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的果子&與聖靈的果子(加5:18-23

資料來源:http://delve.bodani.cn/New%20Testament/48Gal/48JT05.htm

宣召

歌林多前書13:4-8a

13: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13: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13:8 愛是永不止息。

 

經文

加拉太書5:18-23

5:18但你們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

5:19情慾的(果子)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

1.姦淫、2.污穢、3.邪蕩、5:20  4.拜偶像、5.邪術、6.仇恨、7.爭競、8.忌恨、9.惱怒、10.結黨、11.紛爭、12.異端、5:21  13.嫉妒(有古卷加:14.凶殺二字)15.醉酒、16.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

 

5:22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

1.仁愛、2.喜樂、3.和平、4.忍耐、5.恩慈、6.良善、7.信實、5:23  8.溫柔、9.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本段經經文的主要信息,是描述情欲與聖靈相爭的情形。使徒保羅將肉體的種種果子,及聖靈所結出的種種果子,作了一個比較;指出律法所禁止的乃是情欲的事,但是在聖靈的引導之下的行事是律法不能禁止的。信徒不在律法之下,卻在聖靈之下,受聖靈的支配與管理。信徒除了以愛為行事的準則外,還要順從聖靈的帶領,因而也就無需要遵守律法。本段可分為三點︰.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之下(5:18)、2.情欲的果子(5:19-21)、3.聖靈的九種果子(5:22-23

 

.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之下(5:18

18  18的意思雖然也可以與17節連貫,但是把它與19節相連更合適。因為從18節開始,使徒顯然是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為討論的中心,說明什麼是律法所禁止的,什麼是律法所不禁止的。因此保羅從19節開始,先列舉種種情欲的行事,指出行這等事的人是"不能承受神的國"的;然後再指出聖靈的各種果子,是沒有律法禁止的。所以,信徒不能憑守律法得救,也不會去犯罪;只要遵從聖靈的引導,便沒有這個顧慮。因為聖靈的引導,能使信徒不僅"在消極方面不犯律法所禁止的事,且能積極地結出各種美好的果子來"

 

"但是你們若被聖靈引導就‥‥"16"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性質相同,表示信徒能否勝過情欲,和能否過著超越律法的生活,全在於是不是順從聖靈的引導。不順從聖靈引導的信徒,必定被肉體與情欲所勝,而陷於種種的罪惡之中。這種信徒雖然在基督裡已經蒙恩得救了,但是在行事上卻仍然過著被律法定罪的生活。但是那順從聖靈引導的人,就結出聖靈的果子;不但在生命上和地位上已經是神的兒子,在實際的生活上也像一個神的兒子,是自由的,是律法所不禁止的。

 

從林後3:3;來8:10可知,信徒的"律法"不是那些寫在石版上的誡命,乃是聖靈將基督的各種德性寫在我們的心版上。所以基督徒所遵守的,不是那些寫在身外的規條和誡命,乃是聖靈按照真理的亮光所予信徒的引導。這種引導,比屬字句的律法更為靈活,使人無法取巧或虛飾。

.情欲的種種表現(5:19-21

19-21  在此"情欲的事"並非只是指淫亂、污穢方面的罪惡,乃是指身、心各方面屬肉體的罪行。這些事是"顯而易見的"即我們很容易看出這些事是屬罪惡的。使徒的意思是說,按照正常的情形,信徒若沒有被罪惡蒙蔽,沒有一顆想要去接受試探的心,對於屬情欲的事是很容易分辨的。

 

這裡所列舉各種情欲的事,是舉例性的,並非全部情欲只限於此。使徒只不過舉出許多罪,作為例解而已。所舉出的共15種,可以分為4類︰

1. 關於淫亂方面的罪:"姦淫、污穢、邪蕩"

其中"邪蕩"亦即淫蕩,是指無恥卑鄙的行為,似乎著重在描寫敬拜假神時所行的污穢淫行。這類的罪在可7:22;林後12:21;彼前4:3;彼後2:2都有提及。

 

2. 關乎信仰方面的罪:"拜偶像、邪術"

拜偶像就是信仰上的犯姦淫(啟2:20),拜偶像的罪亦與貪心的罪相等(弗5:5);因為拜偶像是真神以外承認某些假神的權力,而且希望從其它的方面得著福氣和神未許可給我們的好處。這在屬靈方面是一種非法的貪圖,正如人用非法的手段貪求不應該得到的好處一樣。"行邪術"卻是有關迷信和偶像方面的法術,如招鬼、占卜等。按21:8,行邪術的人應該被丟在火湖中。

 

3. 關乎群眾生活方面的罪:"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等等。這些罪都是破壞肢體相愛之生活的,是團體生活中常見的罪惡。它們有一種共通性,就是要高抬自己,使自己得到好處,而且是要將別人壓下去。

 

其中"異端"的原文haireseis,有幾種不同譯法︰在彼後2:1;徒24:14譯為"異端";在徒5:1715:524:5‥‥等處翻譯作"教派""教門"或是"教黨";在林前11:19翻譯作"結黨"。此字比較上句之"結黨"的意思更強。

 

有解經者將這字翻譯作"宗派",直指各教會之"宗派"為罪惡,是屬於情欲的事。照這種解法,就是以一切的教會不同的組織為罪惡,而不是指信徒心中那種分別彼此、重此輕彼的心意為罪惡。但是這個字用在這一連串的情欲的事中,顯然是偏重於描述從肉體所發出的排斥別人、高抬自己或是自己的人的那種心意,而不是指教會中不同團體的組織。況且使徒寫加拉太書時,教會中還沒有產生不同的佈道團體和組織,因此顯然這字的用意不是指教會各種不同的組織。

 

"況且宗派的真正意義,不在於組織或制度的分別,在於心意上的分別,神學上的差別,信仰生活上的差別"。這種分別是促成分裂的原因。所以信徒應當徹底放棄宗派的思想,一種憑著教會屬外表的組織、制度、儀式、或是對真理的見解不同,而輕視別的主內的肢體的狹窄觀念,如當今的自由派、新派、極端的靈恩派、神祕主義、成功主義、成功神學、膚淺的福音派的信徒。

 

4. 關乎放縱肉體方面的罪:"醉酒、荒宴"

13:13也提及這些罪,是生活在"黑夜已經深、白晝將近"之世代中的信徒所應該離開的。它們乃是屬黑夜的人所行的事(參帖前5:5-8)。彼得在他的書信中,也指明這等事是信徒未信主之時所行的(彼前4:3),都是情欲的果子。

 

使徒在此提醒信徒說︰"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顯見保羅在加拉太時曾經對他們講及這些事。現在保羅又再一次提醒他們,行這些事的人與神的國無分;這是那些在神國度以外的人才行的,與神的兒女不相稱。

 

"行這樣事的",原文""prassontes卻是prasso的現在分詞眾數式,有常行的意思。中文新舊庫本譯作"慣行"。所以使徒的意思,並非說信徒偶然在這些事上面跌倒,便是在神的國中無分,而是指那些慣行這些事、活在罪惡中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

 

主張信徒應脫離宗派的解經者,常常根據本節指出,在宗派中的人,無分于神的國,所以信徒必須脫離宗派。但使徒在此所列舉無分于神國的,不只是"宗派",還有其它十幾種情欲的罪,我們應該對這裡所提的每一種罪惡同等重視。

 

.聖靈的九種果子(5:22-23

22-23  使徒講述了情欲的種種表現之後,在這兩節中繼續指出︰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聖靈在信徒心中運行作工的種種表現。順從聖靈的人所表現的種種德行,乃是律法所不能禁止的,與情欲的事大有分別。

 

注意︰使徒用"果子"來描述出於聖靈的美德,是要特別強調這些德行乃是生命的流露,是有了某種生命後自然會有的生活,是由果樹結出的果子,絕對不是外表模仿出來的動作。基督徒的真善行,並非""出來的,乃是""出來的

 

另外一方面,本處也使我們對於信徒"結果子"的涵義多一層領會。主耶穌基督曾說,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參約15:2),而結果子的意思,不是僅指引領人歸主,也是指信徒在品德上、行為上有新生命的表現。信徒的德行與所領受的生命相同,就是結果子的憑據了。在此聖靈所結的果子計有︰

仁愛

原文agapee卻是指神的愛。這個字與phileo不同,通常phileo是指人的愛,是出於情感,或是由情感的反應而產生的愛。但是agapee卻指神的愛,又稱為理性的愛,不是出於情感,乃是出於理智;不是由於對方的愛而引起的反應,乃是主動的愛。神對人類的愛正是這樣,是聖潔的、是無條件的(有關這兩個""字的意義,參閱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在此所說的"仁愛"就是指這種愛。多數信徒都是因為別人先向他們表現出仁愛,他們才會愛對方;受到別人愛的激勵,才回產生愛的回應;但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乃是神的愛,是純潔的、無條件的、合神旨意的愛,是在聖靈的引導、帶領中所結出的愛。

 

注意︰上文已經講論信徒應該用愛心互相服事,又說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一句話之內(19:1834;太19:1922:39;可12:31-33;羅13:9;加5:14;雅2:8);但上文的重點是說,愛是信徒行事之規範與準則,而本處的重點則是說,愛是新生命的一種表現,是順從聖靈的人自然會結出的果子。信徒不只是以愛為準則,以測驗事之可行或不可行,並且他們的裡面也有一種純潔的愛,能自然流露出來。所有一個有生命的基督徒當然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愛中生活了。

 

在這九種聖靈果子中,首先提及"仁愛",顯見"仁愛"應該在一切行事之先,是一切行事的總則。正如保羅對哥林多人提到各種屬靈恩賜之後,便以一句美妙的話作為結束"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林前12:31),這最妙的道,就是他在下文(即哥林多前書13章)所說的"仁愛"

 

k喜樂

"喜樂"是信徒得救的時候最先嘗到的果子之一。因為信徒在領受救恩時,必然得著一種"被赦罪的喜樂"。這種喜樂與從世上物質與罪惡的享受所得著的快樂絕對不相同。它乃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與釋放。這種滿足與釋放是聖靈所帶給我們的。信徒若不斷讓聖靈在心中掌權,必能常常結這種果子。聖經予我們看見,信徒可以有許多種喜樂,如︰

1. 救恩的喜樂(詩51:12;徒16:34)。

2. 禱告蒙應允的喜樂(約16:24)。

3. 為主受苦的喜樂(徒5:41;彼前1:6)。

4. 在聖靈裡面的喜樂(羅14:17)。

5. 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

6. 肢體互相交通的喜樂(約一1:4)。

7. 為了別人願意遵行真理而有的喜樂(約三3-4)。

 

ƒ和平

原文即("平安"之意。英譯作paece。原文eirene在約16:33譯作"平安"。聖靈住在人心中的結果,是使人有"平安"。這種"平安"是因我們與神之間已除去了阻隔,良心向神可以坦然,便自然地有平安的感覺。所以與神和好本身就是一種平安。若有人問你門諾會的信仰精神,你可以說是:「傳"平安"的福音、傳"和平"的福音」。

 

主耶穌在太5:9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這"和睦""平安"是相同的意思事實上不論是對神、對人,"和睦""平安""和平"都是聯在一起的。我們未與神"和好、和睦",不能得到"平安、和平",神的震怒常常在我們身上(約3:36);但是我們與神和好了嗎?若是對人不和睦,例如對家人不和睦,或對同事不和睦,我們豈會有平安和平

 

每一個信徒,都曾經有一種與神和睦的平安。並且聖靈要繼續在他們心中結出"和平"的果子,使他們與人相處時有平安;在生活中顯出神的平安充滿在他們心中,因而引領人來得著神的平安。

 

"和平"與上文的"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成為明顯的對比,顯見聖靈的果子與情欲的果子不同。

 

„忍耐

"忍耐"就是有很大的容量,可以容忍別人。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另一種工作,就是使他們能忍受環境上各種不平的待遇。主耶穌也曾"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見來11:2);忍受十字架的苦難,就是忍受了各種的最終點,是忍耐到底的"忍耐",是忍耐到"成功"的忍耐(參雅1:4)。

 

聖經中許多屬靈的偉人也都是忍耐的偉人。約伯在一連串毫無理由且無情的打擊中忍耐到底;挪亞忍耐傳道一百二十年之後,又在方舟中忍耐等候洪水消退;亞伯拉罕忍耐等候,得著了神所應許的兒子以撒;大衛雖受了撒母耳的膏油,卻不肯用自己的手段與掃羅爭奪王位,仍然忍耐等候神的時候來到,才登基作以色列人的王。這些例子都給我們看見,自古以來神所重用的都是善於忍耐的人。

 

雅各勸告我們"忍耐也當成功"。忍耐的價值在於忍耐到底,不是只忍耐一半;而忍耐的成功卻在乎有活潑的盼望。有確切的盼望,就有能力忍耐,沒有能力忍耐沒有盼有盼望就不能忍耐。連主耶穌"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也是因為祂盼望那"擺在面前的喜樂"。所以,信徒也應當看重我們所盼望的榮耀,使我們為基督的緣故,能忍耐這世界的患難。

 

聖靈是不叫人焦急、暴躁、衝動行事、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聖靈所結的果子乃是忍耐,所以凡出於焦急、暴躁、衝動的事、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都很可能不是聖靈的引導,是個人的罪與被魔鬼撒但的利用。

 

…恩慈

這是神待人的法則之一,也是神良善性格的一種。聖經中常說神有恩典、憐憫並有豐盛的慈愛(詩103:8);聖靈既是三位一體之神中的一位,祂來到信徒的心中,當然要將神的性情和神待人的法則表現在信徒身上。所以信徒若順從聖靈而行,便自然在生活上像神了。

 

信徒待人應當有恩慈,不可過於苛刻、嚴厲。許多信徒對別人很嚴厲,像一個審判官,對自己卻很慈愛,像一位仁慈的母親,使自己的子女成為媽寶、爸寶、靠爸族、靠媽族,這是不合乎信徒之待人原則的。

 

†良善

是信徒應有的存心,主耶穌曾對門徒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這"馴良像鴿子"就是良善的意思。它包含有美好、純正而又智慧的意思在內。主耶穌論及交銀給三個僕人的比喻(參太25:14-30),那些得得賞賜的僕人,被稱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見"良善"不但是信徒應該有的屬靈品德,也是信徒在工作上得到稱讚與賞賜的條件之一。

 

聖靈在信徒心中的工作,能使我們結出良善的果子。其實我們自己生命中毫無良善,保羅說︰"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羅7:18,可見按人而論,縱能像使徒保羅這麼好,裡面仍然是沒有良善的;但是我們若順從聖靈的運行、引導,聖靈便使我們的心意更新改變(多3:5;羅12:2),結出像神那種良善的果子來。

 

這世界的人行事與存心常存惡意,甚至對待自己的家人亦常存詭詐和陰險的心意;但信徒應當在這方面顯出與世人有分別,常存善意待人。

 

‡信實

原文pistis,有時聖經譯作"信心"。但在多2:10譯作"忠誠",即誠實而可相信的意思。信實是信徒的特點之一。我們的神是信實的神(約一1:9),我們既是神的子女,領受神的生命,當然也應當信實了。基督徒不信實,是最難以獲得世間人諒解的罪。

 

"魔鬼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所以在魔鬼手下的人也都喜歡說謊,彼此不以信實相待,使這個世界充滿了虛謊的事,以致人與人之間互相猜忌防範,彼此不敢信任。信徒若以信實對待人,必能予人一種j可靠、k安全感、ƒ不但不會吃虧、„反會得著人的信任、…使人為了我們歸榮耀給神。

 

ˆ溫柔

是主耶穌的性情。主自己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溫柔常與謙卑連在一起;溫柔而謙卑的人,心中常常享受安息。許多憤怒與不平的情緒是放縱驕傲的心中發出來的,所以驕傲而暴躁的人,內心常常不得安寧。

 

主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見太5:5承受地土就是獲得地土的管理權。溫柔的人是配受屬靈的權柄與福分的,那位騎駒子奉主名而來的王主耶穌,也是溫柔的(太21:5)。

 

溫柔的人,心靈不容易受傷,也不容易使人受傷,正如柔軟的東西不容易被碰傷,也不會傷人一樣。為什麼我們很容易被人刺傷自己的自尊心,又很容易使那些與我們接觸的人受傷呢?就是因為我們太不柔軟,太驕傲而剛硬。聖經以羔羊比喻主的門徒,都說明了基督徒應該有溫柔的性情。

 

‰節制

原文egkrateia,有"自製、自治、節制"的意思。此字在徒24:25;彼後1:6均譯作"節制"

 

彼得提及信徒應有之德行時,也提及"節制"(彼後1:6)。信徒不但對罪惡應該有節制自己的能力,不可陷於罪惡中,就是在一般原本不是罪惡的行事上,也要有節制,不可憑自己的喜好去行。甚至雖然是傳道的工作,也應當有節制,不應該憑自己的喜好而做,乃是應照聖靈的引導管制自己。

 

"節制"既然是聖靈的果子,則"一切沒有節制的行事生活,就不是神的旨意,或是越過神的旨意"。所以即使是一些平常的習慣,若我們會受制於它,不能自我控制,都是信徒所應該擺脫的。

 

這九種聖靈的果子是一些例子。使徒並沒有說聖靈的果子,只有九種,不過使徒在此所列舉的,只有這九種罷了。這些事乃是律法所不能禁止的。律法所禁止的,乃是那些屬情欲的事。"因為律法不是為義人設立的,乃是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誠和犯罪的、不聖潔和戀世俗的、弒父母和殺人的、行淫和親男色的、搶人口和說謊話的、並起假誓的,或是為別樣敵正道的事設立的"(提前1:9-10),這正是律法的功用──顯明人的罪。但是律法並不禁止聖靈所結的果子。使徒的意思就是說,信徒若是在聖靈的引導之下,順著聖靈而行,就不在律法之下了。所以19-23節的話都是為了要解釋18節所說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