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無聽過第四次工業革命?我有!真係有!

A+A-

何謂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1784)的里程碑是蒸汽機;第二次(1870)開拓了電力及分工量產;第三次(1969)實現了電子化及自動化;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更進一步,一概「虛擬實體化」的科技,例如智能機器、無人駕駛、3D 印刷、大數據、生物科技、納米科技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改變世界。科技瞬息萬變,趨勢或許難以預測,但根據現況,大可推算出潛在問題:

職位大減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未來職業報告」預測,世界十五大經濟體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影響之下,估計未來五年職位流失將高達 710 萬,而新增職位僅 200 萬,未能抵銷損失。始終科技發展往往造就精簡人手,牛津大學研究指出,科技企業市值雖高,但所創就業機會甚少:2000 至 2010 年間,美國勞動人口僅有 0.5% 從事新創職位。

A mannequin is placed by a door at the Fashion Enter factory in London
圖片來源:路透社

女性就業更難

全球行政工作未來五年將萎縮 470 多萬,整體白領職位流失達三分二,對女性影響至巨,兩性收入差距拉闊之餘,女性未來就業機會更難

中下階層淘空

當經濟發展改由創新科技主力推動,社會利益分配將重新洗牌,科研人士、企業家及投資者得益最大,而低技術職位將由機械取代,專業職位(例如會計及法律行業)亦見萎縮趨勢,貧富不均將持續加劇,假如政府未能調整政策,吸納失業人口,階級兩極化之下,社會將處於長期動盪

 

job_mechanize

 

GDP 過時

互聯網無遠弗屆,世界聯繫愈趨緊密,造就「共享經濟」,例如 Airbnb、Uber 等新興企業主力善用現有資源,生產力促進同時,卻非粗放式經濟增長,一來打擊「傳統」行業(酒店、的士),二來經濟貢獻並未列入 GDP(一如家庭主婦、黑市)。按此趨勢,GDP 代表性將愈來愈低,有必要度身重造,或制訂新經濟度量衡。

無助商業

網絡發達加上運用大數據,企業更能緊貼消費者的需求,商業模式將愈趨「顧客導向」。不過,假如失業潮大舉侵蝕中下階層,社會購買力大減之下,商業市場亦會隨之衰微,繼而抵銷大數據及新創科技所挖掘的潛在利益,這個社會問題並非科技能夠解決。

基因私隱不保

不止個人資料網上一覽無遺,整合成大數據販售,或是數碼科技發達,偷拍容易;生物科技進步,CRISPR-Cas9一類操控基因技術日益成熟,普及只是時間問題。假以時日,基因秘密得以完全破解,而技術又掌握於科技公司,基因組鏈將變成大數據整合單位,正如現時數碼化的個人資料。

第四次工業革命利多於弊,抑或弊多於利?可能問錯了問題。畢竟只能概括,實情內容分歧極大,甚或互不相關。人類暫時仍是科技的主人,革命走向何處,端看社會如何面對挑戰