不可告訴孩子錯在哪裡),請他再做一次。

 

  • 階層三:特別回饋(指出錯誤)

第二層提示後,仍出現錯誤時,我們可以利用「口語」或「指出」錯誤的地方,直接告訴他哪裡做錯了。

 

  • 階層四:逐步示範(分解動作示範)

第三層提示後,仍然做錯時,我們可以「逐步示範」給他看,並請他一步一步跟著做。

 

  • 階層五:肢體引導(直接帶著孩子一起做)

第四層提示後,仍然做錯,我們可以直接拉著他的手一起做。

 

    當我們了解孩子最能夠吸收我們所給予的指令時,我們就能利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與孩子互動,當孩子有效學習時,一方面可以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他們的能力也會逐步提升,所需要的互動/提示策略階層也會逐漸提升,學習將更加有效率。

arrow
arrow

    職能治療師陳宜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