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到台灣取景的好萊塢電影:聖保羅砲艇

Posted by

各位讀者晚安!
好久不見,很快地又到了週日晚間的時間了,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最早在台灣取景的好萊塢電影。

Sand Pebbles Booklet sand_pebbles_ver5_xlg

若要說到台灣影壇好萊塢的關係,媒體多半會從李安的推手》與《喜宴開始說起。但其實早在1965年(遠比李安的Life of Pi、盧貝松的Lucy與馬丁史科西斯的Silence要早),就有一部好萊塢電影《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到過台灣取景,而且不是蜻蜓點水式,而是將近一半的場景都在台灣拍攝。

9337923277_b2abd62b3e_b

 

Richard McKenna ( 1913-1964 ) 是一個退伍的海軍士官, 1962 年他以  1930  年代在中國的兩年經驗為藍圖寫了一部小說《 The Sand Pebbles 》。故事背景為 1920 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砲艇 USS San Pablo 利用滿清時代所簽訂的內河航行權得以行駛於揚子江,因為船名諧音而被船員暱稱為 Sand Pebbles 。故事從船上的機械士( Steve McQueen 飾演)視角展開, 1926 年恰好是蔣介石開始北伐,中國民族主義萌芽、共產黨開始在中國扎根。

聖保羅號在長沙受到中國左派與右派的示威抗議,要求美國人離開中國。美國立場除了保護本身商業利益之外,更長遠的考量是害怕蘇俄扶植的共產黨勢力坐大,傷及自身在東亞的勢力。其中對共產黨的同情筆觸與對國民政府的負面描繪更是讓這部片直到解嚴後都不曾在台灣公開上映(前幾年只有香港有 DVD ,近年台灣終於出現復刻版藍光)。此片在美國也因反戰母題,問世時正值深陷越戰問題而毀譽參半。最後這部片風光獲得隔年奧斯卡八項提名(為該年提名第二多項的電影),卻大熱倒灶鎩羽而歸。

Steve McQueen The Sand Pebbles

本片由好萊塢傳統八大片廠其一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於 1965 年 11 月 22 日拍攝團隊共 170 人抵達基隆,準備在台灣香港拍攝。台灣的國營中影公司基於對導演 Robert Wise (曾以西城故事與《真善美》兩片分別拿下各兩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與好萊塢電影工業的仰慕,全面協助拍攝。

不止協助劇組在淡水大稻埕龍山寺基隆的取景,更招募了 1500 位臨時演員。其中香港演員有秦沛姜大衛;台灣則有王大川(李安在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的老師)、巴戈等。男主角 Steve McQueen 剛剛以第三集中營 《 The Great Escape 》 走紅全球,有 King of Cool 的稱號,其他演員還有 Richard Attenborough (其後轉型導演,以甘地》一片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與 Candice Bergen 

1966-Sand-Pebbles-The-05

即使有了台灣和香港全力支援,這部片的拍攝過程並不順利,Robert Wise 在 1965 年來台之初就遇到台灣最多雨的冬季,拍攝團隊在香港花耗費了 20 美元訂作吃水特別淺的 San Pablo 號,被戲稱為「福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道具」,甚至找來一位曾在海軍服役的華裔苗先生隨船提供技術協助,由於必須在香港和台灣兩地間來回拍攝取景,在海上遇到風浪太大的問題,到了淡水河又遇到水深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的是,國民黨政府拒絕提供協助,Robert Wise 為了取幾個景必須從澳洲運來型古董車,拍攝經費遠超過預估值。 Robert Wise 一度想放棄拍攝,到 1966 5 月終於完成在台港的外景,進度比預計慢了兩個月。演員 Richard Attenborough 於訪談中提到這部片最後拍了八個月才完成,是他這輩子拍過最久的一部片。當時劇組甚至稱呼基隆為「多雨的哈瓦那」。

dsc1a

 

richard-crenna-the-sand-pebbles-1966-bp8jwh

男主角 Steve McQueen 當時也因喜愛跑車聞名,在台拍攝期間將其跑車由美國用輪船載來台灣,駕車出遊時隨身佩戴手槍自保。拍片時穿著海軍衣衫,與一般美國水手無異。空閒時駕著跑車在台北市漫遊,由於跑車轟轟聲音很大,而當時淡水的車輛也不多,所以總是非常引人注目。在八個月拍攝期間,他與家人皆長住圓山飯店,其後其妻 Neile Adams 在DVD收錄花絮訪談中大力批評戒嚴期間的台灣並無半點自由,完全不似台灣向美國宣導的自由形象。甚至在拍攝完成後 Steve McQueen , Robert Wise 兩人還因此片對當時國民政府的負面描繪而被扣留台灣,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才知事情不妙,用捐款的名義付了好大一筆贖金才將兩人贖回美國。

perfect_cycle_01

 

另外一個趣聞是由於此片在台灣實際拍攝期間達四個多月,當時所得稅法規定即使是外國人受僱於中國民國境外僱主,只要在台灣服勞務期間實際超過三個月就必須依法繳納所得稅。但因劇組抵台時剛好是 1965 年 11 月 22 日,若依照所得稅法會計年度計算,劇組在台滯留期間於 1965 年與 1966 年分開計算情形下皆未滿三個月,不應被課所得稅。因此整個劇組都以原告身份(訴訟代理人是張安侯會計師,如果有念會計相關的粉絲應該此時都眼尖發現了,就是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 KPMG 在台灣的加盟所「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狀告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雖然最後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兩個年度不應分開計算而判了國稅局勝訴,但 Steve McQueen 本人(以及片中的好萊塢明星們和整個劇組)應該沒有想到在台灣的最高行政法院有個判例的原告是他吧(可能是唯一在台灣提告或被告過的好萊塢明星呢)。

steve_mcqueen_main1

steve-mcqueen-the-actor-and-his-films

今天的冷知識就說到這裡囉,看完是不是覺得其實台灣離好萊塢也不遠呢!我們下次再見囉~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看看這部片中有關於台灣的場景,各位讀者看看能不能猜出這些場景是哪裡吧!

10349218_825643200841418_3924438521610660135_n

龍山寺。

10410711_825643214174750_3080284156257469831_n

大稻埕。

10981960_825643207508084_4096380821501213108_n

基隆港,為片中的上海。

11044629_825643264174745_3825525224711469683_o

淡水(淡水教堂),為片中的長沙。

11069660_825643197508085_407736029391573455_n

基隆林開群洋樓。

11071597_825643210841417_5850420322644999671_n

淡水(淡水教堂),為片中的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