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阿姆斯特丹「變聰明」 靠78萬小市民立大功

阿姆斯特丹「變聰明」 靠78萬小市民立大功
阿姆斯特丹就像是一個生活實驗室,每個小市民都有機會讓這個城市變得更聰明。

何佩珊

科技線上

i amsterdam提供

983期

2015-10-22 10:55

如何讓城市變得更聰明?荷蘭阿姆斯特丹將這項任務,變成一個公開資訊合作平台,讓政府、企業、組織、個人都可以在上面提案、參與。
不論是智能路燈還是共享停車平台,各種想法都可能被實現。

「今天的天氣適合出門跑步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可能會想先知道戶外溼度、空汙指數、光照強度,或許還有二氧化碳濃度。而對於居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居民來說,第一個想到的或許不是打開電視看氣象,也不是上網查天氣資料,因為在他們家門口,就放著一個感測器,隨時回報他們最精準的即時生活環境數據。

 

智慧城市計畫 開跑!  吸引思科、IBM等大廠參與

 

這個不過手掌大小的裝置,上面裝載著大大小小具備監測溼度、光照、噪音等不同功能的感測晶片,免費提供給願意配合的家戶使用,只要安裝在家門口,就會不斷將感測到的環境資訊,回傳至開放雲端平台。

這個平台一方面可以幫助居民更清楚自己周遭環境的變化,提高環保意識,同時這項計畫也希望能夠藉由各種數據的蒐集和分析,觀察出環境氣候的變化軌跡,並期待這些資訊能夠帶動更多創新服務。

其實這個在去年三月啟動的智慧市民感測裝置(Smart Citizen Kit,簡稱SCK)只是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計畫的一小部分。自二○○九年提出「智慧城市計畫」(Amsterdam Smart City,ASC)以來,結合了政府、企業、專家機構和七十八萬市民之力,已經有超過七十五項智慧城市計畫在阿姆斯特丹啟動,而包括思科、三菱、華為、飛利浦、IBM、IKEA等知名國際企業在內,已經吸引超過一百家機構參與。

 

感測裝置
這個感測裝置只有手掌一般大小,卻可以監測空汙、光照、噪音等多種環境數據。(圖片來源/FAB LAB提供)

 

新點子、新服務 啟動!  聰明路燈 會依車流自動調整亮度

 

這個計畫的面向之廣,可以細分為:智慧行動(Smart Mobility)、智慧居住(Smart Living)、智慧社群(Smart Society)、智慧場域(Smart Areas)、智慧經濟(Smart Economy)這五大應用,再加上大數據與開放資料(Big&Open Data)、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和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s),總共有八大方向。

從最基礎的網路光纖到府、免費公共Wi-Fi、智慧電網,到能夠因應天候變化自動調整亮度,甚至透過顏色變化控制車流與人流的路燈……,阿姆斯特丹就像是一個大型生活實驗室,源源不斷的新點子、新產品和新服務都在這裡誕生。

如在緊急救助方面,救護車一般接到訊息後,被要求必須在十五分鐘內抵達現場,但實際上常見的狀況可能是:救護車被卡在車陣之中,動彈不得。而這時救護車如果能和數位道路管理局即時連線,就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建立的可能情境,即時做出因應措施,如協助救護車找出最快路徑,或藉由部分道路的暫時封閉等方式,讓救護車即使在尖峰時刻也能及時抵達事故現場。

又或者,在這個城市實驗室的眾多計畫之中,也可能看到讓自己生活更聰明的方法。

對很多開車族來說,在市區可能平均至少花費二十到三十分鐘,才能找到停車位,不僅浪費時間,也製造更多廢氣汙染。當然,在阿姆斯特丹也免不了有類似問題,因此出現了聰明停車計畫:Mobypark。

Mobypark是一個共用平台,不論是私人車位、公眾車位,或飯店、醫院停車場等,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分享空閒的停車位。有需求的人只要透過網站或App,就能快速知道哪裡還有可供停車的地點,甚至可以直接在線上預約。

 

政府點火 民間給力  想安裝感測器的家戶數愈來愈多

 

而不論是什麼樣的專案,最終都少不了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就像前面提到的SCK,當願意安裝的家戶數愈多,能蒐集到的資訊自然也愈豐富、準確。在這方面,阿姆斯特丹市民的配合意願,會讓許多推動智慧城市的政府感到羨慕,ASC概念開發者Bram Sieben表示,第一階段的裝置數量,遠不及有意願安裝感測器的戶數,因此正加快腳步進入第二階段計畫。

協助打造過大大小小智慧城市專案、IBM台灣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張志偉直言,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要打造智慧城市,很多時候遭遇到的最大困難其實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隱私」。

舉例來說,如果想要打造車聯網的環境,就必得在每輛車上安裝感測器,隨時將位置訊號傳送到雲端,但這就可能會引發「自己的行蹤是不是被別人給掌握」的擔憂。

而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能有源源不絕的智慧城市計畫啟動,關鍵之一就在於ASC這個平台上的專案,大多都是來自民間,是由下而上的發想,而不是政府單方面由上而下的推動。可以說,這個城市的樣貌,其實更多是讓居民自己決定。

畢竟,政府雖然有專家、有資源,但任何計畫再完美、技術再先進,如果缺少當地居民的認同與參與,最終恐怕也只會淪為空談;再者,也唯有在當地生活的市民共同投入,找出真正的問題,才能幫助城市真的變得更加智慧。

 

借鏡國外  打造台灣專屬的智慧城市方案

 

對照台灣,經濟部工業局雖在八月間敲定了十九項智慧城市計畫,推動地方政府與業者積極合作,但工業局也強調,這些補助作法只是扮演「點火」功能,台灣要在智慧城市的領域大步走,接下來,還是要從地方政府找出市民所需開始,由下而上,打造專屬台灣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英國

▲點擊圖片放大

 

德國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統帥、富凱大樓震到傾斜,7以上地震還會出現?15小時餘震暴增180次 氣象署示警:只是剛開始

2024-04-23

00937B、00679B、00687B...債券ETF跌這麼多還能買?專家分析:4理由不悲觀,殖利率逾6%「首選這1種」

2024-04-22

真「貴」族學校?世新大學宿舍一學期9萬 學生酸「世新大飯店」、校方出面解釋

2024-04-20

連好市多顧客都搶著買,她卻從家裡掃出「25年前大金塊」 價值曝光!內行人一看:財神爺來了

2024-04-20

台積電(2330)宣布調薪!平均幅度3%~5%「略低外界預期」 員工們最期待還是這「大紅包」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