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星期五

紙醉金迷威尼斯(三)

與平常去旅行時不同,在威尼斯的這幾天,我都沒有特別調較鬧鐘,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再吃完之前在超市買的麵包當早餐就出發。反正威尼斯給我的感覺就是比較輕鬆和悠閒,我也襯這個機會好好享受一下。

威尼斯有多種不同的交通票,可以在各指定限期內乘搭威尼斯內的所有交通工具,包括水上巴士。我最後用25歐羅購買了有效36小時的交通票,剛好足夠我在餘下的兩天使用。不少威尼斯的古老和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均位於大運河兩旁,並分別改建為不同的博物館,我對各博物館沒有太大興趣,所以決定不入內參觀,只在外觀看建築物的設計便可,而水上巴士上便是觀看這些建築物的最佳位置。
水上巴士靠站的情況
乘搭任何交通工具均需先在此機器上拍卡,
不時有職員查票

沿著大運河前進,水上巴士很快就經過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在1591年落成,是現今四條橫跨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條。里阿爾托橋的前身是一條建於1181年,名為錢幣橋的浮橋。隨著威尼斯的發展,浮橋已不能滿足龐大需求,因此在1255年,浮橋被新建的木橋取代。但要保養木造橋樑有相當困難,加上木造橋樑負重力較低,又容易燒毀,所以自落成以來,木橋曾多次損毀。直到1524年,木橋又再倒塌,威尼斯政府最終決定將新橋改建為較穩固的石橋。里阿爾托橋向兩邊傾斜的拱型設計以當時的建築技術來說相當前衛和大膽,不少當代的建築師均認為里阿爾多橋將難逃倒塌的命運。但世事就是如此奧妙,在四百多年後,大橋偏偏仍然屹立不倒,並成為威尼斯的標誌性建築物,每日吸引數以萬計遊客。
即使每日需應付龐大的人流,里阿爾多橋依然安全可靠 
里阿爾托橋的內部,商店就在橋內兩旁

相比起在大運河上立了足足四百多年的里阿爾托橋,最後一條橫跨大運河的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則遠為遜色。最初的學院橋是一條建於1854年的鋼橋,但不足數十年已經損毀並在1933年被以木造的橋樑取代。不過,第二代學院橋在1985年又因結構不良再被重建成現存的學院橋。換句話說,不過在短短一百多年,學院橋已經要重建兩次之多。而正在使用中的第三代學院橋雖然只啟用了近三十年,但看來也難逃被重建的命運,皆因在2011年,當地政府又計劃興建新橋取代之。
相當繁忙的學院橋
從水上巴士望向橋底可清楚看到學院橋的木結構

相信大家都看過達文西的著名素描〈維特魯威人〉(Uomo vitruviano),即使只聽名字不太肯定,看到圖片時也必定會記起。〈維特魯威人〉繪於1490年,畫中的男性胴體被認為是人體的黃金分割,完美的人體比例,而這幅聞名於世的素描正正收藏於學院橋旁邊的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內。美術館外亦有不少其他的著名藝術品,是對藝術有興趣的人朝聖的好地方。但對藝術悟性有限的我,最終沒有選擇入場,因為入場費足足15歐羅。
〈維特魯威人〉

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在大運河的末端是安康聖母聖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在1630年,黑死病在威尼斯爆發,四萬六千人因而死亡,估威尼斯總人口近三分之一。威尼斯元老院在瘟疫時立誓如果聖母能將威尼斯從瘟疫解救,就會為其建立一座教堂。最終在1631年瘟疫過去,安康聖母聖殿也隨即開始建造,但教堂足足在56年後才落成,而教堂的意大利名Salute又有健康之意。安康聖母聖殿有次級聖殿的地位,又位於大運河河口,加上其獨特的圓拱型設計,相當顯眼,是威尼斯的其中一個地標。免費入場的安康聖母聖殿也是威尼斯眾多教堂中,其中一間最特別,最不得不到的教堂。
安康聖母聖殿

位於聖喬治馬焦雷島(San Giorgio Maggiore)的聖喬治馬雷教堂(Church of San Giorgio Maggiore)建於1566年,必須乘船前往。教堂是免費開放,教堂旁的鐘樓則需購票入內,票價6歐羅,學生價4歐羅。由於聖喬治馬焦雷島位於威尼斯本島的對岸,登上鐘樓可以一睹整個威尼斯本島的景色。所以即使教堂的巨大白色立面和內部的全白設計相當具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風格,我仍把遊覽的重點放到鐘樓裹。


聖喬治馬雷教堂
聖喬治馬雷教堂及其鐘樓
鐘樓內部頗小
從鐘樓可清楚望到本島
乘船回到威尼斯本島,再到昨天沒去的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最大的教堂,並有主教教堂和宗座聖殿的地位,其前身可追溯到828年,起初只是旁邊總督府的一座臨時建築,用作放置相信是新約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聖馬可的遺骸。現今聖馬可教堂的基礎早在公元十一世紀便成型,隨後繼續發展,並最終在1617年發展成現在的模樣。由於教堂的經歷了極長的修建期,所以教堂既有哥德式建築風格,也帶點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另外,教堂的不少裝飾又是由四處貿易的威尼斯商人從其他地方的古建築取下材料,再帶回威尼斯並添加至教堂內,所以教堂可像是一個混血兒,合各不同的建築特色於一身。
可惜參觀之際正值教堂進行維修,未能看到教堂的完整外貌,只有繼續排隊入內參觀。教堂本身是免費入場,內部尚有其他地方可供參觀,但都要另外收費,我和大部分遊客一樣,也沒有再付錢進去參觀,只在教堂內逛了一圈。要注意的是,教堂內不能拍攝,女生也切記不要穿著超短褲到教堂參觀,不然就要花1歐羅買一塊布來掩蓋大腿。
從聖馬可廣場望向聖馬可大教堂
從總督府方向望向聖馬可大教堂

最後到了聖馬可大教堂對面的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聖馬可鐘樓是威尼斯最高的鐘樓,前身也可追溯至公元九世紀,其後經過多次損毀和重建,直到1902年,鐘樓再次倒塌,威尼斯政府再以原有的設計進行重建,最終在1912年建成現今的聖馬可鐘樓。鐘樓的入場費雖然需多達八歐元,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能在這座威尼斯最高的建築物上遠眺整個威尼斯的美景還是物有所值。鐘樓每到整點就會響鐘,鐘樓上的九個鐘突然同時在頭頂響起來還是相當震撼,相當嚇人的,各位實在要多加注意。
聖馬可鐘樓是全威尼斯最高的建築物
鐘樓中間還需為電梯留下空間,所以遊人多的時候,鐘樓頗為狹窄 
整點的時候,大鐘響得十分震撼
從聖馬可鐘樓望向聖馬可廣場
威尼斯的天際線

參觀完各個景點,我到了威尼斯的麗都島(Lido)吃晚飯。麗都島是威尼斯的外島,也正是舉世聞名的威尼斯影展的舉行地點,要乘船前往。麗都島的遊客區主要在水上巴士站一帶和前面的林蔭大道,在林蔭大道的盡頭是一個沙灘。麗都島感覺上跟本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也是威尼斯少數可以讓汽車行走的地方。之所以前來麗都島,是因為從意大利的當地朋友得知餐廳的價格較為便宜。價錢的確比本島便宜,但性價比也不算很高,普通的一個包括前菜和兩個小主菜的套餐也要16歐羅。
麗都島的街道和建築都與本島的風格截然不同
夕陽時的麗都島
威尼斯的黃昏美景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