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聽奧開幕倒數幕後仍手忙腳亂 硬體建構延宕,賽事規劃零零落落

聽奧主場館田徑場、足球場及網球場的完工時間,都從預定的四月底,延宕到六月中旬;此外,為了和高雄市運一較高下,承辦單位可說是傾全力在開幕典禮的安排上,但後續賽程及規劃遲遲沒有定論,連帶影響了購票方式及票價等相關進度。

世運在高雄如火如荼的展開之際,九月將在台北舉辦的聽障奧運,似乎也在積極的籌備中。但面對日漸逼近的時限,台北聽奧的籌辦卻似乎「有一搭沒一搭」,讓人擔心籌辦聽奧,台北市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新建不符規格場館

疑政治力介入

北市府自從在二○○三年,確定獲得第二十一屆聽障奧運主辦權後,至今長達七年的籌備期間,似乎市府全體上下都在為了聽障奧運而努力中。但知情人士指出,僅僅剩下六十天,台北市政府仍然在到處補洞,不但場館在最後一刻才勉強拼湊完成,同時許多籌備工作也似乎沒有進入狀況,讓人擔心會不會讓「亞洲首次、台灣驕傲」的聽奧,反而貽笑國際?
攤開聽奧的傳單,會發現一個相當突兀的情況,就是明明是在台北舉辦的聽障奧運,為什麼游泳競賽卻是在新竹舉辦?負責籌辦的聽奧基金會表示,這是因為大台北地區沒有符合國際奧會規格的游泳競賽場地,所以移到擁有「符合標準設備」的新竹縣游泳館舉辦。但知情人士指出,「轉移陣地」的原因,其實相當令人噴飯。
據瞭解,本來台北市政府為了聽奧,的確有新建游泳競賽專用的場館,地點就在現在聽奧主場館中。但尷尬的是,市府興建的游泳場地,卻因為祇有八條賽道不符奧會規格,而無法被國際奧會認證,祇好依照奧會規章,在主辦城市的一百公里範圍之內尋找場地。幸好在範圍極限內的新竹縣,找到合乎規格的設施,但原來為了競賽所新建的場館,卻因為這樣的烏龍浪費了大錢,卻毫無用武之地。
知情人士也指出,發生這樣的烏龍,其實是政治力介入的結果。據說在興建之初,規劃了十個賽道的游泳館,但卻在市議會審議時,有市議員獨排眾議,要求改為八個賽道,而市府就在這樣的政治壓力下,硬著頭皮改成八個賽道的設計。這樣的結果也被專家認為是「外行領導內行」的最佳例子。這種說法,台北市議會雖然不予以證實,但也同意議會是合議制的機關,「這樣的狀況,不是不可能發生。」


聽奧籌備效率低落

人事更動頻仍

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整個承辦組織中。市府為了籌辦聽奧,在台北市政府外成立了一個專責的聽奧基金會來進行籌辦,這樣的規劃,本來是為了避免政府組織的僵化造成籌辦工作的延宕,利用非營利組織的彈性來增加整體籌備的效率。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據內部人士的說法,聽奧基金會根本就是一個「小市府」,「跑一分公文要蓋十七個章,每次會議都有六十到七十人參加,完全缺乏效率。」知情人士指出,因為聽奧基金會大部分的工作人員,主要都是市府員工調兼或從外面短期聘僱的臨時人員,幾乎所有的承辦人員都常變動,連帶的相關執行程序也跟著承辦人的不同,而發生大改變,「光是主辦會計,短短時間就換了三個以上。」
這樣的結果,不但讓內部人員無所適從,連帶整個聽奧基金會的運作都沒有效率,讓配合的廠商也很頭痛,「連標案的評審委員都覺得很誇張,整個基金會似乎完全沒有戰鬥力,祇會互相推卸責任。」
正因為如此,聽奧的籌辦整個陷入持續延宕的輪迴中。以聽奧主場館田徑場來說,在二○○六年年底才完成發包,由市府新工處負責整體的整建,這樣的結果,使得原本預定去年底完工的主場館,延後到今年四月預定完工,之後又再延至六月十五日。
而在完工之後,還要經過七月二十日的驗收與國際田徑總會的驗證,才能正式使用。在這種完全不能出錯的時程下,台北市政府還相當大膽,在七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五日與中華民國田徑總會合作舉辦國際田徑邀請賽,做為聽奧前的「實境測試」。
相對於市府的信心十足,許多民意代表卻相當擔心。台北市議員賴素如就認為,光是主場館的一再跳票,就讓人對施工品質畫上大大的問號,「主場館的完工時程緊湊而綿密,幾乎沒有任何緩衝時間,一旦哪個環節有所閃失,聽奧就有可能開天窗。」


硬體設施嚴重落後

承諾一再跳票

賴素如指出,如果田徑場必須在邀請賽後進行場地修正,將會嚴重影響預計自八月十八日起的一連串開幕典禮綵排計畫,「這所有的環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疏忽就會萬劫不復。」
她也強調,主場館田徑場不僅祇是一個個案,另外在主場館外,包括基隆河河濱公園迎風段、百齡段足球場及基隆河彩虹河濱公園網球場的完工時間,都從預定的四月底,延宕到六月中旬。賴素如認為,從整體來看,聽奧的硬體場館設施多處於進度落後狀態,「聽奧開張在即,萬一再有紕漏發生,市府該不會也要將聽奧開幕式延期吧?」
更尷尬的是,主場館不是通過七月底的「測試」就可以順利期待開幕。原本可以提供兩萬兩千席的主場館,在開幕典禮時因要搭建南、北兩個舞台,將影響六千個席位視線,造成這些席位無法售票;另外,其中還有三千二百四十個座位因為舞台設計的緣故,還沒使用就必須先行拆除,造成超過九千席的座位無法使用。
再扣除不賣票的貴賓席、聽障人士及家屬保留席,以及贊助區保留席之後,可以對外販售的席次,就僅剩八千席不到。對此,雖然台北聽奧籌備委員會基金會藝文中心副主任藍大鵬澄清指出,主場館的足球場設施,是國內唯一經世界認可的球場,「絕對不能挖,才會導致主場館內南、北兩座舞台,祇能往觀眾席移動。」
賴素如指出,聽奧基金會本來規劃,號稱將打造三百六十度3D環場的舞台布景,可以不受鏡框式舞台設計的侷限,但如今連舞台規劃也跳票,她認為主辦單位一再打折扣的執行力,實在令人錯愕與不解。
而這樣的問題,知情人士也歸咎於籌備單位的好大喜功。據瞭解,開閉幕典禮是由聽奧基金會的藝文組主任丁乃竺負責統籌,而這整個案子在統包給她的丈夫賴聲川擔任總導演後,預算從七億追加到十億。丁乃竺及賴聲川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稱,聽奧開幕式的目標是以超越北京奧運的規模來做為規劃,「高雄世運,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假想敵。」在這種思考模式之下,原先的承諾也似乎也被遠遠的拋在腦後。


主辦單位好大喜功

祇重豪華開幕

兩大賽會雖然不會「超級比一比」,但是在現實的環境及氛圍下,國人無法不將南北即將承辦的賽會給予比較,「當然最能夠比較的,就是賽會的開幕典禮了。」內部人士指出,就是因為如此,高雄市與台北市都卯足全力,以「辦好開幕典禮」做為主要的目的,都希望本著「好的開始」的傳統,經由開幕典禮的噱頭,來帶動整個運動賽會。
當然,這種心態在國內綜合性的運動賽會也的確常見,承辦單位可說是傾全力在開幕典禮的安排上,無論是典禮節目的安排、貴賓層級的安排等,無不精心規劃,希望賓主盡歡。但是開幕一結束,承辦單位就以為一切已經結束了,後續的賽事如何,主辦單位似乎就沒有那麼關心了。
就因為這樣的心態,賴素如也質疑,這些問題也造成後續賽程及規劃遲遲沒有定論,連帶影響了購票方式及票價等相關進度,「民眾除了抱怨效率很差,有更多的聲音在質疑,籌備團隊過去的時間都做了什麼?」
不僅硬體如此,軟體似乎也陷入了延宕。本屆聽奧共邀請了八十一國近五千五百名隊職員參加,目標為了打破最多國家及選手參與的紀錄,但這樣的規模,也需要最大規模的服務人員。
據瞭解,屆時將需要為數頗為龐大的手語志工,來投入大會的相關服務,但基金會自二○○七年開始招募手語志工,至今雖然已培訓一○二七人,實際參與賽事的手語志工,卻祇有七百二十三名人;而其中具備專業的手語翻譯人員,更祇有台灣手語手譯員八十名,以及國際手語手譯員七十名。
據瞭解,由於手語志工人數嚴重不足,包括比賽場館的選手休息室、動線管制及資訊中心都沒有安排手語志工。最離譜的是,各隊參賽選手最需要的四百八十名隨隊服務人員,及 九十名隨隊接待專員,由於人數一直不足,在五月底透過扶輪社與大型企業協助,才勉強完成招募。


缺乏有效分工機制

執行長也倦勤

這些急就章所招募來的志工,訓練時數不足,更不具備手語翻譯之專長,也很難符合聽障障奧運規章之要求。內部人士指出,市府身為聽奧主辦單位,卻連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手語志工都招募不足,「屆時不斷出現選手和工作人員比手畫腳的畫面,主辦單位除了服務不周、顏面無光外,更將貽笑國際。」
當然,負責聽奧基金會的總執行長研考會主委盛治仁,其實也相當無力。從內部觀察,盛治仁的確有心想要將聽奧辦好,他將聽奧大大小小的事都掌握在手中,幾乎所有的工作都事必躬親,基金會的同仁也同意他是個認真的主管,「不管多晚都會把公文批完。」但或許因為研考會、議會開議與聽奧的工作多如牛毛,盛治仁似乎在這些繁雜中的事項中有些分身乏術,或許也因此造成倦勤的原因。據瞭解,盛治仁已申請於聽奧開幕後,回任東吳政治系專任教授,正式告別台北政壇。
拿同樣在二○○九年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的高雄市與台北市進行比較,高雄市比台北市晚一年爭取到世界運動會的主辦權,但不僅主場館於今年一月就已興建完成,而且高雄世運不但招募高達八一五二名的志工,更成立「世運之友會」,邀請全民一起熱情參與。相對於高雄世運的準備情形與全民參與的熱絡氣氛,身為聽奧主辦單位的台北市政府,似乎不但自己沒準備好,整個台北市更嗅不到如北京奧運、高雄世運般全民投入的氣息。
聽奧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四大項目之一,尤其此次是聽奧創辦八十五年以來,首次於亞洲國家城市舉行,勢必會成為全球各地矚目的焦點。聽奧主辦權得來不易,北市府的確也有認知,這將可以讓台北市的城市形象,藉由聽奧傳達到世界每個角落。
但如果捨本逐末,在基礎設施及服務未仔細規劃,祇希望透過申辦增加台灣的國際地位,或以炫目的噱頭來吸引國際的目光,這樣的做法,不但無法增加台灣的國際曝光率,更可能應為這樣「不友善」的規劃,讓「亞洲第一次」變成「沒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