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氣候變遷圖解小百科 第二版

Page 1


Climate Change Minipedia




氣候變遷圖解小百科 第二版 Climate Change Minipedia


目次

第一章 全球暖化的科學論點與證據 1-1

地球氣候系統的形成

P 12

1-2

全球暖化是怎麼發生的?

P 14

1-3

全球暖化是事實嗎?

P 16

1-4

見識「溫室氣體」的威力

P 18

1-5

數據會說話:2014 年「狂野」的紀錄

P 20

1-6

聯合國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P 22

第二章 氣候變遷的衝擊 2-1 充滿驚嘆號的極端天氣事件

P 26

2-2 水世界可能不只是電影情節

P 30

2-3 物種生存的嚴重威脅

P 32

2-4 全球水資源日益匱乏

P 36

- 臺灣水資源面臨的挑戰 2-5 全球糧食安全危機

P 40

2-6 新時代的人類健康隱憂

P 42

- 傳染疾病的溫床 2-7 氣候難民何去何從?

P 44

2-8 能源供需,牽一髮而動全身

P 46


Climate Change Minipedia

第三章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3-1

什麼是 UNFCCC ?

P 50

3-2

UNFCCC 締約國分類

P 52

3-3

UNFCCC 年度盛事:締約國大會 (COP)

P 54

3-4 《京都議定書》大哉問

P 58

3-5

誰簽訂了《京都議定書》?

P 60

3-6

議定書合作機制 I:清潔發展機制

P 62

3-7

議定書合作機制 II&III:共同減量、排放交易

P 64

3-8

氣候變遷最前線:小島嶼發展中國家

P 66

-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困境 -島民的吶喊! 3-9

現行氣候變遷協議有什麼問題?

P 72

3-10 氣候行動全球號召

P 74

3-11 2015 年巴黎新氣候協議

P 76


第四章 減緩 4-1 什麼是減緩?

P 82

4-2 各國城市減碳策略

P 84

4-3 全球再生能源發展

P 86

4-4 臺灣氣候變遷減緩的政策

P 88

-碳中和 -碳交易體系 -捕碳、存碳、減碳 4-5 凡排碳必留下足跡

P 98

-碳足跡 -臺灣碳足跡標籤 -食物里程

第五章 調適 5-1 什麼是調適?

P 104

5-2 世界各國調適策略

P 106

5-3 世界各地調適範例

P 108

5-4 我國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P 110

5-5 與水共生

P 112

5-6 與旱共存

P 114

5-7 防範好累,重建更貴

P 116

5-8 災害風險評估的重要性

P 118


Climate Change Minipedia

第六章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6-1 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自主減量

P 122

6-2 綠建築崛起

P 124

6-3 捨我其誰?人人都可以低碳生活

P 128

6-4 低碳飲食的原則

P 130

6-5 綠色消費

P 132

6-6 生活節能小撇步

P 134

6-7 防災與風險評估的利器:氣候開放資料

P 136

6-8 新問題、新思維:建構公私夥伴關係

P 138

6-9 四海為一家:建構國際氣候變遷調適夥伴關係

P 142

附錄-名詞解釋

P 145

附錄-資料來源

P 149


本書的由來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人類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及過度開墾 土地,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的結果,導致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的影響日益明顯。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環境衝擊是全球社會共同 關注的議題,面對環境風險快速增高,未來要面對的困難將更 加劇,我們已無可迴避,若不採取具體的行動,將為世界帶來 重大危機。 2011 年已出版第一版氣候變遷圖解小百科,受到許多讀者的 歡迎,為了讓各位讀者能更加瞭解氣候變遷的衝擊及相關成 因與因應的方針,本書除了解讀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的 氣候變遷第 5 次評估報告 (AR5) 中的幾項重點結論,也彙整 了相關氣候變遷所牽涉的環境影響議題,期望加深讀者對暖化 議題的重視,喚起對氣候議題的關注並採取行動。


第一章

全球暖化的 科學論點與證據

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已成事實, 並且氣候變遷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Evidence of man-made global warming is overwhelming, and that there are signs of climate change already on the march.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IPCC AR5)-


Chapter

1 全球暖化的科學論點與證據

地球氣候系統的形成 太空

太陽

雲 淨太陽 輻射

大氣層

降水

大氣─海冰 交互作用

大氣─海洋 交互作用

海洋

12

冰─海 交互作用

洋流

(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


/ 第二版 Minipedia

地球氣候系統是由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五大圈所構成, 其中大氣圈變化最快,亦是對人類及生態系影響最大的一圈,但大氣圈的 變化同時也受到其四圈的影響,包括人類活動也會影響大氣圈的變化。

淨地表輻射

火山氣體與噴發的顆粒

冰與雪 風

湖泊

地表逕流

人類活動(地表變化)

13


Chapter

1 全球暖化的科學論點與證據

全球暖化是怎麼發生的? 地表吸收太陽輻射 地表釋放熱 雲反射 大地層反射 地表釋放的熱

地表反射

氣候變遷大事紀 法 國 學 者 JeanBaptiste Fourier 認為大氣因素對 地表保溫具有影 響存在 , 而提出了 溫室效應的推論。

1827 14

愛爾蘭科學家 John Tyndall 發表水蒸氣如何 造成溫室效應的 論文。

1863

瑞 典 科 學 家 Svante Arrhenius 和 美 國 學 者 P.C.Chamberlain 均認為燃燒化石燃料 導致 CO2 濃度上升, 可 能造成全 球暖化, 但未發現此現象已經 發生。

1890

平均地表氣溫上升 約攝氏 0.25 度。

1890~ 1940


/ 第二版 Minipedia

自十八世紀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進行 工業生產以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 急遽上升,造成了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過去一百年來,地球平均氣溫已上升大 約攝氏 0.74 度。雖然看似增幅不大,卻 已造成全球氣候改變,生態失衡。根據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會報 (IPCC, 2007), 若 不 在 未 來 20 到 30 年 內 將 地 球上升溫度控制在攝氏 2 度以內,生態 系統將受嚴重破壞。

1988

全球平均降溫攝 氏 0.2 度, 科 學 家 推論二戰後蓬勃的 工業發展所排放的 大量懸浮微粒,阻 礙地表吸收太陽輻 射,造成溫度下降。

1940~ 1970

聯 合 國 辦 理「 首 屆 世界氣候會議 ( First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 旨在評估氣候變遷 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1985

美 國 太 空 總 署 (NASA) James Hansen 博士在 美國國會聽證中表示全 球 暖 化 迫 在 眉 睫,「 全 球暖化」一詞遂成為世 界各國頭條議題。

聯合國指出,由於溫室氣體增加, 21 世紀的全球平均氣溫將創下人 類歷史新高,並可能導致海平面 上升。

1979 1970 美國能源部的一系列 研究提升公眾對全球 暖化的關注。

( 資料來源:IPCC AR4、台灣環境資訊協會、《Global Warming》)

15


Chapter

1 全球暖化的科學論點與證據

全球暖化是事實嗎? 自從全球暖化成為熱門話題,始終有人對全球暖化是否發生持 不同的觀點。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真 的 有 比 較 多 嗎? 真的都是人為因素 所導致的嗎?

地球史上曾發

僅僅一百年的

生 過 暖 化, 目

溫度紀錄還不

前全球暖化只

足以證明地球

是自然週期的

氣候系統已經

一部分吧?

改變了吧?

有些地方卻比以 往 更 寒 冷、 冬 天

2009 年「氣候門」事件,

的冰雪下得比以

指控科學家為證明全球

往更大!

暖化,對數據動了手腳, 那氣候變遷會不會其實 是科學家編造的一場騙 局呢?

16


/ 第二版 Minipedia

但是科學家仍發現許多足以證實全球正在暖化的證據 . . . 昆士蘭大學全球變遷學院的氣候溝通院士 John Cook 彙整眾懷疑論的觀 點,並以下圖指出人類為氣候變遷留下的指紋。

人為造成氣候變遷的指紋

對流層頂增高

(human fingerprint on climate change) 高空溫度降低

大氣內化石燃料的碳增多

散逸至太空的熱變少

大氣內氧氣變少

夜晚升溫比白天高

反射回地表的熱增多

冬季升溫比夏季高

海洋暖化模式佐證 珊瑚礁內化石燃料的碳增多

溫室氣體排放量

1970 年 -2010 年 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

1

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於 2010 年達到 501 億噸,並將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 資料來源:科技部、IPCC AR5 WGI、The Scientific Guide to Global Warming Skepticism)

17


Chapter

1 全球暖化的科學論點與證據

見識「溫室氣體」的威力 造成全球暖化危機的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來自畜產養殖、稻米植栽、掩埋 主要來自燃燒或加工處理

場中的垃圾腐敗、及工業污染。

煤炭與其他化石燃料。

黑碳

主要來自交通運輸或工業污染

Black Carbon

鹵烴 又稱「煤煙」。和其他不同的

一般用 RX 表示,R 表示烴 基,X 表示鹵素,像氟 (F)、 氯 (Cl)、溴 (Br)、碘 (I)

是,它不是氣體,而是碳微粒 的組成物。在巴西、印尼及中

CO and VOCs

非,農業墾荒整地時焚燒森林 與草原等行為,或南亞地區及

HFCs 氫氟烴

中國大陸居民燃燒烹煮、取暖, 都是黑碳的主要來源。當黑碳 沉降在冰川上,污濁的冰雪無

N2O 氧化亞氮

法反射太陽光,反而大量吸收 熱能,加快其融化的速度。

18

一氧化碳和揮發 性有機化合物

主要來自重度依賴 氮肥的農業活動。


/ 第二版 Minipedia

北極海冰在減少 在 21 世紀,當全球氣溫升高的同時,北極海冰非常可能持續地變薄和縮減。 2014 年

預測 2081 年 -2100 年

北半球海冰 面積預測

北半球九月海冰面積預測 面積 年份

在各種模擬情況下,都顯示海冰面積逐漸下降。 ( 資料來源 : 難以迴避的抉擇、IPCC AR5)

19


Chapter

1 全球暖化的科學論點與證據

數據會說話:2014年「狂野」的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表報告指出,北半球 2014 年 4 月平均的大氣二 氧化碳濃度已超越 400ppm,再次證實燃燒化石燃料和其他人類活動持續 導致的溫室氣體增加,讓地球持續暖化。

美國海洋及大氣總署 (NOAA) 測量資料顯示,2014 年全球均溫高達攝氏 14.59 度,比長期平均溫 13.9 度高出了 0.69 度,以些微的差距 0.04 度, 打破 2005 年及 2010 年的紀錄,創下 1880 年以來最高溫紀錄,其中 5 月、 6 月、8 月、9 月及 12 月都分別創下當月的最高溫紀錄。另外,全球海洋溫 度也創了歷史紀錄,高達攝氏 16.67 度,海洋長期平均溫度為攝氏 16.1 度。 20


/ 第二版 Minipedia

截止 2014 年 9 月臺北高溫(日高溫達攝氏 35 度 以上)天數為 61 天,打破 1991 年 53 天紀錄。

全臺 2014 年 9 月均溫為攝氏 29.02 度,創下歷年 9 月新高 ; 7 月均溫攝氏 29.98 度,創下 67 年以 來新高。

統計全年日高溫達攝氏 36 度以上天數,新竹 11 天、嘉義 5 天,也分別打破過去 8 天、4 天紀錄。

21


Chapter

1 全球暖化的科學論點與證據

聯合國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政 府 間 氣 候 變 化 專 家 委 員 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是一評估氣候變遷的國際科學組織,由 聯 合 國 環 境 規 劃 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和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y Organization, WMO) 於 1988 年建立的,負責評審和評估全世界產生的有關認知氣候變化 方面的最新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文獻,但不進行任何研究,也不監督 與氣候有關的數據或參數。

2007 2001

第四份評估 報告 (AR4)

第三份評估報告 (TAR)

暖化證據已相當明顯

1995 1992 1990 22

第二份評估報告 (SAR)

補充報告 (FAR) 第一份評估報告 (FAR)


/ 第二版 Minipedia

未來氣候情境假設 大 氣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ppm)

情境

假設內容

RCP 2.6

低溫室氣體排放

RCP 4.5

各國積極減少排放

RCP 6.0

各國未積極減少排放

RCP 8.5

各國無任何減排動作

2013 年第五份評估報告 AR5

IPCC AR5 明確指出,人為排放溫室氣體與 1951 年後地球的增溫呈高 度相關 (95% 信心程度 ),證實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因果關係。 23



第二章

氣候變遷的衝擊

在地球上,無人例外均將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 Nobody on this planet is going to be untouched b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PCC 前主席帕卓里博士 ( Rajendra K. Pachauri )-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充滿驚嘆號的極端天氣事件

至今,美國西南部和加州地 區連續 3 年遭受乾旱之苦。

2003 年夏天,長達兩周 的熱浪侵襲歐洲,造成約 35,000 人熱死。 2009 年,連結英法的歐洲 之星列車因大雪停駛,約 2,500 人被困 16 個小時。

2011 年 5 月,龍捲風襲擊密蘇 里 州 喬 普 林 市, 造 成 至 少 142 人死亡,成為美國氣象局龍捲風 侵襲記錄以來死傷最多的一次。

2005 年,巴西發生六十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2005 年,卡翠納颶風在 24 小時之內由熱帶暴風轉成 強度最大的五級颶風,直 接侵襲美國墨西哥灣,幾 乎造成紐奧良市的毀滅。

2009 年,熱浪席捲阿根廷,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最高 溫度超過攝氏 40 度。

26

2011 年, 有「 非 洲 之 角 」 之 稱的東北非洲面臨 60 年來最 嚴重的乾旱,估計超過 1 千萬 人飽受乾旱之苦,而且情況正 在惡化。


/ 第二版 Minipedia

2008 年的暴風雪侵襲 中國大陸南部,造成 大規模寒害。

2009 年 八 月, 中 度 颱 風 莫 拉 克為臺灣南部帶來破紀錄的雨 量,引發土石流,高雄縣甲仙 鄉小林村瞬間被淹沒,約 500 人喪生。

2011 年, 泰 國 南 部 因持續暴雨而引發 洪災,至少造成 366 人 死 亡, 兩 百 萬 人 受洪水影響。

熱浪 極端乾旱 洪水 2008 年,納吉斯熱帶氣 旋侵襲緬甸最大城仰光 與周邊地區,在幾乎無 預警的狀況下,導致 13 萬以上的緬甸人喪生。

熱帶氣旋 2009 年,超級強颱海燕 於菲律賓造成慘重傷亡, 估計逾六千人死亡,成 為菲律賓史上最大天災。

龍捲風 暴風雪 ( 資料來源 : WMO)

27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人為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與天災、熱浪和沿海 洪水有很強烈的關聯。且根據過去 30 年的研究指出,當熱帶海洋 表面溫度上升,全球颶風強度也增加。

極端乾旱

極端降雨

沿海洪水

熱浪

( 原始資料來源 : the Special Report on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REX), the latest authoritative assessment (2012)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但也有持反對意見的學者認為,由於缺乏長期 一致的估計方法,加上研究時間還不夠長久, 因此不同論點的研究學者認為,也可能只是大 自然變動的過程,不見得與人為所引起的全球 增溫現象有關。

28


/ 第二版 Minipedia

我國中央研究院劉紹臣院士指出, 統計 1979 至 2009 年,28 年間世界上的每個颱風, 發現颱風所帶來的強降雨越來越強, 且全球若增溫 1 度,該年強度前 10% 的颱風就會增加兩倍的降雨。 若單以臺灣來看,則增加約 1.5 倍的降雨, 顯示臺灣水災發生的頻率可能增加。 同時,他也指出臺灣目前總乾旱日數是 210 天, 只要全球增溫一度,乾旱日數就會增加 15% , 連續 8 至 14 天不降雨日數則會增加 40%, 代表乾旱發生的風險也在攀升中。 因此,未來臺灣受到「大雨越大,小雨越小」 之極端天氣事件衝擊的機率, 將會越來越頻繁。

29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水世界可能不只是電影情節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 (IPCC) 指出,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 速度比二十一世紀初估計的還快。全球平均海平面在過去一百年已上升 0.1 到 0.2 公尺。

未來全球海平面上升預測

1900 年 ~ 現在, 估計已升高 0.19 公尺

至 2100 年, 至 2100 年, 至 2100 年, 最佳情況下,預測 穩定情況下, 最糟情況下, 升高約 0.25 公尺 預測升高約 0.5 公尺 預測升高約 1 公尺

整合古氣候、潮位站及模式 資料,評估未來全球海平面 上升的情境,最嚴重的情境 RCP8.5(紅色線)海平面可 上升高達 1 公尺。

30


/ 第二版 Minipedia

全球海平面上升變化 根據 IPCC AR5 發表 1993 年至 2002 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分布 ( 下 圖 ),當顏色越紅,表示上升速率越快,顯示西太平洋附近的海平面 上升率最快,每年約升高 10 到 12 公釐。

舊金山

馬尼拉

海平面上升變化

斯德哥爾摩 夏洛特敦

帕果帕果 安托法加斯塔

海平面 夏洛特敦 ( 加拿大 )

斯德哥爾摩 ( 瑞典 )

安托法加斯塔 ( 智利 )

馬尼拉 ( 菲律賓 )

帕果帕果 ( 美屬薩摩亞 )

海平面

舊金山 ( 美國 )

從上列折線圖中,顯示 1950 年至 2012 年間各沿海觀測站所得的相 對海平面高度變化 ( 灰線 ),與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變化 ( 紅線 ) 相比 較,其中菲律賓馬尼拉附近的海平面上升幅度最明顯。 由於影響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海面風速、暖化後的海水 膨脹、冰山融化、洋流與鹽度變化、聖嬰現象等,因此,不同區域所 量測到的海平面高度也會不同。 ( 資料來源 : IPCC)

31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物種生存的嚴重威脅 物種滅絕主要是因為棲地受到破壞,而全球暖化則是破壞生物棲地 的肇因之一,例如大氣中過多的熱在被海水吸收後,海水溫度升高, 超過了珊瑚可以適應的溫度,故造成珊瑚白化甚至死亡;又如北極 熊原本生活於極區冰層上,因為暖化使冰層持續融化減少,使北極 熊可以活動的範圍不斷萎縮。 依照目前全球暖化的速度,對生物系統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一 旦生態系統惡化,同為生物圈一份子的人類也必將遭受衝擊。因此, 各國更應積極找到有效方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大氣升溫的 速度,保護生物棲息地,亦是保障人類的生存。

32


/ 第二版 Minipedia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 在 2009 年 12 月的哥本 哈根氣候變遷國際會議上公布的名單,列出 10 種 可能受到全球暖化導致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 : 北極狐、革龜、無尾熊、白鯨、小丑魚、帝王企鵝、 環斑海豹、鮭魚、鹿角珊瑚、箭筒樹。

33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2001-2010 年與 2051-2060 年漁獲量變化預測

因為海溫的變化,預估在 21 世紀中期,中高緯度地區的海洋物種數量會 增加;反之,熱帶地區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會降低,意味著全球海洋生態系 統重新分布。

34


/ 第二版 Minipedia

物種會因溫度變化而遷徙,但遷徙速度因物種而異。在低溫室氣體排放狀 況 (RCP 2.6) 或世界各國積極減少排放溫室氣體 (RCP 4.5) 的情境中,大 部分物種都還可以生存。一旦世界各國未積極減少排放 (RCP6.0) 或無任 何動作 (RCP8.5) 的情境下,遷移速度較慢的植物將首當其衝,恐會瀕臨 絕種。

各物種於不同情境下遷移的概況 2050-2090 年的氣候 變率 ( 平均溫度變化 ) 最快遷移速度

物 種 的 遷 移 速 度

平均遷移速度

RCP8.5 平地

( 公里 /10 年 )

最慢遷移速度

RCP6.0 平地

RCP4.5 平地 RCP8.5 全球平均 RCP6.0 全球平均 RCP4.5 全球平均 RCP2.6 平地及全球平均

木 本 植 物

草 本 植 物

偶 蹄 哺 乳 類

肉 食 動 物

齧 齒 目 動 物

靈 長 類 動 物

草 食 性 昆 蟲

淡 水 軟 體 動 物 ( 資料來源 : IPCC AR5)

35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全球水資源日益匱乏 世界氣象組織 (WMO) 指出,全球雨量變化呈現增加的趨勢,且變化 分布極不平均,加上總降雨天數逐年減少、降雨強度增加, 形成乾旱、 洪澇頻傳的現象。 1990-2002 年,全球乾旱狀況

IPCC 的特別報告估算,全球乾燥地區將有約 10 億人口面臨水資源日 益缺乏的威脅。

36


/ 第二版 Minipedia

世界各地陸續發現,近幾十年有大雨增加及小雨減少的現象,小雨是土 壤保持溼潤及地下水的重要來源,但大雨因不易收集,故容易流失,加 速流入海洋。一旦豪大雨來得急且日數增加,可能會帶來許多威脅,如 地勢較低地區更容易淹水、山區更容易發生坍方、落石和土石流災害等, 這些都不利水資源的匯集,人類用水將受到嚴重影響。

全球平均地表溫度變化 (a) 及平均降雨量變化 (b) 預測 (a)

1986-2005 年

2081-2100 年

(b)

1986-2005 年

2081-2100 年

IPCC AR5 報告指出,在暖化的趨勢下,未來全球降雨變化將受到區域 性季風系統、聖嬰現象等因素影響,在中、高緯度及熱帶的潮濕地區降 雨將會增加且劇烈;反之,中緯度及副熱帶的乾燥地區,降雨卻會越來 越少。 ( 資料來源 : WMO、IPCC )

37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臺灣水資源面臨的挑戰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公布 1949-2011 年歷史統計資料顯示,臺灣近年的雨量變化 與頻率逐漸極端化,且豐枯年的雨量多寡差距越來越大,不是水太多、就是水 太少,因此,臺灣的水資源管理更加危困艱難。

( 圖片來源 : 經濟部水利署氣候變遷水環境知識庫 )

這些導致臺灣水資源管理面臨諸多挑戰,包括 : 旱澇加劇的情形使河川豐枯差 異更加明顯,進而影響水庫供水及防洪能力;使維生水利設施遭受破壞,對民 生影響甚鉅;影響灌溉供水量,使農業用水分配不易等。

38


/ 第二版 Minipedia

( 資料來源 : 經濟部水利署氣候變遷水環境知識庫 )

39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全球糧食安全危機 氣候變遷增加了食物供應的不確定性。 科學家預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 溫度的上升與降雨量模式的改變將會對全球作物生長造成影響。 世界上幾種主要作物,例如 : 小麥、水稻和玉米, 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數 4、5 個區域生產, 例如美國、澳洲、南美洲、俄羅斯、歐洲以及越南和泰國, 只要這幾個糧倉發生極端天氣事件, 不管是乾旱、洪水或是異常的氣溫, 就有可能造成全球糧荒。 歐洲與中亞

西歐 美國與加拿大

中東與北非 東亞與 泛太平洋地區

拉丁美洲與 加勒比海地區

南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澳洲與紐西蘭

預測至 2050 年,糧食作物產量變化

40


/ 第二版 Minipedia

全球暖化下的農業社會 許多國家因為食物來源沒有保障、窮困或資源掠奪,開始砍伐森林、 過度農耕及放牧,引發土壤流失、鹽化,加上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濫 用,以致環境失衡,加上氣候變遷的影響,使得糧食問題更加嚴重。

農業用水 品質降低 水量不足

糧食作物的 產量不穩定

糧食價格 全面上漲

病蟲害增加

頻繁極端的氣候災害 擾亂或毀損農業設施

生產效率降低

糧食產區轉移,部分 地區可能因糧食不足 而引起飢荒問題

熱浪侵襲影響 牲畜生存

( 資料來源 : World Bank Institute、氣候變遷的關鍵報告、IPCC AR5 )

41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新時代的人類健康隱憂 氣候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例如溫度與降雨皆影響糧食生產、空氣品質及 傳染性病媒的生存條件。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降雨或高溫等,可能會使傳 染性病媒遷徙或擴張活動範圍,進而造成患病人數增加及不曾出現病例的 地區出現病例。

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關係圖 風暴與洪水

疾病傳染

熱浪

傳染性疾病

呼吸道疾病

生病或死亡

42

空氣污染

食物供應

營養不良


/ 第二版 Minipedia

傳染疾病的溫床

30 X

例如 :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 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據估計, 過去五十年間,該疾病發生率提高了 30 倍。

10℃

1 月等溫線

10℃ 7 月等溫線

國家或地方曾有登革熱紀錄的風險區域

近年來研究證實臺灣登革熱的 流行與溫度變化有關,隨著暖 化及人口密度增長,登革熱流 行區域有擴大的趨勢。

在熱帶美洲,過去 25 年間,因登革熱疾病的蔓延, 經濟損失高達 21 億美元。

( 資料來源 : Climate Communication、IPCC、 WHO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 )

43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氣候難民何去何從? 根據 2014 年 6 月 30 日公布的「熱帶地區的狀態」(The State of the Tropics)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遷造成全球熱帶區域擴張,東南亞恐 成最大風險區。 例如,越南的堅江省,過去 10 年來有許多家庭,由於風暴的肆虐及海 平面上升致使土地流失,被迫至少每兩年就得舉家遷移。這些出於極 端氣候,而非經濟或政治動盪因素而被迫遷徙的沿海居民,成為非自 願的遷徙者,稱為「氣候難民」。

( 圖片來源 : http://www.ipsnews.net/2012/11/ coastal-erosion-reaches-alarming-levels-invietnam/)

越南西燕公社的一名漁民憂心的表示 :「我們家已經搬過 5 次,離海也僅剩 4 公尺了。現在,屋內的地面因海水而是濕的。」

44


/ 第二版 Minipedia

2013 年,估計全世界 2,200 萬人被迫因 萬人被迫因天氣相關災害而重新遷徙 具有新遷徙紀錄的國家 超過五萬人被迫遷徙 每百萬個居住者就有至少 3,500 人被迫遷徙

( 資料來源 : IPS、IDMC )

45


Chapter

2 氣候變遷的衝擊

能源供需,牽一髮而動全身 極端天氣事件對能源供需的衝擊相當顯著,例如 : 在供給面來說,氣溫及 海溫上升會降低發電效率,因而減少供電能力;而需求面來說,夏季尖 峰時段氣溫上升,以及熱浪持續日數增加,會提高冷卻需求之能源供給 壓力。反之,夜間及冬天溫度上升,反而會紓解保暖需求之能源供給壓 力。此二者會造成全年度的能源需求波動增大。 因為氣候變遷,直接與間接地影響了各產業之能源成本、供需、企業的 投資損失、裝置成本的增加等,這可能引發能源需求的變化,可謂是牽 一髮而動全身。

經濟、社會發展 氣候變遷

水 能源

食物

46


/ 第二版 Minipedia

初級能源 A. 再生能源 太陽

生質能

地熱

海洋

水力

太陽能 發電廠

風力 發電廠

生質 燃料

1. 地熱 發電廠 2. 熱泵

1. 波浪能 2. 潮汐能

水力 發電

B. 非再生能源

石油

煤炭

核能

天然氣

次級能源

電能

煤氣

汽油

氫氣

( 資料來源:WBCSD、環保署氣候變遷調適資訊平台、國發會共築方舟-氣候變遷調適入口網 )

47



第三章

氣候變遷 國際協商與談判

氣候變遷不是單一仙丹靈藥就能解決,而是必須整合 各領域的多種解決方案以迎向挑戰。 Climate change is not solved with one magic bullet, but with multiple solutions across multiple sectors converging to meet the challenge. - UNFCCC 秘書長 ( Ms. Christiana Figueres )-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什麼是 UNFCCC ? 《 聯 合 國 氣 候 變 化 綱 要 公 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簡稱 UNFCCC) 目的為穩定維持 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使氣候系統適應氣候變化且不受到人為干擾, 同時兼顧糧食生產與經濟發展。

發展歷程 1988 年 11 月

1990 年 12 月

世界氣象組 織、 聯 合 國 環境署合作 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 家委員會 (IPCC)。

聯合國會員大 會為促成氣候 變遷綱要公約, 成立跨政府協 商委員會。

1992 年 5 月 於聯合國紐約總部通過《聯 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 並 在 6 月 巴西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 期間開放簽署。

1988 1990 年 11 月 IPCC 發 表 第 一 份 評 估 報 告 (FAR), 指出人為碳排放已 使大氣溫室氣體顯 著 增 加, 並 呼 籲 建 立國際公約。

50

1994 年 3 月 21 日 UNFCCC 正 式 生 效, 統 計 至 2014 年 共 有 195 個 國 家 及 1 個區域性經濟組織 共同簽署為締約國 (Parties), 每 年 召 開 一次締約國大會。


/ 第二版 Minipedia

1997 年 11 月

1995 年 4 月 UNFCCC 第 一 次締約國大會於 德國柏林召開。

於日本京都召開 第三次締約國 大 會 制 定《京 都 議 定 書 (Kyoto Protocol)》, 作 為 UNFCCC 補 充條款,是國際 上第一個溫室氣 體減量條約。

2013~2014 年 IPCC 陸 續 發 表 第五次評估報告 (AR5) 第一、二、 三工作小組報告 及綜合報告。

2014 1995 年 8 月

1995 年 12 月 6 日

2007 年

UNFCCC 總部遷至 德國波昂 (Bonn)。

《京都議定書》生效。

IPCC 發 表 第 四 次 評估報告 (AR4)。

( 資料來源:外交部、UNFCCC、IPCC )

51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UNFCCC 締約國分類

所有附件一國家中但不包括 EIT 國 家,以及歐盟及其他先進國家。

包括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國家中的工業化國 家、歐洲聯盟、美國、日本及 經濟轉型中 (EIT) 國家,如俄羅 斯及東歐諸國。

履行義務

履行義務

在 2000 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 量減至該國 1990 年的水準。

除履行附件一國家的責任外, 還須提供資金及技術協助開發 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

同為附件一與附件二國家 附件一國家 非附件一國家 ( 含最低度開發國家 )

52


/ 第二版 Minipedia

包括 77 國集團、以中國大陸為首 之開發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如南 韓、新加坡等,大部分屬於開發中 國家。

聯合國列出共 49 個最低度發展國 家,他們對氣候變遷特別脆弱且調 適能力有限。

履行義務

履行義務

執行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的統 計,並定期通報溫室氣體統計 結果,但對溫室氣體排放減量 並無任何承諾。

無任何履行義務,相對地,已 開發國家必須協助他們因應氣 候變遷。

雖 臺 灣 不 是 UNFCCC 締 約 國 之 一, 仍 積 極致力於溫室 氣體減量。

53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UNFCCC 年度盛事: 締約國大會 (COP)

UNFCCC 自 1995 年起,每年舉行一次締約國會議 (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共同研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規範與執行。

COP 1 德國波昂 要求已開發國家承諾減量目標,通過《柏林授權 (Berlin Mandate)》,並在德國波昂設立永久秘書處。

COP 4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行動計畫》,加強 UNFCCC 的執行,也為《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作準備。

1995

54

1997

1998

2000

COP 3 日本京都

COP 6 德國波昂

通過《京都議定書》,要求工 業化國家削減列管的六種溫室 氣體。

通過《波昂協議》,在公 約下設立「特別氣候變遷 基金」與「低度開發中國 家基金」。


/ 第二版 Minipedia

自 2005 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簽訂議定書的國家在每年 COP 會 議 時, 同 時 召 開 京 都 議 定 書 締 約 國 會 議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Serving as the Meeting of Parties to the Kyoto Protocol, CMP), 以確保全球氣候變遷行動之發展與成效。

COP 10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宣布《京都議定書》將在 2005 年 2 月 16 日起生效,另會議主軸聚 焦減緩與技術、衝擊與調適等,又稱「The Adaptation COP」。

COP13/CMP3 印尼峇里島 IPCC 發布第四次評估報告 (AR4)。會議上產生《峇里路 線圖 (Bali Roadmap)》,為京都議定書承諾期到期後 的全球氣候變遷架構鋪路。

2004

2005

2007

2008

COP 14/CMP 4 波蘭波茲南 促成協助開發中國家的《波茲南技術轉讓策略計畫》 ,並在 防止毀林及森林退化之減量方案 (REDD) 討論上取得進展。

COP 11/CMP 1 加拿大蒙特婁 《 京 都 議 定 書 》 第 一 次 締 約 國 會 議, 確 認 京 都 議 定 書 之 規 則 書 (rulebook)、強化清潔發展機制 (CDM) 及後京都時期規範的方向等。 55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COP 15/CMP 5 丹麥哥本哈根 達成未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認同 大幅度減削全球排放量是必要的,各締約國應提 出具體作為,加強長期合作行動;提出「綠色氣 候基金」的構想。

COP17/CMP7 南非德班 建立「德班平台 (Da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決議 2015 年前通過具法律約束力的減 碳排放協議;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協助開發中 國家建立減緩及調適技術以因應氣候變遷。

2009

2010

2011

2012

COP 16/CMP 6 墨西哥坎昆

COP 18/CMP 8 卡達杜哈

通過《坎昆協議》,要項包括;工業 化國家及開發中國家的減量目標獲得 正式承諾、京都議定書締約國同意持 續進行磋商、建立一個新的「坎昆調 適架構」等。

確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延 至 2020 年。

56


/ 第二版 Minipedia

COP19/CMP9 波蘭華沙 會 議 聚 焦 氣 候 變 遷 對 策 的 企 業 參 與、 氣 候 融 資、2015 年 新 氣 候 協 等 議 題; 建 立「 華 沙 國 際 機 制 (Warsaw International Mechanism)」,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 變遷相關極端事件所造成的損失和損害。

2013

2014

2015 COP 21/CMP 11 法國巴黎

COP 20/CMP 10 秘魯利馬 提出《利馬氣候行動呼籲 (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決定國 家自定預期貢獻 (INDCs) 的草案文件,並要求締約國於 2015 年第一 季提出長期減碳規劃與承諾;綠色氣候基金集資達 100 億美元;提升 對氣候調適的重視,認為調適與減緩具同等重要性。 57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京都議定書》大哉問 《京都議定書》是什麼? 《京都議定書》是 1997 年於日本京都召 開 UNFCCC COP3 會議上制定的一份 國際協議,是國際上第一份為強制減少 溫室氣體排放的協議,2005 年起生效。

公約規範的溫室氣體 (GHG) 是那些呢?

甲烷 CH4

氫氟碳化物 HFCs

58

二氧化碳 CO2

全氟碳化物 PFCs

氧化亞氮 N2O 六氟化硫 SF6


/ 第二版 Minipedia

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要求一樣嗎? 《京都議定書》制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溫室氣體排放大量的已開發國家,須採取具體措施來減 少排放量,而開發中國家則不承擔減量義務,但這些規 範皆不具法律約束力。

已開發國家的具體減量目標是什麼? 根據議定書規範,2012 年前,已開發國家締約 國需將其平均 GHG 排放量減至比 1990 年水準 再少 5.2%。不同國家其減量要求不同,例如歐 盟整體需削減 8%,日本和加拿大各減少 6%, 美國則需削減 7%。

議定書提供什麼減碳機制? 共同 減量

先進國家透過 這些機制減量 來達承諾目標

排放 交易

清潔發展 機制

發展中國家獲得 相關技術與資金 ( 資料來源:京都議定書 )

59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誰簽訂了《京都議定書》 ? 2011 年加拿大宣布退 出《京都議定書》。

締 約 國: 議 定 書 附 件 B 國 家 中已提出承諾目標 締約國:開發中國家 ( 非附件 B 國家 ) 沒有承諾目標 非議定書締約國 議定書簽署國 ( 附件 B 國家 ),但未通過 條約亦無提出承諾目標 退出議定書,且無提出承諾目標 為附件 B 國家,第一承諾期有承諾目標, 但第二期未提出目標

60

美國為溫室氣體排放量 第 二 大 貢 獻 國, 卻 遲 遲 未通過《京都議定書》。


/ 第二版 Minipedia

俄羅斯、日本與紐西蘭於 2012 年 退出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承擔義 務,使議定書涵蓋全球溫室氣體排 放量下降至 15%。

中國大陸與印度分別為 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及第 三 大 國 家, 卻 因 為 開 發 中 國 家, 而 不 受 議 定 書 規範。

澳洲與美國一樣,一開始僅 簽 署 但 未 通 過《 京 都 議 定 書》,遲至 2007 年才通過, 並在 2012 年通過加入第二承 諾期。

61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議定書合作機制 I 清潔發展機制

清潔發展機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是《京都議 定書》中的一種彈性機制,目標為協助非附件 B 國家 ( 不受減量目標限 制 ) 達到永續發展,以及協助附件 B 國家 ( 具減量目標 ) 可以藉由購買 CDM 產生的抵換額度 (offsets) 來達成減量目標。

7450 個以上 CDM 計畫註冊

8,000

CDM 計 畫 註 冊 自 2004 年起巨幅成長

6,000

投資 2154 億美元 至開發中國家

4,000 政府開始 協商

CDM 第一次 執行會議 首項 CDM 計畫註冊

京都議定 書制定

1995 1997 62

2001

2004

2,000

2008

2014


/ 第二版 Minipedia

目前有 128 個國家註冊 CDM 計畫或專案,其中 105 個為開發中國家。

48 件

6,387 件

1,002 件

255 件

執行 CDM 減量計畫 (project) 執行 CDM 減量專案 (program) 兩者皆有執行減量計畫

提計畫規劃書 計畫開發者提出 規 劃 書, 此 減 量 計畫必須能證明 在無此計畫的情 境 下, 溫 室 氣 體 不可能減量。

計畫審核 計 畫 註 冊 成 功 後, 即 獲得經驗證的減量額 度 (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CER), 每 一 單 位 的 CER 等 同 於 減少一公噸二氧化碳 當 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的排放量。

執行與監測 計畫開發者執行 此計畫,並由第 三方進行減量監 測與審核。

額度交易 開發中國家可將 其 CER 販售給已 開發國家作為抵 換 額 度 (offsets), 以達到他們在京 都議定書中設定 的減量目標。

( 資料來源:UNFCCC )

63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議定書合作機制 II&III 共同減量、排放交易

共同減量 (Joint Implementation,JI) 是附件 B 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合作 機制,已開發國家透過以技術和資金投入的方式,與另外一個已開發國 家合作實施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或具有吸收溫室氣體的項目,其所完成的 溫室氣體減量或吸收量稱為排放減量單位 (Emission Reduction Units, ERU),則轉讓給投資國或技術提供國履行議定書義務的減碳量。

兩國總體總量管制額度不變

64


/ 第二版 Minipedia

排放交易 (Emission Trading, ET) 機制是讓《京都議定書》中附件 B 國家透過販賣或者購買溫室氣體排放額度,以符合其承諾減量目標, 其交易市場稱為碳市場(Carbon Market)。 實際排放額度 允許排放額度

需購買 可販賣 允許排放額度 實際排放額度

韓國於 2015 年建立 碳排放交易體系

歐洲排放交易體系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 碳交易市場

中國大陸預計在 2018 年 成 立 中 國 排放交易體系

已啟動或即將啟動的排放交易體系 (ETS)

已 ( 將 ) 有碳稅,考慮建立排放交易體系

已執行或即將執行碳稅制度 (carbon tax)

皆 ( 將 ) 有碳稅和排放交易體系

考慮執行碳稅或建立排放交易體系

目前已成立的碳交易所

( 資料來源:京都議定書、UNFCCC、世界銀行《2014 碳價格現況與趨勢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65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氣候變遷最前線:小島嶼發展中國家

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有哪些? 葛摩

幾內亞比索

模里西斯

維德角

塞席爾

馬爾地夫

巴林

聖多美普 林西比

新加坡

非 洲、 地 中 海、 印 度 洋 和 南中國海 (AIMS) 印度洋委員會 Indian Ocean Commission

我國友邦

66

區域共同體


/ 第二版 Minipedia

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定義是什麼? 海岸線較低矮、易淹水區域且正面臨永續發展挑戰的國家,這些挑戰包括人 口稀少但持續成長、資源有限、地理位置偏遠、對於自然災害敏感性高、對 外來的衝擊脆弱度高,並過度依賴國際貿易。 ( 資料來源: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 UN-DESA)

聖克里斯多 福及尼維斯

圭亞那

巴哈馬

貝里斯

千里達及 托巴哥

聖露西亞

安地卡及巴 布達

海地

古巴

蘇利南

多明 尼加

牙買加

聖文森及 格瑞那丁

格瑞那達

多米尼克

巴貝多

太平洋島嶼論壇 Pacific Islands Forum

加勒比海 (the Caribbean)

太平洋 (the Pacific)

加勒比共同體 Caribbean Community

庫克群島

吉里巴斯

東加

萬那杜

斐濟

馬紹爾群島

東帝汶

帛琉

吐瓦魯

諾魯

索羅門 群島

巴布亞紐 幾內亞杜

紐埃

密克羅尼西亞

薩摩亞

67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困境 公共基礎設施 不足且建造與 修繕昂價

面積 狹小 制 度 量 能、 國 內 市 場 規 模、 出口量皆受限

高度倚賴國際 貿易

自然資源匱乏 水資源短缺 人口密度高

物資商品 運費不貲

地理 孤立 距離世界主要 經濟體遙遠 68

競爭力難以提升


/ 第二版 Minipedia

海岸線退縮

全球氣候 變遷與海 平面上升

攸關國土存亡

天災 頻繁 文化社會

環境資源

經濟發展

永續發展?

地理位置特殊

( 資料來源: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 UN-DESA)

69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島民的吶喊! 吐瓦魯外交部的 Pasuna Tuaga 先生說… 為什麼呼籲國際重視我們? 為什麼要國際確保我們人民能夠繼續生存在這塊土地上? 因為,海平面上升導致全球暴露於各種威脅之中,而我們正站在最前線 上、是第一群受衝擊的人們。 因此,只要能夠讓我們生存,你們必定生存! 聆聽我們的吶喊,這不光為了我們,更為了你們自己! 小島嶼發展中國家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簡稱 SIDS) 對全 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較少,面對氣候變遷時,其曝露風險與受災 程度卻較高。 1990 年,一群小型海島國家首先組成「小型島嶼國家聯盟」,因應全球 氣候變遷議題,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團結發聲。 1992 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首次正式承認 SIDS 獨特的分群地位,認同應重視 SIDS 在全球暖化與海平面上升問題 下的極端脆弱性。 2001 年,聯合國成立「最低度發展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與小型島嶼發 展中國家高級代表辦公室」,SIDS 議題正式制度化。

70


/ 第二版 Minipedia

2014 年第三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會議 時間 2014 年 9 月 1-4 日於薩摩亞舉行 意義 會議促成多項合作夥伴關係及技術轉讓 機制,被視為 SIDS 發展的關鍵性啟航

成果 薩摩亞路徑 (Samoa Pathway) 重申各國政府應資助、協助 SIDS 實現 永續發展目標,並紀錄各國承諾幫助 SIDS 的內容

( 資料來源:聯合國 )

71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現行氣候變遷協議有什麼問題? 2011 年,南非德班 COP17 啟動《德班平台機制》,決議於 2015 年產出新的國際氣候協議,且須具法律約束力。

京都議定書缺乏強制力 減量負擔的承擔辯論 機制僅解決片面環境問題 合作減量無法真正減量 全球碳市場快速擴張 氣候不正義衍生新議題

72


/ 第二版 Minipedia

例如… 世界排放第二大國─美國─遲遲未簽署《京都議定書》,近年歐 巴馬總統則另外提出美國新的氣候宣言。

加拿大退出議定書,俄羅斯、日本及紐西蘭不加入第二承諾期、 澳洲減量態度消極,彰顯既有議定書的約束力不足。 依據公約,中國、印度、阿拉伯等發展中國家減量義務不重,但 因經濟快速發展,他們碳排放量增加速度驚人。 先進國家有義務資助落後國家因應氣候變遷,但是資金捐獻意願 低,累積速度遠低於預期。 CDM 促成許多很多減量技術合作,但有過度重視減量、移轉成本 高、圖利特定技術廠商等問題,無助於根本解決問題。 碳抵換讓高排放的企業和國家藉著花錢在其他地方減量,而規避 自身減量責任。 碳交易市場大幅擴張,將碳商品化,但市場本質是「成長」,而 非減量。 許多小島國家因氣候變遷,已遭受損失,甚至造成永久性損害, 要求先進國家應提出具體的減量承諾。 防止毀林及森林退化之減量方案 (REDD),藉由經濟誘因鼓勵減少 伐林,卻加劇土地衝突、剝奪依賴森林生活的族群 ( 如原住民 ) 權 益等問題。 ( 資料來源:UNFCCC、經濟部能源局 )

73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氣候行動全球號召 2014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 (Climate Summit) 2014 年 9 月 23 日 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起 100 多 位各國政府最高首長、800 位企業、金融界及民間團體 領導人出席,宣示各自氣候行動承諾。

減碳 Cutting emissions

碳價格 Carbon Pricing

. 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2 度以下 . 承諾 COP21 提出新公約草案, 並致力訂定新公約

動員資金市場 Moving markets and mobilizing money

. 碳價格廣受領導人支持,

. 承諾支持綠色氣候基金

領導人背後代表全球

. 已開發國家承諾協助發展

52%GDP、54% 排放量

中國家落實減緩

及 50% 世界人口

強化回復力 Strengthening resilience . 氣候回復力與資金回復力 . 企業承諾提出結合氣候風險與金融 系統的倡議

建立新夥伴關係 Mobilizing new coalitions . 政府、金融機構、私部門、公民社會 結成雙邊或多邊夥伴關係 . 簽訂新全球市長合約,其中 228 座城 市已設定自主減碳目標

74


/ 第二版 Minipedia

2014 氣候大遊行 (Climate March) 為 了 響 應 聯 合 國 氣 候 高 峰 會, PeoplesClimate.org 號 召 在 2014 年 9 月 21 日當天,以各種活動形式呼籲世界 正視氣候變遷、採取積極氣候行動,共 約 40 萬人參加。

臺灣青年氣候 聯盟也發起 「氣候行動」

( 資料來源 : UN Climate Summit、People's Climate March、臺灣青年氣候聯盟 )

75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2015年巴黎新氣候協議 京都議定書 第一承諾期 2008-2012 年

京都議定書 第二承諾期

德班平台談判

2013-2020 年

COP17 德班氣候會 議啟動「德班平台 (ADP)」談判

(2015 年新國際協議 2020 年生效 )

COP20 利馬氣候會 議提出 2015 年巴黎 新氣候協議談判草案 要項

推動 2011

2014

歷程

2013

COP19 華沙氣候會議 啟動國家自定預期貢獻 (INDCs) 談判

76

2015

COP21 巴黎氣候會議 預計通過 2015 新國際 氣候協議


/ 第二版 Minipedia

目標

● ● ●

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低於攝氏 2 度。 2050 年比 2010 年溫室氣體排放水準減少 40% ~ 70%。 2100 年達到零或負排放。

新協議全球長期目標

削減溫室氣體

全球調適目標: 國家永續安全

提升回復力

全球減緩目標: 攝氏 2 度, 淨零排放量

77


Chapter

3 氣候變遷國際協商與談判

2015 2 月 8-13 日

3 月 31 日

5 月 31 日

在日內瓦展開新氣候

各國提交減碳承

新協議草案

協議的第二次磋商

諾目標 ( 國家自

產出期限

( 第 一 次 在 COP20

定 預 期 貢 獻,

秘魯利馬會議 )

INDCs) 的 截 止 期限

78


/ 第二版 Minipedia

6 月 3-14 日

11 月 1 日

11 月 30 - 12 月 11 日

在波昂進一步討論協

聯合國專家分析

COP21 巴 黎 通 過

議草案的細節

各國所提出的減

新國際氣候協議,

碳承諾,是否能

並於 2020 年生效

有效將全球升溫 控制在攝氏 2 度 以下

( 資料來源:路透社 )

79



第四章

減緩

我們是第一個能夠消除貧窮的世代, 更也是抵抗氣候變遷衝擊的最後希望。 Ours is the first generation that can end poverty, and the last that can take steps to avoid the worst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 聯合國秘書長 潘基文 ( Ban Ki - Moon )-


Chapter

4 減緩

什麼是減緩?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IPCC AR5) 在第 3 工作小組的報告中,將「減緩」定義為藉由人為介 入的方式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源或增加溫室氣體匯存 (sinks ), 就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存入森林、土壤或海洋之中。

2012 年各國總碳排放量 ( 單位 : 百萬噸 CO2 ),以及排名

1.6

5

日本

82

16.1

1954

4

俄羅斯

人均排放量 6.1

5074

3

印度

8251

2

美國

中國大陸

1

1659

1223

11.6

9.6


/ 第二版 Minipedia

2012 年世界各國碳排放量示意圖

533

532

15.3

7.0

10

沙烏地 阿拉伯

臺灣

11.9

9

伊朗

9.2

592

8

加拿大

755

7

南韓

德國

6

24

458

256

16.2

11 噸 CO2/ 人

( 資料來源:IPCC AR5、Global Carbon Project、IEA )

83


Chapter

4 減緩

各國城市減碳策略 加拿大

多倫多市

1988 年 9 月,多倫多市議會成立環境委員會, 推動一系列降低空污、回收碳汙染物、適應氣候 變遷之政策,並建議市議會成立多倫多的大氣 基金。市政府應說明他們在降低碳有害物質的 資金使用並通過回收廢棄物法案,讓污染者負 擔他們的污染,這可以降低污染者的污染行為。

美 國

亞特蘭大

美國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在亞特蘭大設 置辦公室,主要職責為: 1. 提高能源效率和生產率。 2. 協助市場開發潔淨、可信賴的和可以轉讓的能源技術。 3. 增加美國人的能源選擇機會。

巴 西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是參與氣候保護城市運動 (CCP) 的成員之 一,為降低能源消耗與節省能源費用,該市提供補助學 生參與研究再生能源計畫並致力於改善能源部門對環境 的 衝 擊 性。 此 外, 該 市 最 大 的 能 源 公 司 ELETROBRAS 已與歐盟達成協定參與節能技術研發工作。

84


/ 第二版 Minipedia

德 國

漢諾威市

漢諾威市基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 責任,加入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 (ICLEL) 的 都 市 二 氧 化 碳 減 量 計 畫, 並發展漢諾威氣候保護策略: 1. 持續監測所有溫室氣體。 2. 訂定二氧化碳減量目標。 3. 提高能源價格。

日 本

日本鎌倉市了解大眾教育對於城市的環 境目標占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進行非 常多的教育訓練活動,如: 1. 垃圾回收的宣導 2. 觀光客教育 3. 學校教育 4. 成人教育手冊 5. 生態辦公室 6. 行動手冊

臺 灣 中國大陸

瀋陽市

瀋陽市當地政府強調建設容量及永續 發展,這個計畫可分為三個時期。主 要內容包括:無鉛汽油的促銷、都市 綠化、能源控制及節省能源科技的引 進、遼河邊的棲息地、淡水污染控制、 減少固體的廢物以及公廁、掩埋場及 更先進污水處理廠的建置等等。

南 非

鎌倉市

高雄市

為促進低碳永續城市建構發展,高雄 市擬訂溫室氣體減量六大推動主軸: 1. 綠色經濟 2. 企業減碳 3. 節能建設 4. 低碳運輸 5. 綠色生態 6. 低碳教育 除致力於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及管制作 業, 亦 藉 由 國 際 會 議 之 參 與 (ICLEI) 及 與 國 際 NGO 團 體 或 都 市 之 交 流 (UCLG),積極展現高雄市對氣候變遷 議題所做的努力。

約翰尼斯堡

約翰尼斯堡推行生態城市行動的內容,包括:農業 及金融合作社、有機農業、生態村的建構、環保能 源及能源保存的推動、資源回收、交通行動、青年 行動、水需求管理、整合性環境管理系統的創造。

澳 洲

雪梨

雪梨的永續能源發展組織 (SEDA),以太陽能方式推動 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雪梨可以說是走在世界前端。 雪梨 SEDA 的主要工作是,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新能 源,成立創投協助企業改善能源投資、推動企業使用 永續能源、以及從事住宅太陽能 。 ( 資料來源:臺北市節能及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85


Chapter

4 減緩

全球再生能源發展 在全球高度重視氣候變遷與節能減碳的趨勢中,「投資再生能源」、 「綠色新政」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經濟策略及施政潮流。

歐盟 2009 年通過「能源技術策略計畫」,投入總計 535 億歐元的 7 項產業計畫方案,其中再生能源占 315 億歐元;透過「歐 盟能源復甦計畫」金融手段,加速對能源部門投資。

南韓 2008 年以「2008~2030 國家能源計畫」設定 119 年再生能 源占初級能源 11 %,並推出「公共建築使用再生能源義務」, 新建、擴充、改建 3,000 平方公尺以上公共建築,必須生產 再生能源達本身能源需求 10 %。

美國 2009 年通過「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投資 1,720 億美元用 於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和能源效率領域,另為刺激景氣推出「經 濟復甦和再投資法」,以 300 億美元作為清潔能源發展的稅 賦誘因。

86


/ 第二版 Minipedia

日本 2012 年實施「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涵蓋太陽光電、 小型風力、30MW 以下小型水力、地熱、生質能發電等,電力 公司有義務於一定期間以固定價格全額收購再生能源電力。

供給端

需求端

政策原則

優化能源結構 ● 多元自主來源 ●

安全 效率 潔靜

● ●

提升能源效率 分期總量管理

系統端 ● ●

均衡供需規劃 促進整體效能

「能源發展綱領」以此核心價值,建構安全穩定、效率運用、 潔淨環境之能源供需系統,營造有助節能減碳之發展環境,以 達成我國節能減碳目標,實現臺灣永續能源發展 , 並作為規劃 總體能源發展之準據。

( 資料來源 : 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發展綱領 )

87


Chapter

4 減緩

臺灣氣候變遷減緩的政策 2006 年率先提出開發中國家第一個「溫室氣體減量法 ( 草 案 )」,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該法案將是我國因應氣候 變遷的重要法制基礎。

2007 年 7 月啟動「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目前正在 實 施 先 期 減 量 與 抵 換 專 案, 並 對 大 型 投 資 案 進 行 環 評 管 控。

2012 年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公告「二氧化碳、甲烷、 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及全氟化碳」為空氣污 染物,優先推動溫室氣體排放量申報法制作業;並於同年 年底,發布訂定「溫室氣體排放量申報管理辦法」及公告 「公私場所應申報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固定污染源」。

2013 年優先要求國內主要耗能產業及高能源密集度業者, 完成溫室氣體排放量之申報、盤查及查證作業。

2014 年發布「溫室氣體檢驗測定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

88


/ 第二版 Minipedia

空氣污染防制

排放量申報

研擬中

研擬中

排放標準管制 空污收費制度

許可管制制度 總量管制 監 / 檢測制度

2012 年 12 月 排放量申報管理辦法 2014 年 8 月 掌握第一批應申報對象之完整盤查資料

溫室氣體減量

自願盤查 強制盤查登錄 登錄與減量 自願減量

自願參與

指定規模排放源

效能標準 抵換交易

既存及新設 排放源

總量管制 抵換交易

減量目標分配

現階段已執行

「溫室氣體減量法」尚未施行前,先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管理。 89


Chapter

4 減緩

2009 年底成立「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 並通過「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及其十大標竿方案,包含 :

健全法規體制 強化節能減碳 宣導與溝通

改造低碳 能源系統

深化節能 減碳教育

打造低碳 社區與社會

營造低碳 產業結構

推動節能減碳 公共工程

建構綠色 運輸網路 擴張節能減碳 科技能量

營建綠色新景 與普及綠建築

726 583

617 482 351

431

504 416 CO2 減量目標 CO2 實際減量 單位:萬公噸

2010 年 90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 第二版 Minipedia

2014 年,與「行政院新能源發展推動會」整併, 並更正為「行政院綠能低碳推動會」;計畫更名為 「國家綠能低碳總行動方案」。

2010 年成立全方位「節能減碳服務團隊」,至 2013 年重要成果,包括 : 1. 溫室氣盤查輔導: 累計完成產業 778 家輔導,減量成效約 4,680 萬公噸 CO 2。 2. 溫室氣體減量輔導 ( 實質減量 ): 累計完成輔導 2,752 家次服務,實質減量約 272 萬公噸 CO 2。 3. 節能技術輔導 ( 節能潛力 ): 累計完成輔導 6,880 家次服務,計發掘減量潛力約 314 萬公噸 CO 2。

( 資料來源 : 經濟部 )

91


Chapter

4 減緩

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將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量,透過自行減量與抵換方式,達 到「零碳」產生。 ●

碳中和步驟

量化 首 先, 必 須 先 了 解 自 己 的 碳 足 跡, 依 循 ISO 14064、GHG protocol、《 我 國 產 品 與 服 務 碳 足 跡 計 算 指 引 》、PAS 2050、ISO 14044 等標準盤查與量化。 減量 透過製程改良、更換節能設備、使用再生能源、減少進口原物料等措 施達到減碳。例如 : 利用再生能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碳的釋放 與吸收達到平衡。 抵換 抵換 ( 購買 ) 無法降低的碳排放。像是《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減 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國際公法做為依據的溫室氣體排減量交易,透過 付錢給其他國家或地區已換取二氧化碳排放權。

1. 量化

3. 抵換 抵換無法 免除的排放

了解自己的排放

2. 減量 92

實際付諸行動


/ 第二版 Minipedia

自給自足的 碳中和社區 臺北市 中山區 劍潭里 ●

低碳面面觀

生態綠化 1. 里內有保安林地,自然綠化豐富。 2. 巷道內廣植喬木,調節氣溫 、改善空氣品質。 3. 集合住宅及里民活動中心屋頂綠化。 4. 公園設置生態池。

建築節能 各社區大多設置外遮陽設施,部分建物逐漸改造為綠屋頂, 降低空調負荷成效甚佳。

設備節能 北安國中更換 T5 燈具,利用風扇取代部分空調,具有節約用電之示範效果。

再生能源 里民活動中心頂樓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利用太陽能板轉換電能,供日常生活及庭 園燈照明使用,每月節省 500~600 度電,減少約 500 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

環境循環 1. 設雨水回收桶,澆灌花草使用。 2. 回收廢棄桌椅、書籍、器材,加以整理修復,供里民使用。 3. 於資收站設置感應開啟之冷凍室,兼顧環保與安全衛生效果。

低碳永續生活 1. 里內積極推動低碳生活宣傳工作,如:資源回收、綠色購物、 低碳飲食。 2. 透過雙月刊、網站、公布欄做宣傳推廣教育。 3. 訂定社區環境清潔日,並辦理研習、活動,落實在地參與。 ( 資料來源 : 環保署碳中和登錄管理平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

93


Chapter

4 減緩

碳交易體系 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國 際公法作為依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這種交易以每噸二氧 化碳當量(tCO2e)為計算單位,通稱為「碳交易」。 其交易市場稱為碳市場(Carbon Market)。 ※ 二氧化碳當量 (CO2e) 是測量碳足跡的標準單位。概念 是把不同的溫室氣體對於暖化的影響程度用同一種單位來表 示。如此一來,可以將碳足跡不同的溫室氣體來源都以單一 的單位來表示。

溫室氣體減量制度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Scheme,GGAS 由於澳洲政府遲至 2007 年底才正式批准京都議定書, 因 此,初期多以自願性減量活動為主。而澳洲新南威爾斯省 透過 1995 年電力供應法及 2001 年電力供應條例之修改, 於 2003 年 1 月率先管制其電力業之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為在 2007 年將該省的總體人均排放量降至 7.27 公噸二氧 化碳等量,較京都議定書之 1990 年基準減少 5 %,而此 目標將延伸至 2020 年。該制度原名為溫室氣體去除制度 (Greenhouse Gas Abatement Scheme,GGAS), 於 2007 年更名為溫室氣體減量制度,但官方正式簡稱仍保 持 為 GGAS。GGAS 在 2005 年 有 6 百 萬 公 噸 的 交 易, 總 值約 6 千萬美元,至 2007 年交易量已突破 2 千萬噸,總值 超過 2 億美元。

94


/ 第二版 Minipedia

歐盟交易體系 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 ETS 目前全球最大的排放交易制度,EU ETS 在 2005 年開 始施行。在京都議定書中,歐盟國家承諾於 2008 至 2012 年中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努力,以達到低於 1990 年 排 放 量 再 減 8% 之 目 標, 為 因 應 此 承 諾, 歐 盟 於 2003 年通過歐盟排放交易指令 , 為總量管制與排放 交易主要之法源依據 , 成立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由 EU-15 國及前蘇聯解體後之 10 國,總計 於歐盟 25 個國家中進行強制性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 易運作。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E 成立於 2003 年,為全球首度由企業自願性發起之溫 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組織,參與者來自美國、加拿大及 墨西哥的企業及機構,交易商品含括 6 種溫室氣體, 目前有 300 位會員。其創始者 Richard Sandor 博士 亦將其於美國積累的排放交易經驗運用到歐洲,成立 歐洲氣候交易所。

( 資料來源 : 國家發展委員會 ( 原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95


Chapter

4 減緩

捕碳、存碳、減碳 二 氧 化 碳 捕 存 技 術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 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分離收集起來,可拿來再利用或 儲存於地質構造,以避免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 約可使電廠減少 85%-90% 碳排放。該技術可區分為 捕集、運輸及封存等 3 部分。

地質儲存 利用深地層環境來儲存二氧 化碳,使二氧化碳安定存在 於地層中達千年以上,是目 前國際間認為相當有潛力的 二氧化碳減量機制。

地質儲存

96


/ 第二版 Minipedia

自 然 吸 收 CO2

CO2

逸 散

捕集與過濾

產生 CO2

運送

地質封存墫

碳捕集與封存示意圖 ( 資料來源:環保署推動碳捕存技術資訊網 )

97


Chapter

4 減緩

凡排碳必留下足跡 碳足跡 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下圖)過程中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 溫室氣體排放量,用以衡量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產品生命週期 原料階段

製造階段

生命週期 從自然資源取得或

配送階段

產生的原物料到最 終處置,有關該產 品系統中連續與互

使用階段

相連結的期程。

廢棄回收階段

98


/ 第二版 Minipedia

臺灣碳足跡標籤 一種用以顯示公司、生產製程、產品(含服務)及個人碳排放量之標示方 式,其涵義是指一個產品從原料取得,經過工廠製造、配送銷售、消費者 使用到最後廢棄回收等生命週期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經過換算成二 氧化碳當量的總和。

愛 大 自 然 的 心, 減 碳 標示「碳足跡」數字 及計量單位。系產品 生命週期所消耗物質 及能源,換算為二氧 化碳排放量。

綠葉代表健康、環保

「 酷 」 地 球, 及 落 實

30g

綠 色 消 費, 與 邁 向 低 碳社會。

透過碳標籤制度的施行,能使產品各 階段的碳排放來源透明化,促使企業 調整其產品碳排放量較大的製程,也 能促使消費者正確地使用產品,以達 到減低產品碳排放量的最大效益。

( 資料來源 : 環保署碳足跡產品資訊網 )

99


Chapter

4 減緩

食物里程 國內外許多環保團體曾提出食物里程的概念,認為開始進行食物里程計 算,是節能減碳達成的開端;從計算食物由生產端送到消費者手上,需要 運輸的距離,才能具體提出改善的方式。

日本蘋果 食物里程 2,170 km 排碳量 307.19 kgCO2e

泰國米 食物里程 2,400 km 排碳量 339.75 kgCO2e

印尼咖啡 食物里程 3,810 km 排碳量 539.35 kgCO2e

澳洲牛肉 食物里程 7,400 km 排碳量 1,047.56 kgCO2e

紐西蘭奇異果 食物里程 8,880 km 排碳量 1,257.08 kgCO2e

低碳飲食 食品加工與保存的技術發展對社會貢獻功不可沒,但減碳的角度來說,加 工食物的製造、包裝或儲存等製程,甚至其後所衍生的廢棄物處理都需要 消耗能源,故天然食品比加工食品更為環保減碳。 ( 資料來源 : 環保署 Eco Life 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

100


/ 第二版 Minipedia

101



第五章

調適

我們逐漸理解以碳為基礎的經濟風險所在,那些看似遠期的議題其 實是現今無聲的危機,例如兒童死於原本可預防的疾病,或因氣候 變遷導致極地冰帽融化。莫讓今天的不作為引來明日殘酷的審判。 Slowly but steadily, we are coming to realize the risks of a carbon-based economy. Those supposedly longer-term issues are actually silent crises with us today: the death of children from preventable diseases; the melting of the polar ice caps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 ... Let not our inaction today lead to harsh judgment tomorrow. - 聯合國秘書長 潘基文 ( Ban Ki - Moon )-


Chapter

5 調適

什麼是調適? 調適的定義就是為因應實際或預期的氣候變化,影響自然系統和人類系統 的脆弱度,而提出的倡議和採取的措施。

如果對氣候變遷沒有採取行動…

氣候變遷可能會 引起…

人口遷徙與衝突

傳染病 如 登 革 熱 與 瘧 疾, 容 易擴散影響更多人。

藉此引發經濟危機並 加劇貧困。

經水傳染的疾病 由於世界各地發生越來越多的洪水和乾旱, 預計痢疾和霍亂等將顯著增加。 104


/ 第二版 Minipedia

以膽固醇為例,在膽固醇超標期間,我們會定期健康檢查,並聽從醫生 建議調整生活習慣。氣候變遷也是如此,我們需要持續監測溫室氣體濃 度,瞭解相關風險並找出解決方法,而這些行為就叫做調適。

如果我們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

永續發展與消除貧窮…

較可能達成,極端氣候對經濟的衝擊 會較低,性命財產也較能受到保護。

乾淨的水源 與衛生… 可以改善健康, 減少對氣候變遷 的不確定性。

作物產量 如果採取調適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會減少水旱災 的衝擊,致使作物生產及所含之營養得到改善。 ( 資料來源 : Global Climate & Health Alliance)

105


Chapter

5 調適

世界各國調適策略 歐盟 歐盟在 2007 年提出「歐洲氣候變遷調適 - 歐盟行動選擇」之「綠皮 書」,宣示歐洲各國的公共政策須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並採取 調適行動。兩年後,再發佈歐洲氣候變遷調適白皮書,以及白皮書衝 擊影響評估報告,進一步探討歐洲氣候變遷受影響的程度,並針對未 來如何因應可能發生的氣候變遷結果而提出調適措施之建議,作為歐 盟成員國的共同參考依據。

英國 英國政府自 1997 年積極推動氣候變遷相關因應計畫,也是全球第一個 通過氣候變遷法案的國家。 2012 年,英國政府依氣候變遷法之規定,提交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報告 至國會。隔年,英國政府以此評估報告作為了解風險的科學基礎,發 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計畫,該計畫已在 2013 年 7 月發布,整合既有和 最新發布的政策,著重協助英國企業、地方政府和社會,有效地對抗 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106


/ 第二版 Minipedia

美國 美國於 2009 年成立跨部門氣候變遷調適特別工作小組,作為各政府部 門溝通的平台,每年需向總統提出聯邦政府的調適進度報告。目前已 提出聯邦政府部門調適之指導原則與綱領,而美國能源部將以減緩氣 候變遷對能源供需的衝擊,作為調適策略的主軸。

日本 2008 年提出「氣候變遷調適報告書」,並公布以 2020 至 2030 年為 短期目標的「氣候變遷聰明調適策略」,強調以脆弱度評估與氣候變 遷的未來推估為基礎,考慮有效率的調適。策略包含八個重要領域, 分別是糧食、水環境與水資源、自然生態系、防災與沿岸大都市、健康、 國民生活與都市生活、開發中國家以及其他領域等。

澳洲 澳洲於 2007 年成立氣候變遷及能源效率部,專責處理氣候變遷之相關 課題,並透過議會來發展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目前已訂出國 家首要進行調適的方向,分別為 : 海岸管理、水、基礎設施、國家重要 自然系統、自然災害之避免、準備、應變及復原、農業等。

( 資料來源 : 國發會共築方舟─氣候變遷調適入口網 )

107


Chapter

5 調適

世界各地調適範例 美國 紐約市因應氣候變遷計畫 2007 年紐約市長彭博為了提升 經濟、對抗氣候變遷、並增加 紐約市民生活品質,提出「紐 約市因應氣候變遷計畫」:「規 劃紐約:更綠更偉大」。該計 畫由超過 25 個城市機構齊力 打造,提出紐約因氣候變遷可 能 面 臨 的 環 境 變 遷, 透 過 17 個面向目標與具體行動,計畫 在 2030 年以前減少 30% 溫室 氣體排放量,建造更環保、更 具韌性及彈性的紐約。

加拿大 災難控制 多倫多政府建置天氣 預 警 系 統, 服 務 較 無 助 的 市 民, 如 孩 童、 老人、病患及遊民。

危險指標

洪水

自然災害

氣溫上升

降雨減少

降雨趨勢改變

海平面上升

海水酸化

無法預測的天氣

海地 保險 推行小額災難保險計 畫, 像 是 Fonkoze, 目前為海地最大的小 額信貸機構。

108

秘魯 水源管理 祕 魯 發 明 家 Eduardo Gold 提出將岩石粉刷成 白色以降溫,嘗試保護安 地斯山脈上冰河的方案。 此行動受到世界銀行的青 睞,並獲得 20 萬美元。


/ 第二版 Minipedia

荷蘭

杜拜

水源管理、都市規劃

都市規劃

以填海造地聞名的荷蘭,面 臨海平面上升、洪水頻繁的 危機,因此建置智慧水壩與 兩棲屋的未來都市藍圖。

阿拉伯半島上的夏季氣溫經 常達到攝氏四、五十度,在 人口最多的城市杜拜,設置 近數百座「冷氣公車站」。

越南 人類健康 越南政府利用體型極 小的劍水蚤,對抗傳 播登革熱的病媒蚊, 有效控制登革熱,防 止疫情擴大。

肯亞 生計

烏干達 災難控制 在非洲最大的維多利亞 湖泊,每年約有五千名 漁民因強風及大浪而罹 難。透過天氣預警簡訊 通知,漁民可以知道什 麼該停泊靠岸。

肯亞乾旱發生頻率上升 造成飢荒、家畜生存不易。 在 NGO 資助的肉類安全管理 計畫下,以公平、固定的價格 進行交易,讓遊牧民族仍 能維持基本收入。

澳洲 生物多樣性 擴大大堡礁保護區,並進 行管制,以降低人為的環 境壓力,但此舉無法防止 珊瑚礁持續白化。

( 摘自 : New Internationalist)

109


Chapter

5 調適

我國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行政院於 2012 年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將我國調適政 策區分成 8 大領域,本政策綱領除分析臺灣氣候變遷情況及未來推估, 並據以訂定政策願景、原則與政策目標外,經參考世界各國調適作為, 並考量臺灣環境的特殊性與歷史經驗,詳細陳述各領域所受氣候變遷的 衝擊與挑戰,並且提出完整的因應調適策略,及落實執行的推動機制與 配合措施。

110


/ 第二版 Minipedia

為進一步將調適策略轉為行動,行政院於 2014 年核定「國家氣候變遷 調適行動計畫 (102-106 年 )」,由科技部、交通部、經濟部、內政部、 農委會、衛生福利部等六個部會擔任主要彙整機關,邀集相關單位成立 8 個調適工作分組。

-交通部-

1. 維生基礎設施

-衛生福利部-

2. 健康

3. 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

-科技部-

4. 災害

-農委會-

-經濟部-

5. 水資源 6. 能源供給及產業

-內政部-

7. 土地使用 8. 海岸

( 資料來源 : 國家發展委員會 )

111


Chapter

5 調適

與水共生 荷蘭調適學 : 兩棲屋、兩棲公車

( 圖片來源 :http://www.waterstudio.nl/)

( 圖片來源 :http://www.bascobus.com/)

60% 的國土都在海平面以下的荷蘭,開發出「兩棲」的概念,讓住宅可以浮 在水面上,讓公車不用橋梁可以直接越河運行。

荷蘭調適學 : 移動大壩

馬斯蘭特閘 (Maeslant Barrier) 是荷蘭 40 年治水計劃三角洲工程的一部分, 從 1991 年開始,至 1997 年完成;由兩道弧形水壩組成,以雙臂環抱的方 式座落於鹿特丹。平時雙臂張開,一旦北海的水位高於預設的警戒線,由電 腦控制的弧形水壩就會閉合並下沉,在鹿特丹港與北海之間形成一道屏障, 保護城市免於洪水的侵襲。 112


/ 第二版 Minipedia

德國調適學 : 還地於河 德國的阿恩斯貝格市,在 2007 年,從兩次極端的降雨事件,學到痛苦 經驗 : 在四小時內,每平方公尺降下約 130 公升的大雨,導致四條小溪 氾濫,並造成開發地區的嚴重損害。因氣候變遷影響,洪水未來可能更 頻繁發生,此狀況讓市政府及居民決定,流經市區的四條小溪需要更多 河道空間,容納暴雨時溢流的水量,而不致於淹市區。

長期致力於環境保護及研究的專家柳中明教授,提出利用生態工法,打 造海綿城市的概念,創造會呼吸的透水鋪面。下大雨時,城市像海綿一 樣大量的吸水;大熱天時,水自動蒸發到空氣中時,使城市降溫。 以臺北市為例,若都鋪上透水鋪面,一分鐘可以吸收 200 毫米的水量, 地底的儲水量將會是 20 座大湖公園滯洪池,也相當於 18 座東京地下 滯洪池。且臺北夏季熱島效應大約是攝氏 4.5 度,如果地底下有 20 座 滯洪池,就能降低攝氏 3 度,也能夠在炎熱的夏季節約 30 億度用電, 減少 180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 資料來源 : 國發會共築方舟-氣候變遷調適入口網、低碳生活部落格 )

113


Chapter

5 調適

與旱共存 葡萄牙塔瑪拉的千湖之願 位於葡萄牙南部的 Alentejo 省,是目前正面臨嚴重沙漠化問題的幾個地區 之一。由三位德國人於 90 年代中期創辦的實驗性村落「塔瑪拉 (Tamera)」, 遵循著「全球思維,在地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的中心思想, 同時藉由建設保水景觀,致力於恢復當地受到干擾的水文平衡。

該保水景觀計畫最終的願景在於,希望該區未來能夠建立 1,000 個湖泊,用 以提供水源給所有的動物、植物與人類。

114


/ 第二版 Minipedia

西班牙的綠色沙漠 在過去一世紀中,南歐地區見證了年降雨量驟減以及年均溫的上升,在 某些地區降雨量甚至少了 20%,這使得南歐地區,尤其是伊伯利亞半 島,對於即將到來的氣候劇變更顯地不堪一擊。 西班牙的綠色沙漠計畫 (Green Deserts) 找到了克服問題的辦法。透 過種植約 5.5 萬顆樹木,並以改造 63 公頃乾旱土地為森林為目的,利 用一種名為「Waterboxx」的創新計劃正在西班牙的五個地區進行。

( 資料來源 : 國發會共築方舟-氣候變遷調適入口網、Tamera Healing Biotope 1)

115


Chapter

5 調適

防範好累,重建更貴 根據聯合國減災策略署 (UNISDR) 統計指出,2000-2012 年間的全球天災損 失高達 1.7 兆美元,重建的代價將會更高,甚至難以估計。

兆美元 損失

116

千萬人 受影響

百萬人 死亡


/ 第二版 Minipedia

2012 年颶風珊迪 (Hurricane Sandy) 侵襲美東,造成嚴重損害。 隔年,美國國會通過第一筆災後重建工程預算,而光是這第一筆預 算就高達 505 億美元。

( 圖片來源 :http://www.defense.gov/photoessays/PhotoEssaySS.aspx?ID=3316) ( 資料來源 :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

117


Chapter

5 調適

災害風險評估的重要性 依 據 聯 合 國 環 境 規 劃 署 (UNDP) 所 建 議 之 氣 候 變 遷 調 適 政 策 綱 領 (Adaptation Policy Framework for Climate Change),政府面對氣候 變遷的衝擊與調適,從災害的角度而言,災害風險分析與極端事件衝擊為 重要課題。

( 資料來源 : IPCC 提出的「促進氣候變遷調適之風險管理 - 針對極端事件及災害」特別報告 )

在發展中國家,降低災害風險特別重要:90% 與死傷有關的災害是由每人 年平均所得低於 760 美元的國家在承擔。此外,因天然災害引發的損失(以 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發展中國家比工業化國家多出 20 倍。 ( 資料來源:UNISDR )

118


/ 第二版 Minipedia

整合國際 根據 IPCC 提出的「促進氣候變遷調適之風險管理 - 針對極端事件及 災害」特別報告,檢視了許多可互補的調適及災害風險管理方法,透 過這些方法可以降低極端氣候及災害的風險,並增加回復力以因應不 斷改變的風險。

變動氣候下的調適及災害風險管理方法

1 6 監測與修正

界定問題 設定目標

評估現況

2 的脆弱度

國內 科技部氣候變遷調適科技整合研究計畫 (TaiCCAT) 支援調適決策工具 規劃執行 分析未來 5 3 的脆弱度 調適措施 界定評估 4 調適選項 119



第六章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 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氣候變遷衝擊全球,臺灣和世界同在一條船上,有 意義的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可將臺灣的 力量融入全球氣候行動。

- 環保署署長 魏國彥 -

121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自主減量 根據世界永續發展協會所定義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承諾在其營運 下,持續遵守為社會環境及經濟做出貢獻與道德責任,並且改善其公司員 工及其家庭、當地社區與社會的生活品質。

推動社會關懷 與生活福祉

承諾企業持續 獲利成長

守護人類地球 共生共榮

在國內尚無法令規範要求減量情況下,推動大型企業溫室氣體自主性減量 為重要的減碳工作,亦成為工業部門重要的減量成效。

企業建立碳資產管理架構

122


/ 第二版 Minipedia

臺北企業總部 - 瑞光大樓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4 環保署節能減碳行動標章績優單位

協助全球客戶節電

生產據點減少用電

全球綠建築廠辦省電

生產據點用電 密集度降幅

生產據點碳密集降幅

生產據點生產綠色電力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2014 環保署節能減碳行動標章績優單位 2010 年 10 月正式成立「欣興企業 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其中環境 安全衛生管理委員會,除了研議環 境保護及安全衛生外,也持續推動 溫室氣體減量及各項節能專案,以 及各項綠色生產、製程減量活動。

( 資料來源 :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

123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綠建築崛起 取得使用執照或既有合法建築物,符 合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頒授之獎章。

綠建築九大評估指標 廢棄物減量 以廢棄物、空氣污染減量及資源再生利用量為指標,以倡導 更乾淨、更環保的營建施工為目的,藉以減緩建築開發對環 境的衝擊,進而增進生活環境品質。

綠化量指標 利用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以及屋頂、陽台、外牆、人工地盤 上之覆土層來栽種各類植物,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進 而達到緩和都市氣候溫暖化現象、促進生物多樣化、美化環 境目的。

基地保水 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及人工土層涵養水分及貯留雨水的能 力。基地的保水性能愈佳,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愈好,有益 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之品質,維護建築基 地內之自然生態環境平衡。

124


/ 第二版 Minipedia

二氧化碳減量 所謂 CO2 減量指標,乃是指所有建築物軀體構造的建材,在 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而換算出來的 CO2 排放量。

污水垃圾改善 指標著重於建築空間設施及使用管理相關的具體評估項目, 是一種可讓業主與使用者在環境衛生上具體控制及改善的評 估指標。

室內環境指標 評估室內環境中,隔音、採光、通風換氣、室內裝修、室內 空氣品質等影響居住品質之環境因素,希望藉此喚起國人重 視室內環境品質,並減少室內污染傷害以增進生活健康。

生物多樣性 確保基層生態環境的健全,才能使多種的生物有豐富的棲息 空間基礎,才能促進生物多樣化環境,目的主要在於提升大 基地開發的綠地生態品質,尤其重視綠地生態網路系統。

日常節能 以空調及照明耗電為主要評估對象,並將「日常節能指標」 定義為夏季尖峰時期空調系統與照明系統的綜合耗電效率。

水資源 建築物實際使用自來水的用水量與一般平均用水量的比率, 又名「節水率」。其用水量評估,包括廚房、浴室、水龍頭 的用水效率評估以及雨水、中水再利用之評估。 ( 資料來源: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

125


Chapter

減緩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世界最高綠建築 台北 101

126


/ 第二版 Minipedia

空氣更加清新 與租用戶的約定 台 北 101 的 租 用 戶 80% 搭 乘 大眾交通工具。

大樓室內區域全面禁菸戶 外設立獨立吸菸區。

友善對待環境

資源回收利用 98 年 度 可 回 收 資 源 廢 棄 物 1,261 公 噸 , 佔 整 體 廢 棄 物 總量 55%。

使用不含磷環保清潔用 品、洗手間擦手紙使用符 合法規的再生紙。

全面落實節能 小便斗加裝節能閥、室外 雨水回收用於植栽灌溉。

環保教育宣導 對內部人員及來賓宣導 Green On 理念 以及行動落 實項目。

增加綠地面積 認養鄰近中強公園 4,644 平方公尺綠地、認養原生 樹種。

( 資料來源 : 台北 101)

127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捨我其誰? 人人都可以低碳生活 每天減碳看起來好像很難,行政院環保署提供十項日常生活減碳小撇 步,只要從早到晚落實,輕輕鬆鬆一起來減碳。

選車用車 助 減碳

冷氣控溫 不 外洩

綠色採購 看 標章

鐵馬步行 兼 保健

多吃蔬菜 少 吃肉

128


/ 第二版

Minipedia

節能省水 更 省錢

惜用資源 顧 地球

隨手關燈 拔 插頭

每週一天 不 開車

自備杯筷 帕 與袋

( 資料來源 : 環保署 Eco Life 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

129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低碳飲食的原則 生產 運輸 加工

1. 選當季食材可以減少農藥及肥料的施用,避免生產非當 季食材時,需要額外的用水、冷藏、保溫等所需能源。

2. 選在地食材可縮短食物里程,降低交通運輸的排放量。

3. 選精簡包裝,少人工加工的食材可減少加工過程及未來 處理廢棄物時所需消耗的能源。

運輸

4. 購物時少使用交通工具

購買

5. 購買適當份量

食用

6. 遵守節能原則烹調

廢棄

7. 儘量減少產生垃圾

( 資料來源 : 環保署 Eco Life 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

130


/ 第二版 Minipedia

離開農場後的碳量排放 ( 處理、運輸、零售、烹煮、廢棄處理 ) 製造過程的碳量排放 ( 在離開農場、成為產品前的任何活動 )

扁豆

番茄

牛奶

乾豆

豆腐

青花菜

酸乳

堅果

花生醬

馬鈴薯

雞蛋

雞肉

金槍魚罐頭

火雞

養殖鮭魚

豬肉

起司

牛肉

羊肉

單位 ( 每公斤食物消耗量 )

畜牧業對牲畜的馴養、生產、運輸、販賣等過程,會釋放相當大量 的溫室氣體,其中,羊對氣候環境的影響最大,每吃一公斤的羊肉 可換算約為 39.3 公斤的二氧化碳,比牛肉多 50% 左右。因此建議 攝取適量的肉類就好,多食用蔬食,改變一下飲食習慣,不僅有益 身體健康,更可減緩地球環境惡化。

( 圖片與資料來源 : http://www.ewg.org/meateatersguide/a-meat-eaters-guide-toclimate-change-health-what-you-eat-matters/climate-and-environmental-impacts/)

131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綠色消費

選購商品時,挑選原料、製造、使用或廢棄物處理時, 對生態環境與污染程度衝擊較低的產品。

132


/ 第二版 Minipedia

環保標章

環保標章制度於 1992 年推出,以一片綠色樹葉包裹 著純淨、不受污染的地球。 獲認可為「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商品或服務 業,就能掛上環保標章。目的為配合綠色消費導向, 讓消費者能清楚選擇有利環境的產品,同時也使販賣 及製造之廠商,能因市場供需,自動發展有利環境的 產品。

省水標章

1998 年,經濟部水利署頒 訂「省水標章作業要點」, 全力推動省水標章制度, 符合產品規格之產品即頒 發省水標章使用證書,消 費者辨識省水標章選購合 格省水器材,即能在不影 響原用水習慣下,達到節 約用水之目的。

( 資料來源 : 環保署 Eco Life 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

133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生活節能小撇步 節能標章

心形及手的圖案意指用心節約、實踐省油省氣省電, 紅色火苗代表可燃油氣,電源插座代表生活用電。 產品貼上這個圖樣,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 高 10-50%。

各國節能標章介紹 美國能源之星 貼有此標章之產品,是具有高能源效率之產品。

歐盟能源標章 標示產品達到何種等級的能源標準及年間耗能值,讓消 費者可比較及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日本能源標章 表示產品節能目標的達成率及年間的電力消耗值。

134


/ 第二版 Minipedia

將 1 顆 100 瓦白熾燈泡汰換為 1 顆 20 瓦省電燈泡 1 年幫你約省新臺幣 280 元 1 年少排約 63 公斤 CO 2

居家電具建議可以改成更省電的燈具

(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

135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防災與風險評估的利器: 氣候開放資料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歐美主要國家及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 行等國際組織,近年來大力倡議及推動「開放資料 (Open Data)」做為國 家發展之重要策略。

開放資料也帶動許多數據資料的加值,透過雲端平臺和巨量資料 (Big Data) 分析,可以讓預測分析資料更加精準。例如,氣象資料的加值,可做為防災 與風險評估的利器。 136


/ 第二版 Minipedia

面對氣候變遷,美國白宮、聯邦機構和部分民營企業 2014 年 3 月宣布 啟動「氣候資料計畫」(Climate Data Initiative),提供氣候相關政 府資料,幫助全美各地建構應變機制。 這 項 計 畫 實 踐 了 美 國 歐 巴 馬 總 統 2013 年 6 月 的「 氣 候 行 動 計 畫 」 (Climate Action Plan)承諾,以資料庫串連地方政府、資源管理機構、 農作、醫療機構及企業,協助他們深入了解氣候變遷的潛在衝擊,並事 先規劃準備;資料庫的開放也提供全美民眾面對氣候變遷所需的相關資 訊,讓地方社群了解如何自保,並防範氣候變遷未來可能產生的衝擊。 ( 資資料來源 : ENS)

臺灣目前僅開放部分氣候資料,Open Data 聯盟等組織也持續推動中。

臺灣 Open Data 聯盟 宗旨 促進 Open Data 產業運用與發展 任務 一、透過情報分享、資源整合與產業合作, 促進 Open Data 加值應用服務之發展。 二、彙整 Open Data 產業需求,提供政府施政參考。 三、促進 Open Data 產業國際化,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推廣企業與民眾使用 Open Data 服務與應用。 137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新問題、新思維: 建構公私夥伴關係 溫室氣體遍布於全球大氣之中,氣候變遷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不 分國界、區域、層級與產業。 氣 候 是 一 項「 公 共 財 ( P u b l i c G o o d )」, 需 要 集 體 行 動 ( c o l l e c t i v e a c t i o n ) 共同保護,若僅由單一單位來承擔,將無法負荷減量所需之成本。

公共議題本質 跨領域、方法多元、 高度專業、具管理風 險、成本昂貴

公部門

私部門

具 合 理 性、

資金、

決 策 權 力、

專業技術、

行政資源

人力資源

成本 風險 138

效率 效益

( 參考來源:IPCC AR5 WGIII, World Bank Institute)


/ 第二版 Minipedia

公私合夥基礎設施諮詢機構 ( P P I A F ) 研究指出… 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所需成本相當高,尤其是非洲等低度開 發地區,舉凡各層級的能源、交通、水利、公衛、廢棄物管等皆要投資, 而僅僅公部門資金根本不足以應付此資金需求。 ( 資料來源:PPIAF)

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議重申… 各界領袖支持各國政府、金融機構、私部門、公民社會組成雙邊或多邊夥 伴關係,處理特定部門的碳排問題,並強化回復力。針對小島嶼發展中國 家、非洲地區及低度開發國家需要更多這類的結盟。 ( 資料來源:UN Climate Summit)

第 3 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會議強調…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有其重要性與迫切性,幫助小島嶼國家克服氣候變遷所 帶來的環境和經濟挑戰。藉此促成近 300 項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間的合 作夥伴關係,及國際社會承諾 19 億美元資金,用以實現小島嶼發展中國 家的永續發展。 ( 資料來源:UNEP)

139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建立綠能產業之產、官、學、研發展平臺,串聯上、中、下游之綠 能產業鏈,促進資源引介與異業資源整合,提升新北市綠色綠能產 業核心競爭力,行銷新北低碳、健康、宜居的綠能城市。

盤點新北市綠能產業 發展現況,提供技術 與專利媒合等需求, 實質提升與改善綠能 業者之經營環境,創 新加值綠能產值。

引進學術資 源,並經由總 顧問團隊透過 完整之研究計 畫推動。

透過未來建築如太陽 能、 風 力、 綠 建 材、 垂 直 綠 化、 能 源 管 理 系 統、 L E D、 白 色 家電與諸多節能技術, 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廣 至能源產業服務之應 用, 讓 新 北 市 成 為 全 國低碳城市示範城。 ( 資料來源: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

台灣燃料電池夥伴聯盟 結合產、官、學,促進燃料電池科技與產業在我國推廣與應用的開 放性結盟。 行政院原能會、 行政院環保署、 經濟部能源局

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灣 經濟研究院、台灣氫能 與燃料電池學會

大同公司、台電、中油、 南亞電路板、勝光科技、 聯華氣體、亞太燃料電池、 碧氫科技

( 資料來源:台灣燃料電池資訊網 )

140


/ 第二版 Minipedia

台灣綠色科技產業聯盟 引領臺灣綠色產業廠商積極投入研發及策略合作,提升產業研發能 量,並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廣節能減碳觀念,創造內需市場,同時 帶動產業快速轉型。 臺南市政府

工業技術研究院 崑山科大

中華電信、台有 化學、宏遠興業、 樂佳光能等 ( 資料來源:: 台灣綠色科技產業聯盟 )

CCS(碳捕存)策略聯盟 透過蒐集國際經驗、技術研發和配套法規之建立,協助推動國內 CCS 策略,整合國內研發能量並提升 CCS 發展,並期望於 2020 年 達成商轉目標盟。

行政院環保署 經濟部工業局、能源局 礦物局、科技部 國家發展委員會

台電、中油 中鋼、台塑

( 資料來源:環保署推動碳捕存資訊網 )

141


Chapter

6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態度

四海為一家 建構國際氣候變遷調適夥伴關係

我國位於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 範圍之中,同時也因板塊運動 活躍,暴露於天災威脅且環境 脆弱度相對高,氣候變遷將帶 來更大的風險與挑戰。

與我國建交的友邦 中, 許 多 為 曝 露 於 全球暖化與海平面 上升威脅之中的小 島 國 家, 尤 其 吐 瓦 魯與吉里巴斯將在 21 世紀內可能全部 沉沒。

面對氣候變遷,我國擁有相似經驗, 且有一定經濟能力,應主動交流並提 供自身技術與治理策略,推動國際社 會互助合作。

142


/ 第二版 Minipedia

泛太平洋氣候變遷調適夥伴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積極推動成立以泛太平洋地區為軸心 的氣候變遷調適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

促進泛太平洋地區 ( 特別是易受氣候變遷衝擊 之長海岸線島嶼或國家 ) 氣候變遷調適政策與 行動的交流。

提升我國在氣候變遷調適國際網絡的能見度, 建立面對氣候變遷的國際夥伴。

拓展臺灣成為泛太平洋氣候變遷調適區域組織 網絡之樞紐,朝向建立氣候變遷調適研究與教 育中心。

143


附錄

-名詞解釋-


/ 第二版 Minipedia

第一章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 |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1988年世界氣象組織(WMO)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為關心可能的全球 氣候變化問題,建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趨勢進行政府 間的監測及科學研究。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IPCC AR5: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 委員會(IPCC)主要根據成員互相審查對方報告及已發表的科學文獻來撰寫評核, 於 2013年陸續發表了第五次正式「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包含三個不同工作小組的 研究成果。第一工作小組評估氣候變遷的物理科學基礎;第二工作小組負責處理氣候 變遷的衝擊、調適及脆弱度;第三工作小組則是著重於氣候變遷的減緩。三個工作小 組的研究結果呈現在綜合評估報告中,於2014年11月發表。

氣候變遷 | Climate change:當氣候型態的平均值或是變異特性發生持續性的改變 (通常數十年或是更久),而且能被確認(如:使用統計檢定)稱為氣候變遷。氣候變 遷可能是自然的內部變化或是外力導致,亦或是持續的人為因素改變大氣成分及土地 使用所造成。

溫室氣體 | Greenhouse gas:或稱溫室效應氣體,是指大氣中由自然或人為產生的 氣體成分,這類氣體會吸收並發射由地球表面、大氣和雲所發射出的長波輻射(熱紅 外光譜輻射),此一特性具有維持近地表穩定氣溫的溫室效應。地球大氣中的主要溫 室氣體包括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和臭氧等氣體。另因人類活動產生的溫 室氣體則有六氟化硫、氫氟碳化物及全氟化碳等鹵烴和氟氯碳化物質。

情境 | scenario:以目前社會、經濟、環境、科技發展、土地利用以及能源使用等趨 勢,合理描述與推演未來這些項目之變化情節。

代表濃度路徑 |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RCP:指的是在各種不同溫 室氣體(為主)與懸浮微粒濃度情境下,氣候變遷的可能趨勢。

145


附錄-名詞解釋

第二章 極端天氣事件 | Extreme weather event:當一個天氣或氣候的變數的數值高於或低 於門檻值,而此門檻值為該變數之觀測數值區間的上限或下限。

熱浪 | Heat wave:世界氣象組織(WMO)建議,當連續5天每日的最高溫度超過 正常的時期平均最高溫度攝氏五度時,定義為熱浪。

生物多樣性 | Biodiversity:生命的變異程度,涵蓋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 多樣性三大層次。

糧食安全 | Food Security:一個國家的人民可以在任何時候取得足夠數量,得以供 應正常生長發育和積極健康生活的食品。

傳染性疾病 | Infectious disease:主要由微生物引起,可從任何一個人傳給另一個 人、或從動物傳給人的疾病。這些疾病可通過身體直接接觸、沾染傳染性病原而發 病,或透過病原媒介物、污染的水、咳嗽或呼出到空氣中的感染傳播而感染。包括瘧 疾、霍亂和登革熱。

氣候難民 | Climate refugee:指的是因為洪水、乾旱、沙漠化、風暴、海嘯等氣候 與環境災難,而導致家園重創、無家可歸的人民。自從2002年起,一詞正式出現在聯 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的報告中。

第三章 地球高峰會 | Earth Summit: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 會議」之通稱,為繼1972年於瑞典舉行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之20周年會議。本 會對「永續發展」達成更進一步的共識外,並有如下五項主要成果:1)里約宣言;2) 氣候變遷綱要條約;3)生物多樣性條約;4)森林原則宣言;5)21世紀議程。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and Developemnt, OECD:成 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巴黎,前身為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結合30 個成員國,致力於 追求民主與市場經濟。我國目前在OECD中小企業工作小組為專案觀察員身份。

經濟轉型國家 | Countries with eonomies in transition ,EITs: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 約中所指經濟轉型國家乃是指俄羅斯及東歐諸國,公約簽訂時(1992年)正由典型社 會主義計畫經濟轉型成為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

146


/ 第二版 Minipedia

第四章 77國集團 | Group of 77, G+77:為扭轉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被動地位的經濟組 織,77個開發中國家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發表了《日內瓦 聯合宣言》(又稱《77國聯合宣言》),提出關於國際經濟關係、貿易與發展的一整 套主張,77國集團由此成立。

損失與損害 | Loss and damage:脆弱國家因無力應對氣候變遷下加劇的災害,因 而蒙受的災損,應由已開發國家以補償的概念提供資金與技術支。

綠色氣候基金 | Green Climate Fund, GCF:在2009年COP15哥本哈根會議中被提 出,2010年在坎昆會議上通過,由已開發國家承諾,提供資金協助開發中因應氣候變 遷的衝擊。

國家自定預期貢獻 |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秘魯 利馬COP20決議中,建議氣候公約締約國提交國家自定預期貢獻,即限制溫室氣體排 放計畫,以作為巴黎協議的核心,但這項決議中僅規定INDC內容「得/可包括(may include)」例如基礎年(base)與每年度目標等細節。

第五章 脆弱度 | Vulnerability:易受到不利影響的傾向與素質。 災害風險 | Disaster Risk:針對上述所定義之災害在特定時間中發生的可能性/機率。 風險評估 | Risk assessment:提供危機和影響訊息以便做決策的結構分析。風險評估 通常涉及到一個特定的系統,它可能是個人、人口、基礎設施、建築或環境資產等。 處理過程通常包括確定可能產生影響的危害,評估影響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並評估 風險的意義。這通常是相關的概率乘以影響的嚴重性。

第六章 節能減碳行動標章 | Action Mark: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自2009年開始辦理節能減碳行 動標章認證制度,目的為獎勵企業、社區、民間團體及村里對減碳行動之成效,提倡 公眾對節能減碳的風氣。

公私合夥基礎設施諮詢機構 | The Public-Private Infrastructure AdvisoryFacility,PPIAF: 1999年,由世界銀行成立,以促進私部門參與新興市場,並提供各國政府技術援助, 包括水資源、衛生設施、固體廢棄物管理、電信、交通、電力及煤氣等,以改善低收 入國家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 147


附錄

-資料來源-


/ 第二版 Minipedia

第一章 Alvin Silverstein, Virginia B. Silverstein, and Laura Silverstein Nunn, 《Global Warming》, 2009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氣候變遷第四次評估報告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IPCC AR4) https://www.ipcc.ch/report/ar4/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IPCC AR5) http://www.ipcc.ch/report/ar5/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http://www.wmo.int/

美國海洋及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 NOAA) http://www.noaa.gov/

對暖化懷疑論者的科學駁斥指南 (The Scientific Guide to Global Warming Skepticism, John Cook) http://www.skepticalscience.com/docs/Guide_to_Skepticism.pdf

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V7/climate/climate_info/backgrounds/ backgrounds_1.html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

科技部 http://www.most.gov.tw/mp.aspx

艾爾.高爾,《難以迴避的抉擇:全球氣候危機的解決之道》,商周出版

第二章 The 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re,IDMC http://www.internal-displacement.org/

Climate Communication http://climatecommunication.org 149


附錄-資料來源

The State of the Tropics http://stateofthetropics.org/the-report

Inter Press Service, IPS http://www.ipsnews.net/

世界銀行 ( World Bank Institute, WBI ) http://www.worldbank.org/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 http://content.wbcsd.org/home.aspx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http://www.iucn.org/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IPCC AR5) http://www.ipcc.ch/report/ar5/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ttp://www.who.int/en/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http://www.wmo.int/

經濟部水利署-氣候變遷水環境知識庫 http://climatechange.wra.gov.tw/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 http://www.cdc.gov.tw/

美國氣候中心《氣候變遷的關鍵報告》,大是文化 國家發展委員會-共築方舟-氣候變遷調適入口網 http://www.tcap.ndc.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調適資訊平台 http://water.sinotech-eng.com/

150


/ 第二版 Minipedia

第三章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http://www.ipcc.ch/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 UNFCCC) http://unfccc.int/2860.php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京都議定書 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pdf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清潔發展機制 https://cdm.unfccc.int/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 DESA) http://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index.html

聯合國氣候峰會 (UN Climate Summit) http://www.un.org/climatechange/summit/

全民氣候行動 (People's Climate March) http://peopleClimate.org

小島與發展中國家網絡 (SIDSnet: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Network) http://www.sidsnet.org/category/entities/undesa

2014 第三屆聯合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會議 http://www.sids2014.org/index.php?menu=14

中華民國外交部-參與國際組織網站 http://www.mofa.gov.tw/igo/default.html

中華民國外交部-UNFCCC之問答錄 http://www.mofa.gov.tw/igo/News_Content.aspx?n=C60A5AF9E8F638E0&s ms=FD69E2823D9785AA&s=0F2AF4C227A2C81C

151


附錄-資料來源

TETA 台灣碳排放交易推廣協會 http://www.teta.org.tw/

世界銀行,《2014碳價格現況與趨勢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報導 http://energymonthly.tier.org.tw/about.asp

路透社 http://www.reuters.com/

臺灣青年氣候聯盟 http://twycc.org.tw/

第四章 全球碳計劃 ( Global Carbon Project,GCP ) http://www.globalcarbonatlas.org/?q=en/emissions

國際能源總署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4 ) http://www.iea.org/publications/freepublications/publication/ KeyWorld2014.pdf

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 http://www.ey.gov.tw/policy9/cp.aspx?n=B9C5E550F0D6C6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碳補存技術資訊網 http://ccs.gov2.tw/node/4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碳足跡產品資訊網 http://cfp.epa.gov.tw/carbon/defaultPage.aspx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Eco Life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http://ecolife.epa.gov.tw/Cooler/project/Vegetable/vegetables_02_1.aspx

經濟部能源局-解讀 IPCC 最新氣候變遷報告 http://energymonthly.tier.org.tw/outdatecontent.asp?ReportIssue=201406&Page=37

152


/ 第二版 Minipedia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發展綱領 http://web3.moeaboe.gov.tw/ECW/populace/news/News.aspx?kind=2&menu_ id=56&news_id=2565

國家發展委員會-碳排放交易機制建置之研究 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12610#.VLHjyfmUd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碳中和登陸管理平台 http://co2neutral.epa.gov.tw/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http://www.ksepb.gov.tw/WebSite/Index?LinkID=38

臺北市低碳永續家園及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 http://www.dep-greengas.taipei.gov.tw/np.asp?ctNode=68292&mp=11000L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http://taise.org.tw/active_areashow.php?cid=223

第五章 New Internationalist http://newint.org/

The Global Climate and Health Alliance http://www.climateandhealthalliance.org/

Tamera Healing Biotope 1 http://www.tamera.org/index.html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UNISDR) http://www.unisdr.org/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http://www.ipcc.ch/ 153


附錄-資料來源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 (IPCC)-「促進氣候變遷調適之風險管理-針對極端事件及 災害」特別報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翻譯版 http://www.ncdr.nat.gov.tw/Files/fckupload/file/SREX-SPM%E7%BF%BB%E8% AD%AF%E5%AE%8C%E6%95%B4%E7%A8%BF-%E6%A0%A1%E5%AE%8C_%E6% 9C%80%E7%B5%82%E7%89%88_0527edited_0539.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共築方舟-氣候變遷調適入口網 http://www.tcap.ndc.gov.tw/

臺灣氣候變遷調適科技平台 http://taiccat.ncu.edu.tw/main.php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17124#.VLNtrSuUckQ

低碳生活部落格 http://lowestc.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8603.html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

第六章 ENS:Obama Opens Vast Climate Data Resources to Public Use http://ens-newswire.com/2014/03/20/obama-opens-vast-climate-dataresources-to-public-use/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IPCC AR5) http://www.ipcc.ch/report/ar5/

世界銀行 ( World Bank Institute, WBI ) http://www.worldbank.org/

聯合國氣候峰會 (UN Climate Summit) http://www.un.org/climatechange/summit/

154


/ 第二版 Minipedia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http://www.unep.org/

公私合夥基礎設施諮詢機構 (Public-Private Infrastructure Advisory Facility, PPIAF) www.ppiaf.org/

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http://www.taiwangbc.org.tw/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3

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標章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ergylabel.org.tw/intro/introduction/list.asp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Eco Life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 http://ecolife.epa.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碳補存技術資訊網 http://ccs.gov2.tw/node/47

Open Data聯盟 http://www.opendata4tw.org.tw/index.php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http://www.tgpf.org.tw/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deltaww.com/default.aspx?hl=zh-TW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unimicron.com/

綠色科技產業聯盟 http://www.gsta.org.tw/cht/index.php

台灣燃料電池資訊網 http://www.tfci.org.tw/

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http://ntpc-gia.org/

155



氣候變遷圖解小百科 第二版 Climate Change Minipedia 出版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發 行 人∣魏國彥 總 編 輯∣簡慧貞、彭啟明 編輯團隊∣天氣風險管理開發 ( 股 ) 有限公司 審稿委員∣李有豐、張楊乾、張育傑、黃俊儒、賴信志、劉紹臣 ( 按筆畫順序 ) 美術編輯∣喬朵設計有限公司 編稿人員∣天氣風險管理開發 ( 股 ) 有限公司 地

址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 131 號 6 樓

話 ∣ 02-6618-9928

定價新臺幣 500 元

出版日期∣ 2015 年 2 月 ISBN: 978-986-04-44650 ( 精裝 )

GPN: 1010400339 ( 精裝 )

版權所有 . 翻印必究 本書採用 FSC( 永續林業 ) 認證紙張及大豆油墨印刷


Climate Change Minipedia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